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政府会计
  • 会计制度
  • 实务
  • 案例
  • 解读
  • 财政
  • 公共部门
  • 财务管理
  • 会计实操
  • 政府财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2743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

内容简介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规定,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点明其逻辑结点与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提供案例320多个,均结合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读者重点阅读。
本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制度、用制度的案头需要具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各种疑难与困惑的问题,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 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浩瀚书海中的另一隅:一部关于现代企业管理与商业策略的深度探索 本书聚焦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商业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组织效能提升。它摒弃了对特定政府会计准则的机械式解读,转而深入剖析支撑现代商业运作的底层逻辑与前沿管理思想。 第一部分:战略视野——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篇着眼于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确立并维持其竞争优势。我们不会涉及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或收支核算,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商业利润驱动型组织的战略决策过程。 1. 竞争环境的解构与洞察: 波特五力模型的当代应用与局限性: 探讨在平台经济和零边际成本时代,传统竞争分析工具如何演进。重点分析了跨界竞争者、生态系统锁定效应以及信息不对称对行业结构的影响。 价值链的数字化重构: 深入解析企业如何通过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优化其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交付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价值最大化。特别强调了供应链韧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的构建,而非仅关注成本控制。 蓝海战略的精细化实施: 阐述如何系统性地创建新的市场空间,避免红海竞争的血腥厮杀。内容包括价值创新画布的绘制、非顾客分析的深入技巧,以及如何将战略意图转化为可执行的业务流程。 2. 创新驱动与组织学习: 颠覆性创新管理框架: 介绍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理论在科技型初创企业和大型既有企业内部创新部门中的具体落地案例。讨论如何建立“双元组织”(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以同时管理核心业务和孵化颠覆性项目。 敏捷(Agile)与精益(Lean)方法论的深度融合: 超越Scrum或Kanban的基础操作层面,探讨如何将敏捷原则渗透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乃至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端到端的快速响应机制。 组织记忆与知识产权的系统保护: 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捕获、存储、传播和应用组织内部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诀窍,确保知识资产不随人员流动而流失。 第二部分:运营精益化——效率与效能的平衡艺术 本部分专注于如何将宏伟的战略蓝图转化为高效、可控的日常运营活动。我们关注的是市场绩效指标(KPIs)的设定与达成,而非公共财政的合规性审计。 1. 流程再造与卓越运营(Operational Excellence): 六西格玛(Six Sigma)的DMAIC循环在服务业的转化: 探讨如何将传统上应用于制造业的缺陷率降低方法,应用于优化客户服务流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Time-to-Market)等无形资产的交付效率。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客户体验中的角色: 强调质量的最终标准是客户感知,而非内部标准。分析如何通过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来界定和衡量“高质量服务”。 运营风险管理与业务连续性规划(BCP): 详细阐述在当前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企业应如何进行压力测试、建立冗余系统,并制定快速恢复的行动预案。 2. 数字化转型中的运营控制: ERP系统的选型、实施与业务流程集成: 提供了选择SAP S/4HANA、Oracle Fusion Cloud等主流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决策模型,重点剖析了数据治理在确保系统成功运行中的核心地位。 自动化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投资回报率(ROI)评估: 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框架,用于判断哪些后台和重复性流程最适合被自动化取代,并量化由此节省的人力成本和时间价值。 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阐述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湖/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工具,使中高层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运营健康状况,做出基于事实的调整。 第三部分:资本与组织——驱动增长的动力系统 本篇关注企业如何获取资源、分配资本以及构建一个能够承载快速增长的组织架构。 1. 企业财务管理与资本配置: 并购(M&A)的价值创造与整合挑战: 深入分析目标公司估值模型(DCF, 可比公司分析等)的细微差别,以及并购后文化整合、系统对接的实际障碍。 融资策略的多元化: 比较传统银行贷款、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以及首次公开募股(IPO)的适用场景,重点分析了在不同增长阶段企业应采取的资本结构优化路径。 营运资本优化: 如何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库存周转率的精细控制,释放被锁定在日常运营中的现金流,以支持再投资。 2. 人才管理与组织文化塑造: 高绩效人才的吸引与保留机制: 探讨基于价值主张(EVP)的招聘策略,以及股权激励(如期权、限制性股票)在锁定关键人才方面的作用。 跨文化团队管理与全球化领导力: 针对那些业务遍布全球的企业,提供处理文化差异、建立统一绩效标准的领导力模型。 构建适应性组织文化: 研究组织文化如何成为战略实施的加速器或减速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Netflix的“自由与责任”文化、亚马逊的“客户至上”文化是如何被系统性培育和维护的。 结语: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者 全书贯穿的核心思想是:在信息爆炸和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战略家、技术理解者和文化建设者的结合体。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操性强的现代企业管理工具箱,帮助读者在商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本书内容与政府部门的收支核算、基金管理或特定法规解读完全无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基层财政人员,我一直觉得政府会计的条文晦涩难懂,实务操作更是摸不清头绪,经常是凭着经验和惯例来处理,心里总是不踏实。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很多理解都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书中的条文解读部分,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把那些看似繁琐的会计准则、制度一一剖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场景,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比如,在讲到收入确认时,书中举的案例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多我们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处理方式,在新的制度下是需要调整的。而且,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实务应用,把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讲得明明白白,像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填报报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以前遇到不懂的,只能到处找人请教,耗时耗力,效果也参差不齐。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请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在身边指导,随时可以翻阅,解决我遇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实务一线工作但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让我看到了提升专业能力的光明前景。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行业前辈进行深度交流。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政府会计制度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实务的深刻洞察。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解读条文时,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能够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我们实际工作中的痛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在讲到某个新出台的会计准则时,作者不仅详细解读了条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会分析这个准则为什么会出台,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对我们实际工作会有哪些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更理解了操作背后的逻辑和精神。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学习政府会计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满启发和乐趣的探索过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过去,我可能更倾向于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惯例来处理事务,对于一些制度的深层含义了解不多,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后,蕴含着国家经济管理和财政监督的深刻逻辑。作者在解读条文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对相关政策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制度设计初衷的阐释,这让我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这些制度。同时,书中大量的实务案例,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我开始学会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并且开始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这些制度,甚至是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这种从“执行者”到“思考者”的转变,让我感到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图书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政府会计的书籍,有的内容很扎实,但是排版混乱,阅读起来很吃力,影响了学习效率。而这本书,整体风格非常清晰、整洁,章节划分合理,重点内容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更是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某个复杂的会计处理流程时,会配以详细的流程图,这样我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整个操作步骤,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这种可视化强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另外,书中引用的条文和案例都标注得非常清晰,方便我进一步查阅和学习。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专业性强,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了极佳的优化,让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讲解部分,是我觉得最接地气、最有价值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就怕学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或者用错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案例都非常贴合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常见情况,而且不仅仅是把案例摆在那里,更是对整个案例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从案例的背景、涉及到的具体业务,到如何运用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分析、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到最终的报表呈现,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案例分析,比如涉及到一些跨年度的、复杂的收入和支出业务,以前我常常为如何准确界定和核算而头疼,但通过书中的案例,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精髓。作者在讲解时,还会提醒我们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非常有帮助。读完这些案例,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实务演练,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个生动的实操指南。

评分

包装结实、速度快捷、服务好!

评分

这些书是职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读和了解的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学习。

评分

第二次购买了,内容丰富,新书质量好

评分

书收到了,东西很不错,印刷也精美 看过再来评

评分

相对于份量,价格虚高了。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书收到了,东西很不错,印刷也精美 看过再来评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