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鍾漲寶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4-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203110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004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農村社會發展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字數:446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從經濟支持、生活照顧、精神支持三方麵研究瞭農村社會的養老問題。首先,運用文獻研究法,從曆史長時段的角度,以農村傳統的傢庭養老保障方式演變為主綫,通過對我國不同時期農村養老保障方式存在和運行的經濟與社會基礎,以及傢庭、社會、國傢等不同主體在農村養老保障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的分析,探討瞭不同時期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個性與共性問題,揭示瞭農村養老保障的運行機製與演變規律。其次,運用實證研究法,即通過對東、中、西部5省22個鄉鎮58個行政村1599個農戶的調查問捲與湖北省黃梅縣的孔鎮、武漢市新洲區等地的專題調查問捲與個案深訪資料分析,以及與有關單位相關調查問捲的比較分析,客觀描述瞭我國農村居民的養老觀念、意願與贍養行為,通過對影響農村居民養老觀念、意願的主觀客觀因素,以及子女對父母贍養的行為動機及其維係行為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分析,揭示瞭我國社會轉型期農村養老保障方式的運作機製及其演變趨勢;通過對農村居民參與新農保的行為邏輯分析,探討瞭新農保的養老保障能力與可持續性。

作者簡介

  鍾漲寶,浙江餘姚人,1963年1月齣生,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村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農村社會學”項目第1首席專傢;獲湖北省教學名師、湖北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等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社會發展、農村社會學。先後在《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錶或轉載學術論文100餘篇;研究成果先後4次獲得湖北省社科成果奬,2次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背景與問題
一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村養老保障經濟壓力大
二 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農村傢庭養老負擔係數不斷加重
三 我國農村傢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和核心化,傢庭養老承載力減弱
四 我國農村外齣務工人員增多,傢庭養老資源供給麵臨挑戰
五 我國農村的傢庭倫理道德嬗變,傢庭養老思想基礎動搖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 農村養老保障總體研究
二 農村傢庭養老保障研究
三 研究評述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 傳統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一節 國傢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賜予老人尊號和官銜等,提高老年人地位
二 行養老禮和鄉飲酒禮,倡導尊長敬老
三 設立養老救濟機構,收養鰥寡孤獨老人
四 賞賜物品,改善老年人生活條件
五 推行免役、“給侍”、告養等製度,提高老年人生活照料水平
六 刑律優免老人犯罪,嚴懲子女不孝行為
第二節 傢族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製定傢法族規,宣傳和強化孝道
二 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人地位和權威
三 建設族産,資助和救濟窮苦老人
第三節 傢庭的養老保障功能
一 傳統社會傢庭養老的主體
二 傳統社會傢庭養老的內容
第四節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的經濟與社會基礎
一 經濟基礎
二 社會基礎
第五節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的特點
一 傢庭是養老保障的主體,傢族和國傢發揮輔助作用
二 養老保障規範形成時間早、涉及範圍廣、介入程度深
三 傳統時期農村養老保障具有鮮明的倫理特色
四 傳統養老保障規範具有強大的維係和約束力量
……

第三章 集體化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四章 後集體化時期的農村養老保障
第五章 中國農村居民養老觀念研究
第六章 中國農村居民贍養行為研究
第七章 新農保的製度設計及其推進過程
第八章 農民參與新農保的意願與行為
第九章 新農保的養老保障能力及其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農村養老保障調查問捲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三 研究評述
  綜上所述,關於農村養老保障的研究涉及農村養老的主體與非主體、功能與文化價值、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綜閤,研究的角度與內涵不斷變化和深入。不可否認,這些研究成果對於我們認識和理解農村社會的養老保障問題提供瞭很好的啓示,但是仍有幾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在研究視角上,現有研究大多是從農村養老保障責任分擔的視角,即傢庭、社會、國傢該如何分擔各自的責任,無論是強調政府主導責任的,還是強調傢庭或社會養老責任的,都忽視瞭踐行責任分擔機製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基礎。往往從應然的角度,界定傢庭、社會與國傢在農村養老保障中的各自責任,得齣偏離我國農村現實的研究結論。
  其次,在研究取嚮上,現有研究大多從我國農村的現有狀況齣發,立足於橫截麵的資料分析提齣相應的對策,缺少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曆史演變規律的分析,並從曆史演變中預估農村養老的發展趨勢。養老保障不僅是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方式與傢庭財富代際傳遞方式,還是一種文化與規範,其變遷必然是一個傳承與創新的過程,因而對農村養老保障的研究不僅要立足現實,也要尊重曆史、前瞻未來。
  ……

前言/序言

  從1978年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具有瞭以往不曾具有的特點。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在經濟體製改革的帶動下,社會結構轉型和經濟體製轉軌兩者同時並進、相互交叉,形成相互推動的趨勢。這裏,社會結構主要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地位及其相互關係的製度化和模式化的體係。社會結構轉型就是不同的地位體係從傳統型嚮現代型的轉型;經濟體製轉軌則指的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嚮市場經濟體製轉換。無論是社會結構轉型還是經濟體製轉軌,都是廣義的社會轉型的內容。用世界的眼光看,這種轉型的復雜性在其他發展中國傢的現代化過程中是很少見的。更進一步說,兩種轉變的實質在於文明形態的變更。而這種深層次的文明轉型發生在中國這個地區發展極不平衡的巨型國度裏,經曆瞭不同路徑的探索和實踐,也呈現齣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
  另一方麵,在20世紀與21世紀的交替期間,舊式現代性已經進入明顯的危機時期,全球社會生活景觀因此呈現齣重大轉摺的種種跡象。在世界,在中國,探索新型現代性便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潮流和趨嚮。所謂舊式現代性就是那種以徵服自然、控製資源為中心,社會與自然不協調,個人與社會不和諧,自然和社會付齣雙重代價的現代性。而所謂新型現代性,就是指那種以人為本,人和自然雙盛、人和社會雙贏,兩者關係協調和諧,並把自然代價和社會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現代性。作為一個具有曆史規律性的人類追求方嚮,提倡並促進新型現代性的全麵實現應該是具體研究領域的一種學術自覺。因此,這種對新型現代性的追求需要更多有誌之士在相應的具體層麵進行係統研究。這其中,作為社會係統重要構成的農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研究領域。在城市化基本實現的當下,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村轉型升級,實現城鄉一體化,最終建成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是擺在學界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事實上,在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史上,農村研究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早在中國社會學的傳播和發展時期,社會學的前輩們就深入到農村廣闊的天地之中,探索和思考中國農村社會發展和轉型麵臨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農村的經驗研究成為早期中國社會學的研究重心。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學在中斷近30年後得以恢復,農村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也獲得長足發展。其中,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係是國內較早恢復農村社會學教學與研究的係所之一。我國第一位農村社會學博士、老一輩著名社會學傢楊開道先生(1899-1981)曾經是華中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的籌委會主任,他所開創的中國農村社會學教學研究事業給該校留下瞭寶貴遺産和優良傳統。1986年,該校開設瞭國內第一個農村社會學專業。華中農業大學社會學專業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農村社會學教學與研究中的學風建設,不但繼承和發揚瞭楊開道先生的“理論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閤,用科學方法研究中國農村”的學術理念,而且在首任係主任李守經教授的帶領下,逐步形成瞭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教學和科研風氣與傳幫帶、團結閤作的工作氛圍,以及“教學、科研、社會實踐”三結閤培養社會學應用人纔的教學理念。現今,這種優良的教風學風由鍾漲寶教授帶領他的團隊進一步發揚光大,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學界公認。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