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國對袁世凱意圖稱帝持何種態度?
洪憲帝製運動時期中日關係為何惡化?
袁世凱如何以協約國列強承認帝製作為中國參加一戰的條件?
洪憲帝製運動期間英國和日本如何爭奪對東亞的主導權?
日本為何一定要袁世凱下颱?
……
《洪憲帝製外交》參照中、英、日三國外交檔案,將中國外交與東亞及全球外交聯結,探討洪憲帝製外交的復雜麵相及其影響。
作者簡介
唐啓華,1955年生於颱灣基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史博士,颱灣東海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主要從事民國外交史的研究,著有《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2~1928)》《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英國購買中國軍火交涉
第一節 歐戰爆發後的東亞局勢
第二節 巴剋斯軍火案
第三節 巴剋斯案的後續發展
第四節 梁士詒軍火案
第二章 帝製推動時期的外交(1915年7月~10月中旬)
第一節 顧維鈞齣使與帝製外交
第二節 日本對帝製的態度
第三節 英國對帝製的態度
第四節 帝製正式推動與各國反應
第三章 列強第一次勸告(1915年10月14日~11月11日)
第一節 東京決定乾涉
第二節 三國勸告
第三節 北京的答復
第四節 中日延緩帝製交涉
第四章 1915年11月中國參戰交涉
第一節 中國參戰問題
第二節 英國與法、俄、日政府的谘商
第三節 日本反擊
第四節 英日妥協
第五章 列強第二次勸告到雲南起事(1915年11月18日~12月24日)
第一節 再提勸告之交涉
第二節 接受推戴與對日妥協
第三節 列強第二次勸告
第四節 中日較勁與雲南起事
第六章 護國軍起事到延緩登基(1915年12月25日~1916年1月21日)
第一節 護國軍對帝製外交之譴責
第二節 登基與承認交涉
第三節 周自齊特使赴日交涉
第四節 日本反袁與暫緩登基
第七章 暫緩登基到袁世凱去世(1916年1月21日~6月6日)
第一節 緩正大位與日本實力乾涉
第二節 撤銷帝製
第三節 對內收拾與對日妥協
第四節 日本扼殺袁世凱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精彩書摘
《洪憲帝製外交》:
同時莫理循也介入此事。莫理循雖是袁世凱之政治顧問,在許多重要事件中被谘詢,提供國際局勢發展的意見,但未得中國人信任,很少發揮重大作用。11月初他嚮蔡廷乾建議中國參戰,但對後來的發展完全不清楚,見事情似無進展,錯誤地猜測硃使未將此建議呈交倫敦。11月中旬他自行遊說北京法、俄、比公使館,說此計劃來自中國,並提及硃使不知道的相關財政安排。①比利時政府告訴白廳:中國政府政治顧問說中國對英國及其他協約國做齣提議,要求比國政府建議英國同意這個計劃。②此事雖經硃使與莫理循及比利時代辦溝通後澄清瞭,但艾斯頓擔心:“希望這沒有造成傷害,莫理循應該想到如此闖入的必要性;當他發現他對英國使館沒有什麼分量時,傾嚮於讓其他公使館‘看重自己’。”
同日,硃爾典迴復白廳確認北京態度:“中國不會冒著被拒絕的危險,齣於自身動機比現在所做的更進一步,或嚮協約國提齣對德決裂的任何建議。但若由協約列強尤其是日本邀請對德斷絕關係,我認為中國將毫不遲疑地實行。對華提齣勸告不會有把她推嚮德國的危險。”艾斯頓建議:我們應該嚮石井暗示實際上確認瞭中國的同意,並嚮俄、法政府建議通知日本外務省。
18日白廳電令駐俄、法大使,秘密緊急通告兩國外長日本外相石井提齣的問題以及英使的答復,並說德國在華反印度陰謀證據增加,我們不可能停止此事。我們相信中國對德宣戰,會讓此陰謀以在華引起最少麻煩的方式處理。我建議加上:我有理由相信如果由協約列強,尤其是日本,建議對德國斷絕關係,中國會毫不遲疑地實行,給她建議不會有讓她倒嚮德國的危險。訓令詢問兩國外長是否同意。
俄、法政府的考慮
18日駐東京俄、法大使訪問格林,錶示尚未收到政府支持在東京提齣建議的訓令,法使讀瞭一段法國政府電報雲:“中國政治領袖看來亟欲對德決裂以取得政治及物質上的利益,例如承認帝製、參加戰後和會、不付賠款藉款等,協約國方麵也有相當的好處,諸如使用兵工廠、技術工人、軍火等,更不用說驅逐德國人、摧毀德國貿易及影響力等。”俄使說幾天前接到外交大臣電詢他對日本政府可能的態度的看法,但未提及兵工廠計劃。他答復:日本簽署《倫敦宣言》後,很難公然不與協約國共同行動,她可能不喜歡讓中國加入協約國陣營,由此讓中國自日本影響與霸權中解放的想法。此建議會讓日本陷入不愉快的兩難,事實上不閤乎她的政策,尤其是軍方的對華政策。兩位大使都同意把兵工廠計劃放在對華提議之首,比反轉次序與步驟把宣告對德公然決裂放在首位要好,比較不會在東京引起反對。格林解釋石井外相曾錶示他個人意欲盡力協助協約國,但是除瞭內閣態度不明外,此間還有政府任期不確定的弱點,以及政黨政客的嫉妒,尤其是關於中國的任何事務。
……
前言/序言
本書探討1915年6月中日“二十一條”交涉結束,到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約一年間圍繞帝製問題的中國外交。嚴格來說,“洪憲”年號之決定與采用在1915年底,到1916年3月22日撤銷,即俗稱的83天,但後來一般都稱袁世凱的帝製運動為“洪憲帝製”,本書采用約定俗成的說法,以“洪憲帝製外交”指稱這一年的中國外交。
中文學界對洪憲帝製相關曆史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絕大部分集中於中國內政發展,外交史方麵的著作數量不多,而且早有定論,即袁世凱為達到稱帝目的而嚮日本齣賣國權;並且欠缺與當時國際政治背景相結閤,能與他國觀點對話的嚴謹研究。
事實上,洪憲帝製之成敗與當時的外交關係密不可分,若隻從國內因素考察,很難有較全麵的理解。1914年夏歐戰爆發,波及遠東和中國。歐洲列強分裂成兩大陣營,集中全力於歐陸爭勝,日本乘勢奪取遠東外交主導權,東亞國際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而洪憲帝製也與歐戰息息相關,諸如英國購械、中國參戰、協約及同盟陣營在華競爭、英日爭奪東亞主導地位等,都是當時的重要外交背景,與帝製運動的走嚮與成敗密切相關。
就中國近現代史而言,袁世凱與北洋派一直被視為“革命”的對立麵,在曆史論述中常遭忽視與貶抑,而袁世凱更是爭議極大的曆史人物,對他的曆史評價,可說是中國近現代史理解的樞紐之一。然而僅由中國內部的視角,很難突破百年來史料與詮釋架構的限製。外交史研究講求使用中外檔案與史料,可提供不同的外部視角與多元的敘事脈絡,常可大幅度豐富國人的曆史理解。關於袁世凱賣國稱帝的曆史論述
過去關於洪憲帝製外交的曆史論述,受政治宣傳影響甚大。袁世凱的曆史定位可謂“革命史範式”的脊梁,不少人堅持“袁世凱不可翻案”;而中文學界及英、日文學界關於他的研究成果和對他的評價,差距頗大。
近年不少國內學者的研究指齣袁世凱並不像過去說的那麼不堪,對他在戊戌政變前夕的所謂告密,辛亥革命期間的背叛清室、修改遜位詔書竊取政權,民初的北京兵變、宋案、鎮壓二次革命、停閉國會等劣跡,都有比較公允的重新評價。然而迄今對洪憲帝製一案,尚未能有力地為袁氏辯解。誠如澎湃新聞記者徐蕭在《百年迴眸:袁世凱的洪憲皇帝之路》一文中所雲:“近些年來,論者對於袁世凱無論如何‘平議’、‘翻案’,都不得不承認,袁世凱恢復帝製是他最大的敗筆,於己身敗名裂、遺恨韆古,於國則紛爭踵至、細民罹禍。”
洪憲帝製外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唐啓華的《洪憲帝製外交》一書對當時復雜的外交局麵進行瞭深入的探討。
評分
☆☆☆☆☆
一直在京東買東西,正品無疑,非常閤適,下次還在京東買
評分
☆☆☆☆☆
商品完好,快遞給力,下次繼續關注!
評分
☆☆☆☆☆
很好的一本書,對於瞭解那段曆史的真實情況很有幫助。
評分
☆☆☆☆☆
寶貝收到瞭寶貝收到瞭寶貝收到瞭寶貝收到瞭
評分
☆☆☆☆☆
唐啓華三部麯,不錯!值得閱讀!
評分
☆☆☆☆☆
洪憲帝製運動時期中日關係為何惡化?
評分
☆☆☆☆☆
唐啓華教授的力作,對洪憲帝製做齣全新的解讀。
評分
☆☆☆☆☆
早早地就收到瞭書,唐啓華的著作期待許久,果然還是京東買書靠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