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人们早已发觉:原来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颇多硬伤;判断能力也并不像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靠谱;甚至于对大脑了解得越多,便越会认识到,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真正地认识自己!
然而,如果无法完全剔除这些进化机制留下的印记,那么,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吗?我们该怎样思考,又当如何决断?
本书并不鼓励你去逆向思考,进而彻底颠覆之前的某些思维习惯;也并非提供给你天马行空的开创性视角,完成现状的非凡创新——让我们跟随作者提供的经典而有趣的行为心理学实验,一起回到认识自己的原点,回到思考的原本状态,感知、理解、尊重那个趋利避害、冲动感性、脆弱朴素、患得患失、热衷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并不断追寻意义和价值的自己。
既然思考的快与慢、理智与武断、缺陷与天赋都在所难免,或许,你需要的恰恰是一些类似于电脑程序补丁一样的“思维升级”, 一些中肯却简单易行的建议……
作者通过心理学实验总结、剖析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不为自己意识到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稻草人谬误、归因偏误、逆火效应、群体思维、巨数法则、奥卡姆剃刀理论、事后归因偏误等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用生动的案例来介绍它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用相关心理学实验来验证,并对怎样才能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提出有效建议。本书兼具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提高独立思考、理性思维的能力。
罗伯特?托德?卡罗尔,1945年出生,退休前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所大学教授哲学和批判性思维。他一直对与逻辑和科学相悖的故事和观点感兴趣,并为此创办了一个网站www.skepdic.com ,撰写了近1000篇相关文章。已出版有:《怀疑者词典:那些奇怪的观念、有趣的欺骗和危险的错觉》、《非自然行为:批判性思维、怀疑论和科学》、《做批判性思考者:给新千年的指南》等。
前 言………………………………………………………………………… 1
作者自序……………………………………………………………………… 3
引 言………………………………………………………………………… 6
1. 特例假设(ad hoc hypothesis) …………………………………… 1
2. 人身攻击谬误(ad hominem fallacy) ………………………………11
3. 诉诸大众谬误(ad populum fallacy) ………………………………20
4. 影响偏误(affect bias) ……………………………………………23
5.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29
6. 轶事证据/亲历证词(anecdotal evidence/testimonials) ………37
7. 意义妄想及虚幻妄想(apophenia and pareidolia) ………………46
8.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53
9.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59
10. 诉诸无知(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 …………………………63
11. 归因偏误(attribution biases) ……………………………………72
12. 易得性偏误(availability bias) ……………………………………75
13. 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 …………………………………………87
14. 想当然(begging the question) ……………………………………98
15. 偏误盲点(bias blind spot) ……………………………………… 101
16. 因果谬误(causal fallacies) ……………………………………… 103
17. 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 …………………………………… 112
18. 经典条件反射及安慰剂效应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nd placebo effects) ……………………114
19. 集群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 ………………………………… 121
20. 大众强化(communal reinforcement) …………………………… 125
21. 虚构症(confabulation) …………………………………………… 127
22.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 135
23. 持续影响效应(continued influence effect) …………………… 139
24. 对照组研究(control group study) ……………………………… 145
25. 明辨思维/明辨思维者(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er) … 159
26. 去偏误化(debiasing) ……………………………………………… 166
27. 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 ……………………………… 173
28. 谬误(fallacies) …………………………………………………… 182
29. 错误暗示(false implication) …………………………………… 196
30. 错误记忆(false memories) ……………………………………… 203
31. 福瑞尔效应/巴纳姆效应(Forer effect/Barnum effect) ……… 209
32. 群体思维(groupthink) …………………………………………… 215
33. 光环效应(halo effect) …………………………………………… 217
34. 后视偏误(hindsight bias) …………………………………… 226
35. 观念运动效应(ideomotor effect) ……………………………230
36. 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 ………………………………232
37. 正义错觉(illusion of justice) ………………………………240
38. 技能错觉(illusion of skill) ………………………………… 248
39. 理解的错觉(illusion of understanding) ………………… 254
40. 疏忽性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 ………………………258
41. 意向偏误(intentionality bias) …………………………………262
42. 巨数法则(law of truly large numbers) ……………………… 270
43. 奇幻思维(magical thinking) ………………………………… 273
44. 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 276
45. 负面偏误(negativity bias) …………………………………… 282
46. 奥卡姆剃刀理论(Occam's razor) ……………………………… 290
47. 乐观偏误(optimistic bias) …………………………………… 296
48. 正面成果偏误(positive-outcome bias) ……………………… 300
49. 事后归因谬误(post hoc fallacy) …………………………… 306
50. 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 …………………………………… 315
等。。。。。。。。。。。。。。。。。。。。。。。。。。。。。。。
去偏误化也称“除偏”或“去偏”,指使用各种方法、策略和技巧克服不同的思维偏误。很多思维偏误均植根于人类的进化史,有些源于文化传统,有些则基于个人和社会因素。
带有偏误的思维方式并不总是产生不良判断或错误决定。偏误是一种倾向。以易得性偏误为例,某人基于易得性偏误迅速做出某种判断或决策,如果该判断或决策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公认的专业技能以及长期的经验这些基础之上,则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正如丹尼尔·卡尼曼在《思维的快与慢》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或许会觉得专家的直觉非常神奇,实际上他们的直觉反应一点也不神奇,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好几次能够运用专业技能和直觉成功解决问题。大部分人接听电话的时候只要听对方说出第一个字就知道他在生气,刚走进一个房间没多久凭感觉就知道自己是大家谈论的话题,能从一些微不足道的迹象中判定路上与自己并行的那辆车司机有问题……这些准确无误的直觉背后是心理学,而不是神奇的魔法。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专门研究国际象棋大师。他认为经过几千小时的练习以后,大师们看棋子的方式已与常人截然不同。在解释这种专业人士的直觉时,他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外界认为他们“神乎其技”的不耐烦和不以为然:“眼前的棋局给了他们一个提示信号,他们会根据这个提示信号去搜寻储存在记忆中的某个信息,找到这个信息眼前的棋局就有了答案。直觉其实不过是认出了最初的那个提示信号而已。”
问题是,大部分人既称不上学识渊博,也不是公认的专家,在大部分领域都缺乏必要的经验。虽然很多情况下,思考问题的时候带有偏误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事关重大,跟着感觉走或许并非最佳选择。一般情况下,对普通人来说,认知偏误主要表现为认知错觉。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学习克服认知错觉呢?作为认知偏误与认知错觉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专家,卡尼曼认为希望不是很大。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人类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且对自身的认识远远低于我们的想象;但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大部分思维活动都是自动进行的,而且无法随心所欲地终止。卡尼曼认为:“永远质疑自己的思考不仅乏味,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样会让思维变得迟缓、低效……我们最多只能做到妥协和折中,即能够通过学习识别哪些情况下容易犯错并尽量避免犯后果严重的大错。”
过于重视个人直觉、轻视科学数据,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小心防范的一种偏误。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亲身经历了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因此便认定这足以说明科学界关于地球变暖的说法不对。当然,他不是专家,我们可以原谅他这种重直觉轻数据的偏误。但是,如果专家认识不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妨碍其做出可信的预测,却仍一意孤行地追随自己的直觉,不去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那就不可原谅了。艾维·沙弗朗(Avi Shafran)在“营养不良的谦逊”一文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路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医生在其文集《最年轻的科学:一位医学观察员的笔记》中说起过一位颇有名气的医生。这位医生在纽约罗斯福医院工作,是作者的父亲当实习医生时认识的,从医前曾受过专门的训练,因此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这位老医生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技能,即能够迅速诊断出当时在纽约很常见的伤寒症。他的秘密武器就是仔细查看病人的舌头。根据托马斯医生的叙述,每次查房的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病人的舌头”。每个病人都伸出舌头让医生检查有无异常之处,他据此便能在伤寒初期准确做出诊断。神奇的是,病情经过大约一周的发展以后,几乎全都印证了他当初的诊断,且屡试不爽,实在令人惊异。
作者在文章最后调侃道:“他本人一定是超级带菌者,比伤寒玛丽还要厉害;他的手碰到谁,谁就一定会得伤寒。”
在努力克服认知偏误与认知错觉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第一步应该怎么做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首先必须学习主要的认知偏误和错觉,了解它们的具体表现以及一般会在哪些情况下出现。第二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制订计划应对各种不同的偏误,至少应该在做最后的判断之前先进行一番研究与思考。第三步是辨别哪些情况无法预测,哪些情况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才会有反馈信息。相比前两个步骤,第三步的难度较大,尤其对那些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能够迅速做出重要决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根本就无法预测的情况,跟着感觉走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先尽可能收集反馈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我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将去除偏误作为一个主要教育目标。对一个社会来说,让全体人民了解如何铲除通往良好决策和判断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但实际上,很少有中学生在走出校园的时候知道人类都有哪些固有的偏误,更别提怎样去克服这些偏误对我们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评分不错挺好吃的还不错啊哈哈哈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