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趙曉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527042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62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華夏文明之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9
字數:1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為“華夏文明之源·曆史文化叢書”石窟藝術係列之一。重點介紹敦煌的西韆佛洞,瓜州的榆林窟、東韆佛洞、旱峽石窟,肅北的五個廟石窟和一個廟石窟,玉門的昌馬石窟等。作者趙曉星從這些石窟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入手,針對其藝術風格的演變,從曆史、藝術、人文角度加以分析,以圖文的形式敘述莫高窟之外的壁畫與造像藝術,是《大漠中的美術館——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篇。

作者簡介

  趙曉星,1980年生,吉林梅河口人,曆史學博士,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文獻與石窟研究,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傢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多個課題,在《文藝研究》《中國藏學》《蘭州大學學報》《敦煌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30餘篇。

目錄

引言

一、遠去的輝煌——西韆佛洞
純熟練達
清雅龕楣
外道摺服
盡繪妙法
盛世風韻
前世果報
羅漢之窟
迴鶻王室
迴鶻風貌
藏密菩薩

二、萬佛的峽榖——榆林窟
涼州瑞像
彌勒大佛
吐蕃名窟
唐密觀音
西藏財神
法華經變
大族儀仗
曹氏節度
穿越之旅
菩薩心地
瑞像聖跡
文殊普賢
中古婚禮
密法意味
末世之擾
迴鶻遺珍
西夏貴族
水月觀音
顯密圓融
夕陽異彩

三、異域的風采——東韆佛洞
多元同興
隱密深邃
……

四、榆林河的下遊——下洞子石窟
五、殘存的遺跡——肅北石窟
六、河岸的絕壁——昌馬石窟

尾聲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西韆佛洞第8窟,方嚮南偏東20°,建於北周,隋代重修。主室前部人字披、後部平棋頂,有中心柱,中心柱南嚮麵(正麵)開一圓券龕。現在主室南壁及窟頂人字披南披均已不存,北披亦部分殘損。窟室後部東壁及東側窟頂為隋代所畫,其餘壁畫和中心柱均為北周原作。中心柱南嚮麵存北周塑一佛二菩薩三尊彩塑,可惜多有損毀。中心柱其餘三麵,北嚮麵無畫,東、西嚮麵各繪說法圖一鋪,下繪供養人。主室北壁上繪飛天,中繪韆佛,韆佛中有釋迦多寶對坐說法,下繪供養人。西壁上繪飛天,中繪韆佛,韆佛中繪涅槃變一鋪,下繪供養人,再下殘存力士。東壁上繪飛天,中繪韆佛,韆佛中說法圖一鋪,下繪供養人及供養車馬。此窟是典型的北周藝術風格,人物造型健壯渾圓,綫描自由粗獷,色調熱烈活潑,可與莫高窟同時期的第428窟比較。窟內還繪製瞭當時最重要的兩種圖像,一是釋迦多寶對坐說法,一是涅槃變,錶現瞭法華和涅槃在北周佛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可謂盡繪當時之妙法。
  主室中心柱南嚮麵圓券龕內主尊為北周原作,佛像頭部缺失,雙手結定印,結跏趺坐於颱座之上。佛像內著綠色僧祗支,中間係帶,外披雙領下垂式紅色袈裟,采用陰刻綫手法錶現衣紋,袈裟籠住雙膝。與前期彩塑曹衣齣水的風格明顯不同,這時的彩塑袈裟顯得厚重,人物體格結實,這是塑像中國化的一種錶現。主尊背後為火焰紋頭光和背光,背光內存有化佛一圈,其外兩側為飛天、弟子和供養菩薩。背光描繪精細,可見北周壁畫粗中有細的特點。龕外兩側的脅侍菩薩彩塑,仍舊為貼壁塑像,身體直立,雙手閤十,上披大衣,下著長裙,北周彩塑人物姿態相對單一,但也體現齣人物體格結實的一麵。
  主室窟頂後部平棋東側南部,存隋畫鬥四蓮花忍鼕平棋三方。隋代佛教興盛,在短短37年內於莫高窟新建瞭八九十個洞窟,但西韆佛洞現存隋窟僅3個,壁畫又多經後世改繪。窟室後部東壁和窟頂東側所繪的隋代壁畫,是西乾佛洞隋代高超藝術水平的代錶之作。特彆是圖中的平棋,是當時相當成熟的作品。鬥四平棋圖案中央為一朵圓形大蓮花,疊套的桁條上繪雲氣、忍鼕等邊飾,內部岔角分彆繪坐佛和飛天。飛天的造型比北周更為輕快自如,顔色上也更加清新明麗。
  主室後部壁畫大緻分成四層,最上層繪飛天,中部大麵積繪韆佛,韆佛下繪供養人,最下繪力士。畫中為西壁上沿的飛天,實際上就是前代所說的天宮伎樂,隻是此時天宮建築已經消失,隻剩下欄牆和垂幔。與原來的伎樂不同,這時的飛天伎樂不再是單純的舞蹈姿勢,而統一變成飛翔的姿態。他們仿佛都從原來的天宮中飛齣,在空中排列成行,乘風遨遊於窟頂四周。飛天身姿各異,有的吹奏橫笛、排簫等樂器,有的揚臂揮巾起舞。飛天的披帛在肩後形成大大的環狀,這在以後成為隋代流行的樣式。
  西壁飛天以下繪韆佛六排,韆佛中間下部繪涅粲變一鋪。畫麵兩端各有一棵大樹,即娑羅雙樹,中間為佛祖釋迦牟尼右脅而臥,火焰紋舟形身光上簇擁著為佛舉哀的眾人,麵部均已模糊,隱隱流露齣悲痛之色。與其他涅槃變不同的是,舉哀者多數披有頭巾。佛祖頭部一年老比丘弓身而立,可能為佛祖最後所收弟子須跋陀羅;腳部撫足者應為大弟子迦葉。畫麵賦色比較單一,描繪稍顯草率,但繪畫技巧純熟,既錶現齣佛逝後的悲哀氣氛,又體現齣解脫後的平和安詳。
  東壁後部壁畫多為隋代所繪,上沿為寶珠、飛天、欄牆、垂角,中繪韆佛,韆佛中說法圖一鋪,下部為供養人。上沿北側的飛天,分彆持排簫、笙、琵琶等樂器,披帛均為寬幅,姿態類似,方嚮一緻。與同窟身姿舒展的北周飛天相比,隋代飛天姿態更為規整,嚮後疾飄的披帛突顯瞭飛行的節奏感。韆佛中的隋代說法圖,主尊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說法,身後有火焰紋背光,上方有菩提樹、寶蓋,兩側各一飛天托大花盤相嚮而飛;兩側的二脅侍菩薩,均頭戴宦冠,身著大袖交領長袍,雙手托一大蓮花。此圖布局均衡平穩,繪製嚴謹細緻,與同窟的北周作品相比,可見細巧、粗拙之分,說明隋代壁畫較之北周嚮細膩精巧邁進瞭一大步。
  北壁壁畫不是一次完成,根據現存遺跡,可知是在北周時期分三次接畫而成。整個畫麵自東嚮西分成三個部分,由上而下均為飛天、韆佛、供養人和力士。北壁西側中部繪釋迦、多寶對坐說法一鋪,藉以象徵《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過去世的多寶佛曾發下大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踴現其前為作證明。”於是,每當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時,多寶塔果然踴現齣來,令眾弟子驚詫,求見多寶佛。但多寶佛還發下誓願:“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齣現。”於是,每到此時,十方諸佛雲集,釋迦用右手指開多寶塔,多寶佛請釋迦佛入塔並坐,赴會者均因釋迦的神力升到虛空。畫中以圓券龕的形式錶現多寶塔,釋迦、多寶二佛於中對坐說法,龕外兩側各有二菩薩脅侍。這一圖像,隨著北朝法華信仰的盛行而盛行。這時的法華思想與涅槃學說相結閤,進而成為北周時期流行的修行方式。
  ……

前言/序言

  敦煌石窟是對中國古代敦煌郡和晉昌郡弧、沙二卅)就岩鎸鑿之佛教石窟的總稱,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瓜州縣、肅北濛古族自治縣和玉門市境內,範圍包括現在的敦煌莫高窟和西韆佛洞、瓜州榆林窟、東韆佛洞和水峽口下洞子石窟、肅北五個廟石窟和一個廟石窟,玉門昌馬石窟。因其最大的石窟莫高窟位於古敦煌郡,各石窟的藝術風格又同屬一脈,且古敦煌郡為兩郡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以敦煌石窟作為統稱。莫高窟被譽為“東方的盧浮宮”,長久以來在莫高窟的盛名之下,敦煌石窟群的其他石窟顯得默默無聞。實際上,每一座石窟都曾有過自己的輝煌,並保存著獨具特色的藝術成就,隻是在莫高窟耀眼的光環之下纔顯得那麼沉寂。如果說莫高窟是一部完整的中國中古藝術史,那敦煌石窟群中的其他石窟則各有各的綺麗,為這部藝術史錦上添花,散發齣種種神秘迷人的光彩。
  西韆佛洞,因為莫高窟俗稱韆佛洞,這裏地處莫高窟和敦煌城以西,故稱“西韆佛洞”。西韆佛洞的開鑿,與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陽關有關,其位置大約在敦煌古城和陽關中間,東西相去各60餘裏,正好是古代所謂的一站之地。凡經敦煌西齣陽關,必然路過此地。敦煌文獻記載,西韆佛洞最早開鑿於漢代,在時間上早於莫高窟,洞窟規模上亦不遜色。隻是西韆佛洞崖體中的礫石顆粒較大、岩質過於酥鬆,許多洞窟都已坍塌不存。但西韆佛洞地理環境優越,周邊雖全是砂磧荒漠,卻有黨河過此東流,形成瞭綠樹蔭蔭的小環境。20世紀50年代初,往來於敦煌城和南湖鄉的群眾,仍在這裏休息。現在,這裏更成為敦煌人夏季避暑郊遊的首選之地。
  榆林窟,因前有榆林河流過而得名。所在地瓜州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西側緊鄰敦煌,同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榆林窟的開鑿年代不可考,但其中唐以後的洞窟異彩紛呈。特彆是在莫高窟藝術漸趨衰落的西夏、元代,榆林窟藝術卻達到瞭新的高峰,齣現瞭一係列代錶性的作品,集中體現敦煌晚期藝術的精華。榆林窟地理環境以榆樹成林為特色,清澈湍急的榆林河從窟區中流過,洞窟分布於東西兩崖。古人盛贊其“白日聖香煙起,夜後明燈齣現”,本是佛傢修行的最佳之地。
  東乾佛洞,因位於榆林窟以東,故稱為東韆佛洞。其處原有河水由南嚮北流淌,但早已乾涸。現河床寬約百米,河灘上生長著駱駝刺、紅柳等耐旱植物。東韆佛洞大約開鑿於西夏時期,是一個以藏傳密教內容為主的佛教石窟群。其中西夏、元代的作品,帶有濃鬱的印度風格,為東韆佛洞之特色,反映瞭11世紀以後通過西藏進行的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情況。
  下洞子石窟、五個廟石窟、一個廟石窟和昌馬石窟,這四處石窟洞窟數量不多,現存壁畫多為五代之後的作品。雖然在題材內容與藝術水平上與同時代的莫高窟相似,但仍是敦煌石窟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古代敦煌藝術地域範圍的實物見證。
  一韆多年前,無數的商人、僧侶從絲綢之路上走過,他們親眼見到瞭敦煌石窟群從西到東的繁榮景象。佛教聖地一程接著一程,狀如蜂巢的洞窟一處接著一處,無數的信徒在這裏祈求平安,無數的信徒在這裏焚香還願。如今,隨著歲月的流轉,自然環境的變遷,那些大河兩岸的洞窟,漸漸變得殘破孤寂。幸運的是,仍有數不盡的精彩壁畫隱秘在這些洞窟之中,敦煌石窟的光環之下,還有許多不被世人知曉的珍寶……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華夏文明之源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