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毓老师说庄子》是书院讲经真实记录,作者是出身皇室、末代皇帝溥仪伴读,曾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诸位硕学鸿儒的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创办天德黉社、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
台湾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毓老门下,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中国历代对经典的注解,从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经义讲出来,几千年来讲学术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师说庄子》,依经解经,钩玄提要,贯通六经,取譬时事,发明经义;看毓老师骂人,活现了当时的课堂.
《庄子》为治世之书,完全是一部治世之学.这部作品不要光把它当文章读,要当智慧读,天天玩味,可以培养遇事担当的力量.
子书虽然不同经书,但读了《毓老师说庄子》,会觉得如读“无上甚深微妙法”,马上可用.
毓老师书院讲经系列:
《毓老师说》
《毓老师说中庸》
《毓老师说大学》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论语》精装
《毓老师说易传》精装
《毓老师说人物志》精装
《毓老师说庄子》精装
《毓老师说老子》精装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精装
内容简介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
《毓老师说庄子》,只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
《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
《逍遥游》者,适才量性,物任其性、事称其能,逍遥于自得之场.
《齐物论》者,泯灭是非,物我齐平.
《养生主》者,顺其自然,得其窍门,迎刃而解,可依此养生,更可以此理事.
《人间世》者,无道之世,因材而丧生,无用以全身.
《德充符》者,德充于内,而应物于外,内外和同,若合符节.
《大宗师》者,嗜欲浅天机深,不恃己智,不师其心,宗法自然,真觉无忧,其息深深,以无心为宗,亦可为师矣.
《应帝王》者,其心若镜,不迎不将,应而不藏,可为帝王.
《天下篇》者,乃古代论学术派别的一篇重要的文字.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在台湾被尊称为毓老师,毓老师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王室后裔,幼年为溥仪伴读,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大师学习,打下深厚的经学基础。“满洲国”时期,毓老师担任“御前行走”,负责情报工作,但毓老师没做汉奸,还伺机刺杀日敌、保全抗日人士。抗战胜利后,经国民政府审查,毓老师证得清白。1947年,蒋介石下令将毓老师监管至台湾。在台六十几年,毓老师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1950年代,毓老师开始为美国的汉学博士讲解中国古代经典。1970年代,毓老师先后创建天德黉舍、华夏学菀、奉元书院,教授中国学生,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学界、政界、商界。毓老师讲授的不是考据、训诂,而是充满救世情怀、人生智慧的活泼泼的国学,带来思想的强烈冲击和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国学。
精彩书评
毓师是一位生不逢时的英雄豪杰;是一位人品冰清玉洁、人格光明峻伟的奇男子;是一位满腹经纶、木铎天纵的稀有醇儒。毓师从英雄转化为圣贤,在时间的长河中,是一位转型成功,破格,破纪录,写历史的老师。毓师是是毓门弟子的荣耀、后世的典型、当代的传奇。
——黄大炯
从1975年3月起得列门墙,亲炙教化,迄今已整整卅六个年头,毓老师真正是影响并改变我一生的人。多年来闯荡历练,不管遭遇什么挫折横逆,只要想起老师的行谊风范,就觉得不算什么,继续奋发前行。而今而后,再历人生重大忧患,求教无门,一空依傍,只能乾乾夕惕,自强不息。
——刘君祖
经典教育不能只是光说不练,重要的是经典内涵的实践。老师一生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行士君子之风,深化经典的人格教育。他的学生遍及产、官、学界,许多学生是目前社会上的精英、栋梁,当他们头角峥嵘地为社会一展长才时,老师由自己做起的人格教育,就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处世方式。因此,老师授予学生人格上的教导,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可谓既广又远。
——黄忠天
老师就像一阵天风,至大至刚,从千里之外吹来,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代,从内地吹到台湾,把消沉将熄的中华文化的灰烬吹醒了,给无数年轻人带来光明于空茫之中,给台湾带来温暖和力量。这是一个美的传奇,而它的意义还有待我们思索。
——赖声羽
毓老师识时不失位,乘势知进退,以果行育德,卜居隐巷,藏道于民。在刹刹生新的自然环境中,要守经也要能通权,这才真的叫识时务,识时务者才称得上是俊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龙德而隐是老师“君子而时中”的真精神,知节、守节、行节是老师的大慧智、大德行,所以我们可以大声地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毓师也。
——林明进
毓老师的一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传承五千年的文化道统,然而让人动容的,是他为台湾这块土地付出了整整六十年、一甲子的私塾经书教育!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幸存至二十一世纪的前清遗老,对民族、对教育、对人类的贡献与深情堪称伟大。
——曾百薇
有人想见老师,但是见不到。有人来见了,被他当头棒喝,不敢再来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的起心动念。
——钟友联
目录
代序
序一
序二
《庄子集释》序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天下第三十三
精彩书摘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今观天之苍苍,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天之为远而无极邪.鹏之自上以视地,亦若人之自地视天.则止而图南矣,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一个人做事不必计划道里(路途)之远近,但是必得自己能够自胜才去做.
在大鹏的心里并没有道里之远近,它所重视的是足以自胜,能具足了自胜之力,然后才去.一个人光知道计道里之远近,但是最后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没法走到,那不是白计划了吗?
一个人不必先计划数字的问题,应该先计划看看本身的力量足不足以自胜.足以自胜就去了,不必计划远近.远近是客观的环境,而足以自胜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力量.本身力量够,其余不足虑.先估计了本身的力量以后,再看客观的环境,有了这个力量,什么客观的环境都能克服.
人要看环境,不要沾奸取巧,我们看我们的力量,是否有制胜之力?有,才去;没有,则不去.要不然人家一松手,自己就摔碎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皆自己力量方可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注】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
水之积不厚,不足以负大舟.
“坳堂”,坳,音yáo(坳本音āo,又读ào).
水浅不能漂浮大船.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科学家所以能役物,即因“理有至分,物有定极”;所以指哪打哪.
“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大鹏的膀子大,有这本钱才能高飞,不是只有客观环境就能高飞的.大鹏鸟因为膀子大,然后再加上客观环境的力量,所以才能高飞.“翼大”即本钱,有本钱再加上客观环境之力量则能高飞.若是自己本质小,则所资取的就不必那么大,只要能和自己的体相称就有用了.本质大的若是所处的环境太小,那就没有办法了.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这个理有其至高之分际,而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止境,因此我们才能把事物研究到最高境界,所以处事办事都有一定的原则.如果事物没有止境,那么我们就无法研究出对付的办法.
就是因为事物有一定的止境,那好!我们的智慧就能在其范围之内来想办法,人就能把它控制住了.只要事物是有止境的,则不论其范围有多大,我们的智慧都能在范围之内控制它、役使它.现在我们把很多东西当成了废物,就是智慧没到境界.每个物都有和它相通、相称的,所以只要我们研究到了最高境界,任何一件东西都不是废物,猪粪能生沼气即为一例.
天下没有废物!我们认为有废物,那是因为我们的智慧没达到,把它给糟蹋了.我们在世界上所用之物,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缺少了一个东西也不行.像一个机器,我们不能说那个大杠才值钱,因为若是缺个小钮,这个机器也不能动.所以,每个动物都有同等的地位,没有轻重之分,“其济一也”,其济世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
“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若是失掉了大本,经营我们的生存,生活于最恰当的道理之外,那正是“人之为道而远人”,到最后完全白费了.
一般人营生于至当、大本之外,忽略了自身的本能,专做无谓的事.“虚内恃外”,结果非但对面前的环境运用不当,自身的本能也白白地浪费了.我们做事完全与大本合,这才叫作“至当”.
“事不任力”,《礼记·礼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就是“任力”.我们把智力、智慧完全拿出来,担当起责任,做了许多于别人有益的事情,却不是为了自己.我之财力、智力应叫之担当应担之责任,各任其事,若在至当之外,则其力量完全发挥不出来.
“动不称情”,是离了大本,行动与情不相称,完全悖逆而不近人情.
“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那么虽然有大膀子,也不能发挥作用,长了膀子而不能用事,就成了废物.我们有那么多的智力不能专为自己保存,我们有那么多的财力,不可专寄于一身.专寄于一身,则我之智力、财力未尽其用;浪费!
若是环境没能用上,那么即使是大鹏鸟奋飞起来,也不能没有困难啊!做事时任何小的力量都不能轻视,所谓“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中庸》)、“舜无一不取于人者”,就是能集众人之智以为己智.舜所以能成其大,就是因为他不弃小.我们为什么没成其大?因为我们弃小,所以大的也没得到.
把这些注都玩味好了,用在人事上,这真是新的智慧.注《庄子》的没有比郭象高的.
可见了解面前环境多么重要!有人忽略本身之力量,专靠外面的环境,结果外面环境弄坏,本身之力量也白搭了!
……
前言/序言
毓老师于1978年12月15日开讲《庄子》,至1979年6月将内七篇及《天下篇》讲解完毕.1979年盛夏,我等待服预官役之际,奉师命整理讲课录音,在2011年3月20日先师仙逝后,从学者一呼百应,成立奉元学会及奉元书院以广师教.然毓老师法孔子述而不作之精神,无遗文片简留世,昔日据上课录音整理之所有笔记又毁于蠹鱼霉湿.苦于师说将无以传之际,幸而学长、学姐中有速记之才者,依其翔实之笔记发心整理,至今已有《毓老师说中庸》《毓老师说孙子兵法》《毓老师说中庸》《毓老师说大学》之讲录出版,以飨未能及师门者.
《毓老师说庄子》之成,起于孙铁刚学长与孙中兴学长发动整理笔记.自2013年8月18日起,师门诸弟子相聚汇整《庄子》笔记,先由沙平颐学长将笔者所存之录音整理手稿影本费心地输入电脑并校对,提供大家讨论,再由多位学长根据各自之笔记补充录音稿之所无.补入之处多涉及对当时人事之评骘,较为敏感,故未录音.以时事印证经文,正是毓老师讲学之特色;然事过境迁,恐年轻读者已不知其所云为何义,是故我们又用按语形式加入相关时事背景资料以为说明.讲录中提及的一些历史典故,也做了相同的处理.此讲记因为是依录音稿整理后稍加增补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师讲课时的“原汁原味”,可谓弥足珍贵.本书编辑和编排都是由工作团队多次讨论、再三斟酌才定稿.但我辈学力有限,恐未必能深谙毓老师讲学之微言大义,以致无力彰显吾师匡时补弊之初衷.凡此疏漏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正.
毓老师曾偶依王船山之《庄子解》及王先谦之《庄子集解》讲过《庄子》,但以本次依郭庆藩之《庄子集释》的讲解最为完整,阐发《庄子》意蕴最为精详.此次讲解是以《庄子集释》为主,另外参考钱穆之《庄子纂笺》和张默生之《庄子新释》.《庄子集释》一书,集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庄子音义》.毓老师除讲解《庄子》本文之外,特别重视郭象的注,认为“注《庄子》的没有比郭象高的”,即使“成玄英用了三十年的工夫,都还以郭象注为本,后世没有出其右者”.毓老师以为郭象的注就是“郭象的《庄子》,是另外一本书,是人家读完一本书之后又作了一本书,因为庄子有余言、余音,郭象就发其未尽之言,发其未尽之音”.南北宋之交最具影响力的大慧宗杲禅师甚至认为:“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毓老师讲《庄子》时对郭注的重点详加申论,时发庄生和子玄未尽之音,曾谓:“我所讲的注,未必都是庄子之意,[将我所选的注疏和讲解]都串在一起就懂得为人之概念.集我所言《庄子》,可成《益智集》.”
毓老师讲《庄子》内七篇及《天下篇》时只择重点而解说之,意在“以古人之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故未字字句句予以解说.编者有鉴于“《庄子》书中有许多古字古义”,参考各家注疏,对《庄子》之文本及文外之义理加深了解,录有毓老师引用到的郭象注和成玄英疏,冀读者能因此而通晓《庄子》这八篇之文句及其大意.
司马迁《史记》中对庄子只有一段小传夹在《老子韩非列传》中,传语如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一般人受《史记》影响,视庄子为老子之传人,以“老庄”并称,并将其归诸道家.清朝学者林云铭则持不同的看法,林氏所着《庄子因·庄子杂说》开宗明义地指出:“庄子另是一种学问,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今人把庄子与老子看作一样,与孔子看作二样,此大过也.”他根据《庄子·天下篇》中庄子“历叙道术,不与关老并称,而自为一家”,认为庄子与关尹、老子非同一学派,反而应将庄子与孔子看作一样,苏轼曾谓“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庄子》中引述不少孔子的事迹,或赞或讥,见仁见智,如《人间世》数引孔子之言,而无轻慢之意;《盗跖篇》中孔子欲劝盗跖以德,反而被教训了一番.庄子“正言若反”,以至于真假莫辨,故有与孔子“言异而实同”之说.
《庄子》中有不少孔子与颜回之精彩对话,如《人间世》论“心斋”、《大宗师》中颜回忘仁义、忘礼乐,进而达孔子自叹不如的“坐忘”之境.钱穆因而申论庄子与儒家颜回一派之关系曰:“试就《庄子》书细加研寻,当知庄子思想,实仍延续孔门儒家,纵多改变,然有不掩其为大体承续之痕迹者.故《庄子》内篇,屡称孔子,并甚推崇.《齐物论》于儒墨是非,兼所不取.然内篇引孔不引墨,则庄子心中,对此两家之轻重,岂不已居可见乎?韩非称儒分为八,盖自孔子卒后,其门弟子讲学,已多分歧矣.孟子常引曾子、子思,此为孔门一大宗.荀子极推仲弓,此当为又一宗.子游、子夏,各有传统,而《庄子》内篇则时述颜渊.若谓庄子思想,诚有所袭于孔门,则殆与颜氏一宗为尤近.韩非八儒,即有颜氏.”
司马迁说庄子“着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第一篇《逍遥游》至第七篇《应帝王》为内七篇,第八篇《骈拇》至第二十二篇《知北游》共十五篇为外篇,第二十三篇《庚桑楚》至第三十三篇《天下》共十一篇为杂篇.《天下篇》应为《庄子》一书的自序,不应归在杂篇.学者大都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着,而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后学所着.魏晋时期向秀、何晏、王弼等学者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玄学思潮,并将《老子》《庄子》《易经》合称为“三玄”,作为其理论根据之经典,唐代时曾将《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并列为道教的四大经典.
庄子思想之精华,可谓尽在内七篇,故就内七篇之大意摘要如下:
《逍遥游》者,适才量性,物任其性、事称其能,逍遥于自得之场.
《齐物论》者,泯灭是非,物我齐平.毓老师曰:“‘齐’非均平义,乃自足义,自足故逍遥.”
《养生主》者,顺其自然,得其窍门,迎刃而解,可依此养生,更可以此理事.
《人间世》者,无道之世,因材而丧生,无用以全身.
《德充符》者,德充于内,而应物于外,内外和同,若合符节.
《大宗师》者,嗜欲浅天机深,不恃己智,不师其心,宗法自然,真觉无忧,其息深深,以无心为宗,亦可为师矣.
《应帝王》者,其心若镜,不迎不将,应而不藏,可为帝王.这七篇不正隐含有内圣外王之次第.然而内圣外王绝不可分为二段功夫来看,理应打成一片,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西华法师成玄英在其《庄子疏》(又名《南华真经注疏》)序言中对内七篇之次第有如下之解说:
所以逍遥建初者,言达道之士,智德明敏,所造皆适,遇物逍遥,故以《逍遥》命物.夫无待圣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万境,故以《齐物》次之.既指马天地,混同庶物,心灵凝澹,可以摄卫养生,故以《养生主》次之.既善恶两忘,境智俱妙,随变任化,可以处涉人间,故以《人间世》次之.内德圆满,故能支离其德,外以接物,既而随物升降,内外冥契,故以《德充符》次之.止水流鉴,接物无心,忘德忘形,契外会内之极,可以匠成庶品,故以《大宗师》次之.古之真圣,知天知人,与造化同功,即寂即应,既而驱驭群品,故以《应帝王》次之.
王夫之在《庄子解》则以《逍遥游》贯穿内七篇之宗旨曰:
寓形于两间,游而已矣.无小无大,无不自得而止.其行也无所图,其反也无所息,无待也.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宜以立名.小大一致,休乎天钧,则无不逍遥矣.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物论可齐,生主可养,生主可养,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脗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无非游也.
《天下篇》是《庄子》一书的最后一章,可视为其序文,对当时流行学派的人物及理论加以分析.张默生认为此乃“古代论学术派别的一篇最重要的文字”,庄子开宗明义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上近乎道家).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上应为儒家).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以上应为法家).”并且先对六经做了精简的说明:“《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庄子认为诸子百家皆源于六经,接着感叹曰:“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在《天下篇》先提到通六经的邹鲁之士(应指儒家),接着依次有:墨翟、禽滑厘(墨家代表人物);宋钘、尹文(应属墨家之支流);彭蒙、田骈、慎到(应为援法入道之黄老学派);关尹、老聃(道家代表人物);庄周(自成一家);惠施、公孙龙(名家代表人物).庄子自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似乎认为自己在老子之上.庄子未用派别之名,然而对各流派之要点皆能精准地掌握,可谓是博学多闻且留心天下治术之有心人也.
《
毓老师说庄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