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王道。这本书跨界职场与互联网平台双通道,从经营平台、个性化身份塑造、多重身份塑造、内容型IP、精简身份标签、变身职场创客等不同角度,帮你开启个人品牌的塑造和营销路径,帮你开创多方位的职业发展局面,帮你有方向、有套路地建立个人竞争优势,帮你更主动、更可控地面对已经到来的时代变革。
吕嵘,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EMBA/MBA,原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资深顾问,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已出版图书有《核心型人才》《组织设计思维导图》《每个人都是IP》(列入网易新闻联合知乎、中信首发的100本适合都市焦虑青年阅读的好书)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的时代,我们想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想要体现价值。有些人也许在一个职业里可以获得,但很多人也许要通过多重方式。
——Marci Alboher《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有三种类型的能力可以决定你的未来,第一种是让自己变得牛逼的能力……
——罗振宇《罗辑思维》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重要的是,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它们早已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我人生中的三件事》
序言:现在开始,以自己的名义规划人生
第一章 共享平台上的自品牌
思维导图:平台+ 个人的新生态圈 003
人才共享经济,创造新效能 006
寻找共享平台,经营自己的赛道 012
泛功能平台 014
专业垂直平台 018
行业价值链平台 021
组织智能化平台 026
融入平台生态圈,定位自己的角色 033
平台极客 033
平台创客,借力专家平台 037
跨界整合者 039
个体的宽度 041
互联网时代的忠诚观 045
第二章 激活个人品牌
自品牌的引爆点 052
思维导图:个人ID 的构建 053
品牌小时代的自我形象 057
创新设计自我形象 057
成长经历萃取,自带个人画风 060
从认知出发,打造内涵型品牌 068
搭建自己的认知框架 068
探索新的认知模式 073
从社交出发,打造魅力型品牌 079
从社交结构中,孵化自品牌生态链 080
共享价值观,攒出品牌内聚力 087
自品牌的情怀,能激发人心红利 091
从商业性出发,打造高估值品牌 095
商业数据后的品牌逻辑 095
自品牌估值与商业变现 098
附件 自我练习:管理自己的形象 101
第三章 创建多重身份
多重身份是一种微创业 106
思维导图:多重身份的构建 107
复利型人才 110
"90 后"的职业新选项 110
创建个人职业情境 115
做自己的首席官 126
成为头部IP 129
复合型人才 131
从0 到1,从1 到1+ 131
寻找多维度跨界空间 133
打造斜杠身份 151
斜杠,不是身份标签的堆砌 151
斜杠身份的组合模式 152
探索自己的燃点 159
从五个层次,重新定义工作和生活 167
第四章 内容型IP 的养成
能自洽的小而美思维 174
思维导图:内容型IP 的设计 175
IP 经济的启示 178
一个小IP 的生成 178
如何解构IP 的价值 183
知识技能型IP,创造极致 187
做出自己的段位 187
人工智能将替代什么 198
人格化IP,创造个人魅力 203
人格经济,新的投资热点 203
人格化的价值因子 205
做情境设计师,创造IP 情境 208
独特的通感体验 208
小众社群的应用情境 214
内容创业者的常备功课
第五章 勾勒自品牌画像
思维导图:身份标签的设计 231
如何精简你的身份 232
做场景切片,贴点睛标签 232
借势个性化推荐 236
第六章 个性化职场
思维导图:职场创客 246
社会上升通道 249
中国历史上的身份变革 249
工业化时代的身份冲突 253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崛起 262
个体价值账户 265
组织标签和个性标签 265
帮员工做自我投资 266
思维导图:平台+ 个人的新生态圈
本章将从人才共享经济、共享平台的赛道、平台生态圈的角色这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在共享平台上创造个人的独特性和经营自我价值。以上各维度的构建要素如图1-2 所示。
1.人才共享经济
人才共享是对时间、知识和技能实现共享,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能和价值。对个人特质的开发识别、对互联网平台的经营协作、对个人品牌的塑造和营销,将成为职业发展的新核心竞争力。
2.共享平台的赛道
根据不同平台的定位和功能,建立能助力自己的个人赛道。
--在泛功能平台上有效抓取资源,与平台深度契合;
--在专业垂直平台上经营个人专注力,关注你的专业方向、同行的
伙伴和共处的环境,以此来实现职业升级;--在行业价值链的大网络协作平台上,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展开分包协作;
--在组织内部协作的智能化平台上,细分个人能力标签,让自己能被快速搜索和辨识,能与其他人高效互联,形成能力互补的团队(王道组合)、自组织联盟……
个人赛道的经营是一个组合策略:每个人不一定只有一个赛道去经营自己,也很难有一个赛道能完全实现自己。灵活组合各类平台的功能,设计自己在各平台上的落地策略,才是王道。
3.平台生态圈的角色
"平台+ 个人"这种人才共享的新商业模式,替代了"组织+ 雇员"的传统雇佣模式,产生了很多新的角色。他们和平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高成长性、高交互性的新生态圈。
--细分领域里各类专业极客的崛起;
--依托平台资源,实现低成本创业的创客;
--擅长跨界整合自己与他人资源,进行全局规划的新经纪人;
--用一条条斜杠来细分自己身份的特性,开启各种兴趣、特长,拥
有不同分发平台的"百变大咖"……
这些群体在平台里获取了高价值的商业回报、被投资孵化的机会和始终围绕自己增长的流量,可以说他们已经到达了人生舒适区、安全区。
新生态圈的建立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人生不必只沿着一个组织的职业通道爬梯子,不必担心没有晋升机会遭遇职场天花板,不必在35 岁时就开始忧虑职业衰退期,不必没有选择地在设定好的工作圈子里耗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质、优势、兴趣,拥有生活与工作规划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最后创建斜杠思维,实现身份裂变,创造自品牌。
……
《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这个书名,就像一把钥匙,瞬间解锁了我内心深处对自我超越的渴望。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力,而“斜杠思维”则提供了一种打破职业壁垒、整合多元优势的全新视角。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固守单一标签只会让我们逐渐被边缘化,而拥抱“斜杠”则意味着拥抱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强的适应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浅出地剖析“斜杠思维”的精髓,它是否会分享一些真实而励志的案例,让我看到那些如何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的“斜杠人物”,又是如何将这些经历巧妙地融合,最终构建出强大的个人品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清晰的路线图,帮助我审视自身,发掘那些隐藏的“斜杠”,并学会如何将它们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一种独一无二、强大且持久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内在价值的读者,而《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的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求知欲。它传递出一种“打破常规,追求卓越”的信号,这与我一直以来的人生哲学不谋而合。我一直相信,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引导。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的“一条路走到黑”的职业发展模式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多元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各种机遇。“斜杠思维”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被定义、不被局限的人,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多个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由此塑造出强大的个人品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框架,让我能够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梳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斜杠”,将其转化为一种强大的个人竞争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指引,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我本身就是一个对个人成长和品牌塑造充满兴趣的人,而“斜杠思维”这个词语,立刻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渴望突破固有的界限,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专精”,但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整合不同的技能和兴趣,反而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这种“斜杠”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我看来,是一种更加适应时代变化、也更加能体现个人特质的选择。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读“斜杠思维”,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的“斜杠人士”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个人品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技能组合和兴趣爱好,并找到将它们有效整合、形成差异化优势的方法。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让我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斜杠”发展路径,并最终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品牌。
评分单单是《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这个书名,就足够让我心动不已。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让自己不仅仅是“众多之一”,而是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而“斜杠思维”这个概念,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预示着一种打破常规、拥抱多元、整合资源的全新思考模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引导我去发掘自己身上那些隐藏的“斜杠”,如何去整合那些看似不相关的技能、兴趣和经历,最终打造出一个强大且具有辨识度的个人品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从认知层面到实践层面,都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斜杠思维”,从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播下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觉得,人生的可能性远不止于眼前的苟且,而“斜杠思维”恰恰提供了一种打破线性思维、拥抱多重身份的视角。我对于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个人品牌感到非常好奇。市面上关于个人品牌的内容很多,但往往聚焦于单一领域的专业性,而“斜杠思维”则强调了跨界整合的魅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斜杠思维”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审视自身的潜能,挖掘那些被忽略的特质,并最终将它们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强大的个人品牌网络。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一个令自己骄傲的自品牌。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封面上的“斜杠”二字,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我一直觉得,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固守单一的身份标签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容易被时代淘汰。而“斜杠思维”这个概念,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也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整合我身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特质和技能,让它们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汇聚成一道耀眼的光芒,形成一个独特而有辨识度的个人品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颠覆性的启发,让我不再害怕尝试新的领域,不再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而是敢于拥抱变化,勇于跨越界限。我甚至已经在想象,书中的内容会是如何的精彩,它是否会分享一些真实的、令人振奋的“斜杠青年”故事,让我看到他们是如何将爱好变成事业,将兴趣转化为价值的。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众多的可能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斜杠”,并将其打磨得如此闪耀。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它不仅仅是关于职业发展,更是关于如何认识自我、定义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这个书名时,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极快的时代,仅仅拥有一项技能或者一份固定的职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变化的能力,而“斜杠思维”这个词,精准地概括了这种能力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敢于探索、勇于尝试、乐于整合的思维模式。我渴望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实践“斜杠思维”,如何才能将自己身上那些看似零散的特质、技能和兴趣,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而强大的个人品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套清晰的路径,让我能够审视自身,找到那些隐藏的“斜杠”,并学会如何将它们打磨得闪闪发光,最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大胆的配色和独特的字体组合,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身就是个视觉动物,一个好的封面往往能决定我是否会拿起这本书,而《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绝对是那种会让我毫不犹豫地将其从书架上取下的类型。它传递出一种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的信号,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让自己的价值被看见。市面上关于个人品牌塑造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操指导。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灵魂,引导我找到内心深处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并将其转化为强大品牌力量的书。这本书的题目就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暗示了一种打破单一职业束缚、拥抱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期待。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讲述一些不走寻常路、通过多重身份叠加而成就非凡的案例,又或许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梳理那些看似零散却相互关联的技能、兴趣和经验,最终熔炼成一股强大的个人品牌势能。包装的细节也做得十分精致,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它带领我踏上一次关于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的奇妙旅程。
评分《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这个书名,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一直以来都对“个人品牌”这个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又觉得很多市面上的书籍都流于理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而“斜杠思维”这个词,则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启发。它暗示了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多元的身份构建方式,一种不被单一职业所束缚的生命状态。我渴望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斜杠思维”来发现和整合自己身上那些独特的优势,如何才能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一种强大的个人竞争力,最终打造出一个既独特又具影响力的自品牌。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我看到那些“斜杠人物”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穿梭自如,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指导,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并自信地迈出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
评分读到《斜杠思维:如何打造独特而强大的自品牌》这个书名,我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分”的因子瞬间被点燃了。我一直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单一的职业或者身份所定义,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去拥抱那些看似无关紧密的技能和兴趣。这个书名所传达的“斜杠思维”,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它暗示着一种打破陈规、勇敢跨界的精神,一种在多元中寻找独特、在融合中创造价值的能力。我渴望了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身上那些独特的“斜杠”,并将其编织成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品牌蓝图。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个关于“斜杠青年”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游刃有余,如何将看似无关的经验转化为独特的竞争力,并最终塑造出令人瞩目的个人品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让我能够不再迷茫,而是坚定地踏上打造自己强大自品牌的道路。
评分还没看完就不评价太多了
评分过膜还可以。但是这么薄这么贵。不如在~买的。书的纸张不好。不好
评分好书呀好书!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内容更是没话说,买书,我只上京东
评分一本很好描写生活情感的书,阅读后很有感慨,抓住自己的幸福其实并不容易~
评分刚开始看,感觉不错 给大家分享一下
评分在单位从事网络媒体相关工作,业余时间买一些书学习充电,后面会把读书心得分享给其他同事,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和力量。
评分刚开始看,朋友推荐的,书籍收到保护很好
评分李中莹的书都还不错
评分图书到货及时来的挺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