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林乾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0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8256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08
字数: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林乾解读,《百家讲坛》热播。雍正朱批奏折原件等罕见史料重磅呈现,依托更新更全且无删改的史料,重构“逆袭皇子”内心世界,还原被误读的雍正。

1. 清史专家林乾专业解读,《百家讲坛》热播,创近两年收视新高。
2. 全新的历史的 “人性”解读视角,重构“逆袭皇子”的内心世界,还原被误读的雍正:以往的研究,围绕有关雍正的种种谜团,好像走进了死胡同,想依据新的证据证实或证伪,其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林乾先生让历史人物雍正用*视角自圆其说,解开谜底;剖析雍正在重大事件中的心理状态,揭露了隐藏在史料文字中的复杂人性,特别将雍正的性格同康熙进行对比,展现了雍正丰满而复杂的形象。
3. 全景式展现雍正十三年重大事件,全面展现雍正王朝的大案、要案、奇案:康熙之死、雍正即位之谜、太后撞柱、年羹尧大案、曾静策反案掀起的风暴、奇书《大义觉迷录》的成书逻辑、隆科多整肃始末……
4. 更新更全的史料,发现被忽视的史实,纠正大众误读:以往人们忽视了雍正从皇子到皇帝的身份转变过程;雍正执政初期遇到的危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过去没有人提出;我们认为的“硬汉皇帝”其实有过两次“让位”之举雍正其实是个“暖男”……
5. 插图版:雍正朱批奏折原件等罕见史料重磅呈现。
6. 聚焦雍正王朝盘根错节的权力角逐,全面展示雍正王朝的权力的游戏。着重刻画主要人物在重大事件、历史转折中的个人抉择,可见官场诡谲与人性幽暗。
7. 虽是严肃的历史研究,但语言亲切直白,能为普通非研究型读者接受。

内容简介

1722年,康熙突然逝世。既无赫赫战功,又无朝野拥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皇四子雍亲王出人意料地从康熙生前看似精巧的皇位传承安排中突围而出,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登极。随后他为父皇办了一场前所未闻的葬礼,而自己的登基仪式却办得草率至极,还反复上演“让位”闹剧……所有的反常之举似乎都在暗示着什么。他难道真的弑父?经历康熙61年盛世的清王朝此时积弊重重,惩贪反腐、整顿吏治势在必行,但继位之谜未解,朝野上下反对力量遍布,雍正将如何突围,破旧立新?
“朕就是这样汉子!”硬汉皇帝雍正统治清王朝仅十三年,可如果没有雍正这十三年的“破”与“立”,乾隆是否还能开启新一代盛世?
知名清史专家林乾老师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雍正十三年”,依托比以往更为全面且未经删改的一手史料,尤其是雍正君臣间的往来密折和朱批,在历史的蛛丝马迹里为我们“复盘”了这段谜团重重的历史:盘根错节的权力角逐、生死转念间的皇位继承、步步惊心的抉择、人心的幽暗与玄机……读来跌宕起伏,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林乾,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十三年”。著有《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清通鉴·康熙朝》《中国司法制度史》《雍正十三年》等。

目录

壹 如此雍正
历史误读多
大众关注多
革除积弊多
历史经验多

贰 诸子争储
不甘心的废太子
武艺高强的大阿哥
“公推太子”允禩

叁 “富贵闲人”
胤禛的排行和出身
阿哥时代胤禛的两个形象
国士戴铎“三策”

肆 雍邸旧人
桀骜不驯的阔少
颇有作为的巡抚
扯进“三王爷门下”诈骗案
雍亲王训“恶少”

伍 默定储君
群臣三请立太子
议定太子仪注和权限
康熙默立储君

陆 康熙之死
康熙的身体是否异常
康熙病情之谜
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古今未有”的丧礼

柒 即位之谜
康熙如何传位
有没有遗诏
遗诏有没有被篡改

捌 千里奔丧
延信的秘密使命
不辱使命
帝梦成空

玖 太后之死
太后暴亡为哪般
撞铁柱而死可能吗
雍正的辩解可信吗
太后为什么“为难”雍正

拾 一箭三雕
拴住允禩
发配允禟
囚禁允禵

拾壹 年大将军
对允禵的成功牵制
对允禟的成功看守
对青海叛乱的平定

拾贰 君臣变脸
君臣权力冲突
君臣性格冲突
君臣隐衷冲突

拾叁 龙争虎斗
年羹尧散布“明年四月有事”
雍正帝步步紧逼
步步惊心“三江口”

拾肆 将军之死
追查财产
年羹尧桀骜不驯
蹊跷的虎入年宅
重罪九十二条

拾伍 舅舅隆科多
隆科多如何取得康熙帝的信任
为什么不招摇的隆科多也受到整肃

拾陆 “八佛被囚”
“让位”闹剧
严厉整肃
“八佛被囚”

拾柒 山雨欲来
令狐士义“救恩主”
蔡怀玺投书允禵
“八佛被囚,十月作乱”的传播

拾捌 阿、塞之狱
雍正导演“议罪”
允祉被逼表态
难兄难弟

拾玖 惊天大案
总督署“盟誓”
雍正挥泪览“逆书”
秘密大抓捕

贰拾 出奇料理
不查本案,深挖“来历”
“皇帝辩书”,天下讲读
逆犯“有功”,吕氏株连

精彩书摘

壹 如此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722年,关闭七天之久的紫禁城门终于缓缓打开。这一天,雍正登基大典正在太和殿举行,但仪式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让大臣们感到很诧异:雍正不走乾清宫正门,从东旁门进入。登基仪式有一个“列坐赐茶”环节,雍正说:皇考灵柩在上,又怎么忍心下咽?还是免了吧!移交皇帝玉玺,表明皇位正式授受,应由乾清宫御路中行,雍正说:改到甬道吧。太和殿登上宝座,民间俗称的金銮殿即位,连最不可缺的文武百官朝贺礼也免了。
雍正草草登基,给人一种“不走正路”的感觉,但雍正为自己正名,把年号定为“雍正”,表示雍亲王得位之正。但士大夫却编出另一套说辞,说“雍正”是“一止”之象,这个江山不长久,由此引发很多大的文字狱案,这是后话。
雍正即位,表明一个新的时代——雍正王朝开始了。
在此,我们先给雍正朝勾勒一个剪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呢?我总结为“四多”。

历史误读多
言及清代,必提康、乾,仿佛历史上没有雍正一朝。雍正的父亲康熙、儿子乾隆,各自执掌大清国60余年,与乃父、乃子相比,雍正执政的这13年,不及康熙、乾隆的四分之一,显得行色匆匆,很不从容。而康熙、乾隆像清朝的两座高山,雍正如同夹在两座高山间的谷底,常为历史所忽略,乃至于我们所熟悉的“康乾盛世”,单单把中间的雍正给漏掉了。
一百多年前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几位自命为熟悉中国历史的日本人在北京大摆龙门阵。谈话涉及雍正年间时,在座的一人问:雍正是什么时候的年号?其中一位自诩为历史学家的人当场解释说:雍正是清代初期,康熙之后乾隆之前的年号。这时, 另一位似是而非的中国通说:绝对没有那回事。清初的年号众所周知, 康熙、乾隆是两个连续的年号,没有听说过中间有一个什么“雍正” 的年号。这位中国通旁若无人地说,根据他的研究,雍正是明朝的年号。在座的其他人同声唱和,一致认为康熙、乾隆是清代初年脍炙人口的连续年号,雍正应该是明朝的年号。那位历史学家在目瞪口呆之中被宣判为记忆错误。
学术界尚如此,更何谈普通大众?因而一般认为,雍正不过是在康熙、乾隆之间毫无意义的过渡性人物,他统治的这13年,也仅仅是过渡性的13年而已。
实际上,这与雍正朝在清代历史的地位非常不符,也可以说是误读了历史。
雍正被误读,主要是他的为人。在大众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残暴的君主,是个“硬汉皇帝”,其实这只是雍正的一面,他还有非常温情的一面。在一些大臣眼中,他也是个“暖男皇帝”。
雍正特别体恤下情。台湾总兵蓝廷珍因自己名字“珍”字与雍正的名字胤禛的“禛”字同音,请求改名避讳,雍正说:“你的从祖蓝理乃收复台湾的大功臣,‘破肚将军’的事迹何人不知?日前台湾生乱,全岛几乎覆没,这次平定,你也立下大功。你的名字朕很喜欢,不要改了。”并提拔他为福建水师提督。雍正清楚武员出身的蓝廷珍,忠义可嘉,但担心他在操守上出问题,为此多次提醒。雍正五年三月二十八日,蓝廷珍的族弟蓝鼎元到广东普宁赴任前,雍正专门在圆明园召见他,命他传旨给他的哥哥:“蓝廷珍对于地方非常有益,营伍操练得亦很好。只是听闻得他对待属员过于严刻,你传旨给他知道:以后务须宽严互济,朕不是教他从宽,更不是纵容违法乱纪的下属,要深知将弁兵丁,休戚相关,有一体之谊,自然要亲厚爱惜,当严时便严,当宽时便宽,总要性情平和才好。蓝廷珍是实心办事的,这两年遵照朕的教训,操守比前好些,以后应该益加勉励,做成一个好官。”
两个月后,蓝鼎元到了厦门,蓝廷珍在提督衙署跪听谕旨后,立即给雍正上密折,表示遵照谕旨,“待属驭兵务必性情和平,恩威并用,宽严互济”,密奏还有“备极包容,多方训勉,栽培兼尽”的话,这绝非官话,而是蓝廷珍的肺腑之言。雍正二年,蓝廷珍到京城述职,雍正知道他对康熙帝感情很深,破例允许他到景陵(康熙陵)拜谒。而他的族弟蓝鼎元也成为清代最有名的“台湾通”,断狱大家,世传的《蓝公案》写的就是他的事迹,而他的《鹿洲公案》一直是官员的案头书。雍正在诫勉蓝廷珍的同时,也叠加赏赐以激励他。一次,雍正在他的请安折上朱批:“朕安,老头子你好么?”一下子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雍正七年,66岁的蓝廷珍去世,雍正命全礼祭葬。
陈时夏是云南元谋人,雍正四年任苏州巡抚时,因80岁老母在云南老家,请假迎养。雍正特别下旨,命云南督抚派人,与陈时夏的弟弟一同护送,还赐给人参、貂皮等珍贵的物品。由于担心陈母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年龄大受不了,雍正特意叮嘱当地长官,行期不可催迫,一路可以随时歇息,又下旨谕给吏部,赏给陈母巡抚封典。等到陈母顺利抵达苏州,19年没有见到母亲的陈时夏喜极而泣,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给雍正上奏说:“即便臣捐弃身躯,倾尽血诚,也不能报答皇上的恩德于万一。”士为知己者死,雍正足以当之。
清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画家,他叫蒋廷锡。由于他的画太有名,以至于大多数人忘记或者忽略了他的大学士身份。雍正四年秋,蒋廷锡主持顺天乡试,当时他的母亲年寿已高,住居老家常熟。乡试时间长,且严禁与外界有任何哪怕是只字的来往,凡有往来,就是“通关节”的铁证。雍正知道蒋廷锡挂念母亲,让大臣关注常熟蒋家有没有信来。过了几天,常熟果然有报平安的家信来,雍正想把蒋母平安的家信传给入闱的蒋廷锡,想了好久,对大学士说:“朕有办法了,朕降旨之便,你们将家信一同传入闱中。”蒋廷锡在与外界隔绝的闱中, 展卷读起家书,涕泪交流。雍正知道蒋廷锡在协助怡亲王允祥清理亏空、查点国库时得罪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吏胥,担心这些人在乡试时闹事,为此专门发下谕旨:“今廷锡主持考试,或有人借机造作浮言, 妄加谤议。令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御史察访捕治。”这样的安排绝不是什么“收买人心”,更远远超出了“体贴”范围,而是对人的关怀入微。
最难能可贵的是,雍正重奖谏臣,特别能容得下犯颜抗上的人。许多帝王很有作为,但往往听不得“逆耳之言”。雍正即位之初,命大臣上疏言事。当时就有不少有关雍正即位的传闻,加上对雍正个人还不了解,大臣上疏多泛泛而论。这时,一个名叫孙嘉淦的翰林院检讨上书言事,一口气讲了三件事,雍正刚看到第一件事,就气得盛怒不已。第一件事是什么?要求雍正“亲骨肉”。翰林院官员本是文学侍从之臣,孙嘉淦的官位只有七品。七品的检讨居然跳出来讲皇帝家里的事,这不是影射雍正对兄弟们无情吗?触犯雍正最忌讳的即位之事,简直是找死。果然,雍正龙颜大怒,把奏疏发给王大臣,厉声责问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说:“你们翰林院居然还容得下这样的狂生?”
掌院学士见皇帝如此盛怒,吓得一个劲儿叩头,一迭连声地说:“臣一定严加管束。”过了一会儿,大学士朱轼说:“这个人实在是太狂妄了,但臣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瞪着眼睛盯着朱轼,过了很久,大笑道:“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不但没有惩罚,而且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
有一天,孙嘉淦推荐一个人,雍正召见后很不满意,责怪孙嘉淦所举非人,孙嘉淦不以为然,坚持说:“这个人是可用之才。”这话非常犯忌讳,好像皇帝看人有问题,雍正大怒说:“你能保这个人将来不会因为贪腐而败吗?”孙嘉淦毫不畏惧,提高嗓门说:“臣愿意为他连保。”雍正见状,气愤异常,把御笔往地上一摔,说:“你给朕写保状。”孙嘉淦不假思索,从地上拿起御笔就要写,这一幕,把大学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危急中还是雍正身边的侍卫反应得快,呵斥道:“大胆,你连御笔都敢用吗?”经此一喝,孙嘉淦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将御笔用双手托起,高举过头,免冠叩首,说:“皇上所用御笔,臣不敢握!”雍正见状,说:“好你个孙大胆,原来还知道有君父啊!”大臣们知道孙嘉淦这次真的闯大祸了,刑部以“大不敬”论斩上奏。雍正把刑部的上奏压下来,过了几天,对大臣们说:“孙嘉淦确实够憨的,但他正直,不爱钱。是个好官。”下令把他释放。不几年,升他为刑部侍郎,兼管吏部。乾隆即位,孙嘉淦上奏闻名于世的《三习一弊疏》,史家论说,这是奠定清代极盛的第一疏。如果评价清代山西名臣,孙嘉淦当属第一。而这与雍正的包容、保护、提拔有直接关系。
至今在吕梁地方,仍流传孙嘉淦的许多逸事。孙嘉淦是山西兴县人,出身贫寒,做了一辈子官,告老还乡前,他老人家想:我一辈子清廉为官,没有攒下几个钱,如今荣归故里,如果过于穷酸,遭乡绅土豪耻笑不说,重要的是给朝廷丢脸。思谋良久,悄悄让仆人连夜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夜里自己亲自动手装得满满当当。第二天,浩荡而归。没料到,皇帝得到举报,说孙嘉淦平常装清廉,实际是个贪官, 他回家的金银财宝带了好几车。于是,孙嘉淦行至半路时遭到检查, 但当检查的官员打开木箱子时,他们惊呆了,见里面装的都是又重又黑的石砖头。此事一经上报,乾隆皇帝大为感动,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
雍正关心、体贴、包容、提拔官员的事情不是十件八件,也不是几十件,而有数百件之多,这和常人心目中的雍正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说,历史误读了雍正。

大众关注多
雍正一即位,就成为典型的“话题人物”,而且话题不断。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是中国300多个帝王中,“颜值”曝光最高的皇帝。清末民国以来,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文学作品,一部接着一部,比如《吕四娘演义》《血滴子》《雍正剑侠图》。前些年的《雍正王朝》,近几年热播的《甄嬛传》,使得雍正帝再次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夸张地说,雍正是大众关注最多的皇帝。
但说起来,雍正之所以受到经久不衰的超高关注,主要是因为他有太多的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到了雍正六年,来个“总汇”,这就是曾静“策反书”所列出的雍正“失德”: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好像雍正集中了古代帝王的所有“毒点”于一身。有时我想,历史上“逆取顺守”的皇帝也不少,但没有受到像他那样的“待遇”的。唐太宗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的,明朝的永乐帝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打了四年的战争,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当皇帝的,但唐太宗、永乐帝都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对于雍正,好像历史不够慷慨,更多关注、纠结他的道德层面,有的作品甚至把他描写成“厚黑皇帝”,而忽略或者漠视他的作为,更少看到他带给清朝的长久而持续性的兴盛。

革除积弊多
雍正即位后跟大臣们讲,朕就是要“移风易俗”,“振数百年颓风”。孔子在论语里讲,三年无改于父之政,孝也。这是什么意思?古代中国是人治社会,集中表现在孔子所说的“人在政存”、“人去政亡”。所以儒家提出政策的连续性,即在守丧三年间,即便父亲的做法不妥,也不能立即改变。雍正在即位诏书中,引用了孔子的话,并表示:父皇六十余年积累的良法美意,应该万世遵守,朕定当永遵成宪,不敢稍有更张,何止三年无改。但康熙晚年积累的问题太多了,政治运行的惰性正以其惯性在毁蚀大清帝国。不改就没有出路,甚至清王朝很快就会衰落下去。我们看中国的历史有一个规律,就是“三代现象”。第一代开国,历经千难万险,所以珍惜得来不易的社稷江山。第二代一般追随第一代,也基本经历不少曲折,因此大体能够守成。到了第三代,幼时生长深宫,不知民间疾苦,更不知道打江山的艰难,因此很少有三代兴盛的。如果从清朝入关算起,雍正恰好是第三代,因此,是承继康熙晚年的松弛的政治呢?还是整饬官常,在既有累积的好的做法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再重新出发呢?雍正选择了后者。他即位伊始,就清理亏空,惩治贪官,同时实行养廉银制度,提高官员的基本收入水平,而通过军机处的设立,极大提高了行政运行的效率,也使得明代废除丞相制以来没有解决的体制“杂糅”问题得以解决。经济上推行摊丁入亩,事实上对人口特别是劳动力的流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短短的13年里,推出一系列革故鼎新的举措,节奏之快,力度之大,让臣僚感觉跟不上皇帝的步伐。

历史经验多
雍正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在清朝二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中, 就时间而言,仅占二十分之一。可以说是短暂的一瞬。但历史不是以时间的长度,而更多是以其深度和厚度所留下的时代印记书写的。雍正这13年,给清朝留下了太多的遗产,这些遗产,既有制度的,也有文化的,还有精神的,值得总结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也非常多。雍正自己也在调整,前期厉行严猛之政,重用武键之人,后期缓和了很多。到乾隆即位,出现明显的大调整,军机处最初也废止了,密折制度也被认为不妥。被雍正惩罚的人大多得到纠正,以至于大臣王士俊上奏说:现在什么是“好条陈”(建议)?只要把雍正皇帝的做法翻过来,就是好条陈。但乾隆后来又恢复了他父亲的许多做法。嘉道时期,清朝的历史发生重大转型,当时因循守旧之风蔓延,雍正的革新精神又一次被重新唤醒。“整纲饬纪、立政明伦”,这是嘉庆帝对他祖父的评价,也是对雍正朝历史经验的又一次评估。
那么,雍正作为一个人,一个皇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将他总结为四个字。
一是“奇”。
雍正本人就是个传奇。他谦虚地说,朕事事不如父皇,但有一个经历,父皇没有经历过,那就是在“藩邸四十余年”的历练。康熙后期, 当诸位阿哥因争夺继承人而闹得不可开交,一个个接连倒下时,他却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经常出入柏林寺,与得道高人谈禅说佛,留下许多趣事。
有一年春天,他来到雍亲王邸一墙之隔的柏林寺,随手写几个“春”字、“福”字,送给来寺庙的人结缘。这时来了一位僧人,对雍亲王胤禛说:“一部大藏经,都被王爷布施了。”胤禛听完,用手执笔,在自己的额头上点了一个点,僧人不解其意,问道:“王爷为什么要拿毛笔点自己的额头?”胤禛诙谐地说:“自己点,免得被别人点啊。”僧人觉得王爷说话有漏洞,就说:“王爷也是修行之人,竟然还有‘人’‘我’之分啊。”言外之意是说,您一向参禅修佛,很多人说您学养深厚,其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胤禛明白僧人的意思,指着自己额头上的墨点说:“那么请问,这点的是‘我’还是‘人’呢?”言下之意,“人”就是“我”,“我”就是“人”。这位僧人恍然大悟,只好行礼而退。这时,胤禛用自己的黑手帕,把额头上的墨点擦净。此时,在旁边看热闹的另一位僧人见有机可乘,便对胤禛说:“金不与金碰,王爷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黑手帕擦掉自己的黑墨点?”胤禛却很从容,回答说:“您到别的地方,千万不要说我圆明居士黑白分明啊!这哪里是金不碰金,那样只能是两败俱伤。我这是‘水’洗‘水’啊。”僧人明白,王爷把自己或墨看成洁白的水,把手帕又当成水,以水来洗水。这则故事收录在雍正编写的《御选语录》里。实有其事。
我们经常说“大道无形”。皇子时代的雍正,非嫡非长,实力、才能、声望,都无法与诸兄弟争,所以他实行韬晦之计,把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落到实处。当最有希望的皇哥哥、皇弟弟们一一被父皇废除的废除、关押的关押,余下能够与他一争天下的已所剩无几时,他把握住了最关键的时机,取得皇位,这本身是最大的“奇”,以至于他的生 雍正十三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雍正十三年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雍正十三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雍正十三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一之后又追来啦

评分

以后还是不能买食谱,省的老是饿得慌。

评分

《雍正十三年》提出了众多以往大家未曾关注或关注不多史实,比如关注了在权力角斗中,作为雍正作为皇子中的弱者,如何逆袭。雍正执政初期遇到的危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过去没有人提出。实际上,雍正前三年对国家的掌控力量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认识的程度。他是如何开局,如何解困,如何破局……《雍正十三年》中未经删改的雍正朱批奏折原件等罕见史料重磅呈现,从历史第一视角重构“逆袭皇子”内心世界,还原被误读的雍正。并将人物置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讨论,具有古今参照的现实意义。

评分

发货及时,图书质量一般,装订不是很牢固,其他都还好,活动购买划算

评分

    秦始皇的爸爸是吕不韦?昌平君有着怎样的双重身份?秦始皇的表叔怎么成了末代楚王?秦始皇的后宫为何集体失载?坑儒是秦始皇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评分

书自己选的,看了一下内容,还属于自己感兴趣的,里面还没仔细阅读,先好评一下吧!

评分

保质保量心情好,下次还来买好书!

评分

内容确实很好看。不过印刷纸张不怎么样。

评分

 我最讨厌看一切关于美食的书,作者文笔不好,味如嚼蜡,许多没吃过的吃食都会被我彻底封杀;作者文笔太好,每次都搞得饿得慌,只想佟湘玉的溜肥肠。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雍正十三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