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秀,从小即为小佣人主持公道;反抗裹脚;自己写信退婚;为革命党人运送炸药;参与刺杀袁世凯;巴黎和会前夕,以玫瑰枝伪装成枪,阻止“凡尔赛合约”的签署……
这是一部法律人的传记,一部传奇女性的传记。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郑毓秀女士的自传,附录部分是胡晓进老师写的《自传之外的郑毓秀》。
郑毓秀(1891—1959),是中国历史上D一位女性博士,D一位女性律师,D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 D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
一、为自由而战的第一场抗争 — 001
二、亲自退婚 — 015
三、儿皇帝的统治 — 029
四、终成革命党员 — 037
五、偷运弹药惊魂记 — 051
六、暗杀袁世凯和良弼 — 059
七、被袁世凯盯上 — 067
八、宋教仁被杀 — 075
九、命悬一线 — 079
十、一场斗智比赛 — 085
十一、出租车上前线 — 095
十二、祖母的丧礼 — 103
十三、中国的耶路撒冷 — 107
十四、玫瑰代枪 — 113
十五、“绑架”女学生 — 119
十六、魏道明博士 — 131
十七、第一桩离婚案 — 137
十八、结婚与公职 — 149
十九、好友撒手尘寰 — 153
二十、起草“民法” — 159
二十一、一九三七年七月 — 163
二十二、军人的幽默与情操 — 169
二十三、冒死穿越战区 — 177
二十四、轰炸南京 — 187
二十五、日、德的诡计 — 195
二十六、全国女性总动员 — 203
二十七、重庆的天空与地洞 — 209
二十八、同舟共济的时代 — 217
附录:自传之外的郑毓秀/胡晓进 — 223
对于郑毓秀这个名字,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大约都会感到陌生;但在民国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法律界,郑毓秀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名字,因为她开创了民国法律界的多项第一:第一个留法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法院院长(审判厅厅长)……而且,她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出身广东新安(今天的深圳市宝安区)官宦家庭,祖父郑姚从贫苦木工打拼成为香港早期著名地产商,父亲郑秉义长期在晚清政府户部为官。年幼的郑毓秀聪明好学,但是天性倔强,具有反抗精神,从小不愿缠足;十几岁时,反对父母的包办婚约,主动退婚,离家出走,去天津教会学校读书。随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为革命党人运送炸药,参与刺杀晚清政要的活动。辛亥革命之后、南北议和之际,他又协助革命党人刺杀袁世凯和良弼,以美女刺客的形象名震京师。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正在法国留学的郑毓秀,与一帮中国爱国青年,包围中国谈判代表陆徵祥的驻地,以玫瑰枝干冒充手枪,阻止陆徵祥等人在合约上签字,一时间名扬海外,成为女中豪杰。玫瑰枪事件是郑毓秀精彩人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亮点,她十分乐意向别人讲述这段经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做大使夫人时,她还以此为书名,出版了自己的自传,也就是诸位读者手中拿到的这本书。
1926年,从法国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郑毓秀回到上海,与后来的夫君、留法同学魏道明合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从此开启了自己在民国法律界多姿多彩的人生传奇。在上海担任律师和法院法院期间,她经手处理过不少大案,声名鹊起,获利丰厚。而且,比她整整小十岁的丈夫魏道明,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经担任过司法行政部部长,南京特别市市长、行政院秘书长、驻法大使、驻美大使、台湾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长等职。两人相知相守三十余载,成为民国政坛的一段佳话。
在这部自传中,传主郑毓秀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着墨不多,主要集中于自己早期的革命壮举和后来的律师生涯。本文利用现有的郑毓秀传记材料,结合民国时期的报刊报道评论,添加了郑毓秀一生中三个关键而负面的争议性事件,供读者参考。
谈到民国的女人,第一时间让人联想到的可能是“林徽因”,就在策划出版本书时,也有不同意见提出,郑毓秀是谁?!为什么要出她的自传?
郑毓秀,她有诸多噱头十足的身份: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审判厅厅长(法院院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女性……
不仅开创了诸多第一,她的人生经历简直就是传奇——从小即为小佣人主持公道;反抗裹脚;自己写信退婚;为革命党人运送炸药;参与刺杀袁世凯;乃至巴黎和会期前夕,以玫瑰枝伪装手枪,阻止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
本书主体部分,即原著“My Revolutionary Years: The Autobiograghy of Madame Wei Tao-Ming”于1943年在纽约出版,基本讲述了以上内容。字里行间足见郑毓秀有胆有识,有勇气,有魄力,有智慧,有追求,乃不同凡响的一位女子。
不过,此次出版的动机与其说是瞻仰一位传奇女性的命运,不如说希望从一个曾经叱咤风云,颇有影响力,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人士身上,发现更多的人性思考、制度信息和时代背景。
于是,在本书主体之外,又特意邀请胡晓进老师写一篇导读,意在对郑毓秀充满争议的地方加以补充,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全面的介绍。胡老师称“没给郑毓秀讲好话”,专讲“不太光彩”的一面,如“郑毓秀的博士论文由王宠惠代笔”,反控林语堂和开明书局诽谤,与后任勾结舞弊遭弹劾,诉《铁报》毁谤等公案。凡此种种,胡老师皆提供了翔实的注释。
因此,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郑毓秀女士的自传,附录部分是胡晓进老师写的《自传之外的郑毓秀》。策划者的初衷非“粉”,亦非“黑”。人的一生必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也难逃他人的评说,而当主角是赫赫有名之士时,能获得的信息就更加是多元的,至于从本书能读到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由读者自己体味。
此外,有一件与本书有关的好事,是编辑十年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一直坚持要做本书的动力之一。在本书付印之际,忍不住想跟每一位读者分享,就是——您面前这本书是一本红娘之书。当决定要做郑毓秀女士自传的时候,我托在台北的一位朋友帮忙购买此书繁体本,托另外一位朋友帮忙从台北捎回北京。然后,又奇妙又美好的事情是,这二位因交接此书的机会相识,然后相知,相爱。
在纸书总被唱衰的当下,让我们看到一本有形的书籍,无论是阅读,还是赠予,还是传递,真的有种不可替代的魔力,也让我直感慨一本书的可能性永远超过想象。在此书出版之际,祝福这一对以书为缘的有情人,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同时,我们特意随书制作了一枚有爱的书签,读者自用赠人两相宜。
这是一本让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所呈现的,远不止于个人回忆录的范畴。郑毓秀先生以一种非常坦诚的姿态,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时代洪流的深刻体悟,以及在那股浪潮中,个人所能迸发出的惊人力量。她所经历的,是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赋予她的独特印记,从青年时代的理想主义萌芽,到革命征途中的披荆斩棘,再到人生旅途中的起伏跌宕,无一不充满了戏剧性,却又异常真实。书中的叙述,没有强行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段段真挚的感悟,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份坚韧与智慧。我尤其欣赏她对于人生选择与命运的理解,她并没有将一切归结于运气或环境,而是强调了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性,以及如何在时代巨变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这本书所传达出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视野,一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绽放生命之美的强大韧性,这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而言,都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评分《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看一本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郑毓秀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特别,有一种直抒胸臆的坦率,同时也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沉静。她不回避自己曾经的困境与挣扎,反而将这些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令人信服。书中对她早年革命经历的描述,充满了青春的热血与理想的光辉,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年轻人投身救国救民事业的澎湃激情。而当她谈及后续的人生道路,尤其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不卑不亢,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是让人敬佩。她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时代变迁的理解,都通过她朴实无华的语言缓缓道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情感的温度。我尤其喜欢她对于一些细节的描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往往能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轮廓,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种种复杂情感。这本书让人明白,即使是身处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鼓舞。
评分刚翻开《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就有一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真实感扑面而来。这不是那种故作深刻、卖弄文采的传记,而是透过郑毓秀先生的眼睛,直观地感受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她笔下的文字,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朴实的力量,仿佛你能听到她当年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她眼中不屈的光芒。书里描绘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如何在历史的缝隙中挣扎、奋斗、闪耀的缩影。从少女时期的懵懂与憧憬,到投身革命的坚定与勇敢,再到历经磨难后的从容与智慧,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人心。读她的自述,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在那个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年代,她是如何打破束缚,活出如此精彩的人生。书中的细节描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那些关于革命斗争的场景,即便没有亲身经历,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紧张与肃穆;又比如对家庭、对战友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情感,让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一本自述,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见证,一份关于勇气、智慧与坚韧的生动教材。
评分读完《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脑海中留下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郑毓秀先生的叙述方式,如同她的人生轨迹一样,充满了韧性与智慧。她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自己的人生片段,然而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才显得尤为动人。从她对革命初期的憧憬与投入,到面对复杂局势的判断与抉择,再到晚年对过往的回顾与反思,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量。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不寻常”的解读,这不仅仅是指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更是指她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对独立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超凡勇气。她并没有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一部传奇,而是将其融入到那个时代的宏大叙事中,让我们得以窥见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一位女性是如何凭借自身的智慧与毅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强大,不是外在的光环,而是内心的坚定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评分《不寻常的玫瑰枝:郑毓秀自述》这本书,给予了我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郑毓秀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反而有着一种如流水般的自然流畅,但在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和深刻的思想。她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自己的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最终活出自己的价值。书中所描绘的革命斗争的艰辛与危险,以及她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动荡与不安,同时也彰显了她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于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她并没有刻意去强调自己的牺牲与付出,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回顾,去反思,这种豁达与智慧,令人受益匪浅。读这本书,仿佛就是与一位长者在促膝长谈,听她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故事,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前进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