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人,開闢瞭一個時代,是經濟學史上三位劃時代人物之首,世人尊稱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本書是一部經濟學經典著作,總結瞭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就整個國民經濟運作的過程做瞭比較係統、清晰的描述,對英國,乃至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都産生瞭直接的重大的促進作用。
★本書被列入很多國際知名大學的課程必讀書目,不僅對於經濟學界的學生和研究者,對於每一個在自由市場中生存和尋求財富的人,這部書都是一部值得閱讀的經典。
★孫善春先生是一位資深翻譯傢,對文字內容的把控深刻到位,簡明平易,李春長是一位纔華橫溢,具有廣博知識的譯者,本譯作是兩位翻譯傢長期艱苦工作的結果,值得品讀收藏。
留下它的理由:
★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10部書之一、影響人類文化進程的100部經典之一
★作為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文章曾被無數次的引用和解讀。為瞭真正理解他的經濟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國富論》的全譯本。
★亞當斯密是一位具有豐富哲學素養,具備敏感感情的人,他的經濟學著作不會像一般理論那樣枯燥,這本書讓你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學習經濟學。
★本書自1776年發行以來,版本不計其數,銷量長盛不衰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原名直譯為《諸國民之富的性質及其原因之研究》。自一七七六年齣版以來,全世界的學術界,都曾赫然為所驚動。甚至於各國的支配者們,都相率奉之為圭臬。世界上每個大的或小的經濟學傢,都曾直接或間接受其影響。對之推崇到無可進一步推崇,甚至於自命為斯密信徒的人們,亦會從中取齣幾個章句來批評;反之,對之批評到無可進一步批評,甚至於公然反對斯密主義的人們,亦莫不從中采納幾種意見,作為自己的根本思想。
★從最終效果來看,《國富論》也許是迄今為止尤為重要的書,這本書對人類幸福的貢獻,超過瞭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傢和立法者作齣的貢獻的總和。
——【英】巴剋勒
第一篇
論勞動生産力進步的原因,兼論勞動産品在不同階級人民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第一章論勞0動分工
勞動生産力最大的進步,以及勞動在任何地方的運用中體現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練度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通過研究勞動分工在某些具體製造業中所起的作用,我們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它在社會一般産業中所産生的影響。人們一般認為,在某些微不足道的製造業中勞動分工實施得最細;可是這也許並不是因為小製造業真的比其他更大的製造業分工更細。在那些為少量需求做齣供應的小製造業裏的工人總數必定很少,不同工作部門的工人通常可以集中到同一個廠房中,同時受到觀察者的注意。相反,大型製造業為大多數人供應巨大的需求,每一個工作部門都雇用大量的工人,無法被集中在同一個工廠之內,我們在同一時間地點幾乎隻能看到在一個小部門中所雇用的工人。因此,比起那些小製造業,這種製造業實際上分成瞭更多的部門,而分工卻不是十分明顯,因此較少被人注意。
所以我們且舉一個微不足道的製造業為例,其勞動分工常常被人注意:製針業。即便再努力,一個沒有業務經驗且不會熟練使用機器(該機器之發明可能也是勞動分工的結果)的工人,一天可能連1枚針也造不齣來,更不要說20枚瞭。按照這種製造業的運行方式,不僅全部工作是一個專門的行業,而且其中大部分部門也都分成專門的行業。一人抽絲,另一人拉直,第三人切斷,第四人削尖,第五個人磨光頂端以便安裝針頭;做針頭就要求有兩三道不同的操作;裝針頭是一項專門的業務,把針刷白、甚至將針裝進紙盒中也是一項專門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約分為18道工序。在一些工廠,這18道工序分由18個專門工人擔任。當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道。我見過一個這樣的小廠,那裏隻雇用瞭10個人,有些人必須擔任兩三道不同的工序。他們雖然很窮,必要的機器不足,卻能每天造針12磅,每磅有中等大小的針將近4000枚。因此,10個人每天能製針4.8萬枚,就是說每人每天製針4800枚。如果他們全都獨自分彆工作,沒有一個人受過專門訓練,那他們每人每天肯定不能製造20枚針,或許連1枚也造不齣來;這就是說,肯定不能完成他們現在由於適當分工和各種操作的結閤所能完成的工作量的1/240,甚至連1/4800也不能完成。
在其他各種工藝和製造業中,勞動分工的效果也總是與這種小製造業一樣,盡管它們之中的許多行業中的勞動不能如此細分,每項工序也不能簡化到如此簡單的程度。但是在每一種工藝中,隻要勞動采用瞭分工,生産力就能取得相應的增長。各種不同行業和職業的各自分立也是這一好處的結果。産業與生産力的增加程度很高的國傢,其各種行業的分立一般也極其細化。在野蠻社會中一人從事的工作,在進步社會中一般都由數人從事。在所有進步的社會,農民一般隻是農民,製造業者也隻是製造業者。而為生産任何一種完全的製造品所需要的勞動,卻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閤作完成。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生産亞麻和羊毛,到漂白和燙平麻布,最後到呢絨的染色和整理都由不同的人擔任。當然,農業的性質與製造業不同,不容許做那麼細緻的勞動分工,也不容許將一種工作同另一種截然分開。不可能把畜牧人的工作同榖農的工作徹底劃分,像把木匠同鐵匠普遍分開那樣。紡紗工同織布工幾乎總是由不同的人分擔,而犁地、耙地、播種和收獲則常常由同一個人進行;每年隨季節重復著這些勞動,一個人不可能隻專門從事一種勞動。農業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製度,這就是它的生産力的提高總比不上製造業的主要原因。最富強的國傢在農業和製造業當然都優於鄰國,但製造業的優越程度必定更遠超過農業。富國的土地一般都管理得較好,在土地上投入的費用也比較多,農業産品也與土地麵積、肥沃程度成正比。盡管生産量較大,但就比例而言,所得也不會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在農業方麵,富國生産力雖然都比貧國生産力高一些,但不像製造業那樣懸殊。因此,如果品質相同,富國榖物在市場上的售價一般不比貧國低廉多少。論富裕和進步的程度,波蘭遠不及法國,但波蘭榖物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榖物同樣低廉。法國也許比不上英格蘭,但法國齣産的榖物其品質和價格卻大緻和英格蘭相同。然而,英格蘭的榖田比法國耕種得好,法國的榖田比波蘭耕種得好。貧國的農業管理盡管不及富國,但在品質及售價方麵,貧國生産的榖物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但是在製造業上這是不可能的,特彆是在富國的土壤、氣候、位置都適宜製造業的情況下,貧國就無法與之競爭。法國綢比英格蘭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至少在現在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織綢業不十分適閤於英格蘭,而更適閤於法國氣候。但英格蘭的五金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就相同品質的物品來說,英格蘭貨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許多。而波蘭除瞭少數國傢生存不可缺少的粗糙傢庭製造業外,據說幾乎沒有什麼製造業。
勞動分工使得同樣數量的人們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這要歸因於三種情況:第一,每一個工人的熟練程度提高;第二,節約瞭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損耗的時間;第三,發明瞭很多的機器,便利和簡化瞭勞動,使一個人能乾許多人的活兒。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提高勢必增加他完成的工作量。分工的結果使每個人的工作簡化成某種簡單操作,並使這種操作成為勞動者終生從事的唯一職業,也必然大大提高他的熟練程度。一個普通鐵匠習慣使用錘子,但對於製造釘子很陌生,如果有必要讓他試著去做,我相信他一天做不齣二三百枚釘子來,而且做齣來的也是劣質品。即使慣於製釘的鐵匠,如果不以製釘為主業,哪怕竭力工作,每人每天也製造不齣800枚或1000枚釘子。我曾見過幾個不滿二十歲的專業製釘工人,努力工作時每人每日能製造2300多枚。然而製釘絕不是最簡單的操作。如果隻有一個人完成整個過程,他必須承擔鼓爐、調火、燒鐵、揮錘、打製,在打製釘頭時還得調換工具。相比較而言,製扣針和製金屬紐扣所需的操作要簡單一些。而終生以此為職業的人熟練程度通常也高得多。因此,在這樣的製造業中,有些操作迅速得簡直難以置信,若非親眼見過,誰也不會相信人手可以乾得如此快速。
第二,從節約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所喪失的時間中所得來的好處,比我們乍看之下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工人不可能從一種工作很快地轉到另一種在不同地點、使用不同工具的工作。一個農村織布匠如果同時耕種一小塊土地,他必須從織布機轉換到田野,又從田野轉換到織布機,這必然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如果兩種工作能在同一地點進行,損失的時間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在同一地點場閤,效果也是很差的。一個人把他的手從一種工作轉嚮另一種工作時一般都要閑上片刻,當他開始新的工作時也很少能全神貫注;猶如人們所說的,他心不在焉,注意力並不集中在工作上,情願乾些無用之事,也不去乾正經工作。如果一個農村勞力每隔半個小時就得改變工作,每天幾乎要乾二十種活計,他必然會養成閑蕩和漫不經心的習慣,幾乎總是懶懶散散,就算最緊迫的情況下也不會讓他全神貫注。因此,除瞭熟練方麵的欠缺,單是這個原因也必然大大減少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即最後一點,我們肯定都知道,應用適當的機器能在多大程度上簡化和方便勞動。這就不必舉例瞭。使勞動得以如此便利和簡化的發明最初似乎都是勞動分工所緻。當一個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單一目標、而不是分散在許多事物上時,他們就有可能更容易、更迅捷地達到目的。由於勞動分工,每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某個非常簡單的目的上。因此,我們自然可以預期,從事每一個具體勞動的勞動者中總會有某些人不久就會找齣比較容易和迅速的方法去完成工作,隻要工作的性質容許做齣這種改進。在勞動分工最細的製造業,大部分使用的機器最初都是普通工人發明的,他們每個人都從事非常簡單的操作,自然要用心去找齣完成工作的最迅捷方法。參觀這些製造業的人常常會看到一些非常精巧的機器,它們是工人們發明齣來便利和簡化工作的。最初使用蒸汽機時,工廠常常雇用一個男孩,他在活塞上升或下降時負責打開或關閉汽鍋與汽缸之間的通道。一個貪玩的孩子注意到如果用繩子把開閉通道活門的柄係在機器的另一部分上,活門就能自動開閉而不需要他的看管,他就可以和夥伴自由玩耍。自從這種機器發明以來,最大的改進之一就這樣由一個想節約自己勞動的孩子發現瞭。
然而,機器改良絕不是全由那些有機會使用機器的人發明的。當製造機器成為一個專門行業的時候,許多改進都來自機器製造者的聰明纔智;也有些改進是齣於所謂哲學傢或思想傢的纔智,他們的職業不是做某一件事情,而是觀察每一件事情——他們常常能把相距極遠和極不相同之物的力量聯係在一起。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哲學傢或思想傢也像每一種其他職業那樣,變成瞭某一類公民主要的或唯一的行業和職業。像每一種其他的行業或職業一樣,哲學也能細分成很多不同的分支,興趣不同的哲學傢可以在其中找到不同的職業。而哲學行業的細分也像每一種其他行業一樣提高瞭熟練程度,節約瞭時間。每一個人都變得對他自己那個特殊部分的工作更加在行,就整體而言也就完成瞭更多的工作,而用科學手法做統計的工作量也由此大大增加。
在治理良好的社會,分工使得各種行業的産量倍增,普遍的富裕可以惠及最底層的勞苦大眾。除滿足自身需要以外,一種産品的製造者還有大量産品可以齣賣;另外一種産品的製作者的境況也基本相同。如果需要,每個勞動者都能以自身生産的大量産物換得其他勞動者生産的大量産物,或換得與産品等值的貨幣。他能充分供給彆人所需的物品;他自身所需的,也能得到彆人的充分供給。於是,社會各階級也就普遍富裕起來。
在一個文明發達的國傢中,如果看一下最普通的工匠使用的生活用品,你會知道,為瞭使他們能享用它,必須貢獻自己工作的一小部分(哪怕隻是很小的一部分)的人多得不可勝數。例如,盡管看起來很粗糙,工人穿的毛織品上衣也是大量工人一起勞動的結果。牧羊人、選毛人、梳毛人、染工、梳理工、紡工、織工、蒸洗工、縫紉工和許許多多其他的人,必須結閤他們不同的手藝纔能完成這種很常見的産品。此外,把材料運輸到最遙遠的地方需要有多少運輸從業者啊!需要多少商業和航運,需要多少造船人、航海人、製帆人、製繩人,以便把染匠所使用的不同染料帶到一起——這些染料常常來自世界各個最遙遠的角落!可見為生産最普通勞動者所使用的工具需要經過多少種類繁多的勞動!且不談如航海人的船舶、磨坊工的磨坊或織布匠的織機那些復雜的機器,我們隻來看看牧羊人用來剪羊毛的剪刀這一非常簡單的機械,它的産生就需要各種不同的勞動。采礦工、熔爐製造工、伐木工、燒炭工、造磚人、泥水匠、爐工、鐵鋪的設計與建築者、鍛工、鐵匠……必須把他們的不同手藝結閤起來,纔能生産齣剪刀。假如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考察剪羊毛工人的衣著和傢用器具,他貼身穿的粗麻襯衫、他腳上穿的鞋、睡的床以及床的所有不同部件;他準備膳食的廚房和爐竈,燒飯用的煤炭(這或許是通過遙遠的海路或者陸路運來的),他廚房中所有的器皿,餐桌上所有的用具比如刀叉,用來盛飯菜的陶瓷和锡盤,他吃的麵包喝的啤酒,抵禦風雨、保持屋內溫暖、使室內明亮的玻璃窗戶、發明玻璃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藝(沒有玻璃,在世界北方地區生活的人們就不可能擁有非常舒適的住所),連同生産這些便利品中所使用的所有工具;哎呀,假如我們考察一下所有這些物品,看看每一種物品要使用多少不同的勞動,我們就會明白,沒有成韆上萬人的互助和閤作,一個文明社會中最卑賤的工人也不可能得到他最簡易的生活用品,即使根據我們的虛假想象他們是可以得到的。同富貴人傢的極度奢侈相比,他的生活用品無疑極其簡單而平常;然而以下說法也許是真的,即一個歐洲君主的生活用品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一個勤勞節儉的農民的生活用品,但是其超過程度卻也比不上這農民的生活用品超過許多非洲君主的程度——這些君主可是數以萬計赤裸野蠻人的生命與自由的絕對主宰。
……
隻有人類纔有思想。人類作為能動的主體,它的意識就不僅僅是存在的反映,還能夠超越存在,改造存在。馬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哲學傢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人之所以能夠改變世界,正因為人的思想具有能動性。人的能動性首先體現為思想的能動性,然後纔作用於人改變世界的實踐。人的思想能夠從實踐提升理論,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已知透視未知,從曆史透視未來。構成人類思想的感性和理性,邏輯推理力以及想象力和幻想力,使人類的思想成為認識現實、改造現實的強大精神力量。思想傢正是以自己的傑齣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成為有益人類曆史進步的卓越人物。
前些年,歐洲曾把孔子和馬剋思推崇為人類曆史韆年以來的兩大思想傢,當然都基於認識到他們的思想對人類的曆史進步所産生的深遠影響。以孔子為代錶的儒傢學說,不僅成為中國兩韆多年來封建社會超穩定的社會結構的精神支柱,對歐洲啓濛主義思想傢也産生過仍然有益的藉鑒。直到今天,孔子思想中的積極部分,仍然滋養著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和他對資本主義的深刻剖析,對全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也已無人能夠否認!
思想是無國界的。可以說,人類自脫離動物界成為高等動物以來,就不斷在藉鑒和分享彼此的思想。有益的思想也隻有獲得更多人群的享有,纔能通過人們的廣泛實踐,産生改造世界的偉大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傢越能獲得更多促使人類進步的思想資源,就越有利於使自己強大,使自己走嚮曆史前進的潮頭!
我想,這就是作傢齣版社與北京高高國際文化傳媒在資源整閤、優勢互補前提下閤力打造的這套大型“思想傢”書係的初衷。這套書係計劃精選、匯集自古以來人類精神思想文化長河中最為璀璨耀眼的傳世名著,以及當代探尋社會發展的深刻的人文思考,爭取覆蓋曆史、文化、哲學、政治、社會科學、文學理論等多個重要領域。齣版方緻力於譯文流暢、精準和學術嚴謹、可靠;並參考已有譯本,力求文字淺顯、通俗,版式和紙張達到鮮亮、悅目,易於貼近普通讀者,宜於讀者捧讀、收藏。
我國正在為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而奮鬥。我相信,這套書係的齣版和發行,必將有益於我國思想文化資源的廣泛積纍,也必將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並有益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建設。是為序。
二〇一六年五月五日於北京
譯者前言
經濟學著作現在作為必讀書躋身於普通讀書人書架的或許真的不多,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全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無疑應該是其中之一。發錶於1776年的這部巨著,現在仍被許多經濟學大師推崇為經濟學史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同時,由於其語言通俗,論述明晰,實例生動,它也一直是後人進入經濟學世界的最佳啓濛讀本。不僅如此,在經濟理論的框架下,學識淵博、世事洞明的斯密還在書中留下瞭大量的關於社會曆史的各種知識和見解,包含瞭作者對人性、對社會全麵而深刻的觀察,可說是一種社會學式的、包羅萬象的寫作。因此,不僅不同的人讀《國富論》會有不同的收獲,而且讀者往往會有意外收獲。
在經濟學領域,《國富論》是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奠基之作。可以說,《國富論》為經濟學確定瞭完整的架構。200多年以來,經濟學傢的任務就是在這個架構上做一些修補工作,完善、細化其分析。《國富論》書分五篇,用我們今天劃分經濟學學科門類的術語,斯密的論述結構如下:
第一篇包括:一、經濟增長和發展理論,即著名的分工學說。二、貨幣理論。他認為貨幣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分工,這與今天的貨幣理論很不相同。三、價值理論,即交易理論。因為分工必然需要交換,要理解分工,就必須理解交換的價值和價格。四、分配理論,即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劃分。斯密討論分配問題的目的是弄清資本積纍過程,因為資本積纍的重要決定因素無疑是收入之大小。
第二篇包括:一、資本理論。引人注目的是,斯密明確將人的纔智和知識列為資本,現代經濟學之人力資本理論紅極一時,斯密是該理論之先聲。二、貨幣、銀行及信用理論。三、資本積纍(包括儲蓄的動機分析)。四、利率理論。五、資本的有效利用(已經闡釋瞭資本不同運用途徑之邊際取捨原則)。
第三篇包括: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長期趨勢。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的漸次演進,歐洲及世界各國經濟製度之演變。斯密著名的分成租佃無效率論斷即在這一篇有詳細分析。對於今天的新製度經濟學而言,斯密對各國經濟製度演進的分析仍具有重大價值。
第四篇詳盡討論瞭斯密之前和他同時代的各種經濟學說,包括:一、重商主義學說之謬誤。二、對各種政府管製措施之詳盡分析(包括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如關稅、奬金、貿易同盟等等)。三、殖民地理論,包括對各種特權和壟斷的精彩分析。四、重農學派之精髓及其與重商主義之比較。五、自由經濟學說和自由經濟體係理論。斯密在這一篇中提齣瞭“自由放任”的主張,並以此成為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鼻祖,極大的影響瞭後來的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
第五篇的主題是政府的職能範圍以及政府如何履行其職能。包括:一、財政理論。二、政府職能範圍及其如何履行(包括行政、司法、立法、軍隊等多層次的詳盡討論)。
可見,斯密的經濟學體係幾乎包括瞭我們今天所說經濟學的全部,是一個邏輯井然、前後一貫的體係,其基本主題是國民財富的來源和增長。今天,《國富論》中的許多學說雖已被後來的經濟學傢所突破,但斯密所確立的研究方嚮和方法影響深遠,他富有預見性的洞察和諸多明確、實用的見解也總能引起後人的重新思考。
在另一方麵,正因為斯密寫作的是經濟學的奠基性著作,而且當時的學術又極大地依賴於對曆史經驗的總結和歸納,所以他不得不盡力分析和交待他所論述的事物的來龍去脈,因此《國富論》也具備瞭曆史著作的豐富內容。在經濟學各主題下,並針對當時的社會狀況,斯密的論述運用瞭大量的曆史資料,涵蓋瞭勞動史、貨幣史、銀行史、製度史、貿易史、教會史、教育史、哲學史、軍隊史、殖民地史等諸多社會曆史領域,這些如今或許要被分門彆類的領域在斯密那裏還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且,對這些復雜的論述對象,斯密往往有著清晰明瞭的透徹分析。隻是通過常識性的眼光和判斷,有時再加上詳盡的統計數據,他就使自己的論點具備瞭強大的說服力。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科斯說:“斯密之經濟分析有直探事物本質的韆鈞之力。……他的分析工具或許顯得原始粗糙,但他運用分析工具的本領絕對超一流。”其實不僅僅是經濟分析,作為道德哲學和經濟哲學教授,同時在文學、修辭學、法學、語言學和科學等學科都有深厚造詣的斯密在每一個社會領域都有著齣色的智慧和理解力。因此,《國富論》作為經典文化名著,具有一種“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雄厚魅力。在斯密之後,要另起爐竈再寫一部如此完備、如此廣博的經濟學著作或許已經是不可能。
通常說,寫《國富論》的隻是“半個”亞當·斯密,因為他還寫下瞭另一部傳世的倫理學著作《道德情操論》,並且與國富論的立論方嚮背道而馳。要瞭解一個完整的斯密,確實得關注他的兩部著作之間的張力。斯密寫作的時代,是英國市民社會與工業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社會秩序和個人生活都在經曆一場大的變革。斯密的研究熱情,正是在於解答以下問題,即社會秩序和人心秩序的正當性基礎究竟落實在何處。簡單地說,在後一方麵,斯密信賴人的同情心和利他心(《道德情操論》),但在前一方麵,與其說斯密認可人的自私心和利己心,不如說他信賴“自然(nature)”(《國富論》)。他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既是他對經濟秩序的深刻觀察,也是他自己的信念。薩繆爾森在《經濟學》一書中指齣:“亞當·斯密的偉大貢獻在於他在經濟學的社會世界中窺測到瞭牛頓在天空的物質世界中所觀察到的東西,即自行調節的自然秩序:‘市場會解決一切問題’。”但是,這不僅僅是斯密的經濟學理論,而且更重要的也是他關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基本思想:
在政治實體(politicalbody)之中,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準備來修正人類的愚蠢和不公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正如它在人體之中修正人類的懶惰和放縱的不良後果那樣。
甚至在《道德情操論》中,斯密也相信自然能調和私利和共同利益的矛盾:
因此,物種自我保衛和繁殖的機能架構,似乎是自然界給予所有動物的既定目標。人類具有嚮往這些目標的天性,而且也厭惡相反的東西;人類喜愛生命、恐懼死亡、盼望物種的延續和永恒、恐懼其物種的完全滅絕。雖然我們是如此強烈的嚮往這些目標,但它並沒有被交給我們那遲緩而不可靠的理性來決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導我們運用原始而迅速的天性來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式。飢餓、口渴、尋求異性的情欲、愛情的快樂、和對於痛苦的恐懼,都促使我們運用這些手段來達成其本身的目的,這些行動都將實現我們原先所未料想到的結果——偉大的自然界所設定的善良目標。
把人類組織和人類群體看成自然有機體,信賴它的自我實現和更新的能力,這正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性思想,盡管斯密此時還沒有使用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概念。這一思想在百餘年後獲得瞭達爾文進化論的有力支持,並最終改變瞭人們對人類社會的理解,使社會學得以發展成一門科學。可以說,麵對現代社會,亞當·斯密是通過《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建造瞭理解生活世界的兩根支柱,而在事實上《國富論》無疑更大程度地成為瞭後人解釋世界和應付世界的依靠。
我國國內目前已有數個《國富論》的中譯本。此書的卓越性和重要性也多少減輕瞭我們對重譯的忐忑。同濟大學的孫善春負責本書第一、二、三篇的翻譯,其中,同濟大學英語係的顧思兼老師也貢獻瞭一臂之力;浙江大學的李春長負責翻譯第四、五篇,並對全書作瞭修改和統一。為瞭保持作品的原貌,我們基本沒有作刪節,而不影響理解原文要旨的注釋則從簡。在前人的基礎上,我們避免瞭一些錯譯,在語句和段落銜接上則力求通順曉暢,不留疑義,減少讀者閱讀的障礙。不過,亞當·斯密作為文體大師(他的著作在一些英語國傢的英文係也是必讀書),我們的譯文實難與原文的老練相匹敵。錯訛淺陋之處,首先應嚮這位偉大的作者緻歉。也歡迎讀者朋友的批評指正。
李春長
封裝得很好,字體清晰,是正版,好評。
評分京東自營的品質可信,送貨還很快,統一評價,不錯哦不錯,很好啊很好。
評分東西不錯,好評一個
評分書還沒看完,相信京東的服務和質量
評分腦子裏就有東西瞭
評分很好看的一本書,書的質量也好,送貨也快
評分大晚上還在送辛苦快遞小哥瞭
評分紙張不錯,物流快,書還沒開始看
評分包裝還可以,沒有拆封看。京東的圖書一如既往的好23333,希望以後促銷少一點套路,買本書還要摺騰半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