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码书房系统推出萨拉马戈作品七部之《石筏》
一次灾难:伊比利亚半岛脱离欧洲大陆独自漂去独自向大西洋漂去
一段旅程:三男二女结成旅伴开启一段未知之旅
萨拉马戈以奇崛想象与精湛笔力营造的宏大史诗
余华 苏童 李敬泽 邱华栋 闵雪飞 胡续冬
止庵 史航 陆建德 阿丁 任晓雯 徐则臣 一致推荐
余华:萨拉马戈的每部作品都好。
苏童: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
因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原因,法西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撕开一道裂缝,将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断离开来。自那以后,半岛像一只脱了锚的巨大石筏,义无反顾地驶向开阔的海域。整个西方世界被普遍的恐慌笼罩,科学家无法对奇异的现象做出解释,政客们寻找着地缘政治的新逻辑,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居民惊恐地往国外或内陆出逃。在这场由半岛“脱欧”引发的混乱中,三个男人、两个女人和一只狗被命运带到了一起,他们将共同目睹世界尽头的奇观,也将经历匮乏、友情和背叛,爱情、死亡和新生。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2010)
葡萄牙作家。1947年出版首部小说《罪孽之地》,1995年获葡萄牙语文学奖项卡蒙斯文学奖。1998年,因其“充满想象、同情和讽喻的寓言故事,不断地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加深理解”,
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萨拉马戈的作品风格独特,内涵深刻,作品主题大多关心的是人类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写作手法上,他创立了一种充满想象、隐喻和讽刺的小说类型,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誉。
他一生创作了数十部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总销售超过350万册,主要作品包括《修道院纪事》《洞穴》《大象旅行记》《石筏》《所有的名字》《双生》等。
当若阿纳·卡尔达拿一根榆树枝刮了刮地面,塞尔贝尔所有的狗都吠叫起来,让当地居民陷入惊惧和恐慌。因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相信,一旦这些默不作声的犬族开始吠叫,整个宇宙就已接近终局。这根深蒂固的迷信,或者信仰——很多时候它们是同义词——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已无从知晓,然而,通过类似的伎俩,即听说一个故事,再添枝加叶地复述它,法国的祖母用以下寓言含饴弄孙:在古希腊的神话时代,也在这个地方,比利牛斯山东部的塞尔贝尔,一只长着三颗头的狗听到塞尔贝尔的名字时会应声吠叫,当它的主人、冥府渡船人卡戎叫唤它的时候。我们同样不清楚的是,这著名的、声调响亮的犬类经历了怎样机体的变异,它们退化的一颗头的子孙才获得了可被证实的、确凿无疑的沉默。然而,这一点几乎人所共知,尤其是在老一辈人那里,守门犬塞尔贝鲁,在中文里就这么写和念,凶神恶煞地看护着地狱的入口,以便没有灵魂胆敢逃脱。因此,或许因为邪恶的众神最后的怜悯之心,此后所有的犬族都永久地失声,也许是为了用沉默抹去对于地狱的记忆。然而,正如摩登年代清楚告知我们的那样,永久并不能持久,只消在这些天,在离塞尔贝尔几百公里的一个地方,它的名字我们稍后会想起来,一个叫若阿纳·卡尔达的女人用榆树枝划了划地面,那边所有的狗都吵嚷着跑上大街,它们可是,再重复一遍,从来没叫过一声的。如果有人问若阿纳·卡尔达,她怎么会想到用一根树枝去刮地面,这看起来像是个疯狂的少年而非成熟女性的行为,她难道没有想过看似无意义的举动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些举动——我们得提醒自己——往往是最危险的。也许她会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树枝就在地上,我捡起来,画了一根线。你没想到那可能是根魔法棒吗?它对魔法棒来说太大了,而且我总是听说,魔法棒是由黄金和水晶做的,沐浴在光晕里,顶上还有颗小星星。你知道那是根榆树枝吗?我对树木了解得很少,后来他们告诉我,无毛榆即山榆,植物学上讲都是榆属,它们没有超自然的能力,甚至不能改变它们的名字,但是,就这回来说,即便一根火柴也能造成同样的后果。为什么这样说?老人们常对我讲,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它力量强大不可避免。你相信宿命吗?我相信必然。
在巴黎,人们对塞尔贝尔市长的恳求捧腹大笑,后者打电话时好像正在一个狗窝里,这是他给狗喂午饭的时间。最后,仅仅在一位议会代表的不断恳求下——这位议会代表在塞尔贝尔出生和成长,因此熟知当地的传说故事——两名法国第二局①的资深兽医才被遣往南部,带着调查这异乎寻常的现象,并提交报告和解决方案的特殊使命。与此同时,那些绝望的,近乎耳聋的塞尔贝尔市民在街道和广场上——从前令人愉悦的居所如今变成了地狱——散布了大量有毒的肉饼,极致简单的对付办法,其有效性经过了所有时代、任何地区的人类经验的检验。终究,只有一只狗被毒死,但幸存者很快吸取了教训,顷刻之间,它们吠着,嘶叫着,号啕着,消失在临近的田野里,在那里,因为没有人明白的原因,几分钟之内全部安静下来。当两名兽医终于到达塞尔贝尔时,带到他们跟前的是可怜的梅朵尔,身躯已冰凉、膨胀,完全不像一只陪着女主人出门购物的幸福的狗狗,由于它已经很老了,还喜欢在太阳底下无忧无虑地打盹儿。然而,既然正义还没有完全抛弃这个世界,上帝充满诗意地决定,梅朵尔死于它亲爱的女主人制作的毒肉馅饼,据说是为了毒死邻居家的一只不肯从她家的花园里滚蛋的母狗。兽医里较年长的一位,站在悲伤的尸体前说,我们来做尸检吧。事实上无此必要,因为塞尔贝尔的任何一位居民,如果愿意,都可以为死因做证。然而第二局的秘密意图,正如这涉密的行业里行话说的那样,乃是暗中检查这只动物的声带,这条狗,在它已确定的死亡带来的沉默和它看起来仿佛要持续一生的缄口不言之间,终于有了几个小时可以像普通的犬族一样吠出声来。徒劳无功,梅朵尔甚至没有声带。手术师感到讶异,但市长有他自己的看法,果断而明智:毫不奇怪,塞尔贝尔的狗有几个世纪没有叫了,发声器官业已退化。那么为什么突然又叫了呢?这我不知道,我不是兽医,但我们的担忧到此为止,那些狗消失了,无论它们在哪里,都听不见它们的声音了。被解剖又被草草缝合起来的梅朵尔,被送还给它哭泣的女主人,仿佛一个活生生的悔恨,活生生的,这就是悔恨在死亡之后的样子。在去机场的路上,两名兽医商议在报告里删去声带消失的诡异情节。看起来事实确凿,因为就在那天夜晚,一只长着三颗头、体型巨大的狗来到塞尔贝尔巡夜,它有一棵树那么高,但悄无声响。
就在这些天,也许更早,也许在若阿纳·卡尔达拿一根榆树枝刮了刮地面之后,一个男人在海滩上散步,时值向晚,海浪的声音几乎不可听闻,简短、压抑如一声毫无来由的叹息。这个人,之后他会说自己名叫儒瓦金·撒萨,走在用以区分潮湿的沙和干燥的沙的潮水标上。时不时地,他弯腰捡起一只贝壳,一条蟹足,一缕碧绿的海藻,我们经常这样打发时间,独自散步的人正是如此。由于没有口袋或包盛放他的拾得,当双手握满了的时候,他就把死去的动物遗骸放回水中,属于土地的留给土地,属于大海的归还大海。但一切规则都有例外,他看见前方有块石头,海浪无法触及,儒瓦金·撒萨拾起了它。这石头沉甸甸,宽阔如一张唱片,形状却不规则。如果它像别的石头一样,轻便趁手,轮廓平滑,正如那些可以轻易地捏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石块,儒瓦金·撒萨会将它抛向水面,看着它蹦跳,孩子气地满足于自己的机智。由于推动力耗尽,最终它会沉没,一颗看起来命运被描画的石头,被太阳烤干,仅仅被雨水打湿,最终沉入黑暗的海底等待一百万年,直到这片海蒸发干净,或者等待退潮将它再度带回大陆,然后再等上一百万年,等另一个儒瓦金·撒萨走下海滩,不知不觉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不要说,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没有石头是坚固和安全的。
在南面海滩,在这个温热的时辰,有人最后一次下水,在水里游泳,玩球,潜入海浪之下,或者躺在气垫上休憩,感受向晚的第一丝微风,调整身体接受还有一秒就要沉入大海的太阳最后的爱抚。这是最漫长的一秒,因为我们看见了它,而它允许我们看。而这里,在北面海滩,儒瓦金·撒萨抓着一块石头,因为太沉重而双手疲累。风很清冷,太阳已下沉了一半,没有海鸥在水上飞翔。儒瓦金·撒萨扔出石头,期待它在几步开外落下,离他站立的地方不远,我们每个人都得知道自己的力量。此地没有目击者嘲笑这位受挫的铁饼运动员,他已准备好自己嘲笑自己。但事情并不像他推测的那样。又黑又沉的石头升到空中,落下来撞击水面,凭借反弹的力再度升起,一段漫长的腾跃或飞行,然后再度掉落、上升,终究在远方沉没,除非我们刚刚看到的白色并非仅仅是波浪碎裂时溅起的泡沫的流苏。这是怎么回事,儒瓦金·撒萨困惑地想,孱弱如我,居然把沉甸甸的石头扔了这么远,扔向已然昏沉下来的大海,而这里却没有人对我说,干得好,儒瓦金·撒萨,我是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见证人,如此壮举不应被忽略。真不走运,假如我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他们会说我是个骗子。一排高浪从宽阔的海面涌来,翻滚着,吐着泡沫,一块石头终究要掉入大海——这是童年时代的河流告诉我们的,如果童年时代拥有河流——一种由扔出去的石头引起的同轴波动。儒瓦金·撒萨跑上海滩,浪花在沙上碎裂,卷走贝壳、蟹腿、碧绿的海藻,此外还有别的,马尾藻、珊瑚、海带。连同一块轻便的小石头,可以捏在食指和拇指之间那种,要过多少年它才能重见光明。
写作无比艰难,它是一项莫大的责任,只消想想那繁重的劳动,将发生的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安排,首先是这个,然后是那个,或者,如果想要更便捷地取得必要的效果,今天的事件放在昨天的情节之前,还有一些同样不乏冒险的技巧,把过去作为现在,把现在当作既无开端也无终局的无尽绵延的过程。但是,无论作家们怎么努力,有一项技艺他们永远无法获得,即同时写作两件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有人认为困难可以通过把一页纸分为两栏来解决,左右并排,但这个计谋是天真的,因为一栏的文字先写,另一栏的文字后写,而且不要忘了,读者不得不先读这边,再读那边,或者先读那边,再读这边。最厉害的是那些歌剧演唱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咏唱的部分,三, 四, 五, 六,在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男中音之间,所有人都有不同的唱词,比如,愤世嫉俗者在嘲弄,天真无邪的姑娘在请求,骑士迟迟前来施以援助,让歌剧观众感兴趣的是音乐本身。然而读者却不是这样,他希望前因后果、一字一句地被阐释清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先说到了儒瓦金·撒萨,现在才提及佩德罗·奥尔赛,事实上儒瓦金·撒萨把石头扔向大海和佩德罗·奥尔赛从他的椅子上站起来发生在同一时刻,虽然根据时钟,两者之间有一小时的时差,因为后者发生在西班牙,而前者发生在葡萄牙境内。
这本《石筏》读完后,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带着海盐气息的苍凉感。作者对环境的描摹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细致,每一个浪花的卷曲,每一块礁石的纹理,都仿佛能触摸到。故事的叙事节奏缓慢而内敛,像深海里的洋流,表面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涌动。我尤其欣赏主人公面对极端困境时,那种近乎原始的生存本能与偶尔闪现的人性光辉之间的拉扯。书中对‘筏’这个意象的探讨也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一个漂浮的工具,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代表着人类在不可抗拒的自然伟力面前,既渺小又坚韧的存在状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段落的内心独白略显冗长,虽然有助于烘托氛围,但偶尔会让我这个急性子的读者稍微有些焦躁,恨不得快进到下一个情节转折点。不过,抛开这点小瑕疵,它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能让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佳作,推荐给所有喜欢硬核自然文学和慢节奏叙事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石筏》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有点高,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真正进入状态。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古典,夹杂着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地域性词汇和古老的航海术语,这使得前半部分的阅读体验略显吃力。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独特的语境,那种沉浸式的代入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对海洋文化的理解深入骨髓,书中的每一次潮汐、每一场风暴,都像是被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充满了仪式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时间”的表达,它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螺旋式地盘旋上升,过去、现在、未来似乎在筏上完成了某种奇特的交汇。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等待”的史诗,等待风,等待船,等待一个不再需要等待的时刻。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值得投入精力的阅读旅程,它会让你慢下来,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
评分初翻《石筏》,我本以为会是那种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结果却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哲学思辨的漩涡。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急着给你答案,而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了读者,让你自己去思考“何为漂泊”、“何为归宿”。文字的密度相当高,很多句子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深层含义。我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关系时那种不动声色的手法,没有歇斯底里的冲突,却在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次沉默的对视中,将复杂的人性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个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冲走”的部分。这本书的基调是灰暗的,但灰暗中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告诉你,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尽管这个选择的代价可能极其高昂。阅读体验犹如在迷雾中航行,虽然看不清前方,但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定。
评分我很少读这种类型的书,通常我更偏爱情节驱动的小说,但《石筏》成功地颠覆了我的偏好。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强烈的画面感,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主角一起,皮肤被烈日灼烤,口渴难耐地盯着无尽的地平线。叙事上,它采用了多重时间线交叉推进的方式,一开始有些跳跃,容易让人抓不住重点,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你会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像被看不见的绳索牵引,最终汇聚在那个预设的终点上,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非常过瘾。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书中的处理非常克制和真实,没有一方被脸谱化,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读完后,我不是在为故事的结局感到释然,而是在为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灵魂感到敬佩。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份关于人类精神韧性的详细记录档案。
评分对我来说,《石筏》更像是一首献给“沉默”的颂歌。书中的对话极少,大部分的情感交流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完成,这要求读者必须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捕捉那些细微的变化。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哲学,在这样宏大而绝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有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工具”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石筏本身既是逃生的希望,也是囚禁的牢笼,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贯穿始终。它探讨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如何与自然共存,即便这种共存是建立在极致的牺牲之上的。唯一的缺点,也许是它太过沉重,读完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将心情从那种漂浮的孤独感中抽离出来。这是一本需要耐心、需要沉下心来细品的“重型”作品,不适合在喧闹中匆忙阅读。
评分新出的诺奖得主萨拉马戈作品之一,不会失望。
评分萨拉马戈长篇作品之一种,很好,一直在等待的书,很喜欢
评分《大象旅行记》小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作者借大象之旅的见闻,从多个角度对社会进行了批判:权力的专横,教会的荒唐,民众的愚昧等都是作者关注的重点。而大象的旅行也是人生的譬喻,书中传达出作者深刻的生死观,融合其诙谐、宽容和想象力丰富的文风,成就了这部萨拉马戈晚期的最重要作品。
评分618活动,收获满满。
评分京东活动,不买几车书回家就亏了。
评分京东618,满脸叠加用券,超划算有没有?买买买!
评分京东就是比当当好上百倍,我爱京东,二当是我见过的最垃圾的网购电商了。
评分S码书房系统推出萨拉马戈作品七部之《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
评分出新品了,我喜欢他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