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2993
橡胶配方设计经纬——制品实例篇+橡胶配方设计经纬:基础设计篇 2本
9787122285690定价:98元 9787122288752定价:98元
编写说明1
橡胶配方设计原则2
第1部分橡胶制品实用配方
第1章制动器密封圈(刹车密封圈)研制配方6
1.1胶型选择6
表1-1不同牌号EPDM对比6
表1-2EPDM/NBR变量(1)7
表1-3EPDM/NBR变量(2)8
1.2硫化体系9
表1-4EPDM/NBR胶中硫化剂的变化9
表1-5EPDM/NBR胶中硫化体系的变化10
表1-6EPDM/NBR胶中不同促进剂变量对硫化的影响11
1.3补强剂、软化剂对EPDM性能的影响12
表1-7EPDM/NBR胶中不同炭黑对比(1)12
表1-8EPDM/NBR胶中不同炭黑对比(2)13
表1-9EPDM/NBR胶中不同促进剂变量对硫化的影响14
表1-10不同软化剂对EPDM性能的影响15
1.4实用配方16
。。。。
编写说明1
橡胶配方设计原则2
第1篇基础配方
第1章硫化体系6
1.1不同促进剂、硫黄在NR中的硫化作用6
表1—1促进剂M、D、DM、TT在NR中的硫化作用6
表1—2促进剂DM、NOBS、CZ在NR中的硫化作用7
表1—3促进剂CZ、DZ、DTDM在NR中的硫化作用8
表1—4在纯NR胶配方中不同硫黄用量在不同硫化温度下的胶料温度9
1.2不同硫化剂、促进剂在NR/BR和NR/SBR中的硫化作用10
表1—5促进剂TT不同用量对NR/BR胶料硫化的作用10
表1—6促进剂DZ不同用量对NR/BR胶料硫化的作用11
表1—7促进剂DTDM不同用量对NR/BR胶料硫化的作用12
表1—8硫黄不同用量对NR/BR胶料硫化的作用13
表1—9CZ、DM、TT在颗粒胶/溶聚丁苯胶中的硫化作用14
1.3不同硫化剂、促进剂在NBR/高苯乙烯中的硫化作用15
表1—10DM不同用量对NBR/高苯乙烯胶料硫化的影响15
表1—11CZ不同用量对NBR/高苯乙烯胶料硫化的影响16
表1—12DCP、TT不同用量对NBR/高苯乙烯胶料硫化的影响17
表1—13硫黄不同用量对NBR/高苯乙烯胶料硫化的影响18
。。。。。
我一直觉得,很多看起来很基础的概念,如果没人点破,自己摸索起来会走很多弯路。而《橡胶配方设计经纬:基础设计篇》这本书,恰恰扮演了这个“点破者”的角色。它不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地介绍一些皮毛,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橡胶配方的核心原理。从最基本的橡胶种类、物理化学性质,到各种配合剂(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补强剂等)的作用机制,这本书都做了非常系统性的梳理。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每种配合剂时,会穿插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的例子,这样就能立刻明白这个成分为什么那么重要,以及它在实际生产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比如,在介绍补强剂时,它会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为什么炭黑的不同型号会对橡胶的力学性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而且,书中对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论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橡胶配方设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教会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为什么”和“怎么做”,为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橡胶行业从业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拥有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配方设计参考书,显得尤为重要。我本身就是做橡胶制品行业的,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这套书中都能找到答案的影子。它不像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而是直击行业痛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将复杂的配方设计过程变得清晰可见。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试错”环节的处理,很多经验性的知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走弯路。例如,在“制品实例篇”中,书中会详细介绍在某个具体产品配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剂的种类和比例来解决,这种“复盘”式的讲解,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操作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随时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一开始有些犹豫,觉得“包邮”这个词有点过于功利,但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翻开第一页,那种沉甸甸的专业感瞬间就扑面而来。我一直对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想知道那些看似简单的橡胶制品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精密的计算和反复的实验。这本书的“制品实例篇”简直就像一本通往橡胶世界的大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罗列配方,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把抽象的化学分子和物理性能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产品。比如,我一直以为轮胎只是简单地由橡胶构成,但看完书中关于轮胎配方设计的章节,才了解到原来不同的路况、不同的驾驶需求,都需要极其考究的配方来满足。书中对各种添加剂的作用、比例的微调如何影响橡胶的弹性、耐磨性、抗老化性,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读的过程就像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思考,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配方,而不是其他的。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恰到好处,把一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和性能曲线清晰地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评分这套书的组合,真的做到了“1+1 > 2”的效果。我之前一直以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两条平行的线,很难真正地融合。但《橡胶配方设计经纬》这套书,巧妙地将“基础设计篇”的理论深度和“制品实例篇”的实践广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基础设计篇”时,我脑海中会不断浮现出“制品实例篇”中那些具体的产品案例,而当我在“制品实例篇”遇到某个复杂的问题时,又会主动翻回到“基础设计篇”去寻找理论上的解释。这种交叉阅读的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橡胶配方设计的理解。我不再是孤立地记忆那些化学名称和性能指标,而是能够将它们放入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去理解,去感受它们之间的微妙联系。比如,在“制品实例篇”看到一个关于汽车密封条的配方,了解到它需要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和弹性,然后回到“基础设计篇”,就能找到关于防老剂和增塑剂的详细解释,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来达到这些性能要求的。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高效。
评分初次接触《橡胶配方设计经纬》这套书,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真正地做到了“经纬”二字。从宏观的配方设计理念,到微观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再到具体的制品应用,都梳理得井井有条,层层递进。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可操作性”的强调。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配方实例和工艺参数。在阅读“制品实例篇”时,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橡胶基材、不同的性能要求,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的配方设计来实现的。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和灵感。对于我这样希望在橡胶配方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