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試點改革與刑事訴訟製度發展》從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變遷中的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現象入手,通過對其總結與分析,從而揭示其對刑事訴訟立法的影響,探討刑事訴訟立法如何迴應司法機關的試點改革,並從經驗層麵歸納中國刑事訴訟立法變遷的變革路徑、總體特點、實際成效以及內在局限,進而提齣並論證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的路徑選擇,實現學術與實踐的有機結閤。
作者簡介
郭鬆,1977年生,湖北省潛江市人,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至今已在《法學研究》《清華法學》《政法論壇》《法製與社會發展》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四十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或轉摘,並獨著或與他人閤著著作五部。主持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成果獲省部級奬項四項。博士論文曾獲全國百篇優秀論文博士論文提名奬。
目錄
第一章導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價值
三、研究框架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目的
第二章中國刑事訴訟製度的立法變革
一、導言
二、展開路徑
(一)承繼固有、藉鑒外來
(二)先采蘇聯、後習英美
(三)立法主導、多方參與
(四)理性建構、經驗確認
三、總體特點
(一)藉鑒域外、取法西方
(二)迴顧過去、總結經驗
(三)迴應社會、適應發展
(四)利益爭奪、權衡妥協
四、實際成效
(一)逐步確立瞭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二)形成瞭結構相對閤理、製度趨於充實、條文較為清晰的法律文本
(三)相對有效地規範與指引瞭刑事訴訟的實踐運行
五、小結
第三章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的現實分析
一、導言
二、興起緣由
(一)動力機製
(二)支撐條件
三、實踐樣態
(一)基本形態
(二)內在特質
四、優勢與局限
(一)比較優勢
(二)內在局限
五、小結
第四章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的實踐運行
一、導言
二、實踐操作
三、技術缺陷
四、彌補措施
五、小結
第五章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與刑事訴訟立法關係的分析
一、導言
二、實際影響
(一)積極影響
(二)消極影響
三、刑事訴訟立法迴應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的必要性與基本策略
(一)迴應的必要性
(二)迴應策略
四、小結
第六章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導言
二、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發展的總體特點與基本經驗
三、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發展麵臨的睏境
四、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發展的路徑確定
五、小結
第七章餘音:刑事訴訟製度改革發展的“中國故事”
一、導言
二、刑事訴訟地方性試點改革的製度形成機製
三、司法機關在中國刑事訴訟製度改革變遷中發揮作用的製度邏輯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齣版說明
四川大學的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濫觴於20世紀初,曾匯集過一大批知名法學教授,齣版瞭一係列有影響的法學論著。1952年下半年全國院係調整,四川大學法律係、政治係連同重慶大學等校的法律係和政治係並入西南革命大學,成為現在西南政法大學的前身,四川大學自身的法學教育因之中斷。
1984年四川大學恢復法律係,同年開始重招法學本科生。1985年開始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法學碩士點培養單位。2000年獲訴訟法學博士點授予權,2010年獲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至此,四川大學法學院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重鎮。2017年年底,隨著四川大學入選國傢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四川大學的法學學科被納入四川大學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群,學校將持續加大支持力度,促進法學學科建設。四川大學法學院正朝著建設一流法學院和一流法學學科的目標不斷邁進。
為更全麵地展現四川大學法學院教師的研究成果、曆史傳統和學術活動,學院組織齣版“四川大學法學文庫”,其中“學術係列”推齣我院教師新近的法學研究成果,“校史係列”整理我院建院以來的學術史料,“講座係列”匯編知名學者來我院的講學記錄,各係列視情況逐年分批齣版。真誠期待學界同仁提齣意見和建議,並繼續關注和支持四川大學法學院的發展。
序
郭鬆囑我為其新著《試點改革與刑事訴訟製度發展》寫個序言,這讓我非常汗顔,雖說比他年長幾歲,但從輩分而言,我們是同門師兄弟,並不差輩,從學術水平而言,我並非遠超於他,甚至我一直都認為他是我學習的對象之一。但郭鬆以友誼之名,將我與這本新作連在瞭一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瞭我為之寫序的“正當性”。
書中說瞭些什麼,說得好不好、對不對,作為同門師兄弟、學習者,確實不適閤進行評價。因此,我也基於友誼之名,就本書的齣版說一說我對郭鬆其人與其書的一些感知。
這是本“十年磨一劍”之作,盡管在很多人看來可能還磨得不夠好。郭鬆在以友誼之名“挾持”之時,我們共同迴憶瞭2006~2009年,每天晚飯之後兩個“可恥”的、“孤獨”的人,想“鬥地主”卻因“二缺一”而無法成局之時,從川大北苑到南門竹林村、從學府餐廳到東門、從研究生院到文科樓之間無數次漫無目的的閑逛,和在川大東門與北門荷花池邊為老人和戀人們而設的休閑椅上一邊抽煙,一邊閑聊,一邊……其時正逢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前後,各行業、學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迴顧與總結三十年來的成就與經驗,“試點”“改革”“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經驗”等錶述開始在學界湧現與流行,本書思考的起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源於那一場迴顧與總結背景之中。或許是在荷花池畔,或許是在快活林邊,或許是在東門郵局二樓的那個書店,又或許是與恩師、同門在東湖公園讀書、散步之時,或許是我們兩根孤獨的捲煙在荷花池畔忽明忽暗的吞吞吐吐之間,也或許是在夜深人靜的東園陋捨孤枕難眠時分。
從十餘年前的思想火花初現,到今天最終成書,作為同門師兄弟,也作為忠實的讀者,我大緻見證瞭這個過程。雖說畢業之後各在各的校園繼續“可恥”地“孤獨”著,但至少在郭鬆的高老師到位之前,我們都為中國移動做齣瞭卓越的貢獻,就本書的一些觀點、行文進行過頻繁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我以年長者的姿態做齣過一些在郭鬆當時看來錯誤的批評與淺薄的評論,也修正過文中的一些觀點與文字。十年來,雖說學術生産壓力普遍巨大、學術生産動機普遍功利、學術生産速度普遍快捷,但郭鬆一如郭靖,在這個主題上細嚼慢咽,從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摺騰到瞭四十周年。如果說時間是質量的保證,那麼……
這是本在我看來精雕細刻之作,在以字數作為計算科研成果重要標準的機製之下,盡管本書內容縱貫1949年以來中國刑事訴訟製度的立法變革,在仰望高冷的現代世界司法理念之時,也俯察熱鬧的當下中國司法實踐,龐徵博引而又切換自如,然全書竟不到18萬字,非郭鬆不能寫也,是其今日對待學術的苛刻態度使然。因此,書中的字字句句都可以說是沉思熟慮之後的落筆。直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記得我們一起進行“刑事訴訟運行機製實證研究”課題時,他負責審查批準逮捕部分的寫作,初稿齣來之際,洋洋灑灑近二十萬字,不僅問題意識鮮明,而且行文結構與邏輯都無可挑剔,第一次見識瞭他運用政治學、社會學知識分析刑事訴訟製度實踐的能力和水平,當然,也沉重地打擊瞭我的學術信心。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十餘年來,除瞭對學術的真誠與熱愛不變(但可能削減)之外,郭鬆也發生瞭很多變化,他不再“孤獨”、不再熬夜、開始嘗試戒煙、開始長胖……早期研究中飄在刑事訴訟法學之外的政治學、社會學、曆史學等其他學科知識已經很好地滲透其中,這可能是郭鬆學術的又一進階吧!
當然,盡管有友誼之名,我還是想問問郭鬆:哪個地方?誰的地方?
最後,讓我們一起,懷念那段歲月,那個朋友!
劉方權於福州
2017年12月27日
試點改革與刑事訴訟製度發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