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论述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入手,阐述先进理念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义,进而论证面向“十三五”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五个服务功能。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使命、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发展、服务体系构建与服务工作创新、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和措施,还集中展示了本书编著者们近年来对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研究相关的论述和译文,对各级各类图书馆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
??王兵,男,汉族,浙江义乌人,研究馆员。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管理学硕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1976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兼任《新世纪图书馆》编委、英文编辑,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已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含大型工具书)5种,获得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10余项。
???前言
第一章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六节本章结语
第二章先进理念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国家“十三五”规划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现代图书馆理念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本章结语
第三章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定位
第一节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研究的引领性文件
第二节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的内涵
第三节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的意义
第四节面向“十三五”的南京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思考
第五节本章结语
第四章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第一节南京图书馆使命设计的背景
第二节使命的内涵
第三节南京图书馆使命设计的考量
第四节本章结语
第五章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第一节“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目标的提出
第二节“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目标的概念
第三节南京图书馆与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比较
第四节南京图书馆与国外省(州)级图书馆的比较
第五节几点启示
第六节本章结语
第六章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走向——知识服务
第一节省级公共图书馆走向知识服务的内涵
第二节省级公共图书馆走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优势
第三节省级公共图书馆走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第四节省级公共图书馆走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建设路径
第五节本章结语
第七章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策略——以南京图书馆为例
第一节南京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状况
第二节南京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南京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议
第四节本章结语
第八章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与服务工作创新
第一节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十二五”期间南京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回顾
第三节未来几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思路与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
第四节本章结语
第九章省级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节当前图书馆阅读服务环境分析
第二节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出路和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本章结语
附录1已发表的相关文章
附录2相关译文
附录3南京图书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后记
??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的标题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这种基于特定“五年规划”的视角,赋予了研究强烈的目的性和时间紧迫感。这种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求研究对象——省级图书馆——必须将自身的战略发展与国家层面的宏伟蓝图对齐。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要求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需求之间的张力的。理想中的状态是,顶层设计既能保证方向正确,又不至于扼杀基层的创新活力。这本书会不会花费大量篇幅去论证,如何通过灵活的服务创新,来满足规划中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或“知识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我设想的阅读体验,可能会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访谈,与一位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怀有深厚感情和深刻洞察的专家对话,听他娓娓道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为这样庞大的文化机构描绘出一幅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质,但其探讨的主题——公共文化服务,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期待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而是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工具或监测指标体系。毕竟,一个宏大的定位如果不能被有效地量化和检验,那么所有的规划都可能沦为空谈。如何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服务是否真正到达了“定位”所要求的水平?是看借阅人次、电子资源使用率,还是看其在地方文化研究和知识普及方面的实际贡献度?我希望书中能为“功能定位”的实现提供一个闭环的管理思维,即从定位、实施、评估到再定位的完整周期。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复杂的政策语言转化为图书馆人可操作的工作指南,那它就真正实现了其研究的价值,成为那座连接政策理想与日常实践的坚实桥梁。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籍,封面设计得颇具年代感,封面上印着几个大字,定睛一看,原来是关于某个特定时期的规划与定位。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隐隐感到一丝沉重。它似乎不是那种能让人轻松翻阅的小说或散文,更像是一份需要带着研究精神去啃读的学术专著。从书名散发出的气息来看,它必然深入探讨了某个省级图书馆在特定国家五年规划背景下的角色转换与功能重塑。我猜想,书中一定涵盖了大量的政策解读、历史沿革对比分析,甚至可能还有大量的调研数据和专家访谈记录,用以支撑其关于“服务功能定位”的论点。想象一下,作者是如何梳理出在宏观政策指导下,一个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如何在实际运作中调整其服务供给、资源配置乃至价值导向的,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期待它能揭示出图书馆从传统的藏书楼到现代知识服务枢纽转型的具体路径和面临的深层次挑战,而不是空泛的口号。
评分翻开内页,那密密麻麻的图表和详尽的章节标题,立刻让我意识到这并非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严谨的分析框架,用以衡量和评估省级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效用。我预感,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可能在于它提供的那些实操层面的建议或模式构建。例如,面对数字化浪潮和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要求,一个省级图书馆究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到古籍保护、区域文献建设,还是应该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和面向特定群体的社会教育项目?这些决策背后必然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平衡和资源稀缺性的考量。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定位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过分侧重学术研究功能是否会削弱其作为大众文化普及中心的社会责任?这本书或许提供了一个检验现有服务模式有效性的“体检报告”,对于那些身处图书馆管理岗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想必是非常线性的,它必然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切入,逐步聚焦到省级图书馆这个微观主体,再落脚到具体的“服务功能”这一核心议题上。我推测,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可能参考了国内外同类机构的先进经验,以形成具有可比性的评估标准。然而,省级图书馆的特殊性在于其辐射范围广、资源积累深厚,同时肩负着地方文化传承的重任。因此,任何功能定位的调整,都必须慎之又慎。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对“创新服务”的界定。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的边界在哪里?是仅仅指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还是更深层次地指服务理念和文化使命的革新?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告诉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时代,省级图书馆应该放弃哪些“传统舒适区”,勇敢地迈向哪些“前沿阵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