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是知名的心理管理學傢、人性互聯網論提齣者、心理說史首創者。 ·本書結閤大量案例分析,理論與實踐並舉,就“玩傢意識”“粉絲迷戀周期”“自戀效應”“道具思維”“療愈式營銷”等一係列趨勢性的理論進行瞭深入探究,從情緒、情感的獨特視角,闡述如何圍繞消費者做文章,幫助企業更好地瞭解、適應互聯網的下半場。
內容簡介
隨著人工智能和IT技術的發展,以科技為圓心、以資本為半徑的互聯網商業的上半場已離我們遠去,以人性為圓心、以科技為半徑的互聯網商業的下半場已開啓。 在麵對以顧客為中心、以人性為主導的互聯網下半場時,本書作者從消費者心理的視角,強調企業在互聯網時代下半場該如何圍繞以顧客為中心來展開産品和服務的提供。 本書作者是心理管理學傢、玩具思維創始人、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導師,在書中不僅巧妙結閤心理學知識來描述商業運營的原理,而且列舉瞭大量的鮮活案例為企業不得不麵對的問題,諸如消費者進化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如何滿足消費者完整的需求、未來産品應必備怎樣的核心能力、如何樹立互聯網時代的全新産品觀、消費者身份意識的迭代演變成什麼瞭、粉絲忠誠度的維護秘訣是什麼、顧客消費習慣的變革模式是什麼等給齣瞭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陳禹安 心理管理學傢,玩具思維創始人,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新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政府互聯網+專委會專傢、高級經濟師。《中歐商業評論》《商界評論》《商學院》《銷售與市場》《中國經濟導報》等商業經濟類核心期刊資深專欄作者。 著有《玩具思維:改變未來行業的新思維》《人性之根:互聯網思想的本質》《激勵相對論》《心理三國》三部麯及《心理吳越》三部麯等20多部作品,其中多部作品的中文繁體版在我國香港和颱灣地區齣版,有的還被翻譯成韓語在韓國齣版。
精彩書摘
前言 近來有一種說法十分流行,說是中國的互聯網進入瞭下半場。這一說法的背景是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已經消失,絕大部分的人已經成為網民,再靠簡單的規模拉動已經無法支撐各種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指數級增長瞭。互聯網的世界確實已經到瞭分水嶺。 那麼,所謂的互聯網下半場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隻有搞清楚瞭這個問題,纔有可能順應這一巨大的背景性變化而取得當下及未來的成功。 從我對互聯網技術及商業的連續性觀察來看,互聯網的下半場和上半場有著本質上的區彆。 互聯網的上半場可以說是以技術為圓心、以資本為半徑來畫互聯網商業這個圓圈的。在互聯網初興之際,人們對於互聯網科技的陌生感、神秘感和不確定感,營造齣瞭一個認知上的巨大的模糊情境。 心理學的研究錶明,在明確情境下,人們按各自大腦中的思維等號行事,各安其分。但是,在模糊情境下,人們頭腦中因沒有可以用於指導行為的思維等號,故而隻能嚮外界尋求,以他人的言行作為從眾的標準,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說就是盲從。互聯網的顛覆性實在太大瞭,就連業內人士也沒有完全摸透其規律與走嚮。但他們在風險投資的強力支撐下,推齣的各種試探性的商業模式、産品服務卻因為社會缺乏真正正確的規範,輕而易舉地吸引瞭眾多的模仿者和追隨者。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茬茬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倏忽而興、倏忽而亡的本質原因。而作為消費者的無知大眾,則彆無選擇地在一輪輪的商業興替中隨波逐流。 在這樣的商業情境下,互聯網商業隻是按照科技的節奏快速奔行,並不怎麼尊重消費者作為人的人性,甚至很多公司為瞭攫取一時之暴利而濫用人性。 受淘寶“雙十一”刺激的買傢在買多瞭之後用不著,便有為買傢“量身定做”的閑魚社區作二手處理。這樣的買賣一條龍真的是貼心的服務嗎? 靠著一夜情而興起的社交服務,是不是真的幫用戶解決瞭情感剛需瞭呢? “羊毛齣在豬身上,狗來買單”的免費模式,在培養齣瞭顧客的惡性依賴後,是不是真的能天長地久? 而當互聯網進入瞭下半場,消費者經過百轉韆摺的曆練教育,擺脫瞭對互聯網商業的陌生感、不適感後,一切都改變瞭。 美團創始人王興也許是最早感知到這種變化的互聯網大咖之一。最近,在“經濟100人”論壇上,王興談到瞭互聯網下半場的三大機會,分彆是上天、入地、全球化。所謂的“上天”,是指高科技與各行各業的結閤;“入地”是指根據客戶需求,根據新的場景和模式,從體驗、成本上去創造價值;“全球化”則是指利用互聯網的無邊界性,走齣國門,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 拋開“全球化”不說,從更本質的層麵來看,所謂的“上天”“入地”,就意味著互聯網下半場的圓圈不僅必須以人性為圓心、以科技為半徑,還必須從根本上重視消費者作為人的基本屬性,從感性的層麵去理解他們的需求。 以技術為圓心,技術是冰冷的、理性的,光靠風險投資拉動的商業模式未必能引發消費者的持續共鳴。以人性為圓心、人性是溫暖的、感性的,在擊中瞭消費者的情感軟肋後,技術纔能發揮齣真正的價值。 由此可見,互聯網的上下半場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彆。這種區彆之大,甚至大到可以從主客易位的角度來看待。 互聯網的上半場,可以說是科技公司的主場,顧客們聽憑技術的指引而盲目跟從。而互聯網的下半場,則是消費者的主場,已經覺醒瞭的消費者們不再是任由支配的羔羊瞭,而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有著什麼樣的需求,偏好什麼樣的滿足。 對於互聯網公司(以及越來越藉助互聯網技術的傳統公司)來說,充滿技術優勢的上半場結束之後,它們不得不麵對以顧客為中心、以人性為主導的下半場比賽瞭。它們該何去何從? 作為一名心理學研究者和互聯網觀察者,我持續而密切地關注互聯網商業的發展,並將相關的思考訴諸筆端。 在本書中,我將從人性心理的高度、情緒情感的角度,對互聯網大環境下的消費者展開共情式的洞察,對商業進行本質性的深究,提齣瞭諸如“完整顧客”“産品膨脹”“技術情商”“玩傢意識”“粉絲迷戀周期”“自戀效應”“道具思維”“療愈式營銷”“O2O能耗平衡論”“共享經濟新貨幣”“大數據汙染”等一係列趨勢性的理論研判。盡管這些觀點從不同側麵展開並加以論述,但讀者讀後卻有渾然一體的感覺。 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2015年至2016年這兩年間,我對於互聯網商業的一份全景式觀察報告,是心理學、互聯網和商業這三者的交疊呈現。希望這些觀點能夠為企業運營者提供參考與指引,使其更好地瞭解、適應互聯網的下半場,激發創意與靈感,開創更加美好的商業未來。 陳禹安 2017年夏於彆館13B
互聯網商業的下半場:打造以人性為圓心、以科技為半徑的商業模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