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正平,王淼,华秀萍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61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12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2
字数:286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
  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热点问题。
  汇集阿里巴巴、Facebook等中外知名企业融资案例。
  政界、学界人士联合撰写,政策性、实操性强。

内容简介

  随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的提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融资难仍然是影响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的突出问题。《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旨在对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供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结合的经典案例,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金融政策提供相关依据,为科技型企业寻求不同融资渠道提供各种思路。

作者简介

  杨正平,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多年从事科技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工作,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高科技项目评估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王淼,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计算金融硕士,现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华秀萍,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金融中心副主任,宁波市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专家理事。

目录


第一章 科技金融概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一节 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科技金融的发展实践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科技型企业发展
第四节 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

第二章 科技园区与科技金融:以小明大,见微知著
第一节 国外科技园区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第三节 国内科技园区科技金融实施情况
第四节 完善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体系

第三章 政策性基金与民间融资:四两拨千斤,此唱引彼和
第一节 创新基金
第二节 孵化器与孵化基金
第三节 政府引导基金
第四节 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
第五节 政策性基金与民间融资经典案例分析

第四章 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千锤百炼出深山,百里挑一非等闲
第一节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与一般金融投资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实践
第四节 高科技项目投资评估
第五节 天使投资及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第六节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建议

第五章 科技信贷:久旱逢甘露,雪中急送炭
第一节 科技信贷的创新发展
第二节 科技银行
第三节 科技信贷与科技银行案例分析
第四节 大力发展科技信贷

第六章 科技保险:未雨先绸缪,风险共分担
第一节 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科技保险的实践
第三节 加快推广科技保险

第七章 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节 国内外三板市场的发展与实践

第二节 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案例分析
第三节 创新发展我国“新三板”市场

第八章 多层次科技资本市场:一板独兴不是春,多层争艳香满园
第一节 典型的国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
第二节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第三节 科技型企业上市案例分析
第四节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精彩书摘

美国经典案例分析:Facebook的风险投资之旅

创建于2004年2月的Facebook,最初是靠Paypal联合创始人彼特·泰尔资助的50万美元创办的。随着公司的发展,起先的投资远远不能支撑Facebook的快速前进,融资也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可是几年前,对于当时只有20岁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而言,由于Facebook羽翼未丰且仍处于创业阶段,在如何选择风险投资并获得资金方面,其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2005年2月, 4家大型科技公司、12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华盛顿邮报》都曾向Facebook抛出橄榄枝。随后,维亚康姆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沃尔夫也与扎克伯格举行了会谈。不过扎克伯格拒绝了上述所有公司的邀约,最终选择了位于帕洛阿尔托的阿克塞尔合伙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而这家公司最初的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也获得了百亿美元的回报。

Facebook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除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外,有6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超过5%。排名第一的是Accel Partners(阿克塞尔合伙公司),共持有2.01亿B类普通股,持股比例达到11.4%。Accel Partners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于1983年。从2002年开始,该风险投资公司曾陷入困境。
互联网泡沫最严重的时期,该公司Accel Partners VIII基金的规模达到16亿美元,但随后的失败意味着Accel的资金已经超出它能合理投资的范围。这是风险投资公司当时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公司都向投资者表示,它们不会调用承诺资本的40%或50%。Accel希望保存已经受托的16亿美元,将这些资金分散到Fund VIII以及全新的Fund IX这两只基金中。如此一来,Accel将能够锁定其30%的附带收益结构,并显著延长其投资跑道。不过,Accel的投资者们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他们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Accel不得不将基金规模削减至大约7.7亿美元(通过两次削减)。随后的两年,Accel一蹶不振,不断亏损。在目睹Accel的悲惨境地及其少得可怜的回报后,许多有限合伙人决定与其分道扬镳。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决定不再向Accel Partners IX投资,后者最终仅仅筹集到4.4亿美元。事实证明,这些学校所犯的错误堪称代价惨重。因为Accel Partners IX目前持有大约1.495亿股Facebook的股票。它对Facebook的投资始于2005年,投资金额仅为1 220万美元。7年之后,这1 000多万美元投资增长到100亿美元。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称,Accel Partners投资Facebook将获得的潜在回报相当于红杉资本和Kleiner Perkins 2004年投资谷歌所获回报总额的2倍。

Facebook最初的理想融资对象是《华盛顿邮报》,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虽然一直在接触Facebook,但扎克伯格并不想接受风险投资的注资。因为他不想按照一整套硅谷公司的模式来操作:接受风险投资的注资,试着使公司上市,或是飞快地把公司卖掉,按照加速的时间标准引入专业管理模式。《华盛顿邮报》与这些科技公司完全不同。《华盛顿邮报》长期专注于新闻业,而且对“华盛顿邮报”这个品牌及其拥有的公信力极为专注。就在此时,扎克伯格开始认真考虑进行新一轮融资,并且期望《华盛顿邮报》能够注资,与“华尔街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合作伙伴。 但是,就在Facebook正式打算寻求融资的风声传出时,硅谷中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打听消息的人铺天盖地地涌来,Facebook的电话响个不停。不过到2005年3月底,Facebook与《华盛顿邮报》的商谈仍在继续进行,并没有受到太多其他投资公司诱惑的干扰,只是维亚康姆公司突如其来地加入投资者竞选的行列,并表示有兴趣以大约7 500万美元买下整个公司,希望把Facebook与全球音乐电视网合并。这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不过这一序曲证明Facebook所吸引到的“狂蜂浪蝶”实在太多。如果扎克伯格接受了那个竞价,就相当于一年挣了3 500万美元。但他不为所动,不愿意卖掉Facebook。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竞价掀起的波澜过了好一阵才平息。不过此时,Facebook的创始人兼总裁肖因·帕克却故意使《华盛顿邮报》方面了解到维亚康姆的竞价。在几轮讨价还价过后,2005年3月底,这家报业公司寄给了Facebook一张条款说明书,上面的交易条件十分优厚。它将注资600万美元以换取公司10%的股份,这样一来, Facebook的市值将达到6 000万美元。以风险投资的行话来说:就是“事前5 400万美元”——意思是,注资前,其价值为5 400万美元。帕克很是兴奋,这比他期望中的更好。但帕克和扎克伯格并不着急。无论如何,他们都认为还是有必要与《华盛顿邮报》再次讨价还价。《华盛顿邮报》的谈判代表们想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但扎克伯格和帕克却只愿意把这个席位留给格雷厄姆,其他人则免谈。不过格雷厄姆觉得自己当时正全心全意投入报社事务中,可能顾及不到Facebook的事务,反而会影响公司的发展。于是扎克伯格在电话中与他把事情讨论清楚,并几乎达成了一项协议,这其中并不包括董事会的席位。但就在扎克伯格和帕克准备坐飞机去华盛顿签署协议前几天,《华盛顿邮报》一个高层谈判代表的父亲去世了,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而这恰恰给了Accel最好的机会。在此前的10年里,尽管它曾经做过大量极为成功的投资,但最近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20世纪90年代,随着Accel对电子通信和软件方面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投资(例如Uunet、Macromedia、RealNetworks和 Veritas等),公司获利颇丰,名号也渐渐打响。此时,互联网行业机遇再现,但与硅谷中几乎所有其他主要风险投资公司一样,Accel还没有在一个重要的消费者网络上赚到大钱。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丰厚收益的机会十分渺茫,而赚取巨额回报的预期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在Accel的合伙人中,正抽资准备退出的包括公司最有名望的投资方——哈佛大学捐赠基金。Accel最知名的合伙人吉姆·布莱耶十分担心这个显赫一时的公司的前景,因此他和他的职员们都在寻求有革命性意义的投资项目,从而复兴Accel的名望和公信力。凯文·埃法西是Accel的一名资深合伙人,布莱耶委托他办的事,是出去找新创立的、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公司。那段时间,埃法西对社交网络领域很感兴趣,并和公司的同事讨论过这一领域的公司,而在 2004年12月,一个实习员工也向埃法西介绍过Facebook。

社交网络的名声一度不佳。众所周知,这一类网站通常都含有色情内容,会员们粗野且无秩序。但当埃法西登录Facebook时,这个网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解释说:“从本质上看,Facebook不是娱乐网站,其背景十分清晰,就在你的大学里,方便实用。并且大学生对营销者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群落。人们一生中关键性的购买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成形的:第一张信用卡、第一个银行账户,甚至第一辆车。但你在读大学时,营销方没有办法接触到你,而Facebook似乎拥有一个可以接触到学生的方式。”

因此,埃法西继续仔细了解了Facebook惊人的发展速度。当他听说Facebook正在筹集资金时,就非要与Facebook的经营者们会面不可。起初曾尝试用各种方法联系Facebook的相关人员,但都未能如愿。不只是由于当时硅谷中有谣传称Accel已经失去了好运气,更是因为那段时间,扎克伯格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潜在的投资方《华盛顿邮报》上。

不过埃法西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2005年4月1日,埃法西最终决定自己主动去 Facebook的办公室。埃法西要采取什么办法来使Facebook接受Accel的注资呢?他决定迅速向Facebook递交一份交易计划书。埃法西草拟了交易计划书的条款,对Facebook的投资估价与《华盛顿邮报》做出的一样,但注资稍多。他当晚就把计划书发给了Facebook。出这样的高价有一定的风险,但他想用价格打动Facebook。那天深夜,帕克回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感谢他的厚爱,并表示将按原计划与《华盛顿邮报》合作。实际上,Accel对Facebook如此感兴趣,使帕克感到兴奋,这使得他可以试探其他仍在竞争队伍中的风险投资公司,顺利的话,也许Facebook根本不用和《华盛顿邮报》进行交易。第二天早晨,他与德丰杰公司(世界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蒂姆·德瑞普商谈,蒂姆表示愿意出与Accel一样的条件。帕克在开完会几分钟后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埃法西。埃法西暗示说他也许能够出更高的价格,并随口说了几个数目。最终,交易计划书的条款说明上显示的是投资前8 700万美元的估价,投资额为1 270万美元,这将使得Facebook注资后的市值达到1亿美元。帕克不得不有些惊讶地表示这值得考虑。至此,Accel基本上为 Facebook同样的股份提出了两倍于《华盛顿邮报》的报价。


但要做出决定仍不轻松。原因之一是,虽然未签署任何文件,但扎克伯格曾经在较低的价格上与格雷厄姆达成了一个买卖协议,再加上格雷厄姆对公司绝对信赖,他容许扎克伯格和帕克放手去做很多事情;相反,如果Accel注资进来,该公司将会插手很多事务,这意味着Facebook会少一些自由度,但它的加盟也可能会带来硅谷的人才和关系网。不过,帕克并不认为一定要与《华盛顿邮报》这个非风险投资的投资方进行交易,而他们之中最有经验的马特·科勒也强烈建议应该尽量筹集资金。天平由此向Accel倾斜。同时,蒂姆·德瑞普和其他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愿跟风Accel报出的天价。所以当时的形势就是在《华盛顿邮报》和Accel中二选一。

因此,在慎重地考虑与沟通之后,扎克伯格选择了Accel,因为这笔钱可以预防Facebook出现赤字或被迫向外借款。不过,他希望进入Facebook董事会的人是布莱耶,而非埃法西,因为他并不是资深合伙人,也缺乏经验,从来没有当过董事。此外,帕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结构,保证扎克伯格控制两个董事会席位,而他占据另一个。这意味着就算布莱耶和泰尔都加入了董事会,扎克伯格和他两人仍将控制五个董事会席位中的三席,占表决的多数席位。这一套复杂的安排,把他们的股票所有权和董事会席位联系起来,扎克伯格就不太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布莱耶决定接受这些条件,但要求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他拿自有资金再向Facebook投资100万美元。对于投资之前Facebook 8 700万美元的估价,布莱耶毫不掩饰地表示:“我当时知道这竞价太高,但有时,达成一个交易需要付出这种代价。”最终,Facebook拥有了大量资金,并可以建造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不久之后,服务器搭建串联完成,真正的成长由此逐渐起步。

前言/序言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高度重视知识与教育,因此中华文明经久不衰。而中国内部驱动的创新经济自古以来都不可忽视,进入近现代以来,民众对创新的热情与努力在很多时期都颇为显著。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引进外资,外部知识传导与内部创新需求合力推动的创新经济,虽然依旧面临很多挑战,但已经逐步开始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已经被当作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所谓创新,即在旧的科学技术、生产流程、商业模式或者组织运营的基础之上,要么进行部分改造实现效率提高,要么完全另起炉灶、进行颠覆性的创造。其中,科技创新可以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的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目前中国原始创新不足;集成创新是对那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工艺。

科技创新从来离不开金融。用通俗的话来说,金融就是钱的创造、流通与利用,以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定价与风险控制。过去不少研究表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两相结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金融体系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的服务包括:企业家与项目评估、资金投入、风险管理与收益率提升。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即政府、企业和家庭获取与利用钱的方式不一样。主要通过向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借债来支持生产与消费的体系,是间接融资主导的,一般被称为“银行主导”型,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是德国与日本,中国也属于这一体系。主要依靠股票与债券等资本市场来帮助融资的体系,是直接融资主导的,属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美国与英国则是这个体系的代表。

银行等中介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更加严格,因此在提供资金的时候,也会设定比较高的门槛。这样的话,如果是在已有技术与商业模式上进行集成创新,并拥有一定的可抵押的资产,就更容易获得这些中介机构的信任。因此,制造业等行业的集成创新更容易获得资金,相对而言,轻资产的科技型项目的知识与技术创新更难得到银行等的资金支持。特别是颠覆式的原始创新项目,项目本身面临技术与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蕴含的风险很大,对银行等中介机构而言,自然就不太具有吸引力。对于后者,资本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既包括股票等股权融资模式,也包括债券等债务融资模式,所以容忍的风险度也更高。股票可以有成长股、价值股,债券也有信用高的、信用低的,市场能够给予不同的风险以不同的溢价。因此,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始创新反而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更容易获得青睐。

金融体系在事实上影响着创新模式的发展。在德国与日本这样的国家,因为企业融资由银行等中介机构提供的间接融资主导,所以它们的创新经济可以被称作协同发展式。而美国与英国的企业更多依赖市场获得直接融资,因此创新经济更自由、更市场化,技术创新也更多的是颠覆式创新。同时,由于原始创新项目的风险比较高,不同的股权投资机构在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因此形成了既专业又多样化的高新技术投资生态圈。其中,最知名的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最集中的美国硅谷。

中国的高新技术创新在全球激烈竞争的环境里,面临来自文化、法律、知识体系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也更偏向于德国、日本的银行主导型,有利于集成创新,不利于原始创新。欧美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撑,高科技产业的原始创新项目的资金就很难筹集,创业风险就很难被分散,亦会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金融体系的发展,均受到很大的关注。特别是“科技金融”这一概念近期在国内被广泛提及,并频频出现在大量媒体与学术期刊上。但科技创新与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依然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领域。因此,科技金融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书旨在对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供国内外各种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结合的经典案例,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与案例依据,并为科技型项目寻求不同资金来源提供思路。我们发现,在现阶段,中国已经消化吸收了部分国外发展科技金融的先进经验,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进行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正在努力发展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之路。为了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国家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推广科技贷款、规范科技保险运作、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政府财政补助等方式成为其更为常用的融资渠道,而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风险保障。

本书自起始到完稿,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很多研究资料,浏览了国内外不少的相关政策与案例,也拜访了不少企业、政府机关与金融机构,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金融的生态系统变迁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诠释和研究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力求以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向政府提出建设和发展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议,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多角度项目融资的可行渠道。我们还特别针对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与科技金融生态的发展,收集与分析了一些当地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

本书的研究、写作与出版过程,得到了很多机构与人士的帮助。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的博士生陈裕荟琳、胡健薇、范佳妮、王雅丽,研究助理韩诗颖、周秋、付思萌等,在资料搜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也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图书事业部林君秀、贾米娜等老师对本书的贡献。正因为她们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才让本书有了当前崭新的面貌。


作 者
2017年4月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有看,只是送人,所以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谢谢啦

评分

评分

谢谢啦

评分

没有看,只是送人,所以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科技金融 创新与发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