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半個世紀,氫彈研製的神秘麵紗被徐徐揭開
口述曆史,熱核武器的研製曆程被娓娓道來
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新疆羅布泊地區成功爆炸瞭首顆氫彈。從首顆原子彈到首顆氫彈試驗成功,中國隻用瞭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快速完成瞭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這次試驗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瞭一個新階段。
本書以36位氫彈研製親曆者的憶述為基礎,梳理齣一幅清晰的從氫彈理論設計、核材料研製攻關,到氫彈核爆試驗和有關測試的路綫圖。書中詳述瞭上海“百日會戰”、核材料部件加工、核物理測試和放射化學測試等內容,著重介紹瞭氫彈是如何在特殊年代極端睏難的條件下研製成功的,很多內容係首次麵世。
請傾聽這些親曆者的敘述,穿越50年時光,感受宏偉事業背後的諸多細節,領略成功道路上的種種艱辛,體味創業者們深藏內心的酸甜苦辣,理解他們對國傢、對事業的忠誠與奉獻。
相關報道
“兩彈元勛”鄧稼先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成韆上萬人的努力纔取得成功的。侯藝兵不僅將錄音筆對準著名科學傢,也想傾聽這成韆上萬人中普通一員的故事。“他們大多是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工作者,但在核武器研製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卻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見證者。他們講述的,是重大曆史事件背後真實的細節,如同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侯藝兵說。
(在開始采訪整理《親曆者說“引爆原子彈”》之後,)聚焦我國籌建核武器研製的原爆轟試驗場“17號工地”的《親曆者說“原子彈搖籃”》、講述氫彈研製過程的《親曆者說“氫彈研製”》和展現中國原核武器研製基地——221核基地的《親曆者說“金銀灘傳奇”》被侯藝兵用瞭八年時間相繼完成。
在《親曆者說“氫彈研製”》的36位采訪對象中,有兩院院士、行政領導、技術人員,也有在第一綫裝配氫彈的普通工人。
做核武器口述史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睏難。有些老科研人員不願意講,有的怕內容涉密,也有的認為說齣來沒人看。侯藝兵隻得挨個做工作,慢慢把他們的顧慮解除之後,這些老同誌開始敞開心扉。一位受訪者當麵對侯藝兵說,這些經曆他對自己的子女都沒說過。
摘自《<親曆者說“氫彈研製”>作者:傾聽曆史的細節》
(《中國科學報》2017-12-22 第6版 人物)
劉西堯,方正知,李德元等36人口述;侯藝兵訪問整理。
侯藝兵(1955—),祖籍河南,生於雲南。畢業於天津工藝美術學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編審。主要從事攝影創作和采訪編輯,齣版有《院士風采》《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紀學人》等多部大型影集。口述史著作有《親曆者說“引爆原子彈”》《親曆者說“原子彈搖籃”》。曾獲第十、十三屆中國圖書奬。
親曆者說氫彈研製/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親曆者說氫彈研製/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親曆者說氫彈研製/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