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
书 名 | 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 |
作 者 | 张正隆 著 |
开 本 | 16 |
字 数 | 360千字 |
印 张 | 23.5 |
页 数 | 376 |
定 价 | 49元 |
书 号 | 978-7-5115-4840-5 |
CIP分类 | 历史纪实 |
出版时间 | 2017-8 |
本书卖点
1.纪念中国人民***建军90周年主题读物
2.响应 总书记“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建军伟业”的号召
3.和平年代“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战略教材,可向全军推广,尤其是40军创造的“七个第1”,以及排除万难打胜仗的精神值得现代军人学习
4.名作家张正隆z新作品,首次面世,史料真实,采访深入,语言通俗接地气
5.可作为全军退伍老兵的纪念品,9月老兵退伍
6.书中涉及多位四野名将如:韩先楚、赵兴元、罗舜初、刘振华、解方等
7.书中真实呈现了多个著名战役:辽沈战役、四保临江、四战四平,决战锦州等
8.第40集团军是林彪手下的三只虎之一,“旋风部队”是敌人授予的,意为迅疾猛烈,出其不意
宣传语
张正隆四野战士又一力作!
战争年代“七个第1”的缔造者
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从海南岛直入朝鲜战场
近30年一手资料收集与整理、对50多位战争亲历者的深入采访、3年呕心创作
还原迅捷勇猛、出其不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旋风部队”征战细节
南下华中,威逼武汉,大战粤桂边,直捣海南岛。
白山黑水,天涯海角,热血染红皑皑白雪,碧蓝江水。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又厚重的质感,一看就知道里面承载着不凡的历史分量。装帧精美,纸张的触感也很扎实,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敬意油然而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老照片的色调处理,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不失清晰度,让人立刻被带入到那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之中。装帧的细致程度,从侧边书脊的烫金字体到内页的排版布局,都体现出一种对历史严肃性的尊重。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让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史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那种扑面而来的史诗气息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迫不及待想要深入其中,去探寻那些尘封已久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这本书的实体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它让你在阅读时,更能感受到与历史的真实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年代沉淀感,它既有官方文献的严谨规范,又巧妙地融入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战斗气息和朴素的情感表达。文字的密度非常高,信息量惊人,但得益于作者清晰的脉络梳理,即便是军事术语繁多的段落,读起来也并不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侧写”,那些寥寥数语,却精准勾勒出当时军营生活的真实面貌,无论是艰苦的行军,还是短暂休整时的战友情谊,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化细节完美融合的技巧,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而不是高高在上。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真诚且深刻的对话,这种体验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评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是并重的。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段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其中展现出来的坚韧意志和集体荣誉感所深深打动。那种在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昂士气和严密组织性的精神内核,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本书的厚重感,不仅在于它的页数,更在于它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力量。它促使我去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无数人是如何做出选择,又是如何共同铸就了历史的篇章。这是一部让人读完后,对历史产生更深敬畏之心的作品,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藏品,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部优秀的战史,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发生了什么”,更在于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做得尤其实出。它没有回避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是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精确度,去剖析决策背后的政治、军事乃至人性层面的考量。阅读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史料的广博搜集和深厚理解。那些看似零碎的电报、命令、回忆片段,被作者编织成一张严密的逻辑网,清晰地勾勒出了整个集团军发展和战斗历程的内在逻辑。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探求本质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深度解析的渴求。它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历史研究报告,只是它的呈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如同悬疑小说一般,让人不断追问下一页的答案。
评分书中的叙事笔触极为老练,作者仿佛是一位洞察一切的亲历者,他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年代和战役名称,而是将宏大的战略部署与微观的士兵个体命运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描绘战役场景时,那种节奏的把控能力简直炉火纯青。时而如疾风骤雨,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你屏息凝神;时而又放缓笔调,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挣扎与抉择,使得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战士。这种叙事张弛有度的功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耐读性。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作者的处理手法非常高明,没有落入过度煽情的窠臼,而是用精准的史料和冷静的分析,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历史的必然与偶然。读完一个章节,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半天,那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震撼感久久不能散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