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木作职人,只想做出自己每天都愿用的生活器物。热切地想和大家分享,在生活中与实在且美的器物相伴的那些美好时光。
介绍日本31位木作名师的300件经典手作木器,包含木钵、木碗、木盘、木砧板、木筷架等日用食器,以及花器等装饰类器物,呈现其创作过程,展示其使用场景。同时由10位名师亲自示范10个作品的制作过程,让读者也可轻松做出名家木食器。
★呈现制作者的创作过程:并非单纯介绍作品本身,侧重讲解设计理念及制作方法,将制作者的思考过程也一一呈现出来。
★展示器物的使用场景:从木食器在实际生活中被使用的观点出发,展示大量盛放料理的样子及就餐的场景等。
★读者可亲自挑战制作:在“动手做做看”部分,木作名师会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及丰富的图片指导初学者制作木食器。
★充实的背景资料:收录可以购买木工作品的店铺信息,以及一些个人也可以购买到木材的商店情报。附有常用木工术语及常用木材的详细信息。
西川荣明(にしかわ たかあき)
1955年出生于日本神户市。非小说类作家,编辑。在出版社任职之后,从事写作和编辑的相关工作,主要关注木椅家具、森林木工艺等与木相关的主题。同时致力于“木育”普及的活动。
著有《一生相伴的木家具和器物》《名椅由来图典》《手作木凳子》《手作木餐具》《木之匠人》(诚文堂新光社),《日本的森林和木作职人》(钻石社),《手作木工具和木玩具》(岩波书店),《北的木作》(北海道新闻社)等。合著有《木育之书》(北海道新闻社)等。
7 1 碟子
10 咖喱爱好者的作品,让人可以把米饭吃得干干净净 前田充的咖喱饭餐碟
14 放在桌上的美景 富井贵志的方碟、轮边碟、袖珍碟
16 去除厚重感后诞生的作品 杉村彻的平碟、圆碟、袖珍碟
18 木色的搭配、舒缓的线条与角度的完美结合 山极博史的三角形碟
20 盛放上料理后,碟子传达的表情瞬间改变 酒井敦的椭圆形大餐碟
22 不显突兀的细小的刨削纹理诠释着存在感的含义 芦田贞晴的棱纹方碟和面包碟
24 木作职人们的作品?各种类型的碟子
26 动手做做看1 袖珍碟
30 动手做做看2 面包碟
35 2 碗、盛器
36 乐享实木的质感和色彩 岩崎久子的带支脚的盛器
40 在传统工艺中展现新的设计理念 露木清高的寄木抹茶碗
44 卸下压力后的创作,把轻松感传递到手上 濑户晋的“tall bowl(深碗)”系列
46 水波纹般的线条与木材的厚重感完美融合 “京都炭山朝仓木工”的行星盛器
48 用北海道产的鱼鳞云杉制作贯彻实用原则的简朴器物 佐藤诚的 “OKE CRAFT”器皿
50 可以盛放各种物品的夏克式风格作品 日高英夫的spit box
52 传统的编制工艺、素雅的配色、3只支脚,这些要素让作品拥有独特的存在感 饭岛正章的龟甲竹编盛器
54 动手做做看3 扁柏木盘卷餐碟
59 3 钵、沙拉碗
62 突显木材质感的同时创造出优美的线条 须田二郎的生木沙拉碗
64 将遭丢弃的日本柳杉在涂漆后获得重生 小沼智靖的截面纹木钵
66 保留树皮,创造出感性的造型 大崎麻生的白桦船形碗和圆碗
68 动手做做看4 柿漆木钵
73 4 方便易用的漆器
74 在传统的木碗造型中融入现代感 落合芝地的外雕痕木碗
78 简单的造型和配色让料理提升了一个档次 山本美文的白色漆器
82 把自己想使用的器物,用旋床车制出来,涂漆后完成 山田真子的“HIGO”
86 动手做做看5 涂漆竹碟
90 初学者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的简单的涂漆方法
93 5 儿童用的餐具
94 木作职人们的作品?儿童用的餐具
96 动手做做看6 茶点马克杯
101 6 盆、托盘
102 强力的雕凿痕迹与栗木色调的完美融合 森口信一的我谷盆
106 佃真吾的我谷盆
108 动手做做看7 我谷盆
113 木作职人们的作品?盆和托盘
114 将翘曲的栎木板进行简单粗犷的加工 户田直美的长方形托盘
116 动手做做看8 长方形托盘
119 7 杯子、片口碗、锅盖、锅垫……
120 为了在山上喝到美味的咖啡,对木柴进行简单粗犷的加工 三浦孝之的马克杯
124 小巧中透着伶俐 古桥治人的木制瓶塞
126 动手做做看9 锅垫
129 木作职人们的作品?片口碗、水罐、荞麦猪口
131 8 花器、罐、箱
134 与裂痕和虫蛀共生的艺术 中西洋人的花器
138 展现不同木材的色彩风格,手工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宫内知子的木制罐和木制马赛克箱
140 动手做做看10 餐具盒
145 附录
146 本书收录木作职人
148 本书收录作品的销售工坊或店铺
152 可以购买木材的店铺
154 术语解说
155 工具解说
156 木材一览表
158 后记
前言
在书中,你会看到来自日本的木作职人创作的好用而美丽的碟、盘、碗、钵、杯、花器等作品。翻上几页,你就能体会到作者满怀诚意撰写的这本书的几个特点。
1?收录木作职人创作的充满个性的实木作品
书中收录的均是制作者的原创作品。他们会亲自使用自己的作品以试验是否好用,同时也主动听取家人和客户的意见,因而作品均拥有很高的完成度。这些充满个性的作品均用实木由手工制成,不是那种厂家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读者可以看到制作者的模样,清楚地知道作品的出处。
如果对某件作品感兴趣,书中还收录了作品相关木作职人的信息和出售这些作品的工坊或店铺的信息,可以进行咨询,或者到店里去看看、摸摸作品实物。
2?可以了解制作者创作的思考过程
并不是仅仅单纯地介绍作品本身,而是将制作者的思考过程也一一呈现出来,比如设计上的考虑,创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作品等。这样读者对作品产生的背景也会有所了解。
3?都是可以实际使用的器具
从“实际使用”的观点出发,书中展示了很多器具被使用时的场景。这些场景是在制作者及其家人的协助下布置并且拍摄出来的,比如正在用餐的场景。有的制作者还借此机会展现了一下自己在料理制作方面的特长。
4?读者也可以跟着动手制作
为了满足一部分读者想自己动手制作的愿望,书中专门设置了“动手做做看”的板块。专业的制作者们为了让初学者也可以制作成功,做了耐心的传授和指导。这部分共收录了10种类型的作品。对非专业人士可能会感觉困难的部分,比如涂漆的方法等也专门进行了介绍。
对于使用刃具还不太熟练的读者,在制作中请一定要保持细心、谨慎。
接下来,就在阅读中感受木器的独特魅力吧。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木香的温暖空间。31位木作职人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将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件作品之中。他们不仅仅是手艺人,更是生活的艺术家。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职人创作理念的描述,比如如何从自然的肌理中汲取灵感,如何通过反复的打磨来展现木材的温润质感。这300件手感小物,每一件都独具匠心,它们的设计风格多样,但都透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我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别致的茶勺和托盘,它们在日常的使用中,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愉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器物的图鉴,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生活,如何品味时光的指南。它让我意识到,用美好的器物来承载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自我,对生活,对周遭万物的温柔关照。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更加欣赏那些经过双手打磨出的温暖物件,也开始尝试将这份温暖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每一天都变得更加有质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质感所打动,那是一种低调而又充满力量的美。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木食器图录,不如说是一次深入的“生活美学”探索之旅。31位木作职人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匠人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他们不仅仅是在制作器物,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慢下来,用心去感受,去创造。我喜欢书中对木材特性的细致解读,以及职人们如何因材施艺,让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独特的生命力。那些300件小物,从茶杯垫到餐勺,从碗碟到摆件,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们的光泽、纹理、触感,都散发着温暖而自然的魅力。我能想象,将这些木食器融入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美好的体验。或许是在清晨,用一只木碗盛满燕麦粥,感受指尖传来的温润;或许是在傍晚,用一张木制托盘端上水果,享受片刻的宁静。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繁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精致。它鼓励我,从细微之处着眼,用美好的器物点亮平淡的日子,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评分这本《日日木食器》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一直对那些手工制作的物品情有独钟,因为它们带着一种独特的温度和灵魂,是流水线上冰冷制品无法比拟的。书里介绍的31位木作职人,他们对木头的情感,对技艺的钻研,让我深感敬佩。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不仅展示了器物的成品,还深入讲述了制作过程中的点滴细节,甚至包括职人对选材、打磨、抛光的考究,这些都让我对一件小小的木食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300件手感小物,每一件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它们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实用性与美观性并存。我常常在想,当自己拿起这些木食器,是不是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匠人的匠心。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其实就藏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只需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感受。它像一本温柔的提醒,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拥抱那些能带来内心平静和喜悦的简单事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木质纹理的触感仿佛可以直接从图片中传递过来,配合着“日日木食器”这个温暖的词语,瞬间勾起了我对生活美学的向往。当我翻开书页,31位木作职人的名字和他们背后娓娓道来的创作故事,让我觉得这是一场与匠人灵魂的对话。他们的每一个作品,无论是一只小小的勺子,还是一件精美的托盘,都仿佛凝聚了时光的温度和岁月的沉淀。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职人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用双手一点点雕琢出器物的细节描述,那是一种对材质的敬畏,对工艺的执着,以及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书中那些300件手感小物,它们不仅仅是餐具,更是日常生活中温情的点缀,每一件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心意,也赋予了使用者一份宁静与愉悦。我仿佛能看到,在阳光洒满的餐桌上,用这些木食器盛装着家常菜肴,每一口都带着木头的清香和手工的温度,让简单的饮食变成一种享受,一种对当下时光的珍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木食器,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生活温柔相处,如何发现日常之美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纸张触感就带着一种朴实而温暖的感觉,仿佛刚从木工房里捧出来一般。31位木作职人的故事,让我对“匠人”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是简单的生产者,而是对材料充满敬畏,对工艺精益求精的创作者。我喜欢书中对他们创作理念的介绍,比如如何根据木材的纹理和特性来设计器物,如何用最自然的工艺来保留木材的灵魂。那些300件手感小物,每一件都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它们没有浮夸的装饰,却在细节处尽显功力。我常常想象,在闲暇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用一只木制的茶杯,感受指尖传来的温润触感,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一番景象。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空间,充满更多有温度的物件。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木食器,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指南。它鼓励我,去发现身边的美,去拥抱那些能带来心灵慰藉的简单事物,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木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