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2
一部可與塗爾乾《自殺論》比肩的社會學著作
一部探討群體暴力結構性起源的典範之作
剝開謀殺、宿怨、復仇、革命以及日常糾紛的層層外衣,分析一係列曆史事件中暗藏的玄機。交織起紛繁的文化和復雜的時代背景,為你揭開暴力衝突根源的神秘麵紗。
從司空見慣的超市插隊現象,到搶停車位而引發的衝突,似乎絕大多數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都源於區區小事,我們通常也都認為:人際暴力是“個人”的産物,即個體因一時激動而輕率地使用暴力。
但在美國社會學傢羅傑·古爾德看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他將人際暴力看作是關係的産物,具體來說:小規模的衝突更有可能發生在對等關係(即朋友或社會地位大體平等者)之中,而當既有關係發生變動或個人想要取得優於他人的地位時,人際衝突易爆發,同時,對社會等級的不同理解也會引起暴力。
作者通過對日常糾紛、宿怨、謀殺、復仇、革命等一些列紛繁復雜的曆史事件的分析,探討瞭群體暴力的結構性起源,並指齣,暴力除瞭與個人品性及文化背景有關之外,更多的是受到人際關係結構類型的影響,這一主張與塗爾乾的《自殺論》有著異麯同工之妙。
作者 羅傑·古爾德(Roger V. Gould , 1962—2002),生前為耶魯大學社會學暨政治學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美國社會學報》(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主編,在曆史社會學、社會運動與社會網絡分析等領域作齣瞭傑齣貢獻。
譯者 吳心越,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現於颱灣東海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研究興趣為情感、身體與照顧倫理。
《意願的衝撞》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衝突往往發生在當事人對自己的身份等級産生歧義的社會關係中。這一主張可以追溯到塗爾乾的《自殺論》,而本書與之有異麯同工之妙。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充滿瞭洞見,同時不乏爭議,甚至偶有異想天開之處,堪稱一部短小精煉的經典之作。 ——安德魯·阿伯特(Andrew Abbott),芝加哥大學
古爾德的論證利用瞭一係列涉及不同文化和時代背景的資料,令人印象深刻。在一個大多數社會科學傢隻關注現代美國暴力事件的領域,本書顯得齣類拔萃。……他的文筆優雅流暢,且處處可見敏捷的纔思。
——羅伯塔·塞內沙爾(Roberta Senechal de la Roche ),華盛頓與李大學
序
第一章 衝突、榮譽與等級
第二章 支配關係
第三章對稱性衝突
第四章 團結與群體衝突
第五章 衝突與社會結構
第六章 榮譽與個體
參考文獻
譯後記
《意願的衝撞: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迄今為止的討論大多圍繞個體間的衝突、暴力和支配。我已經指齣,支配有助於解釋人際衝突的一係列模式。首先,象徵糾紛在暴力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次,這類糾紛集中在社會關係未形成等級的個體之間,報復性暴力在這類個體間相當顯著,即凶手發起攻擊是為瞭重拾尊嚴而非其他目的。
正如在第二章中聲明的,為瞭用支配概念解釋這些模式,我背離瞭社會科學大部分學科(除研究靈長類動物行為的心理學和一小部分人類學之外)對支配的傳統用法。首先,我對人際支配的定義采用瞭一個抽象(以及單薄)的概念,也就是僅僅指齣某人相對他人占據優勢地位這一事實,而不涉及互動的內容。因為它摒棄瞭關係的具體細節而強調其形式,或許有人會稱之為支配觀念的“結構”論。由於這一概念高度抽象,舉例來說當以下任一條件成立時,我就可以說弗蘭剋對喬進行支配:喬傾嚮於按弗蘭剋所說的做,弗蘭剋輕視喬的能力卻受到後者的認可和崇拜,或者弗蘭剋自認為沒有必要為遲到20分鍾赴約做齣任何解釋,而喬隻讓他等瞭5分鍾卻應該道歉。讀者不難在自已與他人的交往中發現類似的不對稱性,即便在缺乏正式定義的情況下,也可以對這一概念有一個直觀的把握。
自然,如果把這些相對和平的互動模式視為支配關係的錶現,我們必然也能在任何一種更嚴重的模式中發現支配:隻要不徵求弗蘭剋的意見,喬在大部分問題上就毫無主見,喬害怕弗蘭剋,或弗蘭剋經常對喬造成身體或情感傷害,後者卻聽之任之,諸如此類。在“深厚”(thick)概念中,每一種這樣的具體互動模式都可能是定義的一部分,此外還會包括一係列將這些模式彼此聯係的論述。為瞭避免概念的定義和概念指涉的理論造成混淆,我把這類論述視為抽象的人際支配現象的具體錶現。
與傳統用法的第二個區彆是,盡管多數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政治理論傢和曆史學傢不斷在群體層麵探討支配,我至今仍然避免討論一個社會群體對另一個社會群體的支配。把支配視為群體問題(無論以族群、種族、宗教、經濟還是性彆界定)的一大優點是,可以討論廣泛的、宏觀的(因此對大部分社會科學傢而言是重要的)現象,而無需過多擔心無數個體間微觀的互動,它們在這類討論中都被預設和概括。因此,關注支配的集體形式有其便利之處,但也可能讓我們忘瞭社會群體間的支配關係事實上包含瞭大量群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
我之所以先界定和討論人際支配與衝突,然後再到群體,目的是澄清以下問題並進一步做齣迴答:不計其數的這些互動如何纍加成群體間的關係,而且這些關係足夠穩定,能讓我們得齣有關支配的種種宏觀論述,如成人對兒童,雇主對員工,男性對女性,白人對有色人種,僧伽羅人對泰米爾人等等。除非小規模互動隻是一般抽象範疇的反映,它們由這些範疇形成卻對範疇的存在不構成影響,否則不處理這一問題,任何有關群體支配的社會科學理論都不可能成功解釋觀察到的模式。確實,從柏拉圖到黑格爾再到阿爾都塞(Althusser),始終有理論傢把抽象範疇視為先驗的、本質的,而把具體現實視為次生的,因此也是從屬的或虛幻的。這一傳統當然會延續下去。盡管如此,這幾章的目的在於說明如果摒棄這類觀念論,我們將會得到什麼收獲,也就是說把群體範疇視為人際互動模式的結果而非源頭。
……
經過與白血病的漫長鬥爭,羅傑·古爾德於2002年4月29日辭世,時年39歲。在去世兩周前,他完成瞭這份書稿,並提交給齣版社。提交時,書稿還缺少前言、緻謝和獻辭這三個常見部分。羅傑是一位一氣嗬成的思考者,初稿即已十分流暢。這份書稿同樣如此。除瞭為讀者所做的一些預熱,介紹本書的脈絡、思想源頭以及迴過頭界定論證的適用範圍,一切皆已完成。在羅傑看來,書稿的這些部分對審稿過程並不那麼重要,甚至可能喧賓奪主;許多作者隻是齣於工具性理由,以此宣示他們的前期成果和學術傳承,或許意在增加好評幾率。所以,他沒有寫這些內容。在這篇短序中,我要交代一下這本書寫作的來龍去脈,盡我所知地感謝力促此書最終完成的機構,敘述本人作為助産士所盡的綿薄之力,並談一下這部傑作所引發的更廣泛議題。讀者或許還注意到瞭另一點:本書並無“結論”一章。由於結論通常隻是復述前文的論證和發現,這些在正文中錶達得更為清晰,所以羅傑認為它純屬畫蛇添足。我完全同意,因為核心觀點與發現在本書主乾章節已有細緻呈現。
羅傑完成此書曆經瞭三個不同的環境。這項課題始於羅傑在位於巴黎的法國國傢檔案館(FrenchNationalArchives)查找科西嘉島的世仇資料之時。1996年夏天,他開始收集、轉換和錄入數據。經過對數據的分析,羅傑建立瞭一個模型,並利用其他數據組來加以驗證。他獲得瞭聖路易斯、芝加哥、邁阿密、比爾、門達和奧蘭的殺人案數據,根據這些資料發錶瞭兩篇論文。本書第四章和第五章即為這兩篇論文的大幅修改版。在2001年夏天被診斷為白血病之前,羅傑完成瞭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初稿。2001年鞦,他將這些文章加以修改,並整閤到本書中。第六章的內容他深思熟慮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後幾個月纔終於覺得有瞭滿意的結論。我們可以認為,這本書的思想傢園是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社會學係。讀者或許能從字裏行間發現這兩個院係各自的影響,但羅傑同樣深刻影響瞭這兩個係的基調和性格,所以讀者感受到的這兩個係所的影響,可能隻是間接反映瞭羅傑此前對它們的影響。不管怎樣,芝加哥和耶魯的社會學係都在羅傑的學術生涯中扮演瞭重要角色,若有機會,羅傑當然樂意感謝他的同事和這兩個機構。羅素·塞奇基金會(RussellSageFoun-dation)去年提供瞭諸多支持,羅傑對耶魯和羅素·塞奇基金會在這段時間內施以援手感激不盡。
羅傑對徵引和緻謝極為誠實。如果沒有用上某篇文章,或某人並無實質性幫助,他就不會刻意引用或錶示感謝。在一個人際關係似乎和思想深度同等重要的學科,羅傑無疑特立獨行。要列齣羅傑在圈內那麼多朋友和同事的思想貢獻是不可能的。羅傑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同時是許多人最嚴苛的學術批判者和最親密的朋友。如果隻列齣我所知道的名字,我勢必會冒犯另一些人。但他們都知道,如果自己有所貢獻,羅傑定會深錶謝意;如果自己沒有貢獻,羅傑不會麯意逢迎。所以,我決定不越俎代庖,替羅傑嚮任何人單獨緻謝。
意願的衝撞: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意願的衝撞: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還沒細看,純粹湊字數來的,反正書不錯
評分古爾德的研究更像是從結構的視角來研究,似乎想為衝突找到一個一般化的解讀。
評分東西很好,物流速度很快。很滿意
評分書豪!書好!內容也好!謝謝京東!
評分意願的衝撞: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評分階級,階層,爭奪,鬥爭,資源有限。推薦一下
評分社會學,人類學,或許其實是沒用的
評分送貨速度快,比超市便宜,性價比高。
評分看書名就想買來看的書……
意願的衝撞: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