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中,唐诗占了三分之二。这本书从故事的角度走近二十四位唐代名家,通过上百个充满故事性的历史小事件,让孩子身临其境了解唐代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政治生态,更好地理解诗人,再也不用为背唐诗发愁。
本书故事性强,短小精悍;文字浅白,便于小学生阅读。
《唐诗里藏着故事》收录二十四位唐代名家,上百首经典名篇。每一位诗人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故事;诗篇的产生,诗人生活的情景,唐代的田园山水……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轻松阅读,让唐诗铭记于心,受用终生。
闫文亮,文学爱好者、体育爱好者、资深记者、“资深家长”。
20年记者生涯,北京晨报、竞报、北京商报。报道领域广泛。
16年家长生涯,家有高一学生一名,就读于名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业余生活兴趣广泛。
骆宾王:只有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 ·001
李峤:“梦笔生花”何其多·013
贺知章:堪称唐代健康老人·025
王之涣:春风也度玉门关·037
孟浩然:唯一没当过官的诗人·047
王瀚:真才实学“富二代”·061
王昌龄:朋友圈很丰富·071
王维:诗书音画样样绝·085
李白:最熟悉的陌生人·101
高适:写得好不如干得好·119
杜甫:理想丰满现实骨感·133
张继:到底谁在蹭谁的热点·147
韦应物:前半生是浪子后半生是诗人·155
韩愈:两篇雄文见证历史·169
孟郊:性格孤僻的怪人·183
贾岛:苦思三年才得好诗两句·195
张志和:只想安静地钓个鱼·207
卢纶:大历诗人领头羊·217
刘禹锡:陋室里的“倔脾气”·225
柳宗元:寓言是个好文体·239
白居易:真实版的“大隐隐于朝”·251
李绅:问一句“邻家焉得许多鸡”·267
李商隐:我的标题是“无题”·279
杜牧:其实你不懂我的心·287
附:《唐才子传》是本什么书·300
一本适合“亲子阅读”的唐诗读物
中国传统文学各有千秋,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数百年,其中又以唐诗和宋词流传最广。
“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共有七十五篇,其中唐诗为四十三篇,占了将近三分之二,这个比例也足以说明唐诗在中国
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有趣的是,虽然中国人有“唐人”之称,但仔细想来,我们对真正的“唐”知之甚少,对“唐诗”的了解也很有限。唐诗并不只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也不只是“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唐诗还和唐代的政治生态、风土人情、市井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历史在文学上的真实投影。
不同的历史背景催生了不同的文学内容。初唐和盛唐的边塞诗、壮游诗气势恢弘,中唐和晚唐的政论诗、悯农诗各有千秋。从历史出发、从诗人的个人经历出发,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让学习的过程增加很多趣味。
这本书的主旨,一方面就是把看似枯燥的史料融入文学作品中,使历史和文学有机结合,变成富有立体感的知识。书中提
到的唐诗,以“新课标小学必背古诗词”为主,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同时延展到诗人其他代表作及其所处的时代特点,让孩子们既加深了印象,又扩展了知识面。
另一方面,学习其实不只是“学生”的事,同时也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家庭这
个更重要的“学校”,无疑是舍本逐末。
对家长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对于并非文史学科出身的家长,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很有益的阅读。本书
也希望能给家长带来这样的体验,即从多个视角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对唐诗、唐代诗人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书既不强调文学,也不强调历史,而是希望通过了解诗人来了解唐诗、通过了解唐诗来了解唐史,以讲故事的
形式,与孩子一起读懂唐诗经典。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作者个人风格的喜爱。我读过他写的一些关于古代文人的随笔,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总有种穿越时空而来的鲜活感。他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研究者,而是更像一个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旅人,用他独特的视角,去捕捉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细节。唐诗,在我看来,同样充满了人生百味。那些诗人们,他们有喜悦,有悲伤,有豪情,有缠绵,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都浓缩在那些短短的诗句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慧的长者,或者一位亲切的朋友,向我讲述这些诗篇背后的故事。我想知道,杜牧在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他是否真的被那一刻的美景所震撼,以至于忘了行程?孟浩然的“孤帆远征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孤独和怅惘?我期待作者能以他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这些诗人的生命故事,他们的情感纠葛,他们的时代印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不仅能读懂诗,更能读懂人。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着迷,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品味那些经典。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我们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将它们当作课本上的应试内容,囫囵吞枣地背诵,却未能真正领略其精髓。我总觉得,每一首唐诗都是一颗璀璨的珍珠,需要细细打磨,才能显现出它独特的光芒。而作者,我相信他一定具备这样一颗耐心而细腻的心,能够发掘出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故事,将它们娓娓道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重新认识唐诗,让它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文字,而是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情感载体,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想象着,当我读到王昌龄的《出塞》时,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更是边塞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是他们思念家乡却又报国无门的无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重拾文化自信的旅程,一次与古圣先贤对话的契机。
评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精神世界的窗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那片土地上,涌现了无数的才子佳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在传唱。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气质的艺术形式。唐诗,更是将这种气质发挥到了极致。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理解那些诗人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感受生活,如何表达情感的。我希望作者能带我走进诗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他们的人生际遇。比如,我很好奇,白居易在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他是否也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那小草一样,顽强地生命,传递出希望?或者,刘禹锡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时候,他是在表达对仕途的无奈,还是对人生理想的坚持?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也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致敬。
评分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藏着故事”这个概念所吸引。唐诗,在我心中,一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们不像散文那样娓娓道来,也不像小说那样情节曲折,它们以一种凝练而意蕴深长的方式,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而我一直觉得,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段鲜活的人生。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故事性”的渴望。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将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尘封往事,一个个地揭开。我想知道,为什么李白会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壮阔的诗句?那是他对大自然的敬畏,还是他内心的豪情万丈?陆游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时,他的心中是否充满了悲壮?或者,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离愁别绪?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寻宝之旅,我期待在作者的引导下,能在唐诗的宝库中,发现更多动人的故事,感受更多的人文情怀。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我早就耳闻其名,他的散文总有一种淡淡的诗意,仿佛能将寻常的景物描绘得如诗如画。这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唐诗海洋,这本身就让我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每一首唐诗背后,都藏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或是一番刻骨铭心的情感。读唐诗,与其说是品味字句的精妙,不如说是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千年,遇见那些伟大的诗人,倾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比如,我很好奇,李白在《静夜思》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他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是在异乡的孤寂,还是对家乡的眷恋?杜甫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候,他的胸襟又是何其博大?我渴望通过作者的解读,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千古名篇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让那些曾经只是冰冷文字的诗句,在我心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唐诗的解读,更是一场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在其中遨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