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米苏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76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884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生活中任何问题
,都可以用博弈论的思维加以解决
博弈论是人生与事业的成功之道
,这是博弈论在生活不同场景的应用指南
,也是更有趣、有料的博弈论说明书

内容简介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所谓博弈,就是在平等的对局中根据对方的策略而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目的。生活充满了博弈,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博弈的结果。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总是忽略的心理学现象,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的智慧,告诉我们在社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如何取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简介

米苏,心灵疗愈系畅销书作家,长期致力于自我提升、心灵成长方面的研究。她坚信,当一个人把问题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的时候,就是成长与蜕变的开始;用心理学的眼光检视自己和周围,就找到了“我为什么是我”“现在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

目录

Chapter1 为什么被洗脑的总是你 / 1
我们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 / 3
你有多少选择是自愿的 / 6
谁都相信自己不是最傻的 / 11
注意那些别有用心的暗示 / 15
不完整的信息会误导人 / 20
Chapter2 当心!操纵者就藏在你身边 / 23
你是容易被操纵的对象吗 / 25
互利性原则,有时是旋涡 / 29
可怜之人必有可怕之处 / 32
当一个人付出全部来爱你 / 36
别忽略不起眼的小请求 / 40
被贬低不代表你真的不好 / 44
摆脱操纵的几种心理策略 / 49
Chapter3 嘿,别傻到一个人去战斗 / 53
囚徒困境不只是一个故事 / 55
唯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59
自作聪明讨不来半点好处 / 63
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收益 / 66
为了大局吃点小亏也值得 / 70
别傻到一个人单打独斗 / 74
Chapter4 跟谁都能成为朋友的秘密 / 79
扬起嘴角,伸手不打笑脸人 / 81
打开人心的钥匙叫相似 / 84
没有谁不喜欢听赞美的话 / 87
把“自黑”玩好了也是本事 / 91
多替对方想想,成见不攻自破 / 94
多说“我们”少说“我” / 98
Chapter5 如何打赢舌尖上的心理战 / 103
会说的永远比不过会问的 / 105
说服之前,不妨先认同 / 109
用对方的矛攻破对方的盾 / 113
别小看了善意的“威胁” / 116
以理服人,不如以情动人 / 119
趁着他人疲惫时去说服 / 123
无声的对抗,胜过声嘶力竭 / 127
Chapter6 狭路相逢,技高者为赢家 / 131
形象是一件关乎输赢的事 / 133
拿出“胜利者”的姿态来 / 137
为了有利的结果不妨示弱 / 141
狭路相逢,技高者更胜一筹 / 144
尽力很重要,借力更重要 / 148
善于利用小利益俘获人心 / 151
Chapter7 洞察人心,瞬间掌控主动权 / 155
准确抓住对方的“心脉” / 157
同情是掌控人心的良方 / 161
充分利用人的逆反心理 / 166
让对方感觉他很重要 / 171
运用激将法巧达目的 / 175
每个人都喜欢互惠互利 / 178
Chapter8 学会如何输,比赢更重要 / 183
认赔服输是一种智慧 / 185
别为沉没的成本不甘心 / 188
越想“翻本”输得越惨 / 192
半途而废不总是坏事 / 196
弃车保帅永远是值得的 / 200
Chapter9 情与理的对峙,让爱更明白 / 205
择偶不存在“最优解” / 207
鲜花为何会插在牛粪上 / 210
不要作没有余地的选择 / 215
亲密虽好,过犹不及 / 218
甜蜜爱情中的嫉妒效应 / 221
认清幸福递减法定律 / 224

精彩书摘

不完整的信息会误导人
英国的《泰晤士报》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和雀巢公司称他们共同研制出了一款能帮人消耗卡路里的饮料——Envige。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就遭到了营养专家的否定,他们声称这个消息是在误导消费者。
两家公司的研究人员称,这个饮料是复合型饮料,它们中的一些成分是从绿茶和咖啡因中提取的,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消耗热量。然而,健康专家对这方面一直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饮用这些饮料可能会让人兴奋,对于心脏病患者十分危险。
临床试验表明,饮用3 罐这样的碳酸饮料,平均可消耗106 卡路里的热量。可是,3 罐这样的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相当于3 杯黑咖啡,这显然对人体健康不利。国际营养学家安德鲁?普伦迪斯表示:生产商正在向消费者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依靠这些饮料能达到
减肥的效果,这是一种误导。
虽然各路专家们纷纷反对,可厂家还是大批量地生产了这些饮料,且用了多种口味来吸引消费者。多数消费者也很买账,他们认为不用运动、节食,畅快地喝饮料还能消耗卡路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完全不在乎饮料里有多少咖啡因,更不在意专家的提醒。
坦白说,在夏季减肥的热潮中,你有强烈的减肥欲望,面对这样一款饮料,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为什么绝多数人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其实,这里面牵扯到了信息博弈的问题:看谁说的信息更吸引人!就拿那款减肥饮料来说,虽然营养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可似乎对消费者没产生什么影响,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这款饮料带给自己的奇迹,哪怕要摄入很多咖啡因,也愿意尝试。
就商家而言,他们向消费者传递出的信息其实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就是只让人看到商品美好的一面,至于缺点和瑕疵,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慢慢了解,精明的商家是绝对不会主动传递出来的。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只接收到了不完整的那部分信息,至于信息是对是错,完全忽略了。
记得有一句广告词叫“欧典地板,真的很德国”。哇,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挺有品质的,认为它是德国生产制造的?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商家抓住了人们对品牌和品质的追求,向消费者传递出了一条错误的信息,消费者又不太了解厂家的情况,就依据广告传递的信息对货物进行判断并做出选择。
这说明什么呢?信息虽然有多种传递方式,可对于传递信息或接收信息的人来说,只有一种理解方式。传递信息的人想要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而接收信息的人,往往会顺着传递信息的人的目的,去认识和了解一些事物。
回想一下过去的经历,找出那些“为什么感觉被骗了”的购物事件,现在是不是有点儿明白了?要知道,在信息传递的博弈中,商家永远在跟市场、竞争对手和客户下一盘棋。他们传递出的信息,让几个对手在短时间内都无法看清,从而为自己商品的信息留下了悬念。这些不完整的信息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在信息没有完全披露的时候,这场博弈的胜券早就被他们牢固地握在手里啦!
所以,不要总埋怨自己太单纯、容易冲动,被“洗脑”的不总是你一个人,在面对不完整的信息时,多数人都会跟着商家的思路走。这样想来,是不是略感安慰?
囚徒困境不只是一个故事
L 和Z 都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师,两人共事很长时间,私交不错。工作之余,她们会一起逛街、讨论服装、议论领导,偶尔还会说两句尖酸刻薄的话,讽刺一下上司。可最近,两人遇到了点麻烦,公司业务量大减,部门正考虑裁员,削减业绩差的员工。
说起业绩,L 和Z 都有点心虚。入职以来,她们没有在部门内做出过突出的业绩,且都不太擅长交际,跟上司关系也不太好。所以,这次裁员很有可能会轮到她们俩头上。然而,几天以后,公司内部传出消息,说每个部门只裁掉业务能力最差的那个。
L 和Z 更紧张了,她们俩的业务水平是部门内最差的。这就意味着,她们两人必然有一个要离开。两周后,部门经理给L 下了离岗通知,虽然L 心里早有准备,可还是不太舒服。当然,她也为自己的好友Z 能留下而感到欣慰。
两天后,就是L 离职的那天,她从其他同事口中得知一个消息:自己会被裁员,全都是Z 在背后捣的鬼。原来,前一周的某个下午,其他同事都离开办公室后,Z 主动走进上司的办公室,把L 之前讽刺上司的话全说了出来。上司的心胸本就不太宽,还没等公司下正式的通知,就把L 给辞退了。这个消息对L 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那么好的朋友,竟然在关键时刻给自己“下刀子”。
对于Z 的行为,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认为她自私,甚至是卑鄙。那么,到底是什么心理促使Z 这样做呢?博弈论里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那就是“囚徒困境”,情况和上述的案例十分相似。
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警察抓获两名嫌疑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警察心知肚明,这两个人就是案件的始作俑者,只是没有证据给两人定罪,就只好想办法让他们主动交代。
警察将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告诉他们坦白从宽的政策:如果两人同时坦白,每人入狱3 年;如果都不说,每人入狱1 年;如果一个说了,一个没说,抵赖者入狱5 年,坦白者可以直接回家,免受牢狱之苦。
你猜,两个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或者,如果你是其中一人,你会怎么想?
现实的结果是,胖子和瘦子都坦白了,两人各被判刑3 年。原因很简单,对胖子来讲,如果瘦子说了,他也说了,自己将入狱3 年;如果瘦子说了,自己没说,他将入狱5 年。这样一想,不坦白就不太合算。如果瘦子不说,自己说了,自己会被释放,但瘦子真的不会说吗?他自己不太敢相信。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如果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得选择坦白。
◎如果对方背叛而指控我,我也要指控他,才能得到最低的刑期,所以还得选择坦白。
胖子和瘦子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依据两个人的理性思考,最终都会选择坦白!这是两种策略中的支配性策略,也是这场博弈唯一能够达到的平衡。
再说开篇的那个案例,L 和Z 本是好友,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关系很亲密;待利益冲突出现后,立刻就有人选择“背叛”。事实上,对于Z 的损人利己行为,并非是个人偏好使然,在她的预期中,先假设L 可能或绝对背叛自己,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她先行一
步选择背叛。
对Z 而言,在面临裁员的生存危机时,面临着如下选择和结果。
第一种:不背叛,离岗。
第二种:不背叛,在岗。
第三种:背叛,在岗。
从上述选择来看,倘若Z 选择背叛,她肯定不会被裁掉;如果选择不背叛,那么在岗也只是一种可能。所以,无论好友L 选不选择背叛,她的最佳策略都是背叛。因为,她担心自己变成“傻瓜”,万一对方先背叛,自己就彻底输了。为了减少自己在囚徒困境中的损失,她只好出卖好友。
在囚徒困境中,每一方都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并不顾及其他对手的利益和社会效益。就两名盗窃犯来说,都选择拒绝招供才是真正的最佳策略,但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因为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万一对方没有改变策略呢?
所谓的困境,就是个体的理性导致双方得到的比可能得到的少。当个体做出有利于自己的“理性”选择时,结果却是整体的非理性。当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发生冲突时,每个人都以利己的目的为出发点,结果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前言/序言

读懂了博弈,就能把握人生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酒吧里,四个男生正在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个漂亮的女孩。
后来成为博弈论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的约翰?纳什,当年也在该大学读书的他曾经琢磨过:“如果这四个男孩都去追那个漂亮女孩,女孩势必会摆起架子来,不会理睬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当这几个男孩再去追别的女孩时,其他女孩也不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谁也不想做‘次品’。可假如他们愿意先追求其他女孩,那个漂亮女孩就不会有很强的优越感,那时再追她就很容易了。”
起初,纳什的脑子里还没有清晰的“博弈论”思维,也没有提出“纳什均衡”,可他用这件事诠释出了一个事实:生活处处皆博弈!
那么,博弈到底是什么呢?
博弈,最初指的是下棋,后来引申为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听起来似乎有点儿复杂。有一本书里是这样解释博弈的:“博弈就是做人该有的非凡心思,博弈就是为人处世的最合适方法,博弈就是恰到好处的智慧抉择,博弈就是决定进退成败的最优谋略。”
博弈针对的虽然是某一件事,背后的操纵者却是人。说到底,博弈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运用策略的过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心与心的碰撞。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博弈的结果,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婚姻事业的抉择,都在进行着博弈。
在一颗颗复杂多变的心灵面前,你是否想好了如何去与自己的人生博弈?在过往博弈的过程中,你是牢牢掌控着自己的命运,酣畅淋漓地活出了快意的自我,还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说不清被什么东西操控着,在诸多问题上都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人生犹如一盘棋,无论我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形形色色的事物,时时刻刻分析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环境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学会如何选择优势策略,如何洞察他人心理,不轻易被人操控,在未来的人生之旅上,活得更真实、更理性、更惬意、更精彩。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博弈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