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英美法系的奠基者,也是英联邦国家的领导者。本书不仅对英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势必对英联邦成员国的公司法改革起到不可
估量的引导作用。作者希望通过翻译这部法律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英国公司法的现行规定,并且期望为我国立法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立法素材。
沉浸在推敲的世界(代前言)
第2版序言(英文原版)
第2版序言(中文译本)
第2版(2012年修订译本)修订说明与致谢
第1版前言
凡例
2006年公司法
附录一:《2006年公司法》附件清单
附录二:《2006年公司法》部分附件
附件1相关联的人:股份或债券利益的指称
附件1A关于公司重大控制人
附件1B披露要求的执行
附件4向公司发送或提供的文件或信息
附件5公司通信
附件6“子公司”的含义等:补充条款
附件7母子事业:补充条款
附件8经定义的术语的索引
附件11A为第1224A条之目的而指定的人、披露种类等
附件12注册第三国审计师被要求参与的安排
附录三:英文术语表
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也极大地满足了我对英国公司法深入研究的渴望。《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3版)》作为一本法律著作,其严谨性不言而喻,但译注者葛伟军先生的贡献,让这部原本可能遥不可及的法律典籍,变得触手可及且易于理解。译文本身就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行文流畅,术语精准,避免了许多翻译腔带来的生硬感。即便是我这样对英国法律体系并非十分熟悉的人,也能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而最令我赞赏的,是葛伟军先生的注释。这些注释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更是对法律条文背后精神的挖掘和提炼。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发现,一个原本看起来晦涩难懂的条款,经过注释的解读,瞬间就变得豁然开朗。注释中引用的案例分析,尤其具有启发性,它们将抽象的法律条文置于具体的商业场景中,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法律的实际效力。例如,在探讨股东权益的保护方面,注释就详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股东救济途径,并通过一系列判例来印证,这对于我理解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以及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拿到《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3版)》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厚重而扎实的专业气息所吸引。葛伟军先生的译注,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通往英国公司法世界的一扇窗。首先,这本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法律含义,避免了许多专业术语可能带来的理解障碍。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葛伟军先生的注释部分,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他不仅解释了条文的字面意思,更深入地剖析了法律背后的逻辑和精神。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注释会结合大量的司法判例和学理解释,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形象,也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公司人格独立性、股东责任限制、董事的义务与责任等,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注释中对于不同观点和学说的引用,也让我看到了法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讨论公司僵局的解决机制时,书中不仅列举了法律条文,还详细分析了法院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及不同司法辖区的处理方式差异,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评分这部《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3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英国公司法条文的认知,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启迪。葛伟军先生的译注,是连接我与这部复杂法律体系的桥梁。译文的准确性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注释部分展现了译注者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它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而是对法律条文的“再创作”,是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补充了大量宝贵的背景信息。我曾被书中关于公司合并与收购的部分所吸引,其中的法律程序、尽职调查的要求、披露义务等,都描述得非常细致。葛伟军先生的注释,更是将这些程序性的规定与商业实践紧密结合,甚至会提示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例如,在讨论反垄断审查时,注释中会提及相关的竞争法原则,并分析了在实际交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对于理解法律在商业活动中的实际作用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给出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注释,揭示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它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法律,理解法律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评分拿到这本《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3版)》时,我内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公司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一个体系如此成熟且历史悠久的国家——英国,其复杂性和精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葛伟军先生的翻译和注释,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毕竟在国内,法律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深度,而注释的专业性更是能够弥补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拿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严谨的排版和纸张的质感,这给了我一种“正统”的感觉。随后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充满挑战但又收获颇丰的探索。书中对于英国公司法的各项条文,无论是公司设立、运营、股权结构,还是公司治理、合并分立、清算等关键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通过葛伟军先生的注释,将每一条法规背后的立法意图、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都做了清晰的梳理。这对于我这样一位并非法律科班出身,但又需要深入了解英国公司法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的是,注释部分往往会引用大量的案例,使得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能够帮助我理解法律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方式。例如,在讨论董事的忠实义务时,书中不仅列出了相关法条,还结合了几个经典的判例,生动地展现了何为“忠实”,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构成违反该义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解读方式,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理解的深度。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3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望,毕竟法律书籍的阅读往往伴随着枯燥和晦涩。然而,葛伟军先生的翻译和注释,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也逐渐打消了我最初的疑虑。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厚重”,不是指纸张的厚度,而是内容上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法律文本翻译,更像是一本为读者精心打造的学习指南。葛伟军先生的译文流畅且准确,这对于理解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法律条文至关重要。没有生硬的直译,而是尽可能地贴近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使得阅读过程不至于过于艰难。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注释部分。注释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解释,更是对原文的延伸和拓展。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关键之处点拨迷津,提供深入的见解。很多时候,一个模糊不清的条文,通过注释的阐释,立刻变得清晰明了。书中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者实践中容易产生误解的条款,都给出了详实的解读,并引述了相关的判例或学术观点,这为我深入理解英国公司法的精神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在讨论某些复杂的法律概念时,会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不同条款之间的关系,或者与此前法律的演变进行比较,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整个法律体系的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