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由著名武术家编写的易筋经丛书,书中文图结合,易懂易练,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日常习练与健身。
《易筋经》系列丛书介绍了中国少林、张氏、岳武穆、甘凤池四家流派的内家气功。“少林易筋经“是中国功夫界公认的、正宗的内家气功,民间修炼者众多;“岳武穆易筋经”由中国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被历代军人重视;“张氏易筋经”和“甘凤池易筋经”是中国民间武术大师所创,这两位大师行侠仗义,被中国百姓所敬仰。中国人一直认为身体的强健在于筋和骨,而非肌肉和力量,因此修炼易筋经是中国人传统的健身方式。
董国兴,毕业于武汉体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国家武术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现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专业教研室副主任、河南省武术队总教练
第一章 正身势
第二章 测深势
第三章 半身势
第四章 屈身势
第五章 折身势
第六章 扭身势
第七章 倒身势
第八章 翻身势
第九章 行身势
第十章 坐身势
第十一章 定身势
第十二章 卧身势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古朴典雅的极致体现,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霜,直击人心。内页的纸张选用了略带泛黄的宣纸质感,这让阅读体验瞬间升华,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获取,而更像是在触摸一份珍贵的文物。装帧的线装工艺扎实考究,每一针一线都透着匠人的耐心与敬畏。翻开书页时,那种淡淡的油墨和纸张特有的清香,简直是现代印刷品无法比拟的芬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扉页上的那方小小的印章,虽然看不清内容,却为整本书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权威感。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相当精妙,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让人心神安定。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传统书籍的人,也会被它这种无声的仪式感所吸引,让人在翻阅的每一步都充满敬重之心。这本书的实体呈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与现代喧嚣完全隔绝的阅读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去体会这份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粹。
评分从整理和校对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纂质量非常高,看得出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排版清晰,虽然是古籍风格,但现代的注释系统却做得非常到位,那些难以理解的术语或历史典故,都在页脚或侧栏给予了精准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中似乎还包含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防伪或加密设计,这让我对它的来源和权威性更加信服。我尤其欣赏它在引述其他经典时的规范性,总能明确指出引用的出处,这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严谨态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粗制滥造的版本,只是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经过了细致的学术考证和梳理,使得整本书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任何想深入研究传统养生或技艺体系的严肃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可靠、扎实的基础文本平台。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传统典籍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毕竟流传至今的版本众多,真伪难辨,很多描述都显得过于神乎其神,难以落到实处。然而,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却出人意料的克制与内敛。它没有使用浮夸的辞藻去夸耀任何“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倒是反复强调“持恒”、“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书中对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身体反应,如麻、木、酸、胀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归类和应对指导,这体现了作者极强的实战经验和对修炼者困境的深切同情。比如,针对初学者容易出现的“心猿意马”状态,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朴素却极其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让我觉得这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导引手册,而不是单纯的武学秘籍。这种严谨的“实证”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书中内容的信任度,让我愿意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和实践其中的每一个步骤。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奥,文白夹杂,初读时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需要不断对照注释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那种古典韵味的美感便会逐渐显现出来。作者似乎对文字的运用有着极高的驾驭能力,他能用最凝练的古文,勾勒出气脉运行的复杂轨迹,寥寥数字,意境深远。书中有些段落,我甚至需要放慢呼吸,反复诵读数遍,才能捕捉到其中隐含的韵律和节奏感,这感觉很奇妙,仿佛在与一位远古的大师进行隔空的对话。这种对语言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本身也成了一种修炼,它强迫你跳脱出现代思维的快捷方式,沉浸在一种慢节奏、高密度的信息场域中。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语言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技艺的载体,更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汉语范本,充满了值得玩味的修辞和结构美。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武术理论的演变脉络,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人体潜能开发的独特视角。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构建得极其宏大且富有逻辑性,它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花哨的招式,而是深入探讨了气血运行的内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法门来调整脏腑功能。作者的论述方式非常注重实践基础,他将看似玄奥的术语,通过类比和生活化的描述进行阐释,使得即便是没有深厚内功基础的读者,也能对核心概念产生直观的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于“筋骨联络”的详尽剖析,它将人体的结构视为一个精密的机械系统,指出如何通过温和的导引,达到“柔韧中寓刚强”的境界,而非一味地追求蛮力。这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思路,与当下很多注重表象的健身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启示。读完整套下来,感觉不只是获得了一套功法,更像是理解了一种看待自身生命力的方式,那种对身体的精微掌控感,是其他书籍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