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摩尼教形成于3世纪的波斯,繁荣昌盛于8—11世纪的回鹘。借由回鹘的力量,摩尼教在唐朝境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西迁,回鹘摩尼教一度繁荣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地区,于12世纪末以后销声匿迹;向南一支潜入福建、浙江,发展成为具有华化特点的霞浦摩尼教,至今一脉不绝。
本书作者从事回鹘摩尼教研究30年不辍,特别关注地下出土的考古新资料和胡汉语古文献,克服极大的语言障碍,从东西方各国文字的出版物中广泛收集材料,对纷繁复杂的回鹘摩尼教史做了系统的论述,为国内外所未有,具有创新意义;内容涉及中外关系史、宗教史、西北民族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对许多问题加以讨论,是是非非,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语史兼通,具有阅读多种文字著作的优势,本书提供了一批回鹘文摩尼教文献的汉译,有些属于首次翻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杨富学,1965年生于河南省邓州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印度德里大学、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北京大学,现为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宗教学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蒙古史学会、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理事,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钱币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西域、敦煌出土回鹘文文献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项;出版《沙州回鹘及其文献》《西域敦煌宗教论稿》《回鹘之佛教》《中国北方民族历史文化论稿》《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回鹘与敦煌》《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甘州回鹘史》《敦煌民族史探幽》《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回鹘学译文集》等多种著作,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中国西北宗教文献》《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丛书》《敦煌与丝绸之路学术文丛》《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大型丛书,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译文百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基本资料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摩尼教及其东渐
第一节 摩尼教的兴起及其教义
第二节 摩尼教之东渐
第二章 回鹘皈依摩尼教若干文献译释
第一节 回鹘文《牟羽可汗人教记》残卷译释
第二节 摩尼文回鹘语《牟羽可汗宣教书》译释
第三节 回鹘文摩尼教历史文书二件
第三章 牟羽可汗归宗摩尼教颠末
第一节 《九姓回鹘可汗碑》所见回鹘改宗史事
第二节 回鹘语摩尼教文献所见回鹘改宗过程
第四章 回鹘归宗摩尼教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节 回鹘改宗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回鹘归宗摩尼教之粟特因素
第五章 漠北回鹘之摩尼教
第一节 回鹘摩尼教的炽盛
第二节 摩尼僧在回鹘汗国之地位
第三节 米副使墓志所见唐代回鹘之摩尼教
第四节 漠北回鹘之西倾与回鹘摩尼教之西渐
第五节 回鹘汗国的崩溃与摩尼教的厄运
第六章 高昌回鹘摩尼教史
第一节 高昌回鹘摩尼教的兴盛
第二节 摩尼教与多种宗教在回鹘中的并存
第三节 吐鲁番出土回鹘摩尼教文献
第七章 河西回鹃之摩尼教
第一节 甘州回鹘之摩尼教
第二节 瓜、沙回鹘之摩尼教
第八章 回鹘摩尼寺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异化
第一节 回鹘摩尼教寺院的形成
第二节 回鹘摩尼寺功能的异化
第三节 高昌回鹘摩尼寺的封建庄园化
第九章 回鹘摩尼教的消亡时间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回鹘摩尼教消亡时间诸说
第二节 回鹘摩尼教的式微与消亡
第三节 波斯文《大霍加传》所见摩尼教徒献疑
第四节 察合台文摩尼教史料辨析
第十章 回鹘摩尼僧开教福建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呼禄法师为回鹘摩尼僧考
第二节 福建摩尼教诸回鹘因素辨析
第三节 福建摩尼教来源异说二辨
第四节 呼禄法师开教福建之影响
第十一章 摩尼教对回鹘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摩尼教与回鹘语文
第二节 摩尼教与回鹘文学
第三节 摩尼教与回鹘艺术
第十二章 摩尼教与回鹘其他诸宗教的关系
第一节 回鹘摩尼教与佛教的激荡
第二节 回鹘摩尼教与基督教之关系
第三节 回鹘摩尼诗中的萨满教因素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敦煌学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藏经洞出土的古代文献(也称为敦煌文献、敦煌遗书)及其他文物;二是敦煌石窟;三是敦煌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后被称为“藏经洞”)发现了数万卷古代文献及纸本绢本绘画品,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大部分流落海外。在其后的数十年里,敦煌文献受到世界汉学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学者投身于敦煌文献及艺术品的研究。敦煌文献包罗万象,涉及古代政治、经济、文学、语言学、科学技术等领域,一百余年来,敦煌文献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敦煌学”这一名称也源于对敦煌文献的研究。而随着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必然需要对敦煌本地历史、地理及相关遗迹进行调查研究。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敦煌的历史又与中国西部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相关联,因而对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成为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敦煌石窟的研究相对较晚,虽然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对敦煌石窟做过编号,并对洞窟内容做了详细记录,1914年俄罗斯奥登堡探险队也对莫高窟做过测量和记录;但伯希和除了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版过图录外,他的《敦煌石窟笔记》迟至80年代以后正式出版,而奥登堡探险队的洞窟测绘记录则到了90年代末才由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于敦煌地理位置偏远,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到敦煌石窟的实地考察很难。当伯希和出版了敦煌石窟图录后,日本学者松本荣一因此写成了第一部敦煌图像考证的专著《敦煌画的研究》(1937年出版),但作者却一辈子没有到敦煌石窟做过实地考察。直到1944年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敦煌石窟进行着保护和研究的工作。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除了美术临摹与研究外,还加强了石窟保护工程的建设,并开展了考古研究工作。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增加了研究人员,并在石窟的科学保护、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以及敦煌文献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力量,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
进入21世纪以来,敦煌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对于石窟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国家高度重视,不断投入资金,支持敦煌学研究事业,国内外友好人士也给予广泛的援助。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发展。可以说,敦煌学研究工作进入最好的时代。不少研究人员陆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的立项,敦煌研究院也设立了院级学术研究项目,加强了对学术研究的资助,尤其加大了对研究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渐形成了一支包括老、中、青几代人,专业范围涵盖敦煌学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研究队伍。全院的研究人员在老一辈专家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奋进,并在敦煌学的一些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以敦煌石窟为中心,结合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结合敦煌文献材料来综合研究,在敦煌文献研究的某些领域也具有突破。这些都反映了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发挥自身优势,在敦煌学研究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道路的趋向。
为了让新的研究成果尽快出版,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事业,我们决定编辑“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遴选出能代表本院学术研究水平的成果,陆续出版。“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为宗旨,所收的著作,要在敦煌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启发性,对敦煌学研究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敦煌研究院将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持续向前发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回鹘摩尼教研究 [A Study of Manicaeism Among the Uighur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回鹘摩尼教研究 [A Study of Manicaeism Among the Uighur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回鹘摩尼教研究 [A Study of Manicaeism Among the Uighur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