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波动率与定价:高级交易策略与技巧(原书第2版)

期权波动率与定价:高级交易策略与技巧(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谢尔登·纳坦恩伯格 著,大连商品交易所 译
图书标签:
  • 期权
  • 波动率
  • 定价
  • 交易策略
  • 金融工程
  • 投资
  • 金融市场
  • 风险管理
  • 量化交易
  • 衍生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96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688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连商品交易所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期权期货业人士
  受欢迎的期权经典必读书,每一位期权交易员都不能错过纳坦恩伯格的著作和培训。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期权波动率与定价》已经成为全球期权交易者*广泛阅读的权*书籍。由于对期权定价原理清楚的解释及对交易策略深入的分析,本书成为有抱负的期权交易者的必读书目。从业超过30年的谢尔登·纳坦恩伯格也因此成为了期权业内广泛认可的权*专家。职业交易员新人一进公司就会首先收到这本书,书中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技巧能让其在期权市场获得成功。
  本书是修订后的第2版,更新并扩展了部分内容,为大家奉上了*全面的通往高级交易策略和技巧的指南。这本书覆盖内容广泛,包括:
  期权理论基础
  动态对冲
  波动率与方向性交易策略
  风险分析
  头寸管理
  股票指数期货与期权
  波动率合约

作者简介

  谢尔登·纳坦恩伯格(Sheldon Natenberg),
  自1982年开始他的交易生涯,开始是作为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个股期权的独立做市商。1985~2000年,他涉足商品期权交易领域,担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独立场内交易员。2000年以来,他加入了一家自营衍生品交易公司——芝加哥交易公司,并成为教育团队的讲师。
  做交易的同时,纳坦恩伯格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期权作家和活跃的培训师。他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德国期货期权交易所、悉尼期货交易所、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举办了多次培训会,他还为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专业交易公司举办了大量的内部培训。

精彩书评

  关于期权理论与实务*全面的成果……所有对金融风险及资产管理行业内成长*快的领域(期权)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 杰克·山德纳(Jack Sandner)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董事会主席

  与其他同类书相比,纳坦恩伯格的《期权波动率与定价》阐述了波动率分析的微妙之处,使交易员受益更多。新版必将拓展并强化他的贡献。
  —— 加里 L. 甘斯梯纽(Gary L. Gastineau)
  华宝(S.G. Warburg)公司高级副总裁
  全球股权衍生品研发总监

  纳坦恩伯格在期权理论与实务方面出类拔萃。新版《期权波动率与定价》更证明了他在这些领域内的沟通与教育能力。这本书是严肃期权交易者的必读。
  —— 帕特里克 J. 卡塔尼亚(Patrick J. Catania)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市场与产品开发部高级副总裁

  终于有一本书填补了空白……很长时间内出现的*好的一本。波动率——很多作者常常忽视的市场因素,终于得到应有的充分论述。
  —— 《期货》杂志

  纳坦恩伯格完成了一项令人敬佩的工作,他关注到了波动率及相应的概率与风险。书写的很棒!
  —— 亚历山大·埃尔德(Alexander Elder)
  《期货期权世界》(Futures and Options World)

目录

序言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金融合约/
1.1买入与卖出/
1.2远期合约的名义价值/
1.3结算流程/
1.4市场诚信/
第2章远期定价/
2.1实物商品(粮食、能源产品、贵金属等)/
2.2股票/
2.3债券与票据/
2.4外汇/
2.5股票与期货期权/
2.6套利/
2.7股利/
2.8卖空/
第3章合约规范与期权术语/
3.1合约规范/
3.2期权价格的构成/
第4章期权到期损益/
4.1平价关系图/
第5章理论定价模型/
5.1概率的重要性/
5.2一种简单的方法/
5.3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第6章波动率/
6.1随机游走和正态分布/
6.2均值和标准差/
6.3远期价格作为分布的均值/
6.4波动率作为标准差/
6.5按时间衡量波动率/
6.6波动率和观测到的价格变化/
6.7关于利率产品/
6.8对数正态分布/
6.9解释波动率数据/
第7章风险度量Ⅰ/
7.1Delta/
7.2Gamma/
7.3Theta/
7.4Vega/
7.5Rho/
7.6风险度量的解释/
第8章动态对冲/
8.1初始对冲/
第9章风险度量Ⅱ/
9.1Delta/
9.2Theta/
9.3Vega/
9.4Gamma/
9.5Lambda(Λ)/
第10章价差导论/
10.1什么是价差/
10.2期权价差/
第11章波动率价差/
11.1跨式期权/
11.2宽跨式期权/
11.3蝶式期权/
11.4鹰式期权/
11.5比例价差/
11.6圣诞树形期权/
11.7日历价差/
11.8时间蝶式期权/
11.9利率和股利变化的影响/
11.10对角价差/
11.11选择一个恰当的策略/
11.12调整/
11.13价差指令输入/
第12章牛市价差与熊市价差/
12.1裸头寸/
12.2牛、熊比例价差/
12.3牛、熊蝶式期权与牛、熊日历价差/
12.4垂直价差/
第13章风险因素/
13.1波动率风险/
13.2现实的考虑/
13.3误差限度是多少/
13.4股利与利息/
13.5什么是好的价差/第14章合成头寸/
14.1合成标的合约/
14.2合成期权/
14.3价差策略中的合成头寸/
14.4铁蝴蝶期权和铁鹰式期权/
第15章期权套利/
15.1期货期权/
15.2锁定的期货市场/
15.3股票期权/
15.4套利风险/
第16章美式期权提前行权/
16.1套利边界/
16.2股票看涨期权提前行权/
16.3股票市场提前执行看跌期权/
16.4卖空提前行权股票的影响/
16.5期货期权的提前行权/
16.6保护价值与提前行权/
16.7美式期权的定价/
16.8提前行权策略/
16.9提前行权的风险/
第17章利用期权套保/
17.1保护性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17.2持保立权/
17.3领子期权/
17.4复杂套保策略/
17.5降低波动率套保/
17.6投资组合保险/
第18章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18.1n(x)与N(x)/
18.2一种有用的近似估算方式/
18.3Delta/
18.4Theta/
18.5Gamma、Theta和Vega的最大值/
第19章二项式期权定价/
19.1一个风险中性的世界/
19.2期权估值/
19.3Delta/
19.4Gamma/
19.5Theta/
19.6Vega与Rho/
19.7u值与d值/
19.8Gamma值的租赁/
19.9美式期权/
19.10股息/
第20章再论波动率/
20.1历史波动率/
20.2波动率预测/
20.3隐含波动率是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测/
20.4远期波动率/
第21章头寸分析/
21.1关于做市的一些想法/
21.2配股/
第22章股指期货与期权/
22.1什么是指数/
22.2股指期货/
22.3股指期权/
第23章模型与真实世界/
23.1市场是无摩擦的假设/
23.2期权有效期内利率不变的假设/
23.3期权有效期内波动率不变的假设/
23.4交易连续假设/
23.5到期跨式期权/
23.6波动率与标的合约价格大小无关假设/
23.7到期时标的合约价格呈对数正态分布/
23.8偏度与峰度/
第24章波动率倾斜/
24.1对倾斜建模/
24.2偏度和峰度/
24.3倾斜风险测度/
24.4波动率的移动/
24.5偏度与峰度策略/
24.6隐含分布/
第25章波动率合约/
25.1已实现的波动率合约/
25.2隐含波动率合约/
25.3交易VIX/
25.4复制波动率合约/
25.5波动率合约运用/
写在最后/
附录A期权术语表与相关专有名词/
附录B一些有用的数学知识/
译后记/

前言/序言

  序言
  Option Volatility and Pricing
  历经20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在品种创新、发挥市场功能、防范化解风险、探索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全球衍生品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7年中国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也步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商品期权工具推出,完善了商品衍生品的产品体系;“保险+期货”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市场功能发挥,持续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呈现出期货期权、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多元共融发展的新局面。
  大连商品交易所作为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在实现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借鉴海外经验,紧紧围绕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加大新品种、新工具的研发上市力度,加快建设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2017年3月31日豆粕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结束了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只有单一期货工具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商品衍生品交易体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商品衍生品的发展在丰富金融市场的平台和层次、深化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运行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为产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丰富企业套期保值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从服务“三农”的角度看,商品衍生品的发展可以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注入新动力,有利于期货市场在实体经济中“深耕细作”,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随着我国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和金融机构风险对冲需求的提升,商品衍生品市场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投资者的结构和素质对市场发展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国外不同的是,尽管期权在国际市场早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对于我国投资者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工具,大多数投资者对期权仍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因此,期权知识普及、投资者教育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在推动期权上市的过程中,不仅向市场提供了期权仿真交易平台,供投资者亲身体验期权交易,还持续进行了大量期权知识培训和专题研讨,同时组织翻译了系列期权丛书,以便能让我国更多的投资者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期权交易理念,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期权知识体系。在商品期权刚刚启航的当下,我们组织翻译了《期权波动率与定价》,对于弥补期权投资领域的部分空白,深入理解期权定价和波动率交易具有积极意义。我们也希望通过本书的翻译出版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系列译丛的发行,能够为市场提供优秀的投资者教育材料,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教育工作。
  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2002年期权上市研究在我所正式启动以来,15年来相关理论研究、规则制定、系统建设、市场培育和风险防控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个过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凝聚了各方各界多年的心血。在未来,随着更多期权产品的推出,中国商品衍生品市场也将逐步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我们希望依旧能够得到各界的支持,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市场平稳运行,推动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迈进,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
  2017年12月18日
  中文版序
  Option Volatility and Pricing
  期权1973年开始在美国交易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怎样。这种新型工具会给运行和清算带来困难么?交易员会充分理解期权的特性吗?当然,这些特性不仅限于期权所带来的丰富策略,也包括这些策略所蕴含的风险。实际上,为了简化交易,期权上市前3年,交易所只挂牌了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直到1976年才开始挂牌交易。
  正如人们所担心的,期权交易还是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不过随着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期权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平稳、高效、功能发挥良好的市场。出人意料的是,期权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期权合约已经成为交易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在着手撰写本序的时候,ETF期权交易已成功推出,商品期货期权也已在中国成功挂牌上市。这些期权的上市都未遇到任何重大问题,主要得益于监管层和交易所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对期权的特性以及交易所在期权市场监管和市场培育中应承担的角色等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但是,一个期权市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在交易所打好根基的同时,还需要套利者、套保者和做市商在内的市场参与者,努力全面了解这些期权合约,积极履行责任。只有全面理解期权风险和收益特性的市场参与者,才能充分利用期权,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书旨在尝试为期权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虽然主要是从专业交易员的角度出发,但对期权交易的初学者和交易、清算的监管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受到了英语国家交易员的广泛认可,我希望这一中文版同样对大家有所帮助。期权交易在美国等国家获得了成功,我相信本书及其他书籍的面世,将与中国交易所提供的投资者教育资料一道,助力中国期权市场取得同样的成功!
  谢尔登·纳坦恩伯格
  2017年7月
  ◆前言◆
  Option Volatility and Pricing
  一个作者过了20年才去修订一本专业书籍,而这本书在此期间还不断地重印,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对于那些一直期待新版的读者,我只能向你们致歉了,由于其他要务缠身,我无法及时进行本书的修订。
  在过去的20年里,期权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大多数市场都已是完全电子化的了,还能在交易池里交易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只有美国的期权交易池还存在,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电子化交易。20年前,有组织的期权市场仅存在于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作为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衍生品,当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后,新的期权市场才开始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目前,期权不仅以传统的产品(如股票、利率、商品及外汇)作为标的物,还将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如房地产、污染、天气、通货膨胀和保险)作为标的物。许多交易所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开发了如短期和中期曲线(midcurve)期权、弹性期权、价差期权、隐含波动率和已实现的波动率等合约。
  不仅期权市场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市场交易者的经验也愈加丰富。当本书第1次出版的时候,只有专业交易衍生品的公司——做市公司、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其他自营交易公司,才具有掌握专业知识的交易者。现在,许多散户都具有与专业交易者相当的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也都在增加或扩展在金融工程上的教学计划。多数情况下,选择从事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者都已对期权定价的数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期权市场在过去的20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也并未改变。当然仍有些核心内容需要认真的期权交易者掌握,不过这些核心内容几乎一直未发生变化。本书的前一版尝试将这些内容以易于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不需要读者熟悉高等数学知识。这一版保留了这一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或澄清某个概念,一些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保留了之前版本中所有重要的章节。
  在这一版中有哪些新内容呢?在第1版中,我尝试使用最简单直观的方式而不是数学方法来解释重要的概念。不过,想要充分理解众多期权概念还是需要熟悉更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因此,新版对一些解释进行了扩展,包括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讨论,但避开了许多读者不熟悉的数学概念。新版也对诸多章节进行了扩展,对相关主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讨论。此外,该版中增加了远期定价、动态风险、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二叉树期权定价和波动率合约这几个全新的章节。
  与任一种正在使用的语言一样,市场术语或者说期权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第1版中出现过的一些常用术语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或完全消失了,在此之前没出现过的其他术语却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这些都会从书中所用词汇的变化上反映出来。
  我们几乎无法跟上期权可用信息的更新节奏,不仅新书以更快的频率出版,交易者也能通过互联网即时获得相关资讯。因此本书删掉了参考书目,但这不应成为读者不再查阅其他资料的理由。本书仅代表了期权交易的一种方法——专业交易者的方法。优秀的期权相关书籍有很多,为了理解期权交易的各种方法,有抱负的期权交易者应该广泛查阅资料。对于那些对期权定价的数学原理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也绝无意取代知名高校的金融工程教科书。
  本书没有真正新的东西,所有概念不论以哪种形式出现,对于大多数有经验的期权交易者来说都会是熟悉的。作为期权讲师,我将尽力尝试以清晰并且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介绍这些概念。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基于我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学到的知识,还包括很多同事的知识和经验,能与他们共事是我的荣幸。特别是我的同事Tim Weithers和Samuel Kadziela向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见解,让我避免了一些令人尴尬的错误。如果还有个别错误,就完全是我自己的原因了。
  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成功交易期权的秘诀,寻求这种秘诀的读者只能另寻他路了。如果说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断学习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然后分析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谢尔登·纳坦恩伯格(Sheldon Natenberg)

金融市场中的隐形驱动力:探索期权价值的奥秘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里,期权作为一种强大的金融衍生工具,其价值的波动始终牵引着交易者的神经。理解期权的定价机制,洞悉其背后的波动率秘密,是构建稳健交易策略、捕捉市场机遇的关键。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期权波动率的世界,揭示其如何深刻影响期权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介绍一系列高级交易策略与技巧,旨在帮助读者在复杂的期权市场中游刃有余。 理解期权定价的核心:波动率的深层含义 期权的定价并非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衡量。而波动率,正是衡量这种不确定性的核心指标。本书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深入解析隐含波动率与历史波动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将探讨历史波动率如何反映过去价格变动的幅度,而隐含波动率又如何代表市场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通过对不同波动率指标的细致剖析,读者将能更准确地理解市场情绪的变化,以及这些情绪如何转化为期权的实际价格。 此外,我们将重点讲解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及其衍生模型,这是期权定价领域的基础框架。但本书不会止步于理论公式的堆砌,而是会深入探讨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市场为何会出现“波动率微笑”和“波动率偏斜”等现象。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例如市场对极端事件的担忧、标的资产的特殊属性等,并阐述这些非线性特征对期权定价的影响。理解这些细微之处,将是区分普通交易者与资深期权玩家的关键。 超越理论:实战中的期权交易策略 掌握了期权定价的理论基石,本书将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实际应用。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高级期权交易策略,这些策略并非简单的买入看涨或看跌,而是通过组合不同的期权合约,甚至结合标的资产,来构建更为精细化的交易方案。 波动率交易策略: 鉴于波动率在期权定价中的核心地位,本书将重点介绍多样的波动率交易策略。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利用价差策略(Spreads)来构建对冲波动率风险的头寸,例如跨式(Straddle)和勒式(Strangle)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对未来波动率走向的判断来调整头寸。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策略的盈亏图、最佳执行时机以及风险控制要点。此外,本书还将介绍如何利用多腿期权策略(Multi-Leg Strategies),例如蝶式(Butterfly)和秃鹰式(Condor),来对冲时间衰减(Theta)的影响,并从中获利。 结合市场判断的策略: 期权交易并非孤立的策略执行,而是需要与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及个股基本面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本书将探讨如何将趋势跟踪策略与期权交易相结合,例如利用看涨期权来放大趋势性收益,或者利用卖出虚值期权来收取权利金。同时,我们也会深入研究均值回归策略在期权交易中的应用,例如在股价出现超跌或超涨时,如何利用期权来构建反转交易。 风险管理与头寸调整: 在任何金融交易中,风险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将重点强调期权交易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如何计算和监控希腊字母(Greeks)——Delta、Gamma、Theta、Vega,并讲解如何根据希腊字母的变化来调整头寸,以应对市场波动。我们将介绍对冲(Hedging)的多种方法,例如利用股票对冲期权头寸,以及如何通过构建风险中性(Delta-Neutral)的组合来降低方向性风险。 精进技巧:从实战中学习 除了具体的交易策略,本书还将分享一系列精湛的交易技巧,这些技巧往往是资深交易者在多年实战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选择合适的期权合约: 如何根据交易目标、市场环境和个人风险偏好,选择具有合适到期日(Expiration Date)和行权价(Strike Price)的期权合约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到期日和行权价对期权价格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时间衰减(Theta)和隐含波动率的特性来优化策略。 交易执行的艺术: 在高频交易中,交易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交易结果。本书将探讨不同订单类型(Order Types)的优劣,例如市价单、限价单、止损单等,以及如何在波动性较大的市场中,避免滑点(Slippage),以最优的价格成交。 利用技术分析辅助决策: 虽然本书侧重于期权定价与策略,但也会探讨如何将技术分析工具(Technical Analysis Tools),例如趋势线、支撑阻力位、技术指标等,融入期权交易决策中,以提高交易的胜率。 周期性策略的运用: 市场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例如节日效应、财报季效应等。本书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利用这些周期性规律,来构建具有时效性的期权交易策略。 面向读者 本书面向的是对金融衍生品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掌握期权交易的投资者、交易员、基金经理、风险管理师以及金融专业学生。无论您是希望提升交易盈利能力、优化投资组合风险,还是对期权定价背后的数学模型充满好奇,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波动率的动态变化。 掌握多种高级期权交易策略,并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运用。 熟练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控制期权交易中的潜在风险。 提升交易执行能力,捕捉更精准的市场机会。 在这本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策略,再到实战技巧,我们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易于理解的学习路径。我们相信,通过对期权波动率和定价机制的深入探索,您将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实现交易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对波动率建模和预测的探讨上,绝对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一直认为,期权交易的精髓在于对未来波动率的预判,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实且前沿的论述。它不仅回顾了经典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及其局限性,更深入介绍了诸如跳跃扩散模型、随机波动率模型(如Heston模型)等更复杂的定价模型。作者对于这些模型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解析,但并没有让数学公式堆积如山,而是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了这些模型如何捕捉现实市场中观察到的波动率特征,比如波动率微笑、飞度和到期日效应。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历史波动率、隐含波动率以及各种量化指标来预测未来波动率的章节。它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方法,比如GARCH模型、均值回归策略等,并且探讨了这些预测方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这对于我这样的量化交易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为我构建更精准的交易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创新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在对期权市场微观结构和流动性分析的论述上,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之前在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时,往往会忽略掉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对于个人交易者来说过于理论化,甚至不切实际。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将其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层面。他详细讲解了不同交易品种(如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商品期权等)的微观结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期权的定价和交易策略。例如,他分析了做市商的角色、订单簿的构成、价差的形成机制等,并阐述了这些因素如何为交易者创造机会或带来风险。特别让我受益的是关于流动性溢价和隐性成本的讨论。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在流动性较低的市场中进行交易,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价差和滑点,从而侵蚀交易利润。他还提供了一些如何在高流动性市场中捕捉机会,以及如何规避低流动性陷阱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我这样的短线交易者和高频交易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市场运作的底层逻辑,并据此调整我的交易行为。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期权交易的理解深度。在此之前,我可能更多地将期权视为一种简单的方向性押注工具,或者是一种基本的对冲手段。然而,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了期权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其定价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和交易机会。它不仅仅局限于讲解理论模型,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模型与实际的交易策略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分析隐含波动率的期限结构和偏斜度来判断市场情绪和潜在的交易机会,例如利用隐含波动率的异常信号来构建套利或趋势跟踪策略。书中关于“波动率交易”的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直接交易波动率本身,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例如通过VIX期货、期权等工具进行波动率套利。这种视角是如此的独特和深刻,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期权交易的大门,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审视和参与市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期权交易中“人性”和“心理学”因素的洞察,是我在其他金融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在金融交易领域,技术分析和数学模型固然重要,但交易者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作者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回避交易者在面对高波动性市场时的情绪波动,例如贪婪、恐惧、过度自信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期权交易的决策。他通过引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说明了不恰当的心理状态如何导致交易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在市场恐慌时过度抛售期权,或者在市场狂热时过度追涨。更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交易者建立起更坚定的交易纪律,并克服交易中的心理障碍。他强调了“知行合一”,即不仅要理解交易策略,更要能够克服内心的冲动,严格执行交易计划。这种对交易心理学的深入探讨,让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期权交易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

评分

坦白讲,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出于对期权波动率这一核心概念的浓厚兴趣,以及想要深入了解高级交易策略的渴望。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直击了期权交易中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和模型的堆砌。相反,它以一种极具实践导向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波动率如何影响期权价格,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洞察来构建和优化交易策略。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不同波动率场景下的交易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宏观经济事件驱动的波动率飙升,到特定资产的内在波动率变化,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这些情况选择合适的期权组合,例如跨式、勒式、蝶式、秃鹫式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风险收益特征。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策略的潜在风险,而是通过详细的风险管理建议,例如止损、对冲等,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全面的风险意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风格,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交易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期权市场中捕捉机会,规避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译本质量实在令人惊叹。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交易者,我深知理论知识的准确传达是多么关键。很多时候,一本好书的价值会被糟糕的翻译大打折扣,使得原本深奥的原理变得晦涩难懂,甚至产生误导。但《期权波动率与定价:高级交易策略与技巧(原书第2版)》的译者团队显然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不仅准确地捕捉了原文的精髓,更用流畅、自然的中文表达出来,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让人生畏的复杂概念,如布莱克-舒尔斯模型、波动率微笑、隐含波动率的动态变化等,都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欣赏他们在处理专业术语时的严谨态度,既保留了行业内的普遍用法,又在必要时给予了恰当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理解上的障碍,仿佛原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这种高水平的翻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更专注于书中的内容本身,而不是被语言所困扰。它不仅仅是内容的搬运,更是一种智慧的传递,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信达雅”。我敢说,即便你是一名初入期权领域的交易新手,也能在流畅的译文指引下,逐步领略期权定价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在期权交易策略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我一直致力于扩展我的交易工具箱,而这本书提供了大量我之前从未深入接触过的策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波动率套利”和“统计套利”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不同期权合约之间的定价差异,以及利用隐含波动率与实现波动率之间的差异来构建低风险高回报的交易。例如,关于对冲波动率风险的策略,如delta对冲、gamma对冲、theta对冲、vega对冲等,书中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提供了在实际交易中如何操作的建议。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一些非线性的复杂期权组合策略,如带有提前行权选项的期权定价、多腿期权策略的优化等,这些策略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令我惊叹。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策略时,始终不忘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风控措施。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具体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如何利用期权进行资产配置和构建投资组合方面,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之前更多地将期权视为一种独立的交易工具,而忽略了它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潜在价值。这本书则将期权置于更宏大的资产配置框架下进行审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期权的非线性收益特征,来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例如,他介绍了如何通过构建期权保护伞来对冲股票组合的下行风险,或者如何利用期权来增加投资组合的收益来源。书中关于“期权化投资策略”(Option-based Investing Strategies)的讨论,让我看到了期权在主动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它涵盖了诸如“收入增强型策略”(Covered Call, Put Writing)、“波动率目标型策略”(Volatility Targeting Strategies)等,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回报。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策略时,始终强调了其背后蕴含的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这让我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期权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我的长期投资规划中。

评分

我对这本书在期权市场中风险管理方法的系统性介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坦白讲,很多交易者在追求高额利润时,容易忽视风险控制,而这恰恰是导致交易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期权定价和交易策略的始终,并且提供了非常全面和实用的工具与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风险敞口”(Exposure)的详细分析。作者不仅仅讲解了delta、gamma、theta、vega等希腊字母所代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他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特定的期权组合来抵消或控制这些风险。例如,他详细介绍了各种对冲策略,包括静态对冲和动态对冲,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选择哪种对冲策略更为合适。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极端风险(Tail Risk)的识别与管理,例如利用期权组合来规避“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这种对风险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性的应对方案,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参与期权交易,因为我知道,即使在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我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我的资本。

评分

我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介绍高级期权交易技巧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策略的复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当前金融市场中一些新兴的期权交易模式和方法。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算法交易”和“高频交易”在期权市场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作者分析了如何利用量化模型和高速交易系统来捕捉期权市场中稍纵即逝的交易机会,例如套利机会、市场微观结构套利等。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改进期权定价模型和交易策略,这让我看到了期权交易的未来发展方向。此外,关于“事件驱动型期权交易”(Event-Driven Options Trading)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公司财报公布、政策变动等重大事件来预测波动率的变化,并构建相应的交易策略。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我提供了应对未来市场挑战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