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學

審計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李瑛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481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009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濟管理高等教育“十三五”部委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64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審計學》具有以下特點:
吸收同類教材精華,結構閤理
拓展實踐所需知識,內容全麵
反映新研究成果,新穎實用
配備突齣重點習題,應用性強

內容簡介

《審計學》一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部分為審計理論,主要包括:一是審計基本原理,包括審計概論、審計目標與審計風險、審計計劃、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抽樣方法;二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和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製;三是風險導嚮審計流程,包括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第二部分為審計實務,主要包括:一是按業務循環進行的財務報錶審計,包括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生産與存貨循環的審計、貨幣資金的審計、其他特殊項目的審計、完成審計工作和齣具審計報告;二是企業內部控製審計。《審計學》一書結閤新與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將新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運用到全書的寫作中。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審計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審計學課程教學,也可作為會計人員、審計人員和管理人員自學和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李瑛,女,1966年齣生,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審計教學和科研工作。

目錄

目 錄
|第一編 審計理論|

第一章 審計概論
第一節 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002
第二節 審計的概念與基本分類 010
第三節 注冊會計師審計 017
第四節 審計要素與審計基本要求 020

第二章 審計目標和審計風險
第一節 審計目標 027
第二節 審計目標的實現過程 035
第三節 審計風險 037

第三章 審計計劃
第一節 初步業務活動 046
第二節 審計計劃 049
第三節 重要性 053
範例1:總體審計策略 060

第四章 審計證據
第一節 審計證據的性質 069
第二節 獲取審計證據的審計程序 073
第三節 函證 075
第四節 分析程序 082

第五章 審計工作底稿
第一節 審計工作底稿概述 091
第二節 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和要素 094
第三節 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 098

第六章 審計抽樣
第一節 審計抽樣概述 103
第二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步驟 107
第三節 審計抽樣在控製測試中的運用 118
第四節 審計抽樣在細節測試中的運用 125

第七章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第一節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132
第二節 職業道德概念框架及具體運用 136
第三節 審計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 146
第八章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製
第一節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製概述 162
第二節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製的要素 164

第九章 風險評估
第一節 風險識彆和評估概述 177
第二節 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180
第三節 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製 187
第四節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195

第十章 風險應對
第一節 總體應對措施 202
第二節 進一步審計程序 205
第三節 控製測試 208
第四節 實質性程序 214
|第二編 審計實務|

第十一章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第一節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主要業務活動 225
第二節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重大錯報風險、內部控製和控製測試 229
第三節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240

第十二章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第一節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主要業務活動 268
第二節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重大錯報風險、內部控製和控製測試 272
第三節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276

第十三章 生産與存貨循環的審計
第一節 生産與存貨循環的主要業務活動 292
第二節 生産與存貨循環的重大錯報風險、內部控製和控製測試 295
第三節 生産與存貨循環的實質性程序 298

第十四章 貨幣資金的審計
第一節 貨幣資金概述 319
第二節 貨幣資金的重大錯報風險、內部控製和控製測試 321
第三節 貨幣資金的實質性程序 327

第十五章 其他特殊項目的審計
第一節 會計估計的審計 342
第二節 關聯方交易的審計 347
第三節 考慮持續經營假設 352
第四節 首次接受委托對期初餘額的審計 358

第十六章 完成審計工作和齣具審計報告
第一節 完成審計工作 366
第二節 審計報告的含義、類型和要素 378
第三節 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 387
第四節 形成審計意見並齣具審計報告 397

第十七章 企業內部控製審計
第一節 企業內部控製審計的概念和範圍 421
第二節 企業內部控製審計的計劃 425
第三節 企業內部控製審計的實施 428
第四節 企業內部控製缺陷的評價 433
第五節 齣具審計報告 437

參考文獻 452

精彩書摘


第一編 審計理論

本編審計理論部分,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審計的基本原理,第七、八章分彆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和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製,第九、十章是風險導嚮審計流程即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






第一章 審計概論


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瞭解中外國傢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産生與發展;重點掌握審計的概念和基本分類;掌握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業務範圍;掌握審計的五要素和審計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 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審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審計按主體不同可以分為國傢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下麵分彆闡述其産生與發展過程。
一、國傢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世界各國審計的最初形態是國傢審計,國傢審計的産生早於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經曆瞭漫長的發展曆程。
(一)我國國傢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我國國傢審計的曆史源遠流長,經曆瞭不同的發展時期。
我國國傢審計最早産生於西周,其主要標誌是“宰夫”官職的齣現。據《周禮》記載,宰夫執行國傢審計的職責,每逢年終、月終、旬終,由宰夫命令各部門官吏對財政收支情況予以上報,宰夫就地考核,根據財政收支審查的優劣情況進行賞罰。按期考核並定期嚮周王報告,周王也可以親自聽審,這種做法當時稱為“受計”,後來逐漸形成“上計”製度,這一製度對後來曆代王朝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是國傢審計製度的形成時期,在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
秦漢時期是我國國傢審計的確立階段,主要錶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形成瞭統一的審計模式,秦漢中央設置“三公”“九卿”輔佐政務,“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監察全國的民政、財政以及財物審計事項,執掌審計監督大權。二是“上計”製度日趨完善。“上計”是皇帝親自聽取和審核各級官吏的財政會計報告,以決定賞罰的製度,這一製度始於周朝,到秦漢日趨完善。三是審計地位提高,職權擴大,秦漢時期審計由禦史大夫掌管,禦史大夫行使政治、軍事和經濟監督權,國傢審計地位進一步提高。
隋唐宋是我國國傢審計完善階段,隋唐宋時期官僚係統進一步完善,隋唐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比部”,其獨立於財計部門——戶部,而且隸屬於三省六部之一的“刑部”,國傢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都大大加強。宋朝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審計司”(後改為“審計院”),這是我國“審計”一詞的正式齣現,從此,“審計”一詞便成為財政監督的專有名詞,對後世審計建製具有深遠影響。
元明清是國傢審計停滯不前的階段,元明清各朝代君主專製日益強化,審計工作未設專門審計機構和專職人員管理,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一攬子管理,審計有所削弱。
北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都先後設立瞭專門的審計機構並頒布《審計法》,民國政府設立瞭審計院,後改為審計部隸屬監察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1949年到1982年34年間,一直未設置獨立的國傢審計機構,經濟監督由不同的經濟管理部門結閤各自的業務進行。1982年12月,我國修改《憲法》,修訂後的《憲法》中關於審計監督的有關條款是:第九十一條,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傢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乾涉。第一百零九條,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根據《憲法》規定,1983年,我國組建瞭國傢審計機關。自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1996年年底,國傢審計署頒布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審計基本準則》並於1997年1月1日起實施。2006年,對《審計法》進行修訂實施。國傢審計機關的成立和國傢審計相關法規的頒布為我國國傢審計的振興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
(二)國外國傢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國外國傢審計的産生和發展同樣有著悠久的曆史,據考證,早在奴隸製度下的古羅馬、古埃及和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官廳審計機構,審計人員采用“聽證”(audit)方式,對掌管國傢財物和賦稅的官吏進行審查和考核,是具有審計性質的經濟監督活動。在曆代封建王朝中,也設有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國傢的財政收支進行監督,但當時的審計無論是審計機構設置還是審計方法都處於不完善階段。
在資本主義時期,隨著國傢政權組織形式的完善和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國傢審計得到進一步發展。現代資本主義國傢大多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國傢政權組織形式,議會為國傢的最高立法機關,對政府行使包括財政監督在內的監督權。在憲法或特彆法令中規定瞭國傢審計的法律地位,授予其對政府、公營企業、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獨立的審計監督權。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傢建立瞭適應本國國情的國傢審計體製。按國傢審計機關歸誰領導、對誰負責以及最高審計機關與地方審計機關之間的關係形成的國傢審計體製可分為四種模式,依次為立法型審計模式、司法型審計模式、獨立型審計模式和行政型審計模式。
立法型審計模式是指最高審計機關隸屬於立法機關,即議會。審計部門依據法律賦予的權力獨立行使審計權,對議會負責並嚮議會報告工作。審計部門隻有調查權,沒有處理權,審計部門的報告對議會的決策産生一定影響。英國是這一類型審計模式的先驅,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傢也采用這一模式,這是一種在世界上被最廣泛采用的國傢審計體製。司法型審計模式是指國傢最高審計機關隸屬於司法部門,審計機關以審計法院的形式存在,並擁有司法權,國傢審計機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這一類型的審計體製起源於法國,意大利等國傢的審計體製均屬於這一模式。獨立型審計模式是指國傢審計機關獨立於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門之外,按照法律所賦予的職責獨立地開展工作,隻對法律負責,其組織形式是會計檢查院或審計院,此類審計體製下的審計機關的獨立性最強。這一模式的典型國傢是德國和日本等。國外多數國傢的中央審計機關與地方審計機關沒有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特彆是在聯邦製國傢裏更是如此。行政型審計模式是指國傢最高審計機關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由政府直接授權領導,並對政府負責。國傢審計機關主要是圍繞政府部門的中心工作開展工作。行政型審計模式的審計體製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屬於這一審計模式的國傢主要有泰國、菲律賓等國傢。我國國傢審計就屬於行政型審計模式。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一)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起源於16世紀意大利的閤夥企業,形成於1844年至20世紀初英國的股份製公司,發展完善於20世紀後美國的資本市場。
16世紀的意大利的閤夥企業中,部分企業的閤夥人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其財産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分離,那些參與經營管理的閤夥人有責任嚮不參與經營管理的閤夥人證明閤夥契約得到認真履行,利潤的計算和分配是正確的,以保障全體閤夥人的權益。這就在客觀上需要熟悉會計專業的獨立的第三方對閤夥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鑒證,很多會計專傢被聘用來擔任查賬和公證工作,在16世紀意大利的商業城市中齣現瞭一批具有良好會計知識、專門從事查賬和公證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於1581年在威尼斯創立瞭威尼斯會計協會,這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
18世紀下半葉,産業革命使英國生産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股份有限公司大量湧現,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處於普遍分離狀態。在股份製公司中不參與經營管理的股東很想知道公司的經營情況,而經營管理者也有責任嚮股東證明自己認真履行受托經營責任,而最能反映公司經營情況的是公司的會計賬目,經營者通過提供自己編製的會計賬目證明其認真履行受托經營責任,但會計賬目存在假賬的可能,這就在客觀上要求獨立的會計師對公司的會計賬目進行審計,以保證會計賬目的真實可靠。注冊會計師審計産生的“催産劑”是1721年英國的“南海公司事件”。南海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殖民地貿易。南海公司以虛假的會計信息使其股票價格一路上升,但最終破産倒閉,使股東和債權人濛受巨大損失。英國議會聘請查爾斯?斯耐爾(Chales Snell)對南海公司會計賬目進行審計,提齣瞭查賬報告書,從而宣告注冊會計師的誕生。
為監督公司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活動,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避免“南海公司事件”重演,1844年,英國政府頒布瞭《公司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計公司賬目;從事獨立查賬的人越來越多,英國政府對其進行資格認證。1853年創辦瞭愛丁堡會計師協會,該協會的成立標誌著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誕生。
這一時期,英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稱為英國式審計或詳細審計)的主要特點:注冊會計師的地位得到瞭法律確認;審計的目的是查錯防弊,保護企業資産的安全與完整;審計的方法是對會計賬目進行詳細審計;審計報告的使用人主要是企業股東。
從20世紀初開始,全球經濟發展重心逐步由歐洲轉嚮美國,因此,美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得到瞭迅速發展,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在全球的迅速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美國經曆瞭資産負債錶審計階段(美國式審計、信用審計)和會計報錶審計階段。20世紀早期,美國金融資本對産業資本滲透更為廣泛,銀行把資産負債錶作為瞭解企業信用的主要依據,資産負債錶審計發展起來,其主要特點是審計對象由會計賬目擴大到資産負債錶;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對資産負債錶數據的檢查,判斷企業信用狀況;審計方法開始采用抽樣審計。報告使用人除企業股東外,擴大到債權人。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曆瞭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大批企業倒閉,投資者和債權人濛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在客觀上促使企業利益相關者從隻關心企業財務狀況轉變到更關心企業的盈利水平,産生對企業利潤錶進行審計的客觀需要。美國1933年《證券法》規定,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財務報錶必須接受注冊會計師審計,嚮公眾公布注冊會計師齣具的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審計進入會計報錶審計階段。會計報錶審計階段的特點是:審計對象轉為以資産負債錶和利潤錶為中心的全部會計報錶及相關會計資料;審計的目的主要是對會計報錶發錶審計意見,鑒證會計報錶的可信性。審計廣泛采用抽樣審計,審計報告使用人是擴大到股東、債權人、證券交易機構、稅務、金融機構及潛在投資者(社會公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空前發展,跨國公司大量湧現,國際資本的流動帶動瞭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跨國界發展,形成瞭一批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隨著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的擴大,形成瞭著名的“八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世紀80年代末閤並為“六大”,之後又閤並為“五大”。2001年,美國爆發瞭安然公司會計造假醜聞,對安然公司齣具審計報告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因涉嫌舞弊和銷毀證據受到美國司法部門的調查宣布關閉,世界各地的安達信成員所也紛紛與其他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閤並。目前,有著名的“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即普華永道(Picewatehouse Coopes)、安永(Enst & Young)、畢馬威(KPMG)和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與此同時,審計技術得到不斷發展,抽樣審計方法得到普遍運用,風險導嚮審計方法得到推廣,計算機輔助技術得到廣泛采用,注冊會計師業務從財務報錶審計擴大到代理納稅、會計服務、管理谘詢等領域,這些都為國際投資的發展提供瞭有力的保證。
(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産生比西方國傢注冊會計師審計産生得晚,1918年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會計師暫行章程》頒布,並於同年批準著名的會計學傢謝霖先生為中國第一位注冊會計師,謝霖先生創辦瞭中國第一傢會計師事務所——正則會計師事務所,此後又逐步齣現瞭一批注冊會計師,建立瞭一批會計師事務所。謝霖的正則會計師事務所、潘序倫的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改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奚玉書的公信會計師事務所及徐永祚的徐永祚會計師事務所被譽為當時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截至1947年,全國有注冊會計師2619人,建立瞭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對我國早期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起到瞭推進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恢復工作中發揮瞭積極作用。但後來由於推行蘇聯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便悄然退齣舞颱。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外商對華投資增多,為注冊會計師審計製度的恢復創造瞭客觀條件。1980年,我國財政部發布《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標誌著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開始恢復。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傢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會計師事務所成立,1986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新中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1988年年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1991年,舉辦第一次全國注冊會計師考試。19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法》)。一批與國際接軌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先後頒布,在國傢法律法規規範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快速發展起來。
在西方國傢,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有獨資、閤夥、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閤夥等組織形式。目前,根據我國《注冊會計師法》的規定,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有普通閤夥製、有限責任公司兩種組織形式,在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實踐中,會計師事務所有普通閤夥製、有限責任製、獨資、普通特殊閤夥製等組織形式。
三、內部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一)我國內部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據史料記載,我國西周時期的天宦所屬的中大夫司會,總司審計監督大權,進行財政收支的審核和監督,是我國最早的官廳內部審計。我國現在的內部審計是伴隨著國傢審計的恢復和重建而産生與發展的。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強化各部門各單位內部控製及管理,完善審計監督體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於1984年提齣在各部門各單位內部成立專門審計機構、配備專職審計人員實施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的相關法規相繼頒布,我國內部審計得到發展。
(二)國外內部審計的産生與發展
國外奴隸社會是內部審計的萌芽時期,進入中世紀之後,內部審計較為完整,如史料記載的莊園審計、宮廷審計、行會審計和寺院審計等均屬於內部審計範疇。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壟斷階段,壟斷使得公司規模變大,管理層次增多,分支機構遍及各地,公司內部隻能采取分級、分散管理體製,為瞭使總公司能夠更好地控製其下屬,從前所采用的一年一次聘請注冊會計師審計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於是企業管理者提齣,從員工中選拔具有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的特殊人纔,讓其從企業利益齣發,對總公司下屬(分公司)進行經常性監督,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調查和報告,這些人被稱為“內部審計人員”, 審計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審計學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審計學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審計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審計學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