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奠基之作,其对拖延、自卑、羞耻、焦虑、梦、犯罪、青春期等的论述,不但影响深远,而且已成为了心理分析的典范。
★了解自卑,chaoyue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翻译界泰斗王晋华教授倾心翻译,未删减完整版。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墨菲、舒尔茨等诚挚推荐!
《西方百年学术经典:自卑与chaoyue》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之作。本书以“自卑情结”为线索,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影响及转变,同时深刻阐述了教育、爱情、婚姻、社交等对人生的影响。作者以清晰流畅的思路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启迪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真正价值。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80余年,再版多次,影响了全球数十亿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diyi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chaoyue》《神经病的形成》等。
“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阿德勒
阿德勒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教授 舒尔茨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的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001
第二章
心灵与身体/017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034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051
第五章
梦/068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088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114
第八章
青春期/132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143
第十章
职 业/174
第十一章
人与同伴/184
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193
人类生活在具有意义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体验环境,而是以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去评判,甚至最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人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只去关注周围环境,就会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一切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自我封闭毫无意义。我们体验世界,必先赋予其意义,而不仅体验现实本身。当然,这种意义会带有些许缺憾甚至是荒谬,因为具有意义的世界里本身就充满了各种谬误。
如果你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不知如何回答。大多数人都不想对这类问题劳神费力或者设法回答。这个问题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还常常脱口而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人生平坦顺畅,没有遭遇艰难磨炼的话,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便可知道他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且此意义与其立场、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暗中进行揣摩,然后贯穿于他的行为之中。“我是这般,宇宙是那般”就是思考得出的裁决,赋予自己和人生一种意义。
如上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或多或少都会包含谬误,但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无人占据生命的绝对意义,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释,就不能称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全部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在这一范围中判定哪些较为正确,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谬。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中什么是大同小异的,那些差强人意的解读哪里是难掩其伪的。如果坚持这样的普遍标准,我们就能得到生命的科学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同时,必须谨记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相对我们的目的而言的。此外,再无真理,即便还有,也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所以它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都要面对的三大纽带,所有的人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这三个纽带构成了现实的内容,人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通向这些纽带的死胡同。因此,人们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机械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个纽带: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别无选择。人类所处之地受到限制,也拥有希望,我们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求得生存。身体和头脑都要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人类才能得以延续。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所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同时,人类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
鉴于人类身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自身和全人类的福祉,必须不遗余力地强化我们的回应,这些回答既要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对一道数学题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求出答案一样,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妄加猜测。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接近它。我们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为地球所羁绊,人类必然与地球休戚与共。
接下来是第二个纽带:我们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不是人类家族中的唯一成员。单独一人无法达到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独自生活,自己面对一切,就会走向灭亡。他不但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延续人类的生命。正是因为人类所共有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所以人总要与他人合作。因此,个人和整个人类的最大福祉就是团结协作。要想寻求人生的答案就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和他人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单独生活,必将灭亡。想要生存并且让人类生生不息,我们就必须与他人共同奋斗,并让自己的感情和这个最大问题的目标相适应。
第三个纽带是:人类有男有女。同样,这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男女,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绕开爱和婚姻这个问题。当面对它时,人们如何选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诠释。遇到这个问题,人们企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的具体行动就是他们所认为的最佳方法。
这三种纽带又引申出三个问题:第一,怎样在地球自然环境的限制下求得生存;第二,在茫茫人海中,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以及相互协作,发展共赢;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事实。
思想来源于生活。在阅读一部著作前,如果能了解作者的生平,那么对了解作者的特殊见地必然有很大的帮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家庭生活富裕,家人爱好广泛,但是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哥哥太优秀了,他实在无法超越。他的哥哥活泼好动,惹人疼爱,而他却觉得自己又矮又丑,行动不便,因此感到很自卑。虽然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同时也十分坚强。哥哥是母亲的骄傲,但是父亲却比较宠爱阿德勒。他的父亲时常鼓励他:“阿德勒,你不能害怕任何事情。”父亲的话深深地影响了他,阿德勒凭借坚强的信念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的许多心理学观点都可以从其童年的记忆中找到蛛丝马迹,比方说,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等。
阿德勒从小因患脊柱炎而身体孱弱、行动迟缓。在他3岁时,弟弟在他身边去世。他童年时又被车撞过两次,使他对死亡充满恐惧。他4岁才会走路,5岁时又得了严重的肺炎。痊愈后,他决定当一名医生。上学时,他数学成绩极差,幸亏受到了父亲的不断鼓励,最后,他成了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这一经历与他后来的从医之路及其独特的心理学思想息息相关。
中学毕业后,阿德勒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维也纳医学院。他在那里系统学习了心理学和哲学知识,并受到了严格的医学训练。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并于1895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他的妻子是个飞扬跋扈、特立独行的女性,阿德勒却相对保守。他们的生活一开始并不十分和谐,因此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到男女平等这件事时,总会强调“说比做容易得多”。可以说,他对此是深有感触的。不过,最终两人还是白头偕老。
阿德勒待人和善、不拘小节,和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谈得来。因此,他朋友众多、见多识广。他曾经熟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贡献巨大。他曾一度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写文章为弗洛伊德的观点辩护,因此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了自己主持的讨论会。有人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不然,他们是平分秋色、并驾齐驱的。虽然他的观点和弗洛伊德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精神分析协会”。此后,他成为该协会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在弗氏之后,他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并兼任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因此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还能使人自甘堕落或引发精神疾病;另外,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积极进取,以弥补自己的缺点。例如,古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了一位著名的演说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例如,尼采身体瘦弱,他就弃武从文,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
弗洛伊德早期主张发展失调会引发缺憾,而人体具有补偿的功能。受此影响,阿德勒提出了“男性倾慕(masculine protest)”的概念。他认为不论男女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变得强大。
此后,阿德勒发现不管有无器官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依赖大人才能生活,其一举一动都要受大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自卑感作为借口逃避任务时,他们便会出现神经方面的问题。如果这种自卑感在日后的生活中得以延续,便会形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一种变态心理,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时的一种正常表现。
后来,在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阿德勒便退出了心理分析学会,与他人共同创办了“个体心理学”协会。阿德勒此时摒弃了弗氏泛性论的观点,他认为这是对性的迷信。阿德勒以社会化的方式来解释“男性倾慕”。他并不否认潜意识动机的存在,但是他比弗氏更重视自我调节的功能。他认为人类对未来的期待,促使他们做出各种行为。虽然这种目标是虚假的,却能使人类为之努力,而且乐此不疲。这种目标常常存在于潜意识中。阿德勒把这种虚假的目标称为“自我理想”,个人能借此获得优越感,并维护自尊。他也不否认梦的重要性,不过他却认为梦是个人解决问题的一种努力,而不是像弗氏说的那样,凡事都用性冲动来解释。例如“恋母情结”,他就认为这是被宠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而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曾在奥地利军队里当过军医。此后,他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从事儿童辅导工作。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不仅适合于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还适合于师生关系。他对教师影响深远,许多个体心理学家都是教师出身,并且将其观点用在了教育上。
1920年前后,阿德勒已经声名远扬。他周游各国,到处讲学。1926年,他到达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1927年,他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同年,他出版了《自卑与超越》,全书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1934年,阿德勒定居美国。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邀赴苏格兰亚伯丁演讲。由于过度劳累,他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的克服与超越。阿德勒一生著述颇丰,本书可以说是阿德勒最成熟的作品。在该书里,作者以轻松朴实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自卑的种种表现及其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克服它,并将其转变为对优越感的追求和实现目标的动力。
自卑与超越(经典全译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自卑与超越(经典全译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
评分到货速度很快,非常方便,货物也很好,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评分希望看了这本书之后能对自己有帮助!
评分 评分价格很实惠,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流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Jingdong cust
评分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
评分我们所能享受的一切,也都是自己的福报。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这些都叫福报。中国人讲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你得珍惜自己的福报,而不要轻易去消耗它。
评分自卑与超越(经典全译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