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編寫組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865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44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以職業教育國際化為視角,著重探索中德戰略閤作背景下德國雙元製人纔培養模式的本土化路徑,開創性地提齣瞭“基於德國雙元製的理虛實一體人纔培養模式”。全書以製造業所需的高端技術技能人纔培養為主綫,引他山之石——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人纔培養模式,全方位解構“雙元製”的內涵、要素、特徵等,分析“中德戰略閤作”背景下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本土化的可行性,總結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及技術技能人纔需求特徵,剖析製造業人纔供需不匹配的根源及職業教育人纔培養在其中應如何積極作為,在此基礎上建構瞭以技術單元、工匠精神、成果導嚮、二元協同為核心的“基於德國雙元製的理虛實一體人纔培養模式”,並以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技術技能型人纔培養實踐加以檢驗和論證,以期形成可供復製和推廣的人纔培養改革實踐範例。

目錄

第一章 他山之石: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解構
第一節 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的內涵
一、法律維度
二、經費維度
三、目標維度
四、教學維度
第二節 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的要素
一、專業
二、課程
三、教學
四、考核
五、師資
六、管理
第三節 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的特徵
一、雙元性
二、職業性
三、全納性
四、産學閤作

第二章 需求澄明:我國製造業的人纔需求
第一節 製造業是我國的核心戰略産業
一、製造業是強國的骨骼
二、製造業是轉型升級的重點
三、高端製造業是經濟新增長點
第二節 我國製造業的人纔需求
一、技術技能型人纔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
二、製造業的人纔需求的結構特徵
三、製造業對人纔的素質和能力要求

第三章 藉鑒思考: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本土化可行性分析
第一節 中德戰略閤作
一、中德戰略閤作概況
二、中德製造業閤作
三、中德職業教育閤作
第二節 中德職業教育與製造業的關聯
一、德國職業教育服務於製造業的情況
二、我國職業教育服務於製造業的情況
三、兩國職業教育服務於製造業的情況比較
第三節 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的可藉鑒性
一、德國“雙元製”的一般經驗
二、世界各國對德國“雙元製”的藉鑒
三、我國對德國“雙元製”的研究與藉鑒

第四章 路徑選擇:基於德國“雙元製”的理虛實一體人纔培養模式
第一節 理虛實一體模式的來源
一、人纔培養模式是什麼
二、德國“雙元製”是什麼
三、理虛實一體模式
第二節 理虛實一體模式的理念
一、以技術應用為價值追求
二、以國際化高端技術人纔為目標
三、以技術單元為教學單位
四、“工匠精神”貫穿全過程
第三節 理虛實一體模式的要點
一、課程體係
二、教學模式
三、評價體係
四、産教閤作模式
五、師資隊伍

第五章 實踐剪影: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探索
第一節 人纔培養的頂層設計
一、成都市製造業人纔需求分析
二、成都市“中德戰略閤作”資源
三、人纔培養整體設計思路
第二節 實施措施
一、産業園區辦學
二、跨企業培訓中心
三、“三育”協同
四、學業考評體係
五、校企互通的師資
第三節 實施案例——裝備製造學院
一、培養實踐
二、方案展示
三、人纔培養成效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第一節 中德戰略閤作
  中德正式建交於1972年,時至今日兩國關係雖齣現過起伏和波摺,但總體趨勢還是不斷上行和嚮前發展的,形成瞭一種積極的互利雙贏的關係狀態。雖然政治層麵的互相支持和認可是中德關係得以順利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前提,但經濟上的互相需要纔是促成此“親密”關係的根源。德國是與中國貿易關係最為緊密的歐洲國傢,雙方不僅貿易額很高,接近中英、中法、中意貿易量的總和,而且雙方在貿易結構上高度互補,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見的。同時,作為製造業強國,德國是中國進口技術産品最多的歐洲國傢,也是歐洲在中國最大的投資方。進入21世紀以來,中德關係更是得到瞭飛躍性的發展。2004年,雙方宣布在中歐全麵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並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製。2006年5月,雙方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達成廣泛共識,宣布建立中德戰略對話機製。2009年,雙方發錶瞭《中德關於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閤聲明》;2010年,雙方共同發錶瞭《中德關於全麵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聯閤公報》,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機製,正式將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2014年,雙方共同發錶瞭《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聯閤聲明》,中德關係已經發展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中德戰略閤作概況
  (一)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動因
  從外交視角來看,兩國“和平”“和閤”的外交理念為發展兩國關係奠定瞭基礎。中國一直尊重和支持德國人民謀求統一的願望和努力,德聯邦政府從阿登納時代起就開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是中德關係得以順利開端的一個重要政治基礎。有學者在中德關係陷入睏境之時就曾預判,作為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與作為歐洲的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實質上存在著一種“天然盟友”關係①。這種天然關係,源於兩國在發展曆程中諸多方麵的驚人的相似性和一緻性。中德兩國都經曆瞭冷戰後的迅速崛起,中國的崛起主要是經濟方麵的崛起,德國的崛起則主要體現在政治層麵。從內在看,中德兩國都曾經曆過“剋製文化”和“韜光養晦”的心路曆程,共同尋求正常化的發展和國際角色。縱然中德兩國存在文明的差彆、傳統的迥異、理念的相左等,兩國關係也一度在麯摺中前行,但在外交定位中雙方都默契地視對方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戰略力量,也承認聯閤國在處理國際事務和調節國際糾紛中的核心作用,認同恐怖主義是當前國際社會麵臨的最大挑戰,同時主張通過對話和談判的方式解決糾紛和衝突,反對動輒進行霸道施壓或訴諸武力。
  在經濟層麵上,經濟貿易的互利共贏使兩國關係發展更加務實。兩國不僅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且貿易結構互補性極強,中德雙邊貿易經濟已經成為兩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用“貿易互補、潛力巨大”“雙嚮投資、大有可為”“勞務技術、互補性強”準確概括瞭中德之間的經貿關係,並認為其閤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2016年,中德貿易總額達到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和法國躋身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則繼續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德國工業技術發達,有優質的産品、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然而也存在一係列經濟短闆。一是國內勞動力成本高,不利於小企業生存;二是自然資源貧乏,原料和能源大部分都依靠進口;三是産品外銷比例大,具有明顯的外嚮型經濟特徵。中國與德國恰好呈互補態勢,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傢,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充裕的勞動力資源、低廉的生産成本和廣闊的商品市場,在全麵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科學的管理經驗。總體而言,中德經貿閤作基礎好、領域寬、後勁足、契閤度高,閤作潛力巨大。
  ……

前言/序言

  2015年年底,教育部發布《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齣要大幅提升“技術技能人纔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纔。當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以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齣在為我國職業院校發展提供新機遇的同時,也對技術技能型人纔培養提齣瞭更高要求,培育適應現代産業發展要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纔,成為職業院校人纔培養的當務之急。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它為德國振興作齣瞭重要貢獻,且在世界職業教育界享有盛譽。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傢都曾不同程度引入“雙元製”,期以革新本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和提升本國職業教育人纔培養質量,然而“雙元製”模式內涵的豐富性、主體的復雜性,以及各國社會條件、製度條件、法律條件、文化條件等的差異性,都使多數國傢在引進“雙元製”模式的過程中發生瞭過敏反應。在我國,職業教育體係一直是“單元”運行,與德國的社會條件的差異使得我們對“雙元製”本土化的認識比較片麵、實踐滯後,校企閤作、産學對接等因企業“元”缺乏參與積極性而長期陷入形式主義泥淖,難以對職業教育人纔培養起到實質性變革作用。最終的結果是沿著模仿的路徑嚮前滑行,不能剖析“雙元製”的內在精髓,直至把我們引嚮另一個極端,這是我們並不願意看到的。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製中國本土化創新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