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 陳宇廷 央金拉姆 宗教 勵誌 傳記 果麥圖書 官方正版 現貨 贈品

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 陳宇廷 央金拉姆 宗教 勵誌 傳記 果麥圖書 官方正版 現貨 贈品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果麥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三秦齣版社
ISBN:9787551801645
商品編碼:1467158704

具體描述

産品展示   Product Exhibition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陳宇廷

 

傳奇公子。現代修行人。

國民黨名將陳誠長孫,颱灣前“監察院長”陳履安長子。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電機係,後獲哈佛大學MBA學位。曾三度任職於麥肯锡谘詢公司。

1992-1995年齣傢為僧3年。

1996-2003年投身傢族公益事業。期間,組織護持、修整上百座漢、藏寺院及閉關中心,嚮近百位高僧大德請法。

2002年與格萊美心靈音樂傢央金拉姆結為夫婦。

2010年應邀加入由美國洛剋菲勒傢族發起,由全球2876個政商傢族組成的“世界公益傢族協會GPC”並擔任理事兼大中華區代錶。

2013年與父親陳履安開始推動“覺性科學”,將禪修的理論和方法科學化、現代化、生活化。



主編推薦   chief editor's choice

宇廷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老師。認識他有三四年時間,算接觸頗多。關於他的淵博,謙和,以及傳奇與慈悲。凡見過他的人,都明白瞭解。

   我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不認識他的朋友吧,我想說的是,這是一本坦誠之書,宇廷老師用質樸的語言,講述瞭自己半生五十年走過的路,尤其是他用非凡的勇氣,把學佛二十六年,尋找生命答案的路,完整地記錄瞭下來。

  豪門、異國、奇遇、真情;普林斯頓、投資銀行、哈佛、麥肯锡;齣傢、求法、聖僧、還俗;當兵、慈善、國際舞颱、傳奇婚姻。這本書是光怪陸離的旅程,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更是一本莊嚴的修行之書,至少對於我來說,正是在宇廷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一個涉世甚深的人,通過修行,的確可以離苦得樂,到達自在的彼岸。

——路金波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他是國民黨陳誠將軍的長孫。畢業於普林斯頓和哈佛MBA,曾為麥肯锡資深顧問。為瞭尋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經齣傢為僧三年,在禪宗、漢傳佛法、藏傳佛法中找尋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雲南、印度、尼泊爾,追隨近百位高僧活佛學習。他以非凡的勇氣和坦誠寫下這本《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是希望“讓認真尋找心性的朋友們,不必走彎路。”

在這本不一樣的自傳裏,陳宇廷講述瞭自己傳奇的半生經曆:在颱灣的少年時光,在美國求學的生活,在投資銀行和麥肯锡工作的歲月,齣傢求法的經曆,和格萊美音樂傢央金拉姆的傳奇婚姻。 

本書語言樸實,細節豐富,精彩紛呈。適閤佛學愛好者、商務人士,以及一切對生活有疑惑的人。
目      錄   Table of Contents

自序

第一章童年與傢庭教育

第二章少年當自強

第三章哈佛MBA

第四章初踏修行路

第五章齣傢

第六章四進四齣麥肯锡

第七章傳統公益和護持佛法

第八章求法

第九章公益創新

第十章婚姻探險之旅

第十一章念完阿彌陀佛迴歸覺性科學

附件一一些關於學佛與修行的科學觀念

附件二破除迷信的《楞嚴經》五十陰魔

感謝

在綫試讀   Online Previews

我的傢庭生活

仁愛路的大房子裏人很多。印象中傢裏有三位司機、兩位廚師、兩位端飯洗盤子的、三位保姆、兩位照顧我奶奶的老阿姨,還有一位看著我父親他們長大的老傢人,是我爺爺的副官,是我們孩子們zui懷念的一位老傢人。門衛那邊還有大概一中隊的兵,輪流守衛。

我是在這樣一個環境裏長大的,我們從小覺得有好多傢人。有些傢庭把幫忙的傢人當傭人,有的還規定傭人見到主人一定要彎下腰來,講排場,講尊卑,我就覺得很不習慣,去那樣的傢裏做客就會覺得很奇怪、很拘謹,覺得好像什麼地方不對。如果是在電影裏,他們的生活可能是讓人羨慕的,但是我還是覺得我這樣和傢人一起的感覺比較自在。

後來年紀大瞭些,尤其是開始學佛以後,就更加清楚,我們孩子們享受的這一切,其實都是我爺爺早年為國傢付齣的恩蔭,他經曆北伐和抗日戰爭的槍林彈雨,身上還有子彈孔。彆人尊敬我們,是因為我爺爺在颱灣實踐瞭和平的土地改革,讓全颱灣的佃農們都有瞭自己的土地,讓很多地主們投入瞭工商業界,成為今日的許多大企業傢族。1949年,他將颱灣安定下來,為保留中華文化做齣瞭很大貢獻。

我爺爺為颱灣做瞭很多事情,工作一直纍到胃齣血,zui後肝癌過世,真的是鞠躬盡瘁瞭。所以我們能得到這麼多人的照顧,其實是爺爺的功德和福報,不是我們的。小的時候搞不清楚這點,糊裏糊塗的,隻是覺得在一個大傢庭裏,人很多很熱鬧開心,有叔叔伯伯阿姨一堆人在照顧。但是長大之後慢慢發現,這不是我的,我何德何能,它是在消我的福報,我不應該去承受這些福報。

我父親做“國防部長”的時候,有一連真槍實彈的兵照顧我們,我們傢院子圍牆有很大兩扇鐵門,進門時總有衛士會幫著開門,後來我們就自己帶著鑰匙,停瞭車自己從側門進去開大鐵門,然後把車開進去停好,之後再自己關門,不讓那些衛士為我們服務。

有一次玩到深夜很晚迴傢,我們把車開到門口,不想打擾衛兵,又剛好忘瞭帶鑰匙,我就爬牆進去,爬到牆頭一看衛兵拿槍對著我,我嚇一跳,他也嚇一跳,還好他沒開槍,要不然“國防部長”的兒子就在自己傢圍牆上被打死瞭。

   (節選)

------------------------------------------

哈佛第一堂課

哈佛的第一堂課給我印象很深,已經二十多年瞭我還記得很清楚,不是彆的,就是“道德”。

老師講瞭兩點,第一,做違反自己良心道德的事,就好像麵對塗滿瞭肥皂的滑梯,你一踏齣去,就會順著滑梯一滑到底,迴不瞭頭的;第二,不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度奢華,要存一筆錢叫做Walk Away Money,走人錢,讓你能隨時拍拍屁股走人。當你的上司、政府、客戶要求你做超齣道德良心底綫的事,你要有能力說“不”,然後離開。但是如果你花費高,沒有存錢,沒有準備,到時候就會非常被動,你有房屋貸款,要負擔小孩子的學費、傢庭的生活費,你就會被迫走下這個塗瞭肥皂的滑梯。

(節選) 

--------------------------------------

跟隨星雲大師

zui開始我是去佛光山學習,住瞭大約三四個月。

佛光山是星雲大師創建的大道場,有近韆名齣傢人,在全球五大洲都有一兩座大型寺院及許多中小型寺院和精捨,颱灣各縣市也都有寺院和精捨,是當時颱灣zuida的寺院體係。

星雲大師在颱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奬,他的偉大事跡不需要我多說。大師對我極為照顧,我非常地感恩,在此僅介紹我體會到的大師兩方麵偉大之處。

第一方麵是大師傳承瞭中國寺院的古代道風,將寺院和僧眾的規矩帶到瞭颱灣,而且發揚光大。星雲大師11歲齣傢,1949年22歲到颱灣。由於自幼在寺院中長大,對齣傢眾的戒律和規矩都有完整的學習,但由於戰亂,沒有機會進入佛學院或禪堂學習經教和禪修,而是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憑藉著無比強大的毅力、對佛法的信心、嚴謹的持戒,在那麼睏難、很少人供養的艱苦環境中,一步一步建立瞭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體係,將中國寺院的傳承保留瞭下來,是極為瞭不起的。

這些規矩的範圍非常廣闊,包括規範僧人行為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怎麼站,怎麼坐,怎麼走路,怎麼拿碗拿筷子,怎麼吃飯等等。不隻是教導這些外相,也教導在行住坐臥的時候,心念應該是怎麼樣的。這些基礎,奠定瞭一位齣傢僧人的基本威儀。

在佛光山受過訓練的齣傢眾,在公眾場閤很容易分辨齣來。

他們坐如鍾,坐姿穩重,不會東倒西歪;雙腿距離端正,不會大張著腿如土匪,也不會夾著如憋尿;雙腳平放於地,決不抖腿,更不會蹺著二郎腿。

走時行如風,身形正直,不會彎腰駝背;頭正眼神略朝下,不會抬起下顎目中無人,也不會低著垂頭喪氣,更不會心思渙散,東張西望。

吃飯時左手持碗如龍捧珠,右手拿筷如鳳點頭,沒有聲音地、不急不緩地將食物送入口中,不會像動物一樣低頭趴身用嘴去啃咬食物,更不會狼吞虎咽,吃得口沫橫飛。

這些很多人不重視的小事,其實對修行人非常重要,尤其是齣傢僧人。不隻外人看瞭會覺得是一位堂堂正正、非常莊重的僧人,對佛法生起信心,對齣傢人生起尊重心。對自己的修行,也會因為持身正直,而氣脈通順、器宇軒昂,自然意誠心正。星雲大師將這許許多多自古傳承下來,儒傢佛傢共通的持身規矩,帶到瞭颱灣,成為數韆僧眾的基本禮儀和行為準則,大幅提升瞭佛教的形象與尊嚴。

另外,佛光山的四個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是非常瞭不起的菩薩行。星雲大師的待人處世,總是能讓所有來訪的賓客、居士,都覺得特彆舒服,感覺特彆好。

所以佛光山也有點像一個超級服務團體。比如,你上山來的時候,他一定提前到,站在那裏等你。你下山離開的時候,他們一定排好隊站在那裏跟你說再見。當車子開動,他們開始揮手道彆,不會互相說話或迴頭走開。等到車走得老遠瞭,他們完全齣瞭你的視綫瞭,確定瞭,他們纔會離開。

又比如當時我在佛光山國際處服務,規定電話的鈴聲不超過三聲就要接起來,因為超過三聲對方就會覺得不舒服,會生煩惱,而菩薩一定不能讓眾生起煩惱。其實原則很簡單,少照顧自己的需要,多讓周圍的人歡喜。很多規矩和禮儀我其實也沒學得完全,山上許多僧眾做得細緻到真的讓人覺得尊敬。

佛光山zui重視的一套方法是“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也是“菩薩必修法門”,想學習做菩薩的人必須做的事。

四攝法第一個法門是布施,就是給,和任何人相處都先給,沒錢時,可以給人好吃的食物,給人想看的書;沒有東西時,可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第二是愛語,講彆人需要的話、好聽的話、喜歡的話。

同事,就是和人一起平等工作。佛光山辦活動的時候,齣傢眾不是高高在上指導在傢眾做事,而是大傢一起平等做事。

利行,就是做很多利益彆人的行為,辦孤兒院、老人院、救濟活動、慈善項目、文化事業。還辦瞭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夏令營,很多傢長把問題兒童送到瞭佛光山,山上的齣傢眾幫助改變瞭大量的問題兒童,使他們變得身心健康。很多問題兒童的傢長其實本身都有問題,他們又順便把這些問題傢長也改變瞭。我常覺得佛光山的僧眾真的都是三頭六臂,什麼都會,而且還要完全無我地付齣。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地具足瞭很多證悟的基本條件。

(節選)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