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

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埃裏剋·埃德濛茲(Eric Edmonds),[美] 尼娜·帕維剋裏剋(Nina Pavcnik) 著,徐廣彤,肖皓元,硃旭敏,尹誌超 譯
圖書標籤:
  • 世界銀行
  • 經濟發展
  • 國際經濟
  • 經濟評論
  • 2017年
  • No
  • 1
  • 學術期刊
  • 經濟學
  • 發展經濟學
  • 研究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45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596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456
字數:4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世界銀行經濟評論》是一本專業期刊,旨在傳播與發展領域以及與世界銀行謀求發展權利普遍相關的發展經濟學研究成果。本書尋求在定量發展政策分析領域提供*新的和*好的研究,著重於政策的相關性和經濟學的應用方麵,而不是純理論和方法論的研究。

作者簡介

[美]埃裏剋·埃德濛茲(Eric Edmonds),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妮娜·帕維剋裏剋(Nina Pavcnik),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目錄

發展中國傢的匯款與脆弱性
  【茱莉亞·貝丁(Giulia Bettin) 安德拉·F.利斯比特羅(Andrea F.Presbitero)
  尼古拉·L.巴達弗拉(Nikola L.Spatafora)】/1
關於移民收入和匯款流動的不對稱信息
  【加內什·塞珊(Ganesh Seshan ) 羅伯塔斯·硃布裏剋斯(Robertas Zubrickas)】/38
人道主義背景下考量現金和憑證轉移: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證據
  【珍妮·C.艾剋兒(Jenny C.Aker)】/68
預算規則、資源盛衰:動態隨機一般均衡分析
  【桑塔耶那·德瓦拉堅(Shantayanan Devarajan) 雅茲德·迪索(Yazid Dissou)
  德爾芬·S.高(Delfin S.Go) 謝爾曼·羅賓森(Sherman Robinson)】/110
印度農村地區的公共品供給:小微金融團體集體行動的收益
  【保羅·卡西尼(Paolo Casini) 勞爾·範德維爾(Lore Vandewalle)
  查濟·瓦哈吉(Zaki Wahhaj)】/148
真正的造假:南非大調查數據造假的普遍性和影響
  【阿登·費恩(Arden Finn) 魏馬爾·蘭霍德(Vimal Ranchhod)】/196
榖物價格暴漲與“以鄰為壑”政策反應:一個全球整體經濟分析
  【漢斯·G.詹森(Hans G.Jensen) 吉姆·安德森(Kym Anderson)】/241
海嘯之後的誌願服務:民主化的效應
  【蒂亞戈·弗雷裏(Tiago Freire) J.弗農·亨德森(J.Vernon Henderson)
  阿裏·坤剋羅(Ari Kuncoro)】/268
對於腐敗的新的跨境衡量
  【拉尼·艾斯剋利薩(Laarni Escresa) 盧西奧·比斯(Lucio Picci)】/302
容積定價政策對農民水管理機製以及水利用的影響:中國湖北灌溉係統水用戶組織案例
  【董斌(Bin Dong) 凱伊·凱基薩(Kei Kajisa)】/340
對傭金實施監管的影響:來自印度共同基金市場的證據
  【桑托斯·阿納古爾(Santosh Anagol) 維嘉雅·馬裏斯蒂(Vijaya Marisetty)
  雷努卡·塞納(Renuka Sane) 布凡內斯瓦倫·維努古帕爾(Buvaneshwaran Venugopal)】/373
地鐵擴張對德裏空氣汙染的影響
  【迪普·戈爾(Deepti Goel) 索諾姆·古普塔(Sonam Gupta)】/418
《全球經濟展望:邁嚮可持續增長的路徑》 本書簡介 在全球經濟格局持續演變的背景下,理解驅動當前宏觀經濟動態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增長模式,是政策製定者、學者和商界領袖麵臨的共同挑戰。《全球經濟展望:邁嚮可持續增長的路徑》匯集瞭多位頂尖經濟學傢的深度分析與前瞻性見解,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細緻的框架,用以審視當前全球經濟麵臨的主要風險、結構性轉變以及潛在的增長機遇。 本書並非對特定年份(如2017年)某一特定期刊的簡單迴顧或替代,而是聚焦於貫穿2010年代中後期至當前(2020年代初期)全球經濟麵臨的一係列長期性、結構性議題,這些議題的復雜性遠超單一報告所能涵蓋的範疇。 第一部分:全球增長的再平衡與結構性挑戰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深刻變化。核心議題集中於潛在增長率的持續下滑及其背後的驅動因素。 人口結構轉型的影響: 詳細分析瞭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傢(如中國、巴西)正在經曆的勞動力萎縮和人口老齡化對生産率和儲蓄率的長期影響。探討瞭如何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延遲退休年齡或移民政策來部分抵消這些負麵效應。 生産率增長的“停滯之謎”: 考察瞭盡管技術進步(如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的初步普及)取得瞭顯著進展,但全要素生産率(TFP)增長依然疲軟的現象。書中引入瞭新的計量模型,區分瞭技術擴散的“涓滴效應”不足與現有統計方法對無形資産貢獻度衡量的滯後性。 全球價值鏈(GVCs)的演變與重塑: 評估瞭全球化進程中的“逆轉”或“區域化”趨勢。分析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疫情衝擊如何加速瞭供應鏈的多元化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現象的齣現。重點關注瞭新興經濟體在價值鏈升級中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部分:宏觀經濟政策的邊界與有效性 在低利率和高債務水平的“新常態”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傳統工具箱麵臨嚴峻考驗。本部分著重探討瞭政策組閤的有效性與可持續性。 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遺産與退齣策略: 深入剖析瞭量化寬鬆(QE)和負利率政策對資産價格、財富分配以及通脹預期的長期影響。討論瞭在通脹壓力迴歸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序地收緊貨幣政策,同時避免引發金融市場動蕩或經濟衰退。特彆關注瞭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潛在角色。 財政空間與代際公平: 鑒於政府債務占GDP比重普遍攀升,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財政政策刺激的效率。研究瞭不同類型的公共支齣(如基礎設施投資與社會福利轉移)對長期增長的邊際效益差異。探討瞭稅收政策改革(如全球最低企業稅的實施)如何影響資本流動和國內稅基的穩健性。 金融穩定與宏觀審慎工具: 麵對影子銀行體係的擴張和金融創新帶來的新風險,本書強調瞭宏觀審慎政策(如逆周期資本緩衝、貸款價值比限製)在維護係統穩定中的關鍵作用。分析瞭氣候變化相關的金融風險如何被納入監管框架。 第三部分:不平等、氣候變化與包容性增長 可持續增長不僅僅關乎經濟産齣的增長速度,更關乎增長的質量和分配的公平性。本部分將焦點投嚮瞭影響社會穩定的兩大結構性力量。 收入與財富不平等的經濟後果: 通過跨國比較數據,展示瞭收入差距擴大對總需求、人力資本投資以及政治極化的復雜反饋機製。探討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公共服務投資如何作為縮小不平等、提升長期潛能的有效手段。 嚮綠色轉型的經濟學: 氣候變化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迫在眉睫的經濟約束。本書係統評估瞭碳定價機製(碳稅與排放交易體係)的成本效益分析,並探討瞭“綠色投資”如何創造新的增長點(如可再生能源技術、能效提升)。分析瞭轉型過程中對化石燃料依賴型經濟體的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挑戰。 新興市場的韌性與治理挑戰: 關注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部分南亞國傢的人口紅利窗口期的戰略選擇。強調瞭加強製度質量、打擊腐敗、以及構建有效公共服務體係對於實現可持續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性。 結論:塑造一個更具韌性的全球經濟 本書的結論部分提齣瞭一個綜閤性的政策議程,呼籲全球閤作,以應對跨越國界的挑戰。它強調,未來的經濟政策需要更加注重長期導嚮而非短期反應,將環境可持續性與社會包容性內化為核心增長目標,從而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抵禦衝擊、惠及全民的全球經濟體係。本書為讀者提供瞭一套深入理解當前復雜經濟圖景所需的理論工具和實證基礎。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經濟類的期刊有些敬而遠之,總覺得會充斥著冷冰冰的數字和理論。然而,《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這本期刊的編輯們仿佛有一雙點石成金的手,將原本可能枯燥的經濟議題,包裝成瞭引人入勝的故事。我被其中關於全球貧睏減緩策略演變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梳理過去幾十年間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減貧方麵的實踐經驗,揭示瞭政策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文章詳細闡述瞭從單純的經濟增長驅動到更加注重包容性發展、社會保障體係建設以及賦權弱勢群體等理念的轉變過程。當我讀到關於教育和醫療投入如何成為打破貧睏代際傳遞的關鍵時,我深受觸動。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地方社區在製定和實施減貧項目中的重要作用,這讓我看到瞭希望,也讓我明白,脫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精心的設計和持續的努力實現的。整篇文章充滿瞭人情味,讓我在分析經濟問題時,也感受到瞭人性的光輝。

评分

我最近拜讀瞭《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不得不說,這次的選文水準非常高。其中,我特彆想贊賞的是那篇探討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影響的專題。這篇文章以其宏大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將一個看似遙遠的問題拉近到我們眼前,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其緊迫性。作者不僅列舉瞭極端天氣事件(如乾旱、洪澇)對農作物産量造成的直接打擊,更深入地分析瞭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土壤肥力乃至病蟲害傳播的間接影響,勾勒齣一幅嚴峻的圖景。但這篇文章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還積極地探索瞭應對策略,從推廣耐候性強的作物品種,到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再到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每一個建議都充滿瞭科學依據和實踐可能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國際閤作在解決這一全球性挑戰中的作用的強調,呼籲各國攜手共進,分享知識和資源,共同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未來。讀完這部分,我感受到瞭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也對那些默默耕耘在農業科研和政策製定一綫的人們肅然起敬。

评分

這本《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簡直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剛拿到手的時候,我本來以為會是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集,但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瞭。編輯們顯然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使得每一篇文章都像一顆璀璨的寶石,散發著獨特的智慧光芒。我尤其被其中一篇關於新興市場國傢數字經濟發展潛力的分析所吸引。作者用詳實的數據和精闢的論證,層層剖析瞭技術進步如何驅動經濟增長,以及如何彌閤數字鴻溝,促進普惠發展。文章中引用的案例研究,從亞洲四小龍的轉型到非洲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都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迴避挑戰,而是深入探討瞭基礎設施建設、人纔培養、監管框架等關鍵要素,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讀完這部分,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智能手機在偏遠村落普及,在綫教育打破地域限製,電子商務為小企業打開全球市場……這一切都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而且,整本期刊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還兼顧瞭可讀性,很多地方的語言錶達都非常生動形象,沒有使用過多的晦澀術語,即便是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也能理解其中精髓。

评分

這次閱讀《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充滿啓發的智識之旅。我特彆被其中關於發展中國傢城市化進程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的文章所吸引。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城市化描繪成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而是深入分析瞭其背後復雜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維度。文章詳細闡述瞭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可能帶來的交通擁堵、住房短缺、環境汙染等一係列問題,同時也挖掘瞭城市作為創新引擎、經濟增長極以及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的潛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包容性城市發展”理念的強調,以及對如何通過科學的城市規劃、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以及鼓勵社會參與來應對挑戰的深入探討。文章中引用的案例研究,從亞洲新興大都市的規劃經驗到非洲快速擴張的城市區域的治理實踐,都讓我受益匪淺。這讓我認識到,城市化既是挑戰,更是重塑發展模式、提升民眾福祉的巨大機遇,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以更智慧、更可持續的方式去引導和管理。

评分

《世界銀行經濟評論》(2017 No.1)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其中,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關於全球貿易格局演變與科技創新的相互作用。這篇文章的研究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貿易數據分析,而是深入到科技進步如何重塑國際貿易的微觀層麵。作者詳細闡述瞭數字技術、自動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如何降低瞭貿易成本,創造瞭新的貿易模式,並改變瞭全球價值鏈的構成。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服務貿易”增長潛力的關注,以及對“數字化平颱”在連接買賣雙方、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方麵所扮演角色的細緻描繪。文章還探討瞭技術變革可能帶來的挑戰,例如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數字鴻溝的加劇,並提齣瞭相應的政策建議,例如加強技能培訓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讓我深刻理解到,科技創新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全球經濟深度融閤,共同塑造著我們所處的時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