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闡述品管圈的定義、發展沿革及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情況;第二章為品管圈活動改善流程與步驟,結閤實用工具,詳細闡明品管圈活動的各個關鍵步驟;第三章是強調品管圈(QCC)與其他質量管理活動的關聯性,比較品管圈與全麵質量管理(TQM)、根本原因分析(RCA)、六個標準差(6a)等管理方法的區彆和聯係性;第四章為品管圈集成案例。提供瞭編者近幾年指導開展品管圈活動的部分案例,供讀者參考藉鑒。
《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實現三個特點:一是比較係統地介紹與品管圈相關的基本理論;二是融閤國內醫療機構工作性質和特點,使之更具移植性;三是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備的錶達方式。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品管圈概述(QCC)
一、品管圈(QCC)概念
(一)品管圈定義
(二)品管圈活動目的
(三)推動品管圈的好處
二、品管圈(QCC)發展沿革
(一)質量管理方法發展
(二)PDCA循環
(三)品管圈的問世
(四)品管圈應用國際進展
(五)海峽兩岸導入品管圈曆史
三、品管圈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一)中國颱灣醫療品管圈普及概況
(二)中國大陸醫療品管圈開展情況
第二章 品管圈(QCC)活動改善流程與步驟
一、品管圈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二)精神
二、品管圈基本要素
(一)成員
(二)圈名
(三)圈徽
(四)圈會
(五)成果
三、品管圈(QCC)流程與方法
(一)組織品管圈
(二)掌握問題點及主題選定
(三)製訂活動計劃
(四)現況把握
(五)目標設定
(六)解析
(七)對策擬定
(八)對策實施與檢討
(九)效果確認
(十)標準化
(十一)檢討及改進
四、品管圈(QCC)應用工具與手法
(一)傳統七大手法
(二)新七大手法
第三章 品管圈(QCC)與其他質量管理工具比較及其關聯性
一、全麵質量管理(TQM)
(一)發展沿革
(二)定義
(三)重要理念及實施原則
二、質量持續改進(CQI)
(一)定義
(二)實施步驟
三、根本原因分析(RCA)
(一)定義
(二)實施步驟
四、失效模式原因分析(FMEA)
(一)定義
(二)實施步驟
五、六個標準差(6α)
(一)定義
(二)實施步驟
六、品管工具比較
(一)QCC與IS09000、TQM比較
(二)六個標準差與QCC
……
第四章 品管圈( QCC)參考案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在眾多的醫療質量管理工具中,“品管圈”是一個可在短期內見效、易持續開展並且有效改善部門績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醫療品質的質量改善活動。品管圈活動倡導以一綫員工為中心,組成質量改善圈,共同學習和運用品管方法,討論、發現、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質量改善機製。從“要我做”到“我要做”,使“質量改善”真正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團隊工作的固有模式。並憑藉它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書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闡述品管圈的定義、發展沿革及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情況;第二章為品管圈活動改善流程與步驟,結閤實用工具,詳細闡明品管圈活動的各個關鍵步驟;第三章是強調品管圈(QCC)與其他質量管理活動的關聯性,比較品管圈與全麵質量管理(TQM)、根本原因分析(RCA)、六個標準差(6a)等管理方法的區彆和聯係性;第四章為品管圈集成案例。提供瞭編者近幾年指導開展品管圈活動的部分案例,供讀者參考藉鑒。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實現三個特點:一是比較係統地介紹與品管圈相關的基本理論;二是融閤國內醫療機構工作性質和特點,使之更具移植性;三是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備的錶達方式。
因此,本書強調采用多重品管工具的聯閤應用,以形成具有中國大陸特色的醫院品管圈的理論思考,引導醫療質量的改善和提高,走齣傳統醫療管理的誤區。
由於“品管圈”概念進入我國大陸較晚,故書中較多引用瞭颱灣的案例和內容。鑒於兩岸的文化、體製、思維方式和語言錶達上的某些差異,為尊重颱灣專傢學者的辛勤勞動,書中部分保留瞭颱灣地區的行文風格。另外,品管圈起源於企業界,為瞭尊重曆史,也為瞭避免某種誤讀,編者在文字編排中適當保留瞭原文的錶述方式。特此加以說明。
本書的順利麵世,首先應感謝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領導的指導和全力支持,感謝海峽兩岸有關專傢的積極配閤,感謝海南、浙江、上海及颱灣等多傢友好單位同仁們的熱情參與。
由於時間倉促以及編者的水平所限,本書難免存在不少疏漏與訛誤,懇請專傢和讀者不吝賜教。
主編:劉庭芳 劉勇
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 概述 在現代醫療服務體係中,質量管理作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運營效率的核心環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簡稱QCC)作為一種源於日本、並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的科學管理工具,以其係統性、參與性、持續改進的特點,為組織提供瞭係統性解決問題、持續提升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書《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正是基於這一理念,為中國醫療機構量身打造的一套詳盡的操作指南,旨在幫助醫院管理者和一綫醫護人員深入理解並熟練運用品管圈這一強大的質量管理工具,從而推動醫院整體服務質量的飛躍式發展。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QCC的理論概念,而是以中國醫院的實際運營環境和管理需求為齣發點,將QCC的理論精髓與醫療行業的實踐相結閤,提供瞭一套貼閤中國國情、易於理解、便於操作的實施框架。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內容涵蓋瞭品管圈的起源、發展,其在中國醫院的應用價值,以及從組建團隊到成果固化的全過程。本書的目標是成為醫院各級管理者、質量管理部門、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一綫醫護人員進行QCC活動時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和實操手冊,幫助他們掌握解決實際工作中瓶頸問題的能力,激發團隊的創新活力,最終實現醫療服務質量的全麵優化。 核心內容與特色 本書內容詳實,涵蓋瞭品管圈活動的全生命周期,並針對醫療行業的特點進行瞭深度解讀和細化: 第一部分:品管圈理論基礎與醫療行業應用價值 品管圈的起源與發展: 追溯品管圈的産生背景、核心理念(如PDCA循環、全員參與、持續改善)及其在全球不同行業的成功應用案例,為讀者建立堅實的理論認知。 品管圈在中國醫院的時代意義: 深刻闡述在當前中國醫療改革深化、患者需求升級、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品管圈對於提升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優化患者體驗、激發員工積極性、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醫院品牌形象的獨特價值。分析品管圈如何與醫院評審、等級評審、患者滿意度調查等工作相輔相成。 QCC與醫療質量管理體係的融閤: 探討品管圈如何融入醫院現有的ISO9001、JCI等質量管理體係,形成互補、協同的質量管理網絡,而非獨立運作。 第二部分:品管圈活動的關鍵要素與步驟詳解 如何組建有效的品管圈團隊: 詳細指導如何根據醫院的科室設置、業務特點和實際問題,組建精乾、高效、成員具備多樣化技能的品管圈小組。強調團隊成員的選拔標準、角色分工、溝通協調機製以及團隊激勵策略。 選題的藝術: 深入剖析如何從日常工作中識彆並選取具有改進價值、可行性高、且能帶來顯著效益的品管圈主題。提供多種選題方法(如患者抱怨分析、醫療差錯分析、流程瓶頸識彆、效率低下環節排查等),並指導如何進行主題的界定和目標設定,確保選題的精準性和方嚮性。 問題分析與原因探究: 係統介紹常用的問題分析工具,如柏拉圖(Pareto Chart)、因果圖(Fishbone Diagram)、檢查錶(Check Sheet)、層彆法(Stratification)、散布圖(Scatter Diagram)等,並結閤醫療場景,演示如何運用這些工具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本原因。例如,在分析“患者等待就診時間過長”時,如何運用因果圖分析人、機、料、法、環等各方麵因素。 對策的製定與實施: 指導團隊如何針對問題根源,頭腦風暴、篩選並製定齣切實可行的改進對策。強調對策的可行性、經濟性、有效性評估,以及製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包括責任人、時間節點、資源需求等。 效果的驗證與評估: 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和執行方案,以量化評估改進對策實施後的效果。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如控製圖(Control Chart)、直方圖(Histogram)等,直觀展示改進前後的數據變化,科學地判斷改進措施是否達到瞭預期的目標。 標準化與持續改善: 強調將成功的改進措施轉化為科室或醫院的標準操作流程(SOP),並建立長效的監控和反饋機製,防止問題復發,實現質量的持續提升。指導如何對標先進,不斷尋找新的改進機會。 第三部分:醫療行業品管圈的實操指南與案例解析 常見醫療場景下的品管圈應用: 針對醫院運營中的典型問題,提供具體的品管圈活動案例分析,例如: 臨床科室: “降低跌倒發生率”、“減少壓瘡發生率”、“提高藥物依從性”、“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優化患者入院流程”、“提高手術室效率”等。 護理部門: “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優化傷口護理流程”、“減少導尿管相關感染”、“規範輸液治療的核對環節”、“改善夜間值班的交接質量”等。 醫技科室: “提高影像報告的及時性”、“減少檢驗標本采集錯誤”、“優化放射檢查預約流程”、“提升超聲檢查的患者舒適度”等。 行政後勤: “優化藥品發放效率”、“提升病案管理質量”、“簡化患者齣院流程”、“降低後勤保障的投訴率”、“改進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等。 品管圈活動的組織與管理: 提供醫院層麵如何建立品管圈推進機製,包括成立醫院品管圈促進委員會、設定品管圈活動年度計劃、組織評審與錶彰、建立經驗交流平颱等。 工具與錶單的提供: 提供大量實用的品管圈活動常用工具模闆和錶單,如問題記錄錶、原因分析圖、對策實施錶、效果檢查錶、活動總結報告等,方便用戶直接套用和修改。 第四部分:提升品管圈活動的深度與廣度 品管圈與信息化建設的結閤: 探討如何利用醫院信息係統(HIS)、電子病曆係統(EMR)等信息化工具,為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和效率提升。 品管圈與激勵機製的融閤: 設計有效的激勵和奬勵機製,錶彰錶現突齣的品管圈小組和個人,激發全員參與品管圈的熱情。 品管圈的文化建設: 強調品管圈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持續改進、人人參與的質量文化。如何通過培訓、宣傳、領導者的示範作用,在醫院內部培育和推廣這種文化。 應對品管圈活動中的常見挑戰: 分析品管圈活動在實際推行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如員工抵觸、時間不足、缺乏支持等),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目標讀者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各級醫院管理者: 院長、副院長、醫療副院長、護理副院長、運營副院長、信息副院長等。 醫院質量管理部門: 質量管理辦公室、醫療質量管理科、護理質量管理科、醫務科、護理部等負責人及相關人員。 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 作為一綫管理人員,他們是品管圈活動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一綫醫護人員: 醫生、護士、技師、藥師等,是品管圈活動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醫院培訓部門: 用於組織和開展相關培訓。 對醫療質量管理感興趣的研究者和學生。 本書的價值 《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高度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它不是理論的堆砌,而是將復雜的管理理論轉化為醫院可以立即應用的操作步驟。通過本書,醫院將能夠: 1. 係統性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幫助醫院解決長期存在的、影響患者體驗和醫療安全的問題。 2. 增強團隊協作與員工參與感: 激發一綫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構建積極嚮上的工作氛圍。 3. 優化資源配置與運營效率: 通過流程改進和問題解決,降低不必要的浪費,提高運營效率。 4. 強化醫院的競爭力與品牌形象: 高質量的服務是贏得患者信賴、樹立良好口碑的關鍵。 5. 建立持續改進的長效機製: 讓品管圈成為醫院質量管理的“內生動力”,實現永續發展。 本書期望能夠成為中國醫院在質量管理道路上強有力的助手,引導醫院走嚮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為人民健康事業做齣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