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奬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奬 世界奇幻科幻翻譯奬 得主
科幻新浪潮代錶作傢 精華之作
劉慈欣 劉宇昆 韓鬆 宋明煒 聯袂推薦
中國文學現場,科幻文學以其眼界、思維、爆發力而備受關注,為展現其麵貌,我們邀請著名青年評論傢楊慶祥,主編“青·科幻”叢書,收錄極具活力的青年科幻作傢代錶作,一人一冊。叢書名之“青”取青年之意味,更取青齣於藍而勝於藍之祝福。 本冊是陳楸帆的小說集,共選入14篇小說。包括《鼠年》《巴鱗》《造像者》等。
陳楸帆
畢業於北大中文係及藝術係,科幻作傢,編劇,翻譯。世界科幻作傢協會(SFWA)成員,全球華人科幻作傢協會(CSFA)會長,Xprize基金會科幻顧問委員會(SFAC)成員。曾多次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奬、銀河奬、世界奇幻科幻翻譯奬等國內外奬項,作品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在許多歐美科幻雜誌均為首位發錶作品的中國作傢,代錶作包括《荒潮》《未來病史》《後人類時代》等。作品多錶現人類在科技發展中的異化,注重文學性與思想性的探索。他曾在Google、百度及科技創業公司諾亦騰有超過十年的管理經驗,現為傳茂文化創始人,聚焦泛科幻領域的IP開發,以及科技與文化藝術産業的跨界閤作。
這裏展現瞭一個個色彩斑斕而迷亂的世界,人在未來技術的迷宮中掙紮,從生理到心理都發生著奇詭而深刻的異化,也尋找著升華的機會。在陳楸帆的作品中,空靈的詩意和可觸摸的真實感都同樣強烈,無論在文學內涵還是科幻想象上,都有著難以抗拒的魅力。
——劉慈欣 科幻作傢
我從每個故事中見證陳楸帆的變化,聲音與眾不同,視野更趨遠見。他在世界科幻中是一個獨特的人纔,用銳利目光看透我們的弱點,用敏感手指號準我們作為科技物種的進化脈搏。這些故事黑暗、有力、優美、有趣——正是 科幻所應有的樣子。
——[美]劉宇昆 科幻作傢
陳楸帆的小說,以對當代技術前沿的睿智洞察,用精妙幽微的文學語言,召喚一個個孤島般的靈魂歸來。
——韓鬆 科幻作傢
陳楸帆毫無疑問是當代科幻新浪潮的 人。他的小說兼具文學性和科學性,既有現實主義關懷,也有想象力的飛升。他從各有異彩的想象空間,為我們打開通嚮後人類時代的通道。陳楸帆的故事照亮後人類的各種奇景,啓發我們去認識擁有豐富差異的(後)人類社會,後人類也許纔真正是引導人類上升之路。
——宋明煒 文學批評傢
目 錄
001 動物觀察者
022 第七願望
050 開光
072 未來病史
093 喪屍Inc
127 G代錶女神
143 鼠年
176 無盡的告彆
198 造像者
227 巴鱗
254 仰光在燃燒
263 沙嘴之花
277 歡迎來到薩呣拿
311 猶在鏡中
334 虛擬現實將把人類帶嚮何方
動物觀察者
世界上現存一百九十三種猴類和猿類,其中一百九 十二種渾身有毛,惟有一種是裸猿,他們自稱“人類”。
——Desmond Morris《裸猿》
1
當我閉上雙眼,一切紛繁的事物隱入黑暗,便能聽見他們粗重、深長的鼻息,便能聞見他們身上那腥臭、苦澀或是甜膩的氣味,便能看到在這座城市的陰冷窪地,他們佝僂著脊背,在牆頭巷尾如影子般掠過,伴隨著一聲淒厲的尖嘯或者是皮肉撕裂的脆響。
我能看到他們眼中放齣的光,一種單純的惡,一種斑斕的美,像是照見鏡中的自己。
他們已經忘瞭,至少在那獸的快感虜獲身體的瞬間,他們不再記得,我們曾經立下的盟誓,哪怕隻是在一張肯德基餐巾紙上,那身為人類的理性光芒,或者也就像這張紙般脆弱,隨時會被洇濕、揉爛、撕毀。
而他們,王叫獸、熊貓二俠、可樂小姐、香蝶兒、超人……我的夥伴或敵人,將不會有一座刻著名字的墓碑。
那個夢境又影影綽綽地齣現,要把我拽入一個色彩斑斕的鏇渦,去那個充滿森林、河流、山脈和草原的世界,去舒展自己每一個毛孔,裸露每一寸肌膚,去追逐那地平綫盡頭的落日,去飽吸充滿泥土氣息和植物芬芳的空氣,去撲咬,去咆哮,去嬉戲,去交配,去做一切我原本應該去做的事情,沒有拘束,沒有界限,沒有壓抑。
隻有快樂。赤裸裸的快樂。
被超人囚禁的第四天,門鈴響瞭。
是個穿著黑色皮夾剋的男子,即便隔著鐵門,也能感受到目光中透齣的寒意,他鼻子抽動著,說,外賣。
“沒叫外賣。”熊貓二俠答道,便要關門。
“叫瞭。”那男子語氣生硬,不容置疑。
二俠看瞭超人一眼,超人點點頭。
黑衣男子緩緩步入,帶著一種具壓迫感的氣場。他手中抱著一個盒子,灰色、精緻的盒子,與我們收到的一模一樣,惟一不同的是上方斜印著四個字。
廢品迴收
在那一瞬,我真心地後悔,為瞭加入“動物觀察者”小組,為瞭一切。
可世上並沒有後悔藥。
2
這個豆瓣私密小組的活躍用戶不超六個。
組長“王叫獸”,大學退休教師,喜歡發錶學術氣息濃重的文章,什麼“由蜂群社會結構談改革進程”“哺乳類的天性?一夫一妻製走嚮何方”,等等。他從各個動物小組找到閤眼緣的成員,邀請入組。
“可樂小姐”,似乎是一個對自己男人性能力不甚滿意的女人,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麵地發一些內涵帖,比如“什麼動物性能力比較強”,然後正文就問吃它們的鞭會不會對男人有幫助。
“熊貓二俠”,北京土著90後。他喜歡熊貓不是因為它是國寶,也不是因為好萊塢的動畫片,而是因為熊貓“長著肉食動物的牙口和腸胃,卻不得不吃素,長期性冷淡,每年倆月發情期,可惜器官太短,射程不夠,好歹給它看瞭毛片,人工繁殖下來還是成活率倍兒低。這是一種具有自我毀滅傾嚮的厭世生物,最大的心願就是坐上時光機迴到第四紀冰川期,把自己的同類趕盡殺絕”。
不知道現在的老師上課都他媽教些什麼玩意兒。
“34C香蝶兒”,名字令人褲襠一緊,她解釋自己其實並沒有34C,本想打攝氏度符號但是沒找著,錶示比一般人體溫低。“冷感美人”,她想製造這樣的幻想。這個姑娘說話軸且絮叨,她對動物如何吸引異性的行為深感興趣。
“übermensch”,我最討厭的一個傢夥,據說他的ID是德文,源自尼采的“超人”概念。這個優越感超人一等的外企小白領時不時轉齣一堆鳥文。他覺得社會之所以日趨腐化墮落,全因為大部分人身上的動物性沒有褪乾淨,影響瞭整個種族的飛升。我理解他的潛颱詞是需要一場屠猶式的大清洗。
而我,盧瑟,一個屌絲級的房地産中介職員,每天靠著厚黑學和成功學雙重秘笈在食物鏈的底端奪取一丁點的殘羹冷炙。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瞭在這都市叢林裏苟活下去,如果可能的話,把盧氏傢族那充滿缺陷的DNA播撒齣去。
我總覺得時間太少,欲望太多,因此理所應當地鍾愛海豚,不是為瞭它助人為樂、生性善良的天性,在人類世界裏那是緻命缺陷。我愛它那可以輪流運轉的兩個腦半球,對於我來說,那相當於可以白天夜裏打兩份工。
王叫獸經常號召大傢到中國科技館看個3D《海底探險》,學習一下趙忠祥老師經典的《動物世界》解說詞等等,可每次應者寥寥,但這迴,他說有極其重要的事情宣布,於是,組裏來瞭我和熊貓二俠。
王叫獸穿著復古範兒的條紋短袖白襯衫,玳瑁框眼鏡,稀疏的頭發一絲不苟地橫跨地中海,渾身大蒜味兒,教授派頭十足。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搞筆國傢資金立項,組建封閉社區,徵集一堆男女老幼誌願者,實踐他從社會性動物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現象”,聽起來不太正經又蠻刺激的樣子。
他和超人先生的觀念正好相反,認為人類應該學習並發揚動物界的優良傳統,比光扯些仁義禮智信的道德遮羞布要實在得多。我希望看到他倆對掐的一天。
王叫獸收到一封豆郵,想找一些動物愛好者,做仿生學方麵的産品測試。
有報酬嗎?當得到肯定迴答後,我毫不猶豫地錶示參加。
熊貓二俠臉色白得像從福爾馬林裏蒸齣來的屍體,他從NDS遊戲機屏幕前抬起頭,麵無錶情地問,什麼産品。
王叫獸錶示一無所知,隻知道是外國公司,要用真名實姓填一份調查問捲,簽保密協議,經過審核之後纔能參加測試。本周六下午,海澱南路避風塘。
得知其他小組成員也會齣席後,熊貓二俠終於點瞭點他高貴
的頭。
3
穿著劣質西服的保險銷售模樣男子從牛皮紙袋裏掏齣問捲。不幸的是,他不是惟一的貨不對版。
34C香蝶兒看上去真的有34C,除瞭她的腰圍可能還不止34。她是名公交車售票員,看得齣來她使齣渾身解數讓自己顯得更加誘人,隻是每當與她眼神接觸時,你會不自覺地想要喊“有下”,然後刷卡下車走人。
可樂小姐是位麵目忠厚的中年男子,他自稱是普通公務員。或許是因為發帖內容過於尷尬,他十分拘謹地坐在離我們有一段距離的桌子旁。他沒要任何飲料,隨身帶著一大罐泡著各種中藥材的黃色液體,仿佛一個長期沒有換水的小型水族箱。
惟一符閤想象的是超人,他比網上錶現的還要討人嫌,小毛寸黑框鏡一身名牌,故作優雅地點瞭杯卡布奇諾,可這是他媽的避風塘,我們隻有十八元無限暢飲的色素糖精水好嗎?
問捲涉及麵甚廣,從傢庭背景到健康狀況,從心理素質到對動物的熱愛程度,遣詞造句帶著濃烈的機器翻譯味道,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可以選擇擁有某種動物身上的特質,你會選擇”。
我毫不遲疑地寫下意淫多年的答案,我希望自己能像海豚一樣,擁有左右半球輪替休息的大腦,這樣就可以把睡眠時間省下來做更多的事情,賺更多的錢。
其他人似乎都在這道題前陷入深思。我對他們的答案充滿
好奇。
保險銷售員收走捲子,說閤格的話會另行通知。話音未落,他瀟灑地跨上電動自行車,靈活地消失在車水馬龍中。
我們尷尬地坐在打三國殺、德州撲剋和實況足球的學生中,找不齣話題,像是一群見光死的相親網友。
為瞭緩和氣氛,我主動介紹自己熱愛動物的曆史。
我養過蠶、巴西陸龜、貓、狗、鸚鵡、天竺鼠、幾內亞豬、金魚、熱帶蜥蜴、蝸牛、八哥、蜘蛛、螳螂、傢兔、娃娃魚,以及各種說不上名字的蟲子。我喜歡看它們吃喝拉撒,交配産卵,爭鬥搶食,生老病死,這讓人感覺充實,仿佛將許多生命濃縮在自己的生命裏,多活瞭幾輩子。
可樂小姐死盯著香蝶兒深不可測的事業綫,超人用手機屏幕欣賞著自己的下巴,熊貓二俠埋頭在和NDS死磕,隻有王叫獸看著我,不時點頭,眼神中透露齣人類特有的愚蠢和遲鈍。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常會迴想起這個場景,它意味深長,卻又空空如也。
4
我收到一份沒有寄件人信息的快遞,像是直接送到前颱的外賣。
盒子是灰色的,很精緻,打開泡沫塑料隔層,是一頂銀灰色碳縴維頭盔,附著充電器和多國語言說明書。注意事項寫道:每天睡前調好工作時間,戴在頭上,最長不得超過八小時,紅燈閃爍時請接上充電器。至於什麼工作原理、國傢認證標簽統統沒有。
我們都是小白鼠,而免責聲明上有我們的名字。
為保險起見,第一次我設置瞭一小時,頭盔發齣蜂群飛舞般的嗡嗡聲,我迅速墮入黑甜鄉。一夜無夢。
從黑暗中醒來,天沒亮,手機顯示早晨6點,可感覺比睡瞭十個小時還要神清氣爽。我難以抑製狂喜跑到公司店麵,門還沒有開,於是蹲在門口等瞭一個半鍾,店長嚇瞭一跳。被嚇一跳的不止是店長,還有我自己。
與現在相比,以前的我像是從來沒有真正睡醒過,身體疲憊,大腦遲鈍,仿佛水中行走的瘸子,吃力地將注意力一次次從其他紛繁的事物上拉拽迴來,纔能勉強完成每天的工作。那颱頭盔讓我完全蘇醒,上午10點就已經乾完瞭當天份額,我開始激進地開拓其他銷售網點的區域,在晚上甚至周末,我都可以不眠不休地拜訪客戶、踩盤、談判、交易。我賺到瞭三倍的傭金,卻也換來店長的一席肺腑之言。
“小夥子,我欣賞你的闖勁。我以前也像你一樣,走自己的路,讓彆人無路可走。可很多時候,給彆人留條生路,也是給自己……你懂的。”
我當然懂。二手房市場容量有限,可供挖掘的房源需要時間進行消化,我有的是時間,我不急,我可以嘗試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
我逐漸延長頭盔的工作時間,我猜它能在睡眠時調節左右腦的休息節奏,於是睡得越來越少,最後穩定在兩小時左右,因為害怕身體超負荷垮掉。
我開始看網絡小說,頭盔並沒有提高我的智商,大部頭名著和理論書籍依舊理解睏難。實在無聊瞭就打遊戲,遊戲通關後,我覺得該找點晚上的活,多賺點錢。我在7-11便利店值過夜班,看過停車場,賣過早點。我看著城市暗下,燈光亮起,再暗下,天色再亮起。
一位老鄉幫我找瞭份美股交易員的兼職。
我沒學過金融,也不懂數學,但優勢是任何金融分析師或數學博士都不具備的,無需睡眠,精神百倍,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謂美股超短綫,最簡單的原則便是高拋低吸,設置嚴格的止損止盈綫,幾乎為零的手續費,通過頻繁交易的成功率賺取差額。他們不需要太有頭腦和野心的操盤手,要的就是像我這樣,上過大學,瞭解規則,按部就班不越雷池半步的人肉下單機器。
夜班收入遠遠超過瞭白班的工資奬金。一個月的時間,我賺瞭套小戶型首付。我開始緊張,一輩子從沒見過這麼多錢。我把頭盔像寶貝一樣藏著,甚至上班都隨身帶著。我神經衰弱,難以入睡,盡管隻是短短的兩小時。
我開始擔心失去這一切,變得易怒、多疑,那個隨和樸實的我不見瞭蹤影。我頻繁地得罪客戶,跟同事吵架甚至頂撞店長。我疑心他們都知道瞭我的秘密,並暗中謀劃乾掉我,奪走頭盔。
我已經無法在店裏長乾,於是把睡眠時間調配在白天,這樣便可以在一天內操作美股和歐股。一次偶然機會,我開始做起期貨。杠杆作用下,賬戶數字像火箭般疾速躥升,我的腎上腺激素也隨之狂飆,這是超乎想象的金錢遊戲。
我再也不是那個滿足於每月幾韆塊錢的中介小員工,似乎內心的某種東西在頭盔作用下瘋狂膨脹,如開閘的洪水猛獸,吞噬掉我曾經的安分守己。股票交易的傭金已經無法刺激我的神經,比起做期貨為老闆賺到的錢,那些隻能算是零頭。
我做起瞭老鼠倉,把全副身傢押上,跟著主賬戶同步操作。
數字不斷上漲,與狂喜相伴而來的還有恐懼。每次我都告訴自己,做完這單就收手,但某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操控著我押上更大的賭注。我無法自已。
收盤前幾分鍾,形勢不太好,手機不閤時宜地響起,我看瞭一眼,是王叫獸。我把手機翻轉,它停瞭片刻,又不依不饒地嘶叫。我隻好接聽。
“小盧,你沒事吧!”王叫獸的聲音聽起來格外遙遠。
“什麼意思?”
“可樂小姐……他死瞭。”
我的腦子轟的一下,似乎某種預感成真:“怎麼死的?”
“不知道,現在信得過的隻有你瞭。”
我對這句話背後的潛颱詞錶示睏惑,但更睏惑的是,屏幕上的紅色數字顯示,今天損失慘重。
“晚點聯係。”我掛上電話。
由於之前的顯赫戰績,我一直保持全倉水平操作,即使像這種下跌行情,也認為隻是暫時迴調整理而不會平倉。過度自信和貪婪濛蔽瞭我的雙眼,我將付齣昂貴的代價,而金錢,隻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5
王叫獸煥然一新,光頭油光鋥亮,昔日的大蒜味被古龍水所代替,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成功人士的風範。
“你是怎麼知道可樂小姐死訊的?”我問道。
他似乎有意迴避這個問題。可樂小姐傢裏電話是他老婆接的,態度十分生硬,對所有問題均錶示無可奉告,最後強行掛斷,讓人疑心是不是電話串綫進瞭外交部。
“看來隻有那傢公司知道他的真實信息瞭。”
“未必。”叫獸嫣然一笑,掏齣一份材料。
那是可樂小姐問捲的復印件,收問捲的人是叫獸雇來的,這老狐狸把我們所有人都騙瞭。我嘴上罵著,眼睛卻急迫地搜尋著可樂小姐的願望清單。我那該死的好奇心。
“可樂小姐寫的是天牛,又名歡喜蟲。”叫獸似乎看透瞭我的心事,解釋道,“顧名思義就是性能力特彆強,一天能做九小時,每次高潮持續時間達九十分鍾,且能持續三次,一浪高過一浪。”
我的臉上肯定寫滿瞭“嫉妒”二字。
“但是由於損耗過大,他必須不斷地補充能量,我懷疑這就是他猝死的原因。”
“他看起來不像堅定的一夫一妻製擁護者哦。”我開始理解他老婆的心情。
根據信用卡記錄,最近一個月可樂小姐頻繁齣入於酒店,甚至在其中一傢長期包下豪華套間。服務員端詳著我們提供的照片,紛紛錶示齣於保密協議無法透露任何顧客個人信息,隻有一個竊笑著說,他經常被同層客人投訴聲音太大。
他的辦公地點是一個政府大院。我們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見到他生前的幾名同事,但也均諱莫如深,隻是高度贊揚瞭可樂小姐敬業愛崗的奉獻精神,及戰鬥到最後一刻的頑強鬥誌。
綫索中斷瞭。我們坐在機關門口,活像兩個上訪群眾。他掏齣一張通話清單,指著其中一個號碼問我有印象嗎。
我搖搖頭。
“34C香蝶兒。”
我錶示睏惑。
“她是可樂小姐死前最後通過話的人。”
“是她殺瞭可樂小姐?”
“不排除這種可能,你知道她選瞭什麼嗎?”王叫獸突然露齣怪異微笑,“一種費洛濛濃度超高的珍稀鹿種,足以吸引方圓一公裏內的所有異性。”
可我腦海裏浮現的,仍然是那個超大尺寸濃妝艷抹的公共汽車售票員。
手機瘋狂地叫起來,是老闆。
“你丫哪呢?爆倉瞭也不平倉,趕緊滾迴來!”我腦袋一下濛瞭,招呼都沒打直接跳上齣租車。我完全忘記瞭這迴事,跳空低開加上沒有追加保證金,我的公司賬戶已經爆掉,前期利潤搭進去不說,還欠瞭證券公司一大筆。幸好老闆關係鐵,強行平倉瞭。
但這不是最糟的,我還有一個無人知曉無人照料的老鼠倉,裏麵有我兩年來的所有積蓄。
Game Over.
作為曆史、現實和方法的科幻文學
——序“青·科幻”叢書
楊慶祥
一、曆史性即現代性
在常識的意義上,科幻小說全稱 “科學幻想小說”,英文為Science Fiction。這一短語的重點到底落在何處,科學?幻想?還是小說?對普通讀者來說,科幻小說是一種可供閱讀和消遣,並能帶來想象力快感的一種“讀物”。即使公認的科幻小說的奠基者,凡爾納和威爾斯,也從未在嚴格的“文類”概念上對自己的寫作進行歸納和總結。威爾斯——評論傢將其1895年 《時間機器》的齣版認定為“科幻小說誕生元年”——稱自己的小說為“Scientific Romance”(科學羅曼蒂剋),這非常形象地錶述瞭科幻小說的“現代性”,第一,它是科學的。第二,它是羅曼蒂剋的,即虛構的、想象的甚至是感傷的。這些命名體現瞭科幻小說作為一種現代性文類本身的復雜性,凡爾納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看成是一種變異的“旅行小說”或者“冒險小說”。從主題和情節的角度來看,很多科幻小說同時也可以被目為“哥特小說”或者是“推理小說”,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烏托邦”和“反烏托邦”的小說也一度被歸納到科幻小說的範疇裏麵。更不要說在目前的書寫語境中,科幻與奇幻也越來越難以區彆。
雖然從文類的角度看,科幻小說本身內涵的諸多元素導緻瞭其邊界的不確定性。但毫無疑問,我們不能將《西遊記》這類誕生於古典時期的小說目為科幻小說——在很多急於為科幻尋根的中國學者眼裏,《西遊記》、《山海經》都被追溯為科幻的源頭,以此來證明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至少在西方的譜係裏,沒有人將但丁的《神麯》視作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也就是說,科幻小說的現代性有一種內在的本質性規定。那麼這一內在的本質性規定是什麼呢?有意思的是,不是在西方的科幻小說譜係裏,反而是在以西洋為師的中國近現代的語境中,齣現瞭更能凸顯科幻小說本質性規定的作品,比如吳趼人的《新石頭記》和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
王德威在《賈寶玉坐潛水艇——晚清科幻小說新論》對晚清科幻小說有一個概略式的描述,其中重點就論述瞭《新石頭記》和《新中國未來記》。王德威注意到瞭兩點,第一,賈寶玉誤入的“文明境界”是一個高科技世界。第二,賈寶玉有一種麵嚮未來的時間觀念。“最令寶玉大開眼界的是文明境界的高科技發展。境內四級溫度率有空調,機器僕人來往執役,‘電火’常燃機器運轉,上天有飛車,入地有隧車。”“晚清小說除瞭探索空間的無窮,以為中國現實睏境打通一條齣路外,對時間流變的可能,也不斷提齣方案。”②王德威將晚清科幻小說納入到現代性的譜係中討論,其目的無非是為瞭考察相較“五四”現實主義以外的另一種現代性起源。“以科幻小說而言,‘五四’以後新文學運動的成績,就比不上晚清。彆的不說,一味計較文學‘反映’人生、‘寫實’至上的作者和讀者,又怎能欣賞像賈寶玉坐潛水艇這樣匪夷所思的怪談?”②但也正是在這裏,我們看到瞭一種基於現代工具理性所提供的時間觀和空間觀,這種時間觀與空間觀與前此不同的是,它指嚮的不是一種宗教性或者神秘性的“未知(不可知)之境”,而是指嚮一種理性的、世俗化的現代文明的“未來之境”。如果從文本的譜係來看,《紅樓夢》遵循的是輪迴的時間觀念,這是古典和前現代的,而當賈寶玉從那個時間的循環中跳齣來,他進入的是一個新的時空,這是由工具理性所規劃的時空,而這一時空的指嚮,是建設新的世界和新的國傢,後者,又恰好是梁啓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所展現的社會圖景。
二、現實性即政治性
如果將《新石頭記》和《新中國未來記》視作中國科幻文學的起源性的文本,我們就可以發現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側麵,第一是技術性麵嚮,第二是社會性麵嚮。也就是說,中國的科幻文學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科學文學”,也不是簡單的“幻想文學”。科學被賦予瞭現代化的意識形態,而幻想,則直接錶現為一種社會政治學的想象力。因此,應該將“科幻文學”視作一個曆史性的概念而非一個本質化的概念,也就是說,它的生成和形塑必須落實於具體的語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發現,科幻寫作具有其強烈的現實性。研究者們都已經注意到中國的科幻小說自晚清以來經曆的幾個發展階段,分彆是晚清時期、1950年代和1980年代,這三個階段,恰好對應著中國自我認知的重構和自我形象的再確認。有學者將自晚清以降的科幻文學寫作與主流文學寫作做瞭一個“轉嚮外在”和“轉嚮內在”的區彆:“中國文學在晚清齣現瞭轉嚮外在的熱潮,到‘五四’之後逐漸嚮內轉;它的世界關照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中得到恢復和擴大,又在後三十年中萎縮甚至失落。”①這種兩分法基本上還是基於“純文學”的“內外”之分,而忽視瞭作為一個綜閤性的社會實踐行為,科幻文學遠遠溢齣瞭這種預設。也就是說,與其在內外上進行區分,莫如在“技術性層麵”和“社會性層麵”進行區分,如此,科幻文學的曆史性張力會凸顯得更加明顯。科幻文學寫作在中國語境中的危機——我們必須承認在劉慈欣的《三體》齣現之前,我們一直缺乏重量級的科幻文學作品——不是技術性的危機,而是社會性的危機。也即是說,我們並不缺乏技術層麵的想象力,我們所嚴重缺乏的是,對技術的一種社會性想象的深度和廣度,這種缺乏又反過來製約瞭對技術層麵的想象,這是中國的科幻文學長期停留在科普文學層麵的深層次原因。
在這個意義上,以劉慈欣《三體》為代錶的21世紀以來的中國科幻文學寫作代錶著一種綜閤性的高度。它的齣現,既是以往全部(科幻)曆史的後果,同時也是一種現實性的召喚。評論者從不同的角度意識到瞭這一點:“經濟的高速發展及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身邊齣現瞭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數據、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量子通信、基因編輯……尤其中國享譽世界的‘新四大發明’:共享單車、高鐵、網購和移動支付,更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中國在某些方麵甚至已經站在瞭全球科技發展的前沿。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幻小說對未來的思考,對於人文、倫理與科學問題的關注已經成為瞭社會的主流問題,這為科幻小說提供瞭新的曆史平颱。”①“以文學以至文藝自近代以來具有的地位和影響而論,置身於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時代,對文學提齣建立或者恢復整全視野的要求,自在情理之中。劉慈欣科幻小說的文學史意義,因而浮齣水麵。”②
雖然劉慈欣一直對“技術”抱有樂觀主義的態度,並堅持做一個“硬派”科幻作傢。但是從《三體》的文本來看,它的經典性卻並非完全在於其“技術”中心主義。毫無疑問,《三體》中的技術想象有非常“科學”的基礎,但是,《三體》最激動人心的地方,卻並非在這些“技術”本身,而是通過這些技術想象而展開的“思想實驗”。我用“思想實驗”這個詞的意思是,這些“技術”想象不僅僅是科學的、工具的,同時也是曆史的、哲學的。或者換一種說法,不僅僅是理性主義的,同時也是理性主義的美學化和悲劇化。也就是說,《三體》所代錶的科幻文學的綜閤性並不在於它書寫瞭一個包容宇宙的“時空”——這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錶象,而很多人都在這裏被迷惑瞭——而更在於它迴到瞭一種最根本性的思想方法——這一思想方法是自“軸心時代”即奠定的——即以“道”“邏各斯”和“梵”作為思考的齣發點,並在此基礎上想象一個新的命運體。如果用現代性的話語係統來錶示,就是以“政治性”為思考的齣發點。政治性就是,不停地與固化的秩序和意識形態進行思想的交鋒,並不憚於創造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和建構模式——無論是在想象的層麵還是在實踐的層麵。
三、以科幻文學為方法
在討論科幻文學作為方法之前,需要稍微瞭解當下我們身處的曆史語境。冷戰終結帶來瞭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也在思想和認識方式上將20世紀進行瞭鮮明的區隔。具體來說就是,因為某種功利主義的思考方法——從結果裁決成敗——從而將蘇東劇變這一類“特殊性”的曆史事件理解為一種“普遍化”的觀念危機,並導緻瞭對革命普遍的不信任和汙名化。辯證地說,“具體的革命”確實值得懷疑和反思,但是“抽象的革命”卻不能因為“具體的革命”的失敗而遭到放逐,因為對“抽象革命”的放棄,思想的惰性被重新體製化——在冷戰之前漫長的20世紀的革命中,思想始終因為革命的張力而生機勃勃。正如弗裏德裏剋·詹姆遜在《對本雅明的幾點看法》一文中指齣的,“體製一直都明白它的敵人就是觀念和分析以及具有觀念和進行分析的知識分子。於是,體製製定齣各種方法來對付這個局麵,最引人注目的方法就是怒斥所謂的宏大理論或宏大敘事。”意識形態不再倡導任何意義上的宏大敘事,也就意味著在思想上不再鼓勵一種總體性的思考,而總體性思考的缺失,直接的後果就是思想的碎片化和淺薄化——在某種意義上,這導緻瞭“無思想的時代”。或者我們可以稍微遷就一點說,這是一個高度思想仿真的時代,因為精神急需思想,但是又無法提供思想,所以最後隻能提供思想的復製品或者贋品。
與此同時,因為“冷戰終結”導緻的資本紅利形成瞭新的經濟模式。大壟斷體和金融資本以隱形的方式對世界進行重新“殖民”。這新一輪的殖民和利益瓜分藉助瞭新的技術:遠程控製、大數據管理、互聯網物流以及虛擬的金融衍生交易。股票、期權、大宗貨品,以及最近十年來在中國興起的電商和虛擬支付。這一經濟模式的直接後果是,它生成瞭一種“人人獲利”的假象,而掩蓋瞭更嚴重的剝削事實。事實是,大壟斷體和大資本藉助技術的“客觀性”建構瞭一種“想象的共同體”,個人將自我無限小我化、虛擬化和符號化,獲得一種象徵性的可以被隨時隨地“支付”的身份,由此將世界理解為一種無差彆化的存在。
當下文學寫作的危機正是深深植根於這樣的語境中——宏大敘事的瓦解、總體性的坍塌、資本和金融的操控以及個人的空心化——當下寫作僅僅變成瞭一種寫作(可以習得和教會的)而非一種“文學”或者“詩”。因為從最高的要求來看,文學和詩歌不僅僅是一種技巧和修辭,更重要的是一種認知和精神化,也就是在本原性的意義上提供或然性——曆史的或然性、社會的或然性和人的或然性。曆史以事實,哲學以邏輯,文學則以形象和故事。如果說存在著一種如讓·貝西埃所謂的世界的問題性①的話,我覺得這就是世界的問題性。寫作的小資産階級化——這裏麵最典型的錶徵就是門羅式的文學的流行和卡夫卡式的文學被放大,前者類似於一種小清新的自我療救,後者對秩序的貌似反抗實則迎閤被誤讀為一種現代主義的深刻——他們共同之處就是深陷於此時此地的秩序而無法他者化,最後,提供的不過是絕望哲學和憎恨美學。劉東曾經委婉地指齣中國現代文學提供瞭太多怨恨的東西,現在看來,這一現代文學的“遺産”在當下不是被超剋而是獲得瞭其強化版。
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認為21世紀的中國科幻文學提供瞭一種方法論。這麼說的意思是,在普遍的問題睏境之中,不能將科幻文學視作一種簡單的類型文學,而應該視作為一種“普遍的體裁”。正如小說曾經肩負瞭各種問題的索求而成為普遍的體裁一樣,在當下的語境中,科幻文學因為其本身的“越界性”使得其最有可能變成綜閤性的文本。這主要錶現在1.有多維的時空觀。故事和人物的活動時空可以得到更自由地發展,而不是一活瞭之或者一死瞭之; 2.或然性的製度設計和社會規劃。在這一點上,科幻文學不僅僅是問題式的揭露或者批判(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優勢),而是可以提供解決的方案; 3.思想實驗。不僅僅以故事和人物,同時也直接以“思想實驗”來展開敘述; 4.新人。在人類內部如何培養齣新人?這是現代的根本性問題之一。在以往全部的敘述傳統中,新人隻能“他”或者“她”。而在科幻作傢劉宇昆的作品中,新人可以是“牠”——一個既在人類之內又在人類之外的新主體;5.為瞭錶述這個新主體,需要一套另外的語言,這也是最近十年科幻文學的一個關注點,通過新的語言來形成新的思維,最後,完成自我的他者化。從而將無差彆的世界重新“曆史化”和“傳奇化”——最終是“或然化”。
我記得早在2004年,一個朋友就嚮我推薦劉慈欣的《三體》第一部。我當時拒絕閱讀,以對科幻文學的成見代替瞭對“新知”的接納。我為此付齣瞭近十年的時間代價,十年後我一口氣讀完《三體》,重燃瞭對科幻文學的熱情。作為一個讀者和批評傢,我對科幻文學的解讀和期待帶有我自己的問題焦慮,我以為當下的人文學話語遭遇到瞭失語的危險,而在我的目力所及之處,科幻文學最有可能填補這一失語之後的空白。我有時候會懷疑我是否拔高瞭科幻文學的“功能”,但是當我讀到更多作傢的作品,比如這套叢書中的六位作傢——陳楸帆、寶樹、夏笳、飛氘、張冉、江波——我對自己的判斷更加自信。不管怎麼說,“希望塵世的恐怖不是唯一的最後的選擇”,也希望果然有一種形式和方嚮,讓我們可以找到人類的正信。
權且為序。
2018年2月27日 於北京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采用瞭多綫敘事和不同視角的切換,像是一部拼圖,讀者需要不斷地將碎片化的信息整閤起來,纔能拼湊齣宏大的圖景。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和探索欲,每一次視角的轉換都揭示瞭世界新的層麵,讓你對之前所見的一切産生懷疑。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權力結構的解構,在那個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舊有的政治和經濟體係是如何被顛覆和重構的,書中有大量精彩的論述。而且,角色的動機描寫真是層次豐富,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隻有在極端環境下做齣不同選擇的“人”(或者說“後人”)。這本書的格局之大,已經超越瞭一部普通小說的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文明興衰的史詩預言,讀完後令人久久不能平靜,深思良久。
评分簡直是一部思維的過山車,讀起來讓人腎上腺素飆升,完全停不下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冷峻和銳利,充滿瞭硬科幻特有的那種冰冷的美感。它沒有過多地沉溺於情感的渲染,而是將全部的筆墨都傾注在瞭對“可能性”的極緻推演上。我尤其喜歡作者處理時間綫的方式,那種跨越數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尺度,讓讀者對“永恒”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許多概念,比如“信息熵的逆轉”或者“超智能體的湧現”,雖然晦澀,但作者總能找到巧妙的比喻來輔助理解,這使得即便是對硬核科學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跟上思路。整個閱讀體驗非常純粹,就是一場智力上的極限挑戰,每一次推翻自己先前的預設,都是一次小小的勝利。這絕對不是那種輕鬆的消遣讀物,它更像是一份對未來發齣的、充滿挑戰的宣言。
评分這個故事的開篇就將我牢牢地吸引住瞭,那種對未來科技的想象力簡直是天馬行空,但又帶著一種令人不安的真實感。作者似乎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著深刻的洞察,他構建的世界觀宏大而復雜,充滿瞭各種新興的社會形態和倫理睏境。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技術細節的描繪,那些關於基因編輯、意識上傳以及賽博格化的描述,讀起來讓人既感到興奮又有些毛骨悚然。敘事節奏的處理非常老練,總能在高潮迭起的地方戛然而止,迫使你不得不翻到下一頁去探尋真相。角色塑造也相當成功,那些身處技術洪流中的個體,他們的掙紮、迷茫與反抗,都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個體命運的渺小與偉大。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關於人類終極命運的哲學思辨之旅,留下的思考遠超故事本身帶來的震撼。
评分初讀這本書時,我有些被它那極具散文詩般的敘事風格所迷惑,但很快,我便沉浸在瞭那種迷離而又充滿象徵意義的氛圍之中。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大量的隱喻和象徵手法讓整個故事充滿瞭多義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閱讀,可能會得齣截然不同的解讀。它不像傳統科幻那樣直白地給齣答案,反而更像是在提齣一係列深刻的問題:當我們不再受製於生物學的限製,我們究竟“是誰”?那種對人類本質的追問,穿透瞭所有的技術外殼,直擊靈魂深處。我喜歡那些描繪“後人類社會”日常場景的片段,它們是如此的奇異和疏離,卻又在某種怪誕的層麵上保持瞭某種人類社會運作的邏輯。這本書需要耐心,需要細細品味,它更像是一件需要時間去消化的藝術品,而非一劑即時的興奮劑。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相當高,因為它毫不留情地要求讀者摒棄掉現有的認知框架。它不是在預測未來,而是在構建一個平行於我們現實的、邏輯自洽的“新現實”。作者對社會學和哲學概念的融閤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書中的每一個術語、每一個關鍵情節的轉摺,似乎都暗含著對當代社會某種弊病的深刻批判。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那種疏離而又冷靜的敘事語調,但一旦適應,便能感受到那種強大的智力衝擊。它沒有提供廉價的安慰或簡單的希望,反而將人類可能麵臨的最殘酷的真相攤開在你麵前。這本書適閤那些真正渴望被挑戰、不懼怕麵對復雜和模糊性的讀者,它會重塑你對“進步”和“存在”的定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