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

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灌木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竹子
  • 绘画
  • 艺术
  • 教程
  • 无师自通
  • 技法
  • 中国画
  • 书法
  • 素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8170
版次:02
商品编码:12171844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1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喜欢画竹子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本书颠覆了你对国画难以上手的刻板印象!范例超实用,步骤超细致,适合零基础的读者拿来自学,读者学习以后一定能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这本书更像是身边的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下笔,如何构图,如何克服“国画绝非易事”这样的恐惧心理,书中包含了非常精美的案例,排版方式也十分灵活。书中每个案例的讲解都细致到推荐用笔、用笔技法、调墨和设色技法,并配以图示说明,让你一目了然,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一样学得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无师自通学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7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竹子的各种绘制技巧。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工具、如何用笔和调墨,调墨的技法;然后分别介绍了竹干、竹枝、竹叶、竹态的画法;接着介绍了竹子与配景的绘制技法;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 本书是一本国画自学教程,即使没有绘画基础,也能让你成长为国画高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竹子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作者简介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草木花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非常有传统特色。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国画中竹子的写意绘画技法,读者阅读本书后在技法上会有较大的提高。

目录

第1章 基础入门 04
1.1 常用工具 04
笔 04
墨 04
纸 04
砚 05
颜料 05
调水盘 05
贮水盂 05
镇纸 05
1.2 如何用笔 06
怎样握笔 06
笔法的运用 06
线条练习 07
1.3 调墨技法 08
五种浓度的墨色 08
墨色的调和 09
1.4 调色技法 10
单色调和 10
复色调和 10

第2章 竹干的画法 11
2.1 竹干的基本画法 11
没骨法 11
双勾法 12
双勾烘染法 13
双勾填色法 14
2.2 不同形态的画法 15
细干 15
老干 15
横干 16
垂干 17
断干 17
折干 18
2.3 不同品种的画法 19
斑竹竹干 19
红竹竹干 21
青竹竹干 22
金竹竹干 23

第3章 竹枝的画法 24
3.1 竹枝的基本形态 24
鹿角枝 24
雀爪枝 25
鱼尾枝 25
3.2 竹枝的生枝方式 26
细干生枝 26
新干生枝 27
老干生枝 29
左右生枝 31
根下生枝 33

第4章 竹叶的画法 34
4.1 起手式 34
俯视叶 34
仰视叶 36
4.2 竹叶的基本画法 43
双勾法 43
双勾着色法 44
没骨法 45
4.3 布叶方式 46
横梢式 46
垂梢式 49
结顶式 51

第5章 竹态的画法 53
5.1 风竹的画法 53
5.2 雨竹的画法 56
5.3 雪竹的画法 60

第6章 竹子与配景 66
6.1 竹子与山石 66
6.2 兰竹 70
6.3 梅竹 75
6.4 松竹 79

第7章 创作与提升 83
7.1 苍翠 83
7.2 桃红青玉枝 92
7.3 竹红映清梦 101
7.4 绿蕉碧竹 106
泼墨写意,竹影婆娑——《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导读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璀璨星河中,竹子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自然的造物,更是文人雅士精神的象征,是高洁、坚韧、虚心、有节的品格的具象化。从历代丹青圣手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墨竹的千姿百态,或怒张挺拔,或疏朗清雅,或在风雨中摇曳,或在月光下静谧。而学习国画,特别是学习描绘竹子,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一次对内在精神的修炼。 《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引领您走进国画竹子艺术殿堂的指南。它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也非一套生硬的模仿练习,而是一次充满探索与乐趣的学习旅程。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读者的反馈与建议,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系统、深入、易于理解,力求让每一个怀揣国画梦想的初学者,乃至希望精进技艺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洞悉竹之神韵,落笔生花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无师自通”。这并非意味着您无需任何指导,而是强调一种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艺术的潜能,而本书便是激发这份潜能的火花。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笔墨技巧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您认识竹子,理解竹子的形态美,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笔下的艺术。 第一部分:基础启蒙——笔墨的脉络,竹的骨骼 在正式挥毫泼墨之前,扎实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为您打下坚实的根基。 笔墨工具的认识与运用: 了解毛笔的种类、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宣纸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画面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握笔、用笔,如何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如中锋、侧锋、逆锋等,来表现竹子的不同质感。 线条的训练: 线条是国画的灵魂。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基础线条练习,帮助您掌握力度、速度、顿挫的控制,学会画出遒劲有力的竹竿,飘逸灵动的竹叶,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竹节。这些练习旨在锻炼您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您对线条的敏感度。 墨色的运用: 墨色是中国画的精髓之一。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墨分五色”的原理,教授您如何调墨、用墨,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表现竹子的立体感、体积感和层次感。从简单的淡墨晕染到浓墨勾勒,您将学会用墨色来塑造竹子的质感和氛围。 构图的初步认知: 好的构图能让画面更具生命力。我们将引导您理解国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如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意境营造等,并结合竹子题材,讲解如何安排竹子的布局,使其在画面中既能脱颖而出,又不失整体的和谐。 第二部分:精进之道——竹子写生与创作的艺术 在掌握了基础笔墨技巧后,我们将正式进入竹子的描绘。本书的这一部分将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细致的讲解和丰富的图例,您将学会如何将观察到的竹子转化为笔下的艺术。 竹子的基本结构与形态: 我们将深入剖析竹子的各个组成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竹笋等,并讲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理解,您才能在绘画中准确地捕捉竹子的神韵。 竹竿的画法: 竹竿是竹子的骨干,其刚劲挺拔是表现竹子品格的关键。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画出粗细不一、曲直有致的竹竿,如何通过竹节的变化来表现竹子的生长年代和生命力。我们将介绍“一节一节画”、“由节生竿”等不同技法,并示范如何在画面中表现竹子的透视感和空间感。 竹枝的画法: 竹枝的灵活与多变,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趣味。我们将讲解如何从竹竿的节处生发出大小不一、方向各异的竹枝,以及如何运用“蟹爪”、“蟹眼”等技法来表现竹枝的生长姿态。 竹叶的画法——形神兼备的飞扬: 竹叶是中国画竹子技法的难点与亮点。本书将从最基础的单叶画法开始,讲解如何运用提按、顿挫、刮擦等笔法,画出不同姿态、不同墨色的竹叶。我们将深入研究“竹叶的四种基本形态”以及如何组合这些叶片来构成生动的竹叶群。从单叶的精细描绘到成片竹叶的巧妙组合,您将逐步掌握画出“以少胜多”、“飞扬神动”的竹叶。 竹笋的画法: 竹笋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画面中增添生机的元素。我们将讲解如何表现竹笋的嫩绿、饱满和向上生长的姿态,以及如何将其与老竹、新竹相结合,营造出生命轮回的意境。 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竹子表现: 无论是春日新生的嫩竹,还是夏日茂密的翠竹;无论是秋日萧瑟的疏竹,还是冬日傲雪的寒竹;抑或是风中摇曳、雨中低垂的竹子,本书都将提供详尽的画法指导。您将学会如何通过笔墨的差异,来表现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竹子状态。 墨竹的写意与写实: 国画讲究“写意”,即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传达内在的精神。本书将在写实的基础上,引导您理解写意精神,学习如何通过笔墨的晕染、皴擦,以及留白的处理,来表现竹子的神韵和意境。您将学会如何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浓郁的文人情怀。 第三部分:意境升华——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其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带领您超越技法的束缚,进入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 竹子的文化意蕴解读: 我们将梳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岁寒三友”到“君子之风”,帮助您理解竹子所蕴含的品格与精神。只有深刻理解了竹子的文化内涵,才能在绘画中注入真挚的情感。 诗词与绘画的结合: 许多文人墨客都喜爱以竹为题材进行诗画创作。本书将引导您如何将诗词的意境融入画面,如何通过画面来解读诗句,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和谐统一。 点景与陪衬: 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往往需要点景之物来衬托主题,丰富画面。我们将介绍如何添加山石、流水、古树、飞鸟、隐士等元素,来烘托竹子的意境,使画面更具故事性和生命力。 章法布局的提升: 在掌握了基本的构图原则后,本书将深入探讨更为复杂的章法布局,如如何处理画面中的虚实、动静、疏密关系,如何通过对空间的经营,营造出开阔或幽深,宁静或磅礴的画面效果。 风格的探索与形成: 绘画的风格是画家个性的体现。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和创作理念后,本书将鼓励您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无师自通”的理念: 强调主动学习,鼓励读者在掌握基础后,通过大量练习和独立思考,逐步提升绘画能力。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 从基础笔墨到写生创作,再到意境升华,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适合不同程度的学习者。 丰富的图例与示范: 大量精美的范画、写生图、步骤图,直观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深入的理论讲解与文化解读: 不仅教授技法,更注重培养读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第二版的优化升级: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内容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力求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它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世界的窗户,一个与古圣先贤对话的媒介,一次涤荡心灵、涵养性情的旅程。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国画,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钻研竹子题材,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良师益友。 拿起毛笔,蘸取浓淡干湿的墨,让我们一同在宣纸上,绘出属于您自己的,那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竹子!让墨竹的清雅,在您的笔尖绽放,在您的心中生长,成为您精神世界里永恒的风景。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对国画有着深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机会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简直就是一份厚礼!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充满意境的艺术,而竹子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我一直想学习如何用笔墨来表现竹子的神韵。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无师自通”理念,它将复杂的国画技法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并且充满了实操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笔墨的讲解,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和水分来塑造竹子的形态和质感。例如,关于如何勾勒出挺拔有力的竹竿,如何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竹子的立体感,以及如何运用“飞白”来增加画面的动感,都讲解得非常细致。书中的“写叶”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用多种不同的点叶方法,以及如何将单片竹叶组合成茂密的竹丛,让我不再因为害怕画不好竹叶而感到头疼。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雨中竹”的描绘,作者如何通过湿润的墨色和流畅的线条来表现雨滴打在竹叶上的动态,以及雨后竹子的清新感,让我体会到了国画的写意之美。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不仅教授了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国画艺术的热情,让我看到了自己也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竹子画作的希望。

评分

读完《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之前对国画的理解仅停留在“黑白灰”的层面,总觉得它缺乏色彩的明快和现代绘画的活力,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竹子为载体,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笔墨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勾勒竹竿的挺拔和坚韧,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竹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以及如何用写意的手法来赋予竹子生命力和神韵。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竹叶”的讲解,作者将复杂的点叶技巧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步骤,让我这个之前画叶子总是“一团糟”的人,也能逐渐掌握画出飘逸灵动的竹叶。书中的范例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写意风格,也有一些更加现代的尝试,让我看到了国画的无限可能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我感受到了进步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国画的无穷魅力。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是我绘画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评分

最近沉迷于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理念真的太棒了!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国画学习”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需要天赋和多年的磨练才能触及皮毛,但这本书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国画的魅力。书的开篇就对竹子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精神。然后,作者就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我之前对毛笔的种类、宣纸的特性都一窍不通,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不同的毛笔和纸张会对画面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接着,书里重点讲解了竹子各个部分的画法,从竹竿的起笔、行笔、收笔,到竹节的处理,再到竹叶的形态和组合,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我特别喜欢书中讲解“点叶”的部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点叶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动作,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这些范例风格各异,既有传统的写意风格,也有一些更具现代感的表现手法,让我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找到自己的绘画方向。总而言之,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真的让我体会到了“无师自通”的可能性,它为我打开了国画的大门,让我爱上了用墨和纸来表达内心的世界。

评分

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真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非常“高冷”的艺术,需要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名师指点才能有所成就。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观念。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到竹子的各个部分,再到不同场景下的竹子表现,层层递进,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零基础入门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笔墨技巧时的细致,比如如何运用“中锋”、“侧锋”、“飞白”,如何控制笔尖的含墨量和水分,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却决定了画面的质感和生命力。书中关于竹竿的画法,讲解得非常到位,从起笔的顿挫,到行笔的流畅,再到收笔的有力,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模仿。我尤其惊喜于书中对“竹叶”的讲解,作者将点叶的过程分解得很细致,让我不再因为害怕画不好竹叶而望而却步。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竹子范例,让我能够看到国画在表现竹子上的多种可能性,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我尝试着自己动手画了几幅竹子,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且体会到了国画的乐趣。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让我坚信,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为国画的爱好者,甚至创作者。

评分

自从收到了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我简直是爱不释手,每天都会抽时间来翻阅和练习。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国画离我有点遥远,需要很多年的功底和名师指导。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国画的精髓融入到对竹子的描绘之中。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笔墨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讲解了如何运用毛笔、墨和纸来表现出竹子的各种形态和质感。比如,如何勾勒出竹竿的挺拔,如何用墨的浓淡来表现竹子的立体感,以及如何运用“飞白”来增加画面的力量感,都讲得非常透彻。书中的“写叶”部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作者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展示了如何画出形态各异、富有生命力的竹叶,并且如何将它们组合成疏密有致的竹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风中竹”的描绘,作者如何用简练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表现出竹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姿,充满了动感和诗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的宝典。通过跟着书中的指导练习,我感觉自己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加享受用笔墨来表达内心的世界。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让我看到了“零基础”也能学国画的无限可能。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上班族,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在家也能轻松入门的书籍,而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简直就是我期盼已久的宝藏。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绘画教程,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步骤过于复杂,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这本《无师自通》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国画的精髓融入到对竹子的描绘之中。书中的图文并茂,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插图,并且文字讲解简洁明了,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笔墨技巧时的细致入微,例如如何握笔,如何调墨,如何运用干笔、湿笔,这些基础的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如何勾勒竹竿,如何用不同的笔法表现竹节的起伏和质感,让我这个之前连画直线都歪歪扭扭的人,也能逐渐掌握勾勒出挺拔有力的竹竿。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讲到了如何运用墨色和水分来表现竹子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一点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而且,书中的“写叶”部分,讲解得非常到位,从单片竹叶的画法,到如何组合成竹丛,再到如何运用浓淡墨色来表现竹叶的层次和向背,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按照书中的练习,反复尝试,感觉自己的进步非常明显。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不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也让我对国画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评分

刚收到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境,淡雅的墨色晕染,一丛翠竹跃然纸上,仿佛能闻到那股清新的竹香。我一直对国画心生向往,但又苦于没有门路,总觉得国画深奥难懂,需要名师指点。这本《无师自通》的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让我看到了希望。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竹子形态、神韵的细腻描绘,从竹竿的挺拔,到竹叶的飘逸,再到竹节的刚劲,作者都用文字和图示一步步地讲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的讲解非常系统,不是那种零散的技巧罗列,而是从基础的笔墨运用、水分控制,到如何勾勒竹竿的骨骼,如何点染竹叶的层次,都有详尽的步骤和示范。尤其是关于“飞白”的处理,我之前看很多国画作品,看到那种若隐若现、遒劲有力的线条,总觉得是大师的“天外飞仙”,但这书中却很清晰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笔锋、行笔速度来达到飞白的效果,甚至还举了很多小练习,让我跃跃欲试。还有关于竹子的不同生长姿态,例如“风中竹”、“雨中竹”、“雪中竹”,书中都给出了独特的表现方法,这让我意识到,画竹子并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抓住它不同情境下的精神气质。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以形写神”,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国画追求的是一种神韵,一种生命力,而不是简单的写实。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国画世界的大门,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在这墨色的世界里,画出属于自己的竹子。

评分

拿到《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这本书,就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幽的竹林之中,书页间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心旷神怡。我一直对国画情有独钟,尤其是竹子,那种坚韧不拔、虚怀若谷的精神,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然而,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国画的学习总是显得那么遥远和困难。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腻,从最基础的笔墨运用,到如何握笔、运腕,再到如何调配墨色,都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让我这个完全的小白也能很快上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竹竿的画法,作者用了多种不同的笔触来表现竹竿的质感和力量感,让我明白了原来画竹子并非简单的几笔勾勒,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竹子的生命力。书中的竹叶画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单片的勾勒,到叶片的组合,再到不同方向、不同姿态的竹叶表现,作者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示和讲解,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模仿和练习。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风中竹”的描绘,作者如何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风吹拂竹子的动态,以及如何在墨色中融入情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国画的写意之美。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艺术的哲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是我踏入国画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坚实的一步。

评分

说实话,拿到《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无师自通”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当我翻开书页,看到作者极其严谨而又充满温度的讲解时,我被打动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走进国画的世界。我之前对国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概念,例如“写意”、“笔墨”等等,但这本书却将这些概念具象化,让我真正理解了它们在绘画中的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笔墨”的运用,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讲解了如何调墨、用笔,如何控制水分,以及如何运用“干笔”、“湿笔”来表现竹子的不同质感。例如,关于如何勾勒出竹竿的坚韧,作者通过讲解运腕的力度和笔触的起伏,让我能够画出有力量感的线条。而关于“竹叶”的画法,更是让我惊喜,作者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点叶方法,以及如何用浓淡墨色来表现竹叶的层次和动态,让我不再害怕画竹叶。书中还提供了各种不同情境下的竹子范例,比如“雨中竹”、“雪中竹”、“风中竹”,让我体会到了国画在表现自然景物时的无限创意。我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虽然进步缓慢,但每一点滴的进步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不仅是一本学习国画的入门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对艺术探索的启蒙书。

评分

实在忍不住要为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点赞!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水墨画情有独钟,特别是那种写意风格的竹子,总是让我觉得充满了生命力和东方韵味。但是,苦于没有绘画基础,总是觉得高不可攀。这本书的出现,真的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直接从最实用的技巧入手。首先,作者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国画的笔墨工具,让我对毛笔、墨、纸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书里循序渐进地讲解了竹子的基本画法,从最简单的竹竿勾勒,到竹叶的点染,再到整体的构图,每一步都配有详细的图示和易于理解的文字说明。我尤其喜欢作者讲解“竹叶”的部分,他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点叶过程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作,让我这个之前画叶子总是“一团乱麻”的人,也能够逐渐掌握画出飘逸灵动的竹叶。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各种不同姿态的竹子范例,比如迎风招展的、雨中挺立的、雪中傲骨的,让我看到了竹子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通过跟着书中的指导练习,我感觉自己的绘画技巧有了显著的提升,也更加享受用笔墨在纸上挥洒的乐趣。这本《无师自通学国画:竹子(第2版)》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无师自通”的可能,它为我打开了通往国画艺术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