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手和专家是普通大众的需要和追求,那么:
如何才能成为专家呢?
成为专家有捷径可走吗?
成为专家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自己很努力却没有长进?
如何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给予了回答。本书可读性很强,是个人成长路上的指明灯,看了此书,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快速成长而成功。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主要工作模式,也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技能和专业上的要求,成为高手和专家是普通大众的需要和追求。《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对于知识工作者如何成为专家这个主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定义了什么样的人才算专家、从普通职场人到专家的5个步骤、成为专家的2个核心(方向和动力)和3个支柱(学习、实践、思考)、专家的外部认可和品牌塑造方法。同时,在每一部分中从实际操作角度列出相应清单及进阶指南,让处于不同层级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所处的阶段选择提升目标并行动。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采用案例、故事的形式来阐述,以便于阅读和理解。《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适合在各类机构中从事知识工作的人士、迫切希望提升某项专业技能的职场人士,以及期望通过修炼提升自我的爱好者们阅读和参考。
田志刚,知名知识管理专家,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KMCenter)创始人、主任,畅销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的作者。主要从事组织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咨询工作,是中国知识管理的重要推动者,被誉为"真正懂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专家,是众多机构知识管理实施的顾问。他还是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通过内容出版、培训、咨询等方式为知识工作者能力提升、成长发展提供方法论和指导,助力提升知识工作的效率。
第一章 专家 1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 2
去上班岗位没了 3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 6
成为高手才能生存 9
个体的崛起 11
你是什么单位的 11
我们是知识工作者 12
个人崛起的可能性 14
真正的专家什么样 15
高手们的传奇 15
定义真正的专家 17
你会成为哪种专家 22
成为专家的关键 26
成为专家的框架 26
成为专家的两个核心因素 29
厉害要让人知道 39
第二章 学习 43
学什么 46
方向比努力重要 46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51
专家的知识结构 64
怎么学 66
学习的元认知 66
专家型学习方法 72
遍历你的领域 77
建立知识体系 79
学习上唯一的捷径 84
学习能力 89
五维度学习能力 89
如何做到持续学习 91
学习源和工具 96
行动指南 97
关于高效学习的清单 97
进阶 98
个人学习能力自测题 99
第三章 实践 101
只有干活才能成为高手 103
仅有很多知识是不够的 103
干活是成长的终极武器 106
实践的类型,你是哪一类 111
去哪里寻找实践的机会 116
不将成长寄托在刻意练习上 116
很多人被所谓的好工作耽误了 120
主动寻找有价值工作的机会 124
真正的长进在干活后 127
为什么活干得不少长进却不大 127
总结提炼是有所成就的核心 128
除了总结更需要提炼和提升 130
行动指南 137
关于实践的清单 137
进阶 138
思考 138
第四章 思维 139
理解思维的本质 142
知识与思维的紧密结合 144
用概念能力看透事物的本质 145
分类能力让世界变简单 150
思维模式的修炼 157
原生家庭没那么重要 158
理性、建设性与成长思维 162
改变认知,提升格局 165
思维技术修炼 168
框架思维 169
套路思维 174
用户思维 182
行动指南 186
关于思维的清单 186
进阶 187
思考 188
第五章 品牌 189
让别人认可你,是你自己的职责而非他人的义务 191
为什么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1
洞察人性后与世界和解 192
赢得别人认可的策略 195
赢得认可,要靠作品说话 198
突然成了管理大师 198
你的作品是什么 201
巩俐为什么没拍过电视剧 204
塑造你的专家品牌 206
专家品牌建立框架 207
水平最高的人不一定最知名 212
成为一个能说会写的人 214
鉴别伪专家 217
行动指南 220
关于个人品牌的清单 220
进阶 221
思考 222
后记--如何培育专家级人才 223
很不错的书,买来看一看~~
评分还没开始看,但是书评不错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评分不太想写评价,太多了,准备写这条,然后复制。
评分首先是四个阶段对应的学习方式,原来我们都弄反了。高手和专家看大量碎片化内容都能够长进和吸收的原因是他们已经有了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和结构,所以他们看什么内容都可以。而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整天看碎片化内容则没有用,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这个领域的基本框架,所以看多少内容都是无效的,都是支离破碎,只会让人有学了很多东西的感觉,但事实上没有学到。田老师建议新手和胜任时期尽量看系统化、体系化的内容,打下好的基础。
评分老师的书,必须买了支持,好书
评分好东西值得用一用试一试
评分内容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印刷上面排版方面确实不咋地。
评分分类貌似人人都说会,但具有根深蒂固的分类意识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用起来,帮助思考、简化和分析问题,绝对是经过长期实践内化而成。田老师这本书处处体现了这一最简单也最深刻的方法,尤其谈到什么才是真的总结让我很有启发。书里面提到了总结的一个基本框架,从人,事和机制三个大的维度进行。想想过去自己所做的总结,那都是低端总结。
评分内容独特,远见,还没读完,醍醐灌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