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作者简介
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目录
1 第一章 实在论与唯名论
22 第二章 什么是文学(上)
66 第三章 什么是文学(下)
119 第四章 虚构的本质
188 第五章 策略
255 索引
303 注释
精彩书摘
《文学事件》:
边界之间没有不确定性,共同体内没有任何冲突与矛盾;在解释共同体赋予文本的意义和读者试图从作品中读取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冲突的可能。费什倾向于从某种难以置信的同质性角度来理解解释共同体。读者以及更普遍意义上的人类都是一套特定行为方式的产物,这意味着只要你从属于这些习俗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挑战它们。你可以依靠什么惯例呢?既然人类主体实际上由这些惯例所构成,除非跳出自己的皮囊,才有可能让习俗接受根本性的批判。任何此类彻底的批判,正如我们随后将看到的那样,只能立足于其他解释共同体的制高点之上(这就意味着对你的共同体来说毫无意义),或者某个形而上的外部空间。
费什的认识论激进主义由此便具有某种值得玩味的、保守的政治涵义。且不论其他,它意味着没人能够反对他的意见。如果他能理解你的批评,那么你和他部属于同样的解释共同体,你们之间不会有什么根本性分歧。如果他不能理解你,很可能是因为你和他不属于一个可通约的解释共同体,因此你的批评将会被安全地忽略掉。
认识论上的建构主义通常把世界看成是人们解释的产物,因此很容易滑向怀疑主义。我们因此相信费什所说的“我们所熟知的并非世界,而是关于它的一些故事”。在这个说法当中,如果故事是“关于”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们如何知道这一点呢?它为何不能是另一个故事呢?),那么就很难理解,我们既然已经认识了这个世界又如何能去不认识它呢?
……
文学事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嘻嘻嘻
评分
☆☆☆☆☆
简明清晰,深入浅出。大家风范作品。学习啦。
评分
☆☆☆☆☆
还不错准备让孩子好好看看我自己也要看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希望对小孩有用
评分
☆☆☆☆☆
很好的书,对我很有启发,京东买书又快又便宜,快递小哥很辛苦!
评分
☆☆☆☆☆
bdnsjsnsnsbzbuzjsnsndn.x
评分
☆☆☆☆☆
经典版本,值得推荐!经典版本,值得推荐!
评分
☆☆☆☆☆
书很好,是正版,已经在京东买过很多书了!
评分
☆☆☆☆☆
还不错,就是封面设计不太喜欢,简单粗暴
评分
☆☆☆☆☆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