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還原韆百年來中國人與美的對話,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颱灣學者專傢多年打磨,用一套書講透中國文化獨特之美,獻給每一個想認真瞭解中國的人。10本書10個主題,鎖綫裸脊,全彩印刷。
1 係統完整:《優雅》叢書共10種,包含繪畫、書法、圖書、詩歌、陶瓷、建築、花藝、茶藝、篆刻、昆麯共10個主題,涵括瞭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麵,對中國文化之美有全麵介紹。
2 內容經典:《優雅》颱灣版各分冊齣版後成為各自領域經典之作、重要參考書。其中《優雅03:陶瓷之路》獲颱灣齣版奬*高奬“金鼎奬”。《優雅01:如何看中國畫》先後有颱版、港版、日文版及韓文版等多種版本齣版。
3 圖文並茂:無論是國畫、書法,還是陶瓷、圖書,都針對內容配以大量彩色圖片。以圖解文,以文注圖,展示更加直觀,讀者獲得的印象更鮮明具體。
4 作者優秀:《優雅》的主編和作者來自颱灣,都是各領域研究專傢。其優勢尤其在於接受過傳統文化熏陶,學養深厚。在傳統文化大環境逐漸消失的今天,其獨特性愈發凸顯。如《當書法成為藝術》的作者周鳳五,其父周介夫為張大韆關門弟子,傢學淵源,自身又進行相關領域研究,在大學開設相關課程。
5 分冊內容全麵具體:《優雅》每一本書介紹瞭中國的一種文化,其內容具體而全麵。讀一本書,可對一種中國文化有具體而全麵的瞭解。如《優雅01:如何看中國畫》分專章介紹國畫的觀點、意境、筆法、色彩、用墨等,並對國畫的曆史流變進行簡要分析,提供欣賞國畫的背景知識;《優雅05:詩歌在唱什麼》則分章闡述瞭《詩經》、楚辭、漢賦、六朝詩歌、唐詩、宋詞等多種詩歌體裁。
6 寫作方式簡明易懂:《優雅》以現代人為讀者對象,配閤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讀者。如《優雅02:當書法成為藝術》,拋棄瞭繁瑣的理論闡釋與艱深的考證,隻以簡要的理論概括瞭書法的理論與流變,而將敘述重點放在具體作品的風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
7 思路新穎:與傳統的國學著作不同,《優雅》從美的欣賞與創造的角度齣發,用“美”來貫穿全套叢書,講的是“中國式的美”。
8 裝幀精美:鎖綫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緻典雅。
內容簡介
《優雅08:中國式建築》
一座中國傳統建築是怎樣建造起來的?需要什麼樣的工具?與其他建築相比有什麼特色?不同的建築如住宅、寺廟、園林,背後蘊含著怎樣不同的文化背景?傳統的建築的代錶有哪些?我們看到一座傳統建築,應該從什麼角度入手去欣賞?作者在書中,將這些知識分章節進行瞭專門的介紹,並附上親身拍攝的照片與手繪結構圖,使讀者對中國建築的知識能有切實的瞭解。
---------
◇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當我們用“國學”的視角迴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在竪起一麵高牆;當我們用“傳統文化”的視角去看中國文化,其實我們是把它定格在遙遠的過去。越想接近,越是遙不可及。
但是,幾韆年的磨礪和積澱,那裏一定有什麼東西我們還沒真正觸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視的“國學”高牆,扔掉隔離時空的“傳統”情懷,放空、平視,也許豁然開朗。
古典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淬煉齣瞭一套關於人的教養,儒雅、溫文爾雅,一幅書畫,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個詩句……都守護著一段關於物質與精神之美的密碼。優雅地活著,也許是過去世界帶給今天的我們的*關鍵的信息。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優雅地活著,“優雅”是當代人的精神深處不變的追求。
無論中國人,還是想看懂中國的西方人,其實都在從古典中國尋找失落的優雅。
◇《優雅》叢書來自颱灣
這套書來自颱灣,主編何寄澎先生說:中國文化之所以漸趨暗淡,是因為從沒有人配閤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大眾。
所以,他邀請颱灣當時*有文采、學養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瞭這套書。
他是用“美”來貫穿全套書,講的是“中國式的美”。
他說:華夏之美,獻給每一個中國人。
其實,中國式的美,可以獻給全世界每一個喜歡中國文化和藝術的人。
《優雅》係列離開傳統的國學視角,拋棄繁瑣的考證或晦澀的理論,力求從美的角度齣發,配閤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齣來。
《優雅》是獻給每一個中國人的,也獻給每一個想瞭解中國文化的人。讓我們在浮躁喧囂的時代裏,重拾優雅生活。
----------
◇《優雅》叢書共10種:
《優雅01:如何看中國畫》
《優雅02:當書法成為藝術》
《優雅03:陶瓷之路》
《優雅04:中國圖書三韆年》
《優雅05:詩歌在唱什麼》
《優雅06:中國花藝》
《優雅07:篆刻的雕琢》
《優雅08:中國式建築》
《優雅09:茶的味道》
《優雅10:昆麯的聲與色》
作者簡介
《優雅08:中國式建築》作者:李乾郎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係,曆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建築師》雜誌主編等職,曾任教於輔仁大學、颱北大學等校,講授中國建築史、古跡維護等課程。近年以著述、古跡調查研究、建築規劃設計工作為主,緻力於兩岸建築交流,曾獲颱北市文化奬、巫永福文學評論奬、金鼎奬等,齣版《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傳統建築入門》《颱灣古建築鑒賞二十講》等多種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章 中國建築的起源及特徵
形成的背景因素
中國建築的特色
第二章 一座中國建築是如何造起來的?
魯班的傳說與曆代名匠事跡
傳統的建築工具及建造方法
第三章 中國建築的空間與造型
空間布局
屋*的造型
色彩與裝飾
第四章 各種不同用途的建築
住宅
都城與宮殿
佛寺與塔
園林
陵墓、牌坊及橋梁
第五章 曆代著名的建築
唐代的長安城規劃
五颱山佛光寺
獨樂寺觀音閣
北京天壇
…… ……
精彩書摘
自序
中國建築與世界上其他國傢的建築有著顯著的差異,任何人隻要一提起中國建築,馬上就會在腦中浮現齣一種屋脊彎麯、屋*斜飛,以及柱子硃紅的形象來。不錯,這幾項特徵都是中國建築在外觀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然而,中國建築為什麼要蓋成這樣呢?它實用嗎?美嗎?這些問題相信有些人很想知道答案。本書就是為對中國建築有興趣的人而寫的,嘗試用明白的觀念與豐富的圖片來解釋或介紹中國建築的特色。當然,中國建築就如同中國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一樣,很難用三言兩語或幾張概括性的圖片交代清楚。要瞭解它,必須纍積許多基礎的知識,例如各部位構造材料的種類及名稱、各種結構的方法,以及工匠的專門技巧;同時還要對中國傳統的社會背景(如傢庭組織、典章製度、宗教信仰等)有所瞭解,纔能真正深入地領悟中國建築的道理。有瞭這些基礎,就可以明白中國建築的屋*為什麼有麯綫,屋架為什麼要層層疊高成抬梁式,屋簷下為什麼使用鬥拱,以及中國住宅、寺廟、宮殿為什麼要配置成四閤院的格局瞭。
基本上,中國建築是中國文化綜閤性的反映,錶現齣一種天人閤一的境界,即人與自然的諧和關係。例如屋*上的瓦排成一道一道的溝,讓雨水很自然地沿著凹槽滑下來;*下端還有一個稱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讓它成簾幕狀滴到地上。這一連串的接雨、導雨、排雨過程,實即一種順其自然的設計。再者如中國式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變形的直角榫頭式屋架,不同於西方的鐵橋式屋架。這種屋架在地震來臨時,會隨之搖動,稱為彈性結構。著名的五颱山佛光寺大殿及薊縣獨樂寺觀音閣都是超過韆年的木造建築,不知曆經多少自然災變,依舊屹立於世,當歸功於這種優異的彈性結構。至於中國建築充滿瞭麯綫之美,實際也是領略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神韻,因為草木植物、飛禽走獸,莫不是麯綫的構成,麯綫使得一個形式有瞭生命與力量。想要欣賞或研究中國建築,若能兼具其他中國藝術的知識,將可觸類旁通,獲得更多更深的感受。
傳統中國的士大夫受到重道輕器的觀念影響,並不重視建築的創造與研究,建築的理論及實踐工作都落到匠師手中,經過漫長時期的經驗纍積,終於建立瞭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術、形式與美學體係。大江南北各地的匠師按照這個體係去發揮,順應各地的氣候、地理條件與民情風土背景,開創齣很豐富的中國建築的麵貌。換句話說,中國各地的建築有其大同,也有其小異,但都很適切地錶達齣各地的特色。近數十年來,有關中國建築的研究日益蓬勃,世人也纔開始進一步真正瞭解中國建築,探悉中國建築之奧妙,體會中國建築的美。同時也修正瞭過去的誤解,以前大傢隻認為宮殿代錶中國建築,現在則普遍能欣賞園林、寺觀、民宅瞭,甚至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建築,也被納入中國建築的一支,這些無疑都是很好的現象。
當然,欣賞建築,單從書籍及圖片資料下手是不夠的。建築是一種立體的空間及造型藝術,能夠現場參觀,或實際去使用它,纔是*深入的鑒賞方式。中國古代因為戰亂頻繁,加以木結構建築本身維護不易,因此今天所存的古建築數量並不多。古跡保護的觀念近年來頗受重視,先進國傢在古跡維護方麵有許多值得藉鏡之處。中國各地的古建築是古跡中*重要的類型,如何讓這些古建築繼續安全地留存下去,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大陸經過幾次動亂摧殘,遭到很大的破壞,一些著名的古建築所幸還能保住,否則對其研究與欣賞,將會造成更大的障礙。在颱灣,近幾年各界均相當重視古跡的維護保存,對僅存的清代古建築亦開始進行評鑒修繕工作。這些建築物年代雖不若大陸的古遠,但仍然有其重要價值。古跡是一個時空背景的證物,有什麼樣的曆史自必産生什麼樣的古跡:颱灣之所以會有紅毛城,是明朝末年西方人東來之故;而眾多的媽祖廟,顯示大陸之人渡海來颱開拓的史實。明白瞭這層意義,我們就能真正地欣賞建築與生活不可分的關係瞭。
對中國建築較深入及全麵性的研究,是近半世紀以來的事。早期多由西方及日本學者開始探索,一九三一年以後,中國學者如梁思成、劉敦楨等人,逐漸取得領導地位。以中國人自己的觀點來看中國建築,不會産生文化的隔閡。經過數十年來的測繪調查研究,中國建築曆史發展的脈絡已經初步建立。而相關的理論研究,如宋代《營造法式》及其他文獻的整理,也纍積瞭一些成果。本書取材的範圍大體上以近三十年的研究資料為主,同時為免過於專業深澀之弊,筆者盡量舉齣重要而有趣的建築為例,藉以闡述某種建築觀念,加深讀者的印象。另外,豐富的圖片及詳細的圖說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建築藝術本來就很難言傳,通常文字描述不及圖片,而圖片錶現又不及現場實地體驗。本書中也介紹瞭不少颱灣的古建築,它們淵源於福建及廣東的傳統,而閩粵之建築又可上接唐宋的風格,這是很可貴的。讀者若能於閱
讀本書之後,繼續利用當地的古建築作體驗,仔細地發掘中國建築之美,正是我們由衷的期望。
前言/序言
序言
中國文化曾經使古典的中國輝煌,而在現在乃至未來的中國,也必然繼續具有曆久彌新的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令人迷惑的是,如此優美而博大的文化,何以長久以來竟日趨衰落而黯然無光?是因為人們的輕視與漠視嗎?還是由於其他更重要的原因?經過不斷的思索、再思索,我們終於獲得一個結論。我們認為,中國文化所以漸趨黯淡,是因為從沒有人配閤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透過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傳達給廣大的群眾。
人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既然無從認識,也無從瞭解,又如何能奢談賞愛與肯定?今天中國文化之所以被輕視、漠視,基本而關鍵的因素正在於此!
知之則當行之,由是我們勇敢地齣發瞭。畢竟,在今天,我們不愁沒有文筆優美的專傢學者,不愁沒有設計優良的美術人纔,更不愁沒有印刷精美的印刷公司;一切都無虞,所欠的隻是“東風”—那雙策劃、推動整個工作的手而已。以文化為職誌的我們,理應來扮演這個角色的!我們戰戰兢兢地構思著。中國文化的內涵如此遼闊,包蘊萬有,思想、文學、藝術、科技、人物、生活…… 無一不在其中,我們應怎樣日積月纍而卒底於完整的呈現呢?我們惶恐地思索著。*後,東坡的話給瞭我們堅定的啓示:“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有一天,當我們自覺成績還滿意時,我們或許會停下腳來歇息歇息;而在此之前,我們恒將竭盡心力、無止境地耕耘下去。一步一蓮花,我們深自期許著,也有著充分的信心,呈現在您麵前的每一本書,都將令您另眼相看,覺得“的確與眾不同”。
人要有名字,有意義的工作也要有名字,我們就叫它作“華夏之美”。“華夏之美”是獻給每一個中國人的。
何寄澎
優雅08:中國式建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