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篇。 第一篇主要介绍皮具设计概述、皮具图案设计、色彩构成知识、皮具的材料设计;第二篇介绍了不同结构、不同款式皮具的净样板制作、里料样板制作和托料样板制作, 有24个实例。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材, 也可供企业培训使用。
金花,副教授,双师型教师。
专业背景:皮革制品设计、艺术美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研究方向:功能性皮革材料
与终端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皮革饰品设计及其产
品的市场营销拓展。从事皮具、鞋类、
材料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曾先后主讲《箱包艺术设计》《箱包生产工艺制作》;《皮革材料应用》;《皮鞋工艺》;《计算机2D样板设计》;《皮饰品设计》;《手袋设计基础》;《专业外语》;《革制品质量检测》等十多门课程。
第一篇 皮具设计基础
第一章 皮具设计概述
第一节 皮具素描设计基础
第二节 速写
第三节 设计素描在皮具设计上的应用
第二章 皮具图案设计
第一节 图案的分类
第二节 图案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色彩构成知识
第一节 色彩原理
第二节 色彩的属性
第三节 色彩对比
第四节 基本色彩的艺术表现
第四章 皮具的材料设计
第一节 主料
第二节 配件
第三节 辅料
第二篇 皮具样板(纸格)制作
第五章 前后扇面和墙子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前后扇面和环形墙子组成的男包出格
第二节 前后扇面和上部墙子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三节 前后扇面和下部墙子的学生包出格
第四节 前后扇面和环形墙子、的小型包出格
第六章 大扇和两个堵头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大扇和底部略圆堵头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二节 大扇和锥形的堵头组成的男包体出格
第三节 大扇和圆形的堵头组成的旅行包出格
第四节 大扇和四角略圆堵头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七章 前后扇面和包底及堵头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前后扇面和包底及堵头组成的男包出格
第二节 前后扇面和包底及堵头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三节 前后扇面和底及堵头组成的学生包出格
第四节 前后扇面和底及堵头组成的小型包出格
第八章 前后扇面和包底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前后扇面和矩形包底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二节 前后扇面和底成三角形的女包出格
第三节 前后扇面和椭圆形底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四节 前后扇面和底组成的小型包出格
第九章 整块大扇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整块大扇组成的男式钱包出格
第二节 整块大扇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三节 整块大扇组成的小型包出格
第四节 整块大扇组成的笔袋出格
第十章 前后扇面组成的包体出格
第一节 前后扇面组成的男包出格
第二节 前后扇面组成的女包出格
第三节 前后扇面组成的的学生包出格
第四节 前后扇面组成的小型包出格
前 言
我国皮具行业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高,皮具和手袋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的主力商品,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为了适应我国皮具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皮具专业方向课程,企业也希望高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优秀皮具设计师。因此, 为了满足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结合我国皮具行业的实际技术水平, 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编写了本书。
皮具设计的重点不仅在于产品的款式设计开发,更重要的在于不同结构的打板与制作。本书以手袋的设计元素和不同款式包体打板方法为两条主线,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皮具设计基础,对皮具效果图涉及到的素描、色彩、图案等元素进行详细阐述, 并对皮具的材料设计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篇为皮具样板设计,选取六大包体不同结构的男式包、女式包、学生包、小型包的典型款式进行样板设计,对于每一种结构的包体进行单元归类阐述,突出设计规律性,简化经验数据对设计思维的约束,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皮具、手袋结构设计,打板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由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花主编,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徐晓斌副主编,刘霞教授、王立新教授主审。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至第九章由金花编写;第三章由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王育星编写;第四章、第十章由徐晓斌编写。最后全书由金花负责统稿。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皮革制品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皮具培训机构、皮具和手袋企业等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初次编写教材,由于作者学识疏浅,时间仓促,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欢迎专业院校师生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05.19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皮具制作一知半解的门外汉了。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传授了技术,更点燃了我对皮具设计的热情。我以前总觉得皮具制作是一个很“闷”的手艺,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的无限可能。它不仅仅是关于制作一个皮包或者皮夹,更是关于如何通过双手,将一块普通的皮料,变成一件有温度、有故事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我的下一个项目,并且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更多充满创意的皮具造型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着实令人称赞,完全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教材。大量的精美插图和真实的制作过程照片,让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仿佛我正站在大师的身边,手把手地学习。尤其是在讲解样板制作的部分,那些细致到毫米的尺寸标注,以及各种曲线的绘制技巧,都非常有条理。我曾经尝试过自己画样板,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不是这里不合身,就是那里太紧绷。这本书里的方法,比如如何根据人体工学来调整样板,如何预留缝份和折边,都非常实用。我按照书里的方法试着制作了一个小皮夹,第一次就非常成功,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到进阶,层层递进,完全没有让人感到突兀或遗漏。我特别赞赏它在设计理念这一块的阐述,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款式堆砌,而是深入探讨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市场趋势以及个人风格的形成。这对于想要在皮具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有“灵魂”,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启发性的思路。它鼓励我去观察生活,去从自然、建筑、艺术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皮具的设计中,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流行。
评分拿到这本《皮具设计与样板制作》时,我简直如同挖到宝藏一般!一直以来,我对于皮具制作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道从何下手。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零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一开始就堆砌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材料选择、工具认识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讲到不同皮料特性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比如不同鞣制方法的皮料在触感、延展性、耐用度上的差异,甚至连细微的纹理变化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让我对皮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是模棱两可的概念。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技巧时,都会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某些缝线方式更牢固,为什么某些结构设计能让皮具更耐用,为什么不同的五金件会影响整体的质感。这些“为什么”的解答,让我从一个纯粹的“手艺人”提升到了一个“设计者”的视角。我开始思考,不仅仅是模仿,而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实际需求,去优化设计,去选择最合适的工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知识是活的,是能够真正应用于创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