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0周,240道营养餐,80道早中晚营养配餐,即学即会,深入分析营养功效,满足每个阶段营养需求,让你成为自己的营养师。 吃得明白补得放心,孕期饮食禁忌清楚掌握!从孕期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到怎么吃,给你全程专业的饮食指导。 左小霞编著的《怀孕每天吃什么》对孕期40周的营养需求进行同步解读和分析。每周饮食原则和关键营养素,根据不同阶段,孕妈妈的变化和胎宝宝的成长,及时*新,满足妈妈宝宝需求。 一人吃,两人补!每周食材清单一目了然,照着买每餐不发愁。 每周食谱方案精心搭配,照着吃长胎不长肉。还有备选方案,兼顾孕妈妈的口味偏好。 精美的菜品图、套餐图,不仅仅是看着有食欲。详细的做法和功效分析,轻松易做,吃得安心。
左小霞,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全国妇联健康工程教育特聘专家,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协会特聘专家。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20年,对疾病营养和预防保健有较丰富的经验。主编《冠心病患者饮食导航》《饮食营养巧搭配》《怀孕了怎么吃》《坐月子怎么吃》等专著30余部。在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做健康节目300余期。
孕早期
孕1周 孕妈妈末次月经,胎宝宝还没影儿
孕2周 孕妈妈进入排卵期,胎宝宝是枚矜贵的卵子
孕3周 受孕的*好时机,胎宝宝是颗受精卵
孕4周 孕妈妈子宫有了“租客”,胎宝宝“着床”
孕5周 孕妈妈开始“害喜”,胎宝宝只有苹果籽那么大
孕6周 孕妈妈感到慵懒,胎宝宝有了心跳
孕7周 孕妈妈常常感到饥饿,胎宝宝像橄榄
孕8周 孕妈妈子宫变大,胎宝宝初具人形
孕9周 孕妈妈乳房增大,胎宝宝告别胚胎时代
孕10周 孕妈妈情绪起伏大,胎宝宝像个豌豆荚
孕11周 孕妈妈乳头变深,胎宝宝器官发育完善
孕12周 孕妈妈腰变粗了,胎宝宝学会打哈欠
孕中期
孕13周 孕妈妈胃口变好,胎宝宝像条小金鱼
孕14周 孕妈妈容易便秘。胎宝宝长指纹了
孕15周 孕妈妈牙龈红肿,胎宝宝长出胎毛
孕16周 孕妈妈肚子凸起,胎宝宝偷偷打嗝
孕17周 孕妈妈容易疲累,胎宝宝非常活跃
孕18周 孕妈妈食欲大增,胎宝宝胎动明显
孕19周 孕妈妈行动缓慢,胎宝宝和香瓜一样大
孕20周 孕妈妈感到胎动,胎宝宝感官发育
孕21周 孕妈妈上楼会气喘,胎宝宝味蕾形成
孕22周 孕妈妈行动迟缓,胎宝宝长出指甲
孕23周 孕妈妈有腹胀感,胎宝宝有了微弱的视觉
孕24周 孕妈妈眼睛不舒服,胎宝宝对声音敏感
孕25周 孕妈妈妊娠纹明显,胎宝宝大脑迅速发育
孕26周 孕妈妈睡眠变差,胎宝宝睁开了眼睛
孕27周 孕妈妈便秘加重,胎宝宝能分辨昧道
孕28周 孕妈妈出现水肿,胎宝宝会做梦了
孕晚期
孕29周 孕妈妈出现假宫缩,胎宝宝会眨眼了
孕30周 孕妈妈脾气变差了,胎宝宝骨骼变硬
孕31周 孕妈妈有时很健忘,胎宝宝体重增加迅速
孕32周 孕妈妈下腹坠胀,胎宝宝具备呼吸能力
孕33周 孕妈妈情绪紧张,胎宝宝胎动减少
孕34周 孕妈妈水肿严重,胎宝宝头入骨盆
孕35周 孕妈妈腹坠腰痛,胎宝宝肾脏工作了
孕36周 孕妈妈I临近分娩,胎宝宝可以呼吸了
孕37周 孕妈妈宫缩频率增加,胎宝宝器官发育成熟
孕38周 孕妈妈有点紧张,胎宝宝皮肤光滑
孕39周 孕妈妈临近分娩,胎宝宝变安静了
孕40周 孕妈妈万分期待,胎宝宝随时降临
这本书在“情绪化进食”和“心理需求”这块的探讨,我觉得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怀孕期间,身体的不适感会极大地影响心情,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某种高糖高油的食物对健康不利,但就是因为情绪低落或者身体疲惫,你会特别想吃。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既能满足心理渴望,又相对健康的替代方案,或者一些应对孕期焦虑和食欲波动的心理调适建议,将饮食和心理健康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当我想吃冰淇淋的时候,书里能告诉我一个用牛油果和希腊酸奶制作的、口感相似但营养更优的“替代品”,并且解释为什么这个替代品能带来相似的满足感。遗憾的是,这本书更多地聚焦于“你应该吃什么”的生理需求,而对“你想吃什么”的心理需求关注得比较少。因此,它提供的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健康的膳食蓝图,但在面对孕期荷尔蒙带来的复杂情绪波动时,它能提供的“心理武器”相对较少,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在那些情绪起伏较大的阶段,感觉略显苍白。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倒是没得说,它引用了不少医学研究和营养学概念,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营养素在体内作用机制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次知识的洗礼。但是,作为一个初次怀孕,更多是想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吃这个”的普通读者,我经常被各种术语和复杂的化学解释搞得有点晕头转向。比如,它会详细解释维生素D是如何影响钙磷平衡,以及不同形式的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差异。这很好,但对我更直接的需求——“我今天是不是应该吃一碗煮毛豆来补充B族维生素?”——的指导力度就显得有些不够直接。我需要的是清晰的“红绿灯”系统,而不是一篇篇需要做笔记和查字典的学术论文。我的阅读路径是被迫转为了“先看结论,如果结论有疑虑再回头找理论支撑”,而不是顺畅的阅读体验。对于那些对营养学有基础背景的人来说,这书是宝藏;但对于像我这样纯粹的“小白”来说,它的知识密度有点太高了,需要我付出额外的努力去消化和提炼出最核心的饮食建议。
评分从一个职场妈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节奏对我来说有点偏快了。我白天需要全职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处理家务,留给我自己研究食谱和精细烹饪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时间管理型”的孕期饮食方案,比如哪些食物可以提前准备好,哪些可以周末集中采购和制作,工作日早上只需要快速加热或组合。但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烹饪建议,它假设你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挑选、清洗、烹 饪各种新鲜的食材。我翻阅了很多章节,发现它在“便捷性”和“效率”这方面着墨不多。对于那些像我一样,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准妈妈来说,这点确实是美中不足。我更需要的是那种“懒人福音”式的、营养均衡的快速解决方案,而不是那种需要花两小时炖煮才能完成的滋补汤品。所以,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全职在家、有大量时间投入到厨房工作的宝妈,对于时间紧张的群体,它的实用性会打个折扣,需要我们自己去“打折”执行。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体验确实不错,拿到手里感觉很舒服,纸张的质感也挺高级的,不像是那种廉价的快餐读物。但真正让我感到有点困惑的是,它对“过敏”和“地域差异”的考虑似乎不够充分。我本人是南方人,习惯了清淡和少油的烹饪方式,但书里推荐的一些食谱,比如某些重口味的炖菜,对我来说可能就显得过于油腻了,而且我试着做了一两次,发现家里人普遍不太适应那种烹饪方式。更别提不同地区的食材可获得性差异了。比如,它大力推荐某种进口的特定鱼类作为优质脂肪的来源,但在我们这个内陆城市,新鲜度很难保证,价格也相当高昂。我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的“本土化”替代方案,或者更明确地指出,如果某个特定食材吃不到,用什么来替代其营养成分,效果是一样的。这本书给出的知识体系是普适性的,但孕妇的饮食体验却是高度个人化和地域化的。它更像是一份全球化的营养指南,而不是一本真正贴合中国寻常家庭厨房的实用手册。我对它在理论上的深度表示认可,但在“落地性”上,我需要更多的个人转换工作。
评分这本《怀孕每天吃什么》的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的期待值是挺高的,毕竟这九个月的身体变化可不是闹着玩的,吃什么、怎么吃,直接关系到我和宝宝的健康。我之前看了一些网上的零散信息,感觉乱糟糟的,总觉得缺少一个权威、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柔和的,让人感觉很安心,这一点我挺喜欢的。翻开目录,内容结构看起来很清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甚至连产后恢复都有涉及,这让我觉得作者是比较用心的,考虑到了整个过程的需求。不过,真正阅读起来,我发现它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可能更偏向于宏观的指导,而不是那种手把手教你“今天早上吃什么”的细致菜谱。比如,它会强调某一阶段需要补充叶酸、铁质的重要性,并且推荐了食物的种类,但对于如何将这些食物巧妙地融入日常三餐,并且让口味不至于太单调,这部分内容感觉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我希望它能提供更多针对孕期各种常见不适,比如孕吐、便秘时,可以快速制作的“急救”食谱。总的来说,它像一本优秀的教科书,打好了基础,但生活中的“实战演练”部分,我可能还需要自己多花些心思去搭配和摸索。它让我建立起了一个科学的饮食框架,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帮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