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陳恭祿(1900—1966),江蘇丹徒人,著名史學傢。曾在金陵大學學習,後又至武漢大學任教。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百年史》《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中國通史》《日本全史》等。
1934年寫就的《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先生諸多著作中影響較大的一部專著,全書共19篇,約70萬字,敘述起自晚清鴉片戰爭,迄於20世紀30年代初。時間跨度尤長,涵蓋內容宏豐。其論及領域極廣,如地理、民族、政治、經濟、交通等。此書甫一齣版,短短數月內便印至第四版,曾作為“大學叢書”之一,也曾被目為代錶民國時代較高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直至今日,仍是中國近代史專業學生必讀書目之一。其學術價值,嚴謹的敘事風格,紮實的資料儲備,非一般冠名“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可比肩。
今以1935年商務印書館《中國近代史》 (“大學叢書”本)為底本,將陳著《中國近代史》重新整理齣版。陳先生在此書序言中說道:“不幸迨今近代中國史之著作,仍在失望之中。民國十五年,著者萌有著作之誌願,會以人事環境之變遷,未能積極進行。十七年,於金大擔任教職,知其需要之殷,勉力進行。”“餘授武大史學係一年級《中國近世史》,采用此書為教本。”由此可知,此書之撰寫及用途,與陳先生教學不無相關,故將此書納入本社“近現代名傢講義叢刊”中,以饗讀者。此次齣版,主要就版式、標點、訛誤等方麵進行瞭調整或更正。現略闡如下:
一、 為便於讀者閱讀,將原先繁體竪排改為簡體橫排,原先的專名綫,僅保留書名、條約名等,以書名號標示。
二、 按照新式標點規範,對原先的標點進行瞭調整,以使更符閤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三、 對原稿中不恰當的稱呼也予以改正。如“猺”改為“瑤”、“獞”改為 “僮”等。
四、 更正瞭原稿的一些錯誤。如因排版造成的文字顛倒等。
希望藉著這部著作,陳恭祿先生其人其著能有更多的讀者去關注、去瞭解。
1934年完成的《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較大的一部專著,曾被目為代錶民國時代較高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全書共19篇,約70萬字,敘述起自晚清鴉片戰爭,迄於20世紀30年代初。跨越時間長,涵蓋內容豐富,論斷公允。其所論及領域極廣,地理、民族、政治、經濟、交通等。
書稿章節也頗有特色,並非三級標題式,而是將所有關鍵詞集中於篇名下,正文的敘述則一一對應,相應順延。雖環環相扣卻又可獨立成章。
陳恭祿(1900-1966),江蘇丹徒人,著名史學傢。曾在金陵大學學習,後又至武漢大學任教。主要著作有《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百年史》、《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甲午戰後庚子亂前中國變法運動之研究》、《近代中國史料評論》、《中國通史》、《日本全史》、《中國上古史史料之評論》等。
四版自序1
自序1
上捲
第一篇鴉片戰前之中國3
地理上之影響——中國民族——清帝之入主中國——中央官製——地方官製——政治上之積弊——財政之情狀——人口激增與生計睏難——秘密會社之活動——叛亂之迭起——對外之觀念——古代中西之交通——中國所受外國之影響(物産、思想、文學、科學、美術等)——閉關思想之成立——葡萄牙人之東下——耶穌會教士——西荷諸國人之相繼來華——中俄之交涉——國際貿易之情狀——管理外人之方法——法律問題——睏難之癥結
第二篇中英衝突及鴉片戰爭37
律勞卑之來粵——平等待遇之爭執——交涉之惡化——睏難之癥結——緘默期內之大事——商欠——鴉片之略史——鴉片暢銷之主因——煙禁之議——林則徐之禁煙——義律繳交鴉片之經過——禁煙之希望——林維喜案之嚴重——清廷之主戰——英國之宣戰——軍備之比較——定海陷後朝旨之中變——琦善和戰之兩難——道光再主用兵——廣州之屈服——英艦之北上——浙蘇戰守之失敗——國內紛擾之情狀——和議之經過——《南京條約》——和議之評論——戰敗之原因——政治上之弱點
第三篇戰後外交之形勢及英法聯軍之役70
中英善後交涉——中美訂約——中法交涉——條約中之要款——耶穌教之弛禁——香港澳門與中國之關係——五口開放後之情狀——鴉片輸入之激增——對外思想之不變——青浦案件之解決——廣州入城爭執之嚴重——三國修約之失敗——海盜與亞羅事件——混戰與報復——西林教案——聯軍來華——廣州陷後之情狀——四國公使之通牒——和議之情狀——四國《天津條約》之成立——朝廷挽迴津約之失敗——條約中之要款——換約之起釁——戰事之責任——朝旨之中變——聯軍第二次北上——和議睏難之癥結——巴夏禮捕後之交涉——鹹豐之決心議和——和議之條件——清代外交之評論——中國對俄所受之損失
第四篇太平天國及撚苗亂115
黃河改道及其影響——人口激增——秘密會社之活動——財政之睏難——政治之腐敗——廣西之情狀——洪秀全之略傳——上帝會與團練——洪秀全之起兵——起兵後之時機——攻擾六省之經過——太平軍中之思想——文化之摧殘——戰勝之主因——太平軍、清軍、人民、迷信、種族思想、女子、軍械——清廷應付之方略——洪秀全之失策——北伐軍之失敗——江蘇境內二軍之相持——太平軍之西徵——曾國藩練勇之睏難——討賊之檄文——檄文之批評——湘軍齣徵之戰績——湘軍戰勝之原因——江北、江南大營之敗潰——全國紛擾情狀之一斑——經濟製度之紊亂——人民所受之痛苦——餉糈之榨取——太平天國與外國之關係
第五篇太平天國及撚苗亂(續前)148
洪秀全之宗教思想——三字經——洪秀全之天國——上下階級之森嚴——朝廷情狀之一斑——軍政與嚴刑——公田之計劃——天曆——天國中之婦女——消極之禁令——內訌及其影響——太平軍之戰績——湘軍剋復安慶——陳玉成之敗死——常勝軍之成立——太平天國末年之情狀——外人之觀察——淮軍之起——湘軍近逼南京——華爾死後之常勝軍——戈登之戰績——蘇州殺降之事件——太平軍之餘支——湘軍攻陷南京——太平餘眾之命運——撚軍之大起——平撚——清廷治苗之失策——湘軍平定苗亂——戰爭期內人民所受痛苦之一斑——人口減少之估計——內亂之評論
第六篇內政外交189
清季之政治情狀——鹹豐死之政變——同治傢庭之慘劇——承繼大統之問題——慈禧之專政——光緒、慈禧之關係——宦官之亂政——朝廷之情狀——地方長官之權重——仕途之冗雜——軍隊之腐敗——財政之睏難——曾左二氏之失望——李鴻章之觀察——颱諫之積弊——漢族之移民——人口之問題——總理衙門之創立——外國使臣之地位——駐外公使之派遣——大臣對外智識之幼稚——外交上之主要問題——海關之改組——香港、澳門漏稅之解決——海軍之創設——機器局與陸軍——招商局之成立——鐵路之興築——電報、電話及郵局之設立——新教育之失敗
第七篇內政外交(續前)234
覲見之爭執——外使之入覲——遣使之睏難——斌椿遊曆之失敗——蒲安臣之齣使——駐外使館之成立——條約——滇案之交涉——煙颱會議——交涉之評論——中德修約之交涉——外商之貪心——反對教士之傳說——教案之迭起——天津教案之嚴重——藩屬之觀察——新疆叛亂之平定——伊犁之交涉——中日之關係——中國對於安南之失策——和議之失敗——戰爭之經過——和議之成立——交涉之評論——緬甸之喪失——西藏交涉之開始——帕米爾之交涉——外人之贊助中國——華工販運之慘史——國際貿易之發達——輸齣輸入之物品——國內情狀之不變
第八篇中日交涉283
清初中日之關係——商約之成立——副島種臣之來聘——日本之齣兵颱灣——颱案之解決——日本兼並琉球——琉案交涉之失敗——朝鮮之概狀——日韓之爭——朝鮮之訂約通商——中國對韓之政策——朝鮮之政變——中日《天津條約》——二國閤作之計劃——修約之失敗——袁世凱之活動——朝鮮政治之腐敗——中日軍備之比較——二國齣兵朝鮮——改革韓政之爭論——戰事之責任——清兵之敗齣朝鮮——海上戰爭——朝廷之情況——奉天境內之戰——北洋艦隊之消滅——最初議和之失敗——李鴻章之渡日議和——和約之成立——朝臣之議論——三國乾涉——換約——割颱之始末——交涉之總論
第九篇戰後中國之危機336
外交上之新形勢——外債——中國藉款之睏難——法國之野心——俄國侵略之計劃——中俄密約之成立——俄國經營之東省鐵路——關稅之交涉——鐵路藉款之爭執——德租膠州灣——俄租旅順、大連——法租廣州灣——英國對華之政策——英租威海衛等——日意二國之要求——列強在華之鐵路承辦權——中國損失之綜計——門戶開放政策之成立
下捲
第十篇變法運動375
國內之積弊——變法之阻礙——教士之影響——士大夫之思想——變法者之辯護——變法之動機——康有為之活動——變法之鼓吹——政府之籌餉練兵——新事業之創辦——慈禧、光緒之疑忌——康有為變法之計劃——光緒詔定國是——新黨之進用——新政——反對變法之主因——反對者之議論——新法推行之睏難——變法誌士之大無畏精神——太後之阻撓新政——袁世凱之變節——康梁之齣險——變法誌士之受禍——舊製之恢復——廢立之隱謀——結論
第十一篇義和團之擾亂421
反對外人之心理——教案睏難之分析——人民生計之睏苦——財政之窘狀——練兵——秘密會社之活動——國內之紛擾——義和拳之略史——山東拳亂之勢熾——朝廷之態度——直隸拳亂之情狀——外兵入京保衛使館——主戰派之氣焰——拳民入京後之情狀——塘沽炮颱陷後之混戰——禦前會議——宣戰詔書——宣戰後之北京——北方之慘殺——教士
第十二篇義和團之擾亂(續前)450
五大臣之遇害——朝旨之中變——護送公使齣京之平議——劉坤一之保境安民——天津之陷失——聯軍入京之經過——車駕齣京之情狀——北京之紛擾——京外人民所受痛苦之一斑——天津都統衙門之威權——德俄之野心——下詔罪己——李鴻章之失策——懲辦禍首之交涉——和議進行之睏難——條約中之要款——結論——中國之屈服
第十三篇改革與革命附外交482
變法之傾嚮與主張——改革之睏難——預備立憲——朋黨之排擠——言官之地位——人民覺悟之錶現——政治改革——官製軍政法律——新教育之創辦——盲然奬學之流弊——實業之奬進——廢八股——滿漢平等——諭放腳——嚴禁鴉片——帝及太後之病死——親貴大臣之重用——諮議局與資政院——秘密會社之活動——興中會及同盟會——光復會等——會黨活動之方法——國有鐵路政策之決定——川路爭議之嚴重
第十四篇改革與革命附外交(續前)523
武昌革命之經過——清廷應付之策略——各地之響應——革命之勢力——建設之精神——清廷驚惶失措之窘狀——鄂寜兩軍之戰——臨時政府成立之經過——和議之進行——袁世凱之陰謀——清帝之遜位——國內之政治問題——清季外交之趨勢——亂後之善後問題——三國商約——英日同盟——滿洲問題之嚴重——日俄戰爭——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中日交涉之睏難——懸案之解決——中美德同盟之議——國際鐵路計劃之失敗——中俄交涉——領荒移民之開始——藉款築路——列強對於革命之態度——外濛獨立——英謀西藏——經營西藏之失敗——外交損失之總論
第十五篇政治社會情狀565
君權之發達——宮廷生活之情狀——大臣之無權——疆吏之恭順——州縣官之睏難地位——貪墨之一斑——刑罰之嚴酷——官儀之盛——學塾之生活——童試——生員考試——鄉會試等——闈中情狀之一斑——中試者之地位——八股文之說明——文學之趨勢——思想與學藝——土地之分配——田稅——農民生活之情狀——工人——商人——傢庭生活——宗教思想——經濟狀況——自治組織——結論
第十六篇民國以來之內政外交608
善後問題——首都之爭執——臨時約法——政黨之紛擾——責任內閣之失敗——政治實狀——國會之召集——地方政府之情狀——武人之跋扈——第二次革命——革命後之政治問題——官製之迭更——帝製運動之始末——割據之形勢——政治失敗之主因——外交問題——外濛西藏之交涉——中日交涉——府院之爭——復闢之失敗
第十七篇民國以來之內政外交(續前)643
南北戰爭——北方情形——南方黨爭——和議之失敗——國內之擾亂——省憲運動——直奉戰爭——廣東政變——法統下之紛擾——國會之劣跡——反直戰爭——歐戰之影響——中俄問題——中俄條約成立之經過——華盛頓會議——北方之混戰——中國之新覺悟——國民黨之改組——廣東之統一——北伐軍之勝利——寜漢分裂——北方情狀——北伐完成——統一代價之一斑——五院之創設——戰爭之迭起——最近政治狀況——外交之新趨勢——最近外交問題
第十八篇結論(國內問題之分析及建設之途徑)688
政治情狀——中央財政狀況——各省稅收——軍隊——鄉村匪患——國際貿易——列強投資——人口問題——節製生育——農工商業——交通——教育——公共衛生——結論
第十九篇史料評論729
新史料之印行——政書——碑傳——文集——信件——日記——年譜——時人記載——其他——研究之途徑
年曆對照錶742
四版自序
於今書業不景氣之時期,《中國近代史》居然於發行後四個月內重版兩次,又為讀書競進會選為大學組必讀之書。社會上之意外歡迎,齣於著者意料之外,心中愉悅,自不待言,一麵錶示感謝,一麵則常自責。心尤不安者,無過於誤植之多。其造成之原因雖多,固不能盡諉過於人,著者蓋有相當責任。書於三月齣售,著者讀完一遍,發現不少之誤植,即於四月函告齣版人謂書再版,望挖正後付印,而齣版人復稱再版現已印成,唯有附印勘誤錶之辦法。近者更有發現,並知平裝本將即付印,當能一一挖正。改正多為誤植,亦間有一二敘述之史跡。
書稿於去年夏寄齣,一年之後,再讀此書,感覺尚有一二應改之處,顧改文稿牽及紙版能否再用,且為時太久,而社會上需要此書甚殷,故暫作罷。今可於此說明者,共有三事。一、 袁昶、許景澄奏疏實不足信,不如刪去。二、 《景善日記》著者初未能得原文,書中譯文,當改用原文。三、 政府廢兩,計量改用公擔,而書仍用舊製。讀者當知關銀一兩抵一·五五八元,一公擔抵一·六五四擔。他如論者謂書敘述外交太多,關於學術者太少,則所見不同,著者自有立場也。倘有修正,亦當俟諸將來。
餘授武大史學係一年級《中國近世史》,采用此書為教本。誤植亦有學生告知者,深為感謝,並誌於此。
陳恭祿序於半山廬 民國二十四年六月
自序
一國現狀之造成,一由於地理之影響,一由於古代之遺傳,一由於社會上之勢力,一由於領袖之指導。四者之中,就人事而言,曆史上之遺傳,常占重要之地位,中國古代嬗變之史跡,頗足以資證明。及至近代,實用科學大有進步,世界上之交通日趨便利,國際上之關係,以商業政治之促進,大為密切。外來之影響,乃為造成中國現狀基本勢力之一。中國以悠久之曆史,傾嚮於保守;領袖之思想,民眾之觀念,均其極端之錶現。政治傢不能認識其所處之新環境,而能斷然有適當之處置。列強或欲適用西法於中國,或謀商業之利益,或求政治上之勢力,或存兼並領土之野心,而中國本於固有之心理與慣例,應付新時代之問題,莫不失敗。中西衝突遂為近代中國史上之大事。吾人今欲明瞭已往之事跡,現時所處之地位,及將來建設之途徑,非有信實之曆史,敘述近代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嬗變之經過,則不可能。社會科學失其贊助,將或多無根據。近代史之著作,久為國內知識界之急切需要。
餘自識字以來,頗留心於故事,及入中學大學,深知吾人曆史知識之淺陋。關於社會科學之理論,多應外國近世環境而生,或不切閤於中國之社會,運用之時,嘗或難於辨彆輕重緩急,教育之價值與效力,為之減低。不幸迨今近代中國史之著作,仍在失望之中。民國十五年,著者萌有著作之誌願,會以人事環境之變遷,未能積極進行。十七年,於金大擔任教職,知其需要之殷,勉力進行。二十一年春,完成十三篇,決定分捲齣書,由新月書店印行,初不知其營業失敗也。雙方議定至遲鼕季齣書,書店遲至次年五月,上冊排校方始完畢,定於六月發行,忽又擱置數月,據稱新月並於商務,歸其印行,而書仍未齣售,並置去函不復。本年二月,始與當事人相見,收迴原稿。著者以全書文稿已成,望其迅速印成,最後決定,歸商務印行。
全書共十九篇,內容可略見於目錄,初擬命名《中國近百年史》,而坊間書用此名者甚多,免相混亂,改稱《中國近代史》。“近代”二字,本無確定界說(史期區分原極牽強,不過因其便利而已),史傢劃分史期,常不相同。愚意近百年內,中國國際關係根本改變,思想、學術、政治製度、社會經濟莫不受外影響,其事跡迥異於前古,作一時期似較便利,且書內容不限於百年內之史跡,故定名曰《中國近代史》。著者著書之目的,深願贊助讀者明瞭現時中國國際上之地位,政治上之嬗變,外交上之趨勢,社會上之不安,經濟之狀況,人口之問題;認識其交相影響之結果,分析其造成經過之事跡,討論其成功或失敗之原因,辨彆事後之得失利弊。吾人處於今日議論古人,原非難事。著者之論斷,專欲讀者瞭解當日之背景環境,及其失策與責任,非彆有好惡也。綜之,近代史範圍之廣大,事跡之繁賾,製度之劇變,生活情狀之改易,開中國曠古以來未有之奇局。其材料之多,浩如煙海,第十九篇略論史料之種類與價值,事跡之繁,固不能一一敘述也。
古今史之性質不同,方法亦各迥異。古史之存於今者,或為編年,或為問答,或為傳體,或為紀事本末,或為文獻,名目不一,要多因陳抄襲。其材料或不問來自何方,編纂者或不辨其真僞,書中或為諛墓毀墓文字,或為按年列舉之政令大事,或不問其是否實行及行後之利弊,雜然抄入。其一部分誠所謂“斷爛朝報”,或“流水賬目”也。吾人讀之,殊難明瞭整個社會之情狀。今日編著曆史之方法,簡單言之,首先搜集原料,及時人紀錄,辨彆著作人之目的,有無作用,及其與史跡之關係,比較各種紀錄之內容,考證其真僞。其有證明者,始能定為事實,證以時人之議論,辨析其利害。然後綜閤所有之事實,將其縝密選擇,先後貫通,說明史跡造成之背景,促成之各種勢力,經過之始末,事後之影響,時人之觀察,現時之評論,而以深切美麗之文寫成。此史學者不易養成之原因,而固吾人今日之正鵠也。著者編著此書,不過自信未入於歧途,於試驗之中,不肯放棄責任而已。
書中論斷,著者非詆毀時人,或為之辯護,不過以公平之態度,說明其立場。讀者之意見,或同或異於結論,著者固無強人從己之意,且書非宣傳作品,讀者多為成年之人,當可根據事實,自由錶示意見也。更當說明於此者,外交上之事件,尤易引起爭論。蓋人類之普遍心理,嚴於責人而寬於責己,對其傢庭國傢無不如此,詆毀外國,國人固少反對,且有愛國之名。此種畸形褊狹之心理,徒為害於國傢。著者之目的,既非為片麵之宣傳,又非為造成國際間之仇恨,惟願平心靜氣,根據事實,敘述外交上之史跡,討論其問題,研究其經過,對於侵略之罪惡,決不為之稍諱,庶可成為認識列強責任之信史也。
近百年來,內政外交交相影響,中國以不平等條約之束縛,主權減削,內政往往深受外國之影響,外交之篇幅頗難預定,乃聽材料自行決定。書中地名以政府之變更,改易舊名,此種習慣,原為專製帝王改製之餘毒,對於吾人則頗增加睏難。著者敘述過去之史跡,自當仍用前名,但為便利讀者起見,常或附注今名。關於地圖,著者知其重要,不幸不能繪畫,插入書中。事無奈何,唯願讀者自備地圖參看。
人名亦有睏難,君主避諱不名,徽號字數贅多,廟號繁雜,均不便於記憶,民間用其年號,清帝除太宗而外,未曾改元,舉其年號,人皆略知其事業,今仍照用,代替其名。大臣之見於史料者,或稱姓名,或稱字號,或稱官名,或用地名,或稱謚號,變化繁雜,著者為便利之計,多用姓名。外人名稱,以譯音之故,常不一律,作者將其劃一,且多附注原名。國名載於舊檔者,或先後迥異,或交相雜用,如英或稱佛郎機,或稱大西洋,或稱紅毛,非外國書籍證明,殆難辨彆。葡萄牙則稱大西洋,美稱米,法稱佛等,書中均改用今名。
年代舊用皇帝年號,或用甲子,近時或以孔子誕辰,或以民國成立之年為紀元。自今觀之,多不適用,清帝於嗣位之次年,詔改年號,其先,帝多改元,積時既久,推算睏難,如鹹豐元年,讀者或不能即知其距今若乾年也。甲子計算,亦常不便於用。新法紀年如孔子誕辰,尚未通行全國,效仿西法,徒為增加睏難,清代史跡,用民國紀元前計算,頗感不便,對於吾人亦無所得。著者為便利讀者起見,多注明公元。英人葛麟瑞(Charles Kline)所著之《中西年曆閤考》,及陳垣之《中西迴史日曆》等書均極便於檢查,更附道光以後之年曆對照錶於書後。至於年錶,說者謂為史書所必備,實則不然,史跡絕非年錶所能形容,且錶非詳細說明,多無益於讀者。吾人固不必墨守古代之體例也。
此書編著之初,頗賴友人章誠忘等之贊助,又濛親友抄寫,皆深感謝。書中所敘之事實與議論,與任何人無關 中國近代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近代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近代史(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全塑包裝,塑料袋發貨,性價比還可以,畢竟現在紙張貴瞭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今以1935年商務印書館《中國近代史》 (“大學叢書”本)為底本,將陳著《中國近代史》重新整理齣版 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刪減
評分這次購物體驗很差,首先書是挺好的。這快遞第一次送到的四個角都弄壞瞭,換瞭送來比第一次好多瞭,難得換瞭講究用吧。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全塑包裝,塑料袋發貨,性價比還可以,畢竟現在紙張貴瞭
評分快遞小哥辛苦瞭,東西不錯!
評分這次購物體驗很差,首先書是挺好的。這快遞第一次送到的四個角都弄壞瞭,換瞭送來比第一次好多瞭,難得換瞭講究用吧。
評分全塑包裝,塑料袋發貨,性價比還可以,畢竟現在紙張貴瞭
中國近代史(套裝上下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