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管理学(第4版)》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者借助长期从事管理学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实践经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汲取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精华,分析了人类不同管理活动的共同特征,设计了管理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从过程角度系统阐释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伦理道德要求,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职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管理学(第4版)》阐述的内容虽多以企业管理活动为背景而展开,但在此基础上导出的一般理论与方法显然也可运用于企业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因此,《管理学(第4版)》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人文社科其他相关专业选用,同时还可为那些希望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管理现象或有意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社会读者提供借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一节 全球化内涵
第二节 全球化与管理者
第三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综合案例
案例一 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
案例二 法国总部来了个中国人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一节 决策与决策理论
第二节 决策过程
第三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一节 战略环境分析
第二节 战略性计划选择
第三节 计划的组织实施
综合案例
案例一 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
案例二 互联网思维的战略决策
第三篇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第三节 员工培训
第四节 绩效评估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综合案例
案例一 万维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案例二 广东北电——人性化管理
第四篇 领导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第二节 领导风格类型
第三节 领导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原理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第四节 激励实务
第十三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第二节 组织沟通
第三节 沟通管理
第四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综合案例
案例一 “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
案例二 晋升停滞的骨干员工,留得住吗?
第五篇 控制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第三节 危机与管理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生产控制
第三节 财务控制方法
第四节 综合控制方法
综合案例
案例一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模式
案例二 比利时和法国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第六篇 创新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第四节 工作流程的再造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及其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综合案例
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
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
精彩书摘
《管理学(第4版)》:
(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1.政治与法律环境
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1)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2)政治的稳定性。政治的稳定性通常是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再如政变,社会内乱,以及一些国家的种族和宗教冲突等,都将导致政局动荡不定。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
前言/序言
《管理学》这本教材自2000年1月初版问世,距今已有15个年头。过去的15年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作为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其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活动的场域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材第二版和第三版的修订中,我们努力回应了这些变化。本次修订之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和重庆组织了两次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讲授“管理学”课程老师的座谈交流会,与会同行和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对本版修订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据此我们在本次修订中对教材的内容和相关文字进行了斟酌,增加了企业危机的应对与管理(第十四章第三节),调整或补充了第一篇、第二篇、第四篇以及第五篇的相关案例。借此机会向参加两次座谈会的同行表示诚挚的谢意!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理论是在总结人们管理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任何社会成员都是处在一定的管理关系中的。不论是管理学的授课对象还是管理学的讲授者,他们都是管理中的人,对管理这个问题都不陌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管理实践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从而也会在此基础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思考。把一个大家都认为比较熟悉的主题研究好、讲好,这可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北京和重庆的两次座谈会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在西安组织的工商管理教学研讨会上,大家对如何讲好这门课程以及如何处理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受讨论中同行发言的启发,同时也根据我们对多年管理学教学与研究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要讲好“管理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可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第一,要注意管理学教学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管理学是源自人类自己的管理实践,同时又用来指导人类管理实践的科学,其应用性特征非常明显。管理学的讲授者不仅要熟知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要熟悉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的具体背景条件。只有把管理学的一般知识放在特定组织进行的具体活动背景下去介绍和分析,才能把管理学讲活。因此,管理学的教师必须借助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组织的管理实践,在此基础上用案例或事例来解释或佐证相关的管理理论。
与此同时,管理学的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应用性特征越是明显,对讲授者的学术性要求可能也就越高。把一个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与认识的问题讲出理论来,讲授者可能必须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这个理论功底不仅指讲授者要非常熟悉管理的理论体系,了解不同管理理论流派的特点及其演进,能够用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层次系统地介绍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要求管理学的教师对管理的本质及其现象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地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管理活动的维持与创新特征”、“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功能”等便是我们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思考的结果,并逐步纳入到教学体系中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学术性是管理教学的生命线。
第二,要注意管理学教学与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相互支持。
管理学教学中体现的学术性须以管理学教师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管理学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其教学应该是相互支持的。要通过教学促进科研,同时通过科研“反哺”教学。
我们认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教为本”。对大部分高校教师来说,教书可能是我们终身的职业,我们职业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应该是与教学有关的。“以教为本”首先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教学工作的安排。除了教学外,许多高校教师还承担了大量的校内外行政、社会服务等工作。但我们应该明白,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兼职,教书授课才是我们的本业,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不务正业”。
“以教为本”还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要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通过科研来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课程的理论体系。大家都熟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思关于企业性质的研究,就是源于他在刚走上讲台时发现经济学的现有理论无法解释企业组织存在的社会理由,从而思考并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交易成本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为本科生讲授“管理学”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促使我们几乎思考了管理学的每一个基本问题,从而不仅帮助我们形成了比较扎实的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主持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便是在此基础上申请获得的。从教学中发现的这些课题的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了我们教学中所体现的理论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注意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
学术水平的提高,要求管理学工作者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入的行为。人的行为选择及其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受到许多个人内在和/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在组织内部或外部行为选择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是许多人文或社会学科研究的主题。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协调的管理学需要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寻找理论支持。当然,这可能也是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共同特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楼启用2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中曾经指出,“没有人仅仅作为经济学家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我甚至不禁要说,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仅仅是经济学家,他即使算不上一个危险人物,也可能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①。经济学家也好,社会学研究者也好,如果他只有自己专业的理论与方法而缺乏其他学科必要的理论支持,则其研究视野和研究成果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这Al方面的特征尤为明显。“管理学”课程的讲授者要在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注意广泛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强化我们在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增进我们的学术敏感性,以努力提高我们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
管理学(第4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