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音義文獻叢刊:大唐眾經音義校注(套裝上下冊)》是一部佛典音義,具有文字、音韻、訓詁、辭書等多方麵的重要學術價值,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
《音義文獻叢刊:大唐眾經音義校注(套裝上下冊)》以高麗藏本為底本,校以慧琳本、磧沙藏本等,對書稿進行瞭校勘和注釋,考證瞭古今字、異體字等;梳理瞭引書文字;揭示瞭對音材料的語言屬性,注明瞭梵文源詞的拉丁文轉寫;詳細注明瞭慧琳轉錄本與玄應原本的歧異,給觀察分析玄應音義和慧琳音義的不同提供瞭方便;書後的詞條音序索引和引書(人)索引,極方便學界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序(尉遲治平)
前言
大唐眾經音義序
一切經音義捲第一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
一切經音義捲第三
一切經音義捲第四
一切經音義捲第五
一切經音義捲第六
一切經音義捲第七
一切經音義捲第八
一切經音義捲第九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一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二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三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四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五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六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七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八
一切經音義捲第十九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一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二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三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四
一切經音義捲第二十五
引用暨參考文獻
後記
音序索引
引書(人)索引
前言/序言
在佛典音義的發展史上,初唐釋玄應編纂的《大唐眾經音義》(下稱玄應音義)是裏程碑式的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釋玄應,籍貫、生年皆不詳,卒月亦難確考,同時代的釋道宣以為他“博學字書,統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釋……即萬代之師宗,亦當朝之難偶”。釋玄應曾以字學身份參與玄奘譯場,學風“承繼玄奘之係統”。其時,於音韻、文字、訓詁之學,釋玄應無疑是卓然一大傢。
釋玄應一生勤於著述@,玄應音義是其嘔心瀝血之作。該書於唐太宗貞觀末年(649)奉敕纂集,高宗龍朔元年一三年(661-663)基本撰成,前後曆時十多年。“恨敘綴纔瞭,未及覆疎,遂從物故”。但“未及覆疎”的遺憾絲毫不影晌玄應音義在佛典音義編纂史上推陳齣新、承前敵後的地位,更役能黯淡玄應音義在文字、音韻、訓詁、辭書等多方麵的重要學術價值。
一
玄應音義於龍朔年間成書後,以寫本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再後人藏流行,在流行過程中逐漸形成瞭宋元明藏本、日本大治本和高麗藏本兩大係統。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江蘇武進人莊忻據明南藏本刻印玄應音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廣東番禹潘仕成據莊本謀刻海山仙館本玄應音義;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杭州曹籀據莊本翻刻曹籀本玄應音義:由是形成瞭南藏本的藏本和儒本兩大係列。就捲次而言,藏本玄應音義有二十、二十五、二十六捲本和三十捲本之彆。其中,二十六捲本明永樂北藏係列屬之,二十捲本和三十捲本僅見於相關著錄,而二十五捲本最為流行。
下麵是玄應音義的撰述暨刊刻源流錶:
唐太宗貞觀末一唐高宗龍朔元年至三年(649-661/663),玄應奉敕撰寫《眾經音義》25捲。成書後以抄本流傳於世。
唐德宗建中末年一唐憲宗元和十年(783-815),慧琳著《一切經音義》一百捲,酌收玄應音義三百四十餘部,是為慧琳本玄應音義。
?-?,可洪音義編纂前,《川音》為玄應音義二十五捲注音釋義。
後唐長興二年一後晉天福五年(931-940),釋可洪在河府方山延祚寺編纂《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為玄應音義二十五捲注音釋義。
音義文獻叢刊:大唐眾經音義校注(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