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幽赏录/杭州掌故丛书

四时幽赏录/杭州掌故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高濂 著,[日] 野间三竹 绘
图书标签:
  • 杭州历史
  • 杭州文化
  • 掌故
  • 民俗
  • 风土人情
  • 清代文献
  • 游记
  • 方志
  • 四时节令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083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63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杭州掌故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时幽赏录/杭州掌故丛书》是描写春、夏、秋、冬四时,杭州周围可游玩之处的小品文集,笔触清新,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四时幽赏录/杭州掌故丛书》内容曾散入《遵生八笺》相关部分中刊印。

目录

自序
春时幽赏
孤山月下看梅花
八卦田看菜花
虎跑泉试新茶
保俶塔看晓山
西溪楼啖煨笋
登东城望桑麦
三塔基看春草
初阳台望春树
山满楼观柳
苏堤看桃花
西泠桥玩落花
天然阁上听雨
夏时幽赏
苏堤看新绿
东郊玩蚕山
三生石谈月
飞来洞避暑
压堤桥夜宿
湖心亭采莼
湖晴观水面流虹
山晚听轻雷断雨
乘露剖莲雪藕
空亭坐月鸣琴
观湖上风雨欲来
步山径野花幽鸟
秋时幽赏
西泠桥畔醉红树
宝石山下看塔灯
满家弄赏桂花
三塔基听落雁
胜果寺月岩望月
水乐洞雨后听泉
资严山下看石笋
北高峰顶观海云
策杖林园访鞠
乘舟风雨听芦
保俶塔顶观海日
六和塔夜玩风潮
冬时幽赏
湖冻初晴远泛…
雪霁策蹇寻梅…
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
西溪道中玩雪…
山头玩赏茗花…
登眺天目绝顶…
山居听人说书…
扫雪烹茶玩画…
雪夜煨芋谈禅…
山窗听雪敲竹…
除夕登吴山看松盆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丁丙跋………………
游说…………………
高子四时幽赏跋……
四时幽赏图跋…………
再书四时幽赏后…
书名:四时幽赏录/杭州掌故丛书 简介 《四时幽赏录》并非一本单纯的游记,也非拘泥于史料考证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邀约,邀请读者一同漫步在杭州的街巷,聆听古往今来的故事,感受这座城市四季更迭中的韵味与风华。这本书以“四时”为纲,将杭州的景致、人文、传说融汇其中,呈现出一个立体而生动的杭州。 春:初见西子,柳浪闻莺的温柔 当春风拂过西湖,万物复苏,杭州便展开了它最温柔的一面。《四时幽赏录》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入这充满生机的季节。 西湖的春天,是绿色的诗篇。 柳丝初展,嫩芽点点,如同少女羞涩的笑靥。苏堤、白堤上,柳树成行,微风吹过,柳絮如雪, romantically 飘散。作者笔下的西湖,不仅仅是湖光山色,更是人文意境的载体。他会细致地描绘“柳浪闻莺”的由来,不仅仅是提及这个景点,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典故,讲述宋代文人雅士在此赏柳、听莺的情景。从文人的笔触中,我们窥见他们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赞叹。 赏花,是春日杭州不可或缺的乐章。 龙井问茶的茶园,在春天也是最迷人的时节。新摘的龙井,带着雨露的清香,成为文人墨客品茗赏景的绝佳伴侣。书中可能会描绘当时茶农辛勤采摘的场景,以及茶馆里人们谈笑风生的热闹景象。不仅仅是龙井,桃花、梨花、樱花也次第开放,将这座城市装点得如诗如画。作者或许会借着赏花的契机,串联起杭州历史上与花相关的传说,比如某个王朝的宫廷赏花盛事,或是某个文人因花而生的感悟。 春天的市井,也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气温回升,杭州的街头巷尾也热闹起来。老字号的糕点店飘出诱人的香气,提篮小卖的生意也开始兴隆。书中会生动地描绘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杭州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细腻。例如,在描写春季的市井生活时,可能会提及一些只有在春天才能尝到的时令小吃,并追溯其制作的渊源和在杭州人生活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春天的杭州,是故事的萌芽。 许多历史事件,许多文人雅士的雅集,都选择在春日发生。《四时幽赏录》不会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古老的传说重新焕发生机。比如,关于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或许会借着春日雷峰塔下的情景,重新演绎那段凄美的爱情。 夏:荷风送爽,曲院风荷的清凉 当夏日的热浪袭来,杭州的避暑之道,依然在湖光山色之中。《四时幽赏录》将带领我们,在热烈的夏日里,寻觅一份清凉与诗意。 荷花,是夏日西湖的灵魂。 “曲院风荷”的壮丽,不仅仅在于成片的荷花,更在于那份古人赋予的意境。书中会细致描绘荷花的形态,从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从碧叶连天的壮观到零星几朵的雅致。作者会深入挖掘“曲院风荷”的历史,它为何得名?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怎样的诗篇?比如,宋代词人杨万里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会被赋予更深厚的解读,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写情。 除了西湖,杭州的河流与池塘,也成为夏日的清凉之源。 比如,在描写夏日消暑时,可能会提及曾经的水街,或是居民们在河边纳凉的场景。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杭州丰富而生动的夏日图景。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夏日饮品的故事,比如古代的凉茶,或是某种独特的解暑点心。 夏日的夜晚,是另一番天地。 暑气渐消,月色朦胧,西湖边开始热闹起来。夜晚的游船,河上的灯火,成为了夏夜里最迷人的景象。书中会描绘古人如何在夏夜赏月、品茗、听曲,将这份悠闲与雅致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能会提及一些与夏夜相关的民间习俗,或是传说中的夜游神话。 夏日的市井,则在忙碌中透着生机。 烈日之下,小贩们依然在街头叫卖,为人们带来夏日的必需品。冰镇的饮品,新鲜的时令水果,都成为了人们消暑解渴的选择。书中会描绘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展现杭州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许会提及一些与夏日农耕相关的谚语,或是民间对夏日雨水的祈盼。 夏日的传说,也常与水有关。 龙王庙的传说,或是关于水怪的民间故事,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四时幽赏录》会将这些传说巧妙地融入夏日的描绘之中,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秋:丹桂飘香,孤山寺北的寂寥 秋日,是杭州最富有韵味的时节。《四时幽赏录》将引领我们,在层林尽染中,感受成熟的静美与历史的沉淀。 秋天的西湖,是色彩的盛宴。 枫叶渐红,银杏金黄,层林尽染,将西湖装点得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书中会细致描绘秋日的光影变化,以及色彩的碰撞与交融。从“孤山寺北”的落日余晖,到“平湖秋月”的静谧,每一个景点都会被赋予秋日的独特意境。 桂花,是秋日杭州的标志。 满觉陇的桂花,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书中会描绘人们在桂花树下赏花、品茗、吟诗的场景,展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可能会追溯桂花在杭州的种植历史,以及它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比如,一些关于桂花的诗词,会被赋予更深的解读,连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人的情感。 秋天的果实,也象征着收获与满足。 龙井村的茶叶,经过春的萌芽,夏的生长,终于在秋日迎来了一年的丰收。书中会描绘茶农忙碌的身影,以及人们品尝新茶的喜悦。可能还会提及一些与秋季丰收相关的民间习俗,或是祭祀活动。 秋日的寂寥,也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随着落叶的飘零,一些历史的印记也愈发清晰。书中可能会借着秋日之景,回溯一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引发对历史的思考。比如,在描写秋日残败的景色时,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王朝兴衰的故事,或是名臣名将的轶事。 秋天的故事,常常带有怀古的色彩。 岳王庙的肃穆,南宋官窑的遗址,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四时幽赏录》会将这些故事巧妙地融入秋日的描绘中,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冬:雪落西湖,断桥残雪的孤寂 当冬日的严寒降临,杭州便呈现出另一番别样的风情。《四时幽赏录》将带领我们,在冰雪覆盖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坚韧与静谧。 雪,是冬日杭州最美的礼物。 “断桥残雪”的意境,不仅仅在于雪景,更在于那份人文的想象。书中会细致描绘雪花飘落的景象,以及冰雪覆盖下西湖的静谧与纯洁。从白雪皑皑的山峦,到冰封的湖面,每一个细节都会被赋予冬日的独特韵味。 冬日的暖意,也藏在杭州的市井之中。 炉火熊熊的茶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暖意。书中会描绘人们在冬日的活动,比如围炉夜话,或是搓麻绳、织毛衣等传统的手工艺。这些细微之处,展现了杭州人对于生活的温情与关怀。 冬日的杭州,也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许多古老的寺庙,在冬日更显庄严与肃穆。书中可能会描绘寺庙中的僧人生活,以及在寒冬中进行的诵经祈福活动。这些场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禅意与宁静。 冬日的传说,也常常与坚韧与希望有关。 比如,一些关于动物过冬的民间故事,或是关于人们在严寒中互相帮助的感人事件。这些故事,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人情味与温暖。 《四时幽赏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景致,更是对杭州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探索。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传说、风俗、生活融为一体,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鲜活、充满魅力的杭州。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张邀请函,邀请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杭州的四季,去聆听它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这本书,会让你在每一次翻阅时,都有新的发现,都会与这座城市产生更深的联结。它就像一位老友,在你需要时,为你讲述那些关于杭州的,幽静而美好的往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挖掘某个城市独特韵味的作品。这本书的“幽赏”和“掌故”这两个词,让我充满了好奇。我猜想,它可能会带我走进一个不那么喧嚣,但却充满诗意和故事的杭州。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讲述那些关于这座城市的隐秘角落和动人传说。我希望它能够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枯燥论述,而是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杭州的历史文化魅力。我想象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逐渐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理解它为何能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并从中获得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文化滋养。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幽赏”这个词,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它不像“名胜古迹”那样直白,也不似“风花雪月”那样泛滥,它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内敛的、需要细细体味的美。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它预示着这本书或许会带我去发现一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但却极其动人的杭州角落或故事。我设想,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景点的介绍,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个景点背后的故事,可能是一位隐士的居所,一位才女的雅集,或是一场文人间的棋局。我喜欢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讲述,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仿佛加入了一场与古人共同的“幽赏”之约。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丰富我书单的读物,我对于那种能够引发思考,或者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这本书的“掌故”二字,让我联想到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细节,它们往往是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城市最真实的切入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我期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梳理,而是能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出不同时代杭州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甚至当时的民情风物。我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我对历史产生更多联想和探究的书籍,它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和历史进行一场对话。

评分

最近迷上了收集一些地方志类的书籍,尤其对那些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特别感兴趣。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深入挖掘它的人文故事,那些流传在街头巷尾的传说、名士的轶事、古迹的变迁,才是最鲜活的城市灵魂。而这本书,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窥见一斑,听起来就充满了地域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似乎能带我穿越时光,去领略那个曾经的杭州。我特别期待它能讲述一些我不太了解的掌故,那些不常见于主流史书,但却能勾勒出城市生活肌理的细节。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体会到历代文人墨客、寻常百姓在杭州留下的印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出乎意料地精美,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封面的设计,我猜想是精心挑选的,带着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但又不会显得陈旧,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幽赏”二字所蕴含的意境。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舒适,不是那种光滑得像要溜走的现代印刷品,而是带着一丝细微的纹理,仿佛能嗅到旧时书墨的香气。我翻开书页,那些排版、字体的选择,都透着一股子用心。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它呈现出来的物理形态,它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被审美的艺术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意摆在案头,都显得格外赏心悦目。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某个午后,泡上一壶龙井,在暖阳下,慢慢品读这本承载着杭州古老记忆的书,想必定是一番难得的文化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