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有宋一代,虽以武人开国,却以文治著称。即令皇帝zhi尊,大臣擅权,然“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高悬,他们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不但成就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也留下了不少有料而有趣的故事。譬如宋太祖赵匡胤不“斩草除根”,赵普三登相位,陈抟老祖大起底,身为文盲的党进当上了“首都卫戍司令”,才子张洎的另一面孔……这些在本书中都娓娓道来。作者熟谙宋代正史野史,所述既于史有据,又行文流畅,时而令人发笑,时而令人击节,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经济的繁华,文化的厚重,世所共睹。然而,繁华不见得不藏污,厚重不见得不纳垢,宋朝前后三百余年,既有太祖、仁宗这样大度仁厚之君,也有徽宗、高宗这种贪婪昏庸之君,既有包拯、赵抃这样的廉洁之士,也有蔡京、贾似道这种大奸臣,套用张爱玲的话可以如此去评价:“宋朝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你想翻开这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吗?
本系列丛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作者既生动刻画了一些典型官僚和他们的危害,也描绘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正面典型,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晏建怀,1971年生,湖南株洲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协副主席。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1000余篇,文章入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盛世危言集》《杞人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中国杂文精选》《2012年中国杂文精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历史深处的悲凉》等多种选本,曾获《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新人奖”,出版历史随笔集《帝国的脸谱——北宋官场众生相》。
精彩书评
贪腐,似乎是封建王朝zui顽强的慢性病,再伟大的帝国也无可避免。即便一个朝代开国再清廉、再圣明,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性病总会由内生发,最终弥漫全身。《帝国的慢性病》丛书带我们依次阅览汉、唐、宋、明、清五大王朝由清廉走向贪腐、由健康走向沉疴的过程,既是五部历史的卷宗,更是五份典型的病历。这五份典型病历连起来解读便是一份综合病理报告,血淋淋地切开了历史的病灶,让我们直面皮囊之下病变的全过程。当然,除了病魔带给我们的惊悚,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捍卫高尚和正义而留给我们的感动。
——《汉朝那些事儿》系列畅销书作者飘雪楼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王朝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治清明,一个王朝的窳坏衰落必然有贪墨腐败,政治清明国家会走上兴盛之路,贪墨腐败国家会走上消亡之途。它们像是天平的两端,一波一动,国运坎坷;一病一愈,民族多舛;一起一落,改朝换代。让我们以为傲的汉、唐、宋、明、清五大王朝,其实每朝皆是一部健康与顽疾的斗争史。
——作家、编剧赵家三郎
目录
宋朝为何不杀士
廉洁到极致的宰相范质
赵普的成功之道
再卑劣也是自己人
权力磁场中的“职业病”
寿星总有帝王捧
文盲党进
谁把曹彬逼上了病床
才子张洎的两张面孔
聪明反被聪明误
皇帝为什么给宰相“封口费”
古人跑官的另类道路
皇帝帮秘书捞外快
吕端的自保功夫
“官二代”寇准
“枕头风”吹来贿赂银
特例宋仁宗
丁谓:从能吏到“五鬼”
当倔脾气遇到潜规则
王曾的“连环套”
宋朝马屁学
挑战皇权的结局
文人戍边:荒唐却比功劳多
献诗:宋人的“敲门砖”
宋朝的“宫廷春晚”
范仲淹的悲情人生
“小宋”何以令人妒煞
宋朝那些老规矩
包大人不是传说
做官怕人“惦记”
梅尧臣的官运
文彦博走“夫人路线”
苏舜钦:卖废品卖丢官
被文人围剿而死的英雄
“铁面御史”赵抃
不恋官场恋红颜
唐介的底气
蔡襄:多次忤上的谏诤大臣
曾巩:被文名掩盖的能臣
司马光的节俭观
王安石:知国弊而不懂官箴
宋人升官千奇百怪
由章惇的胆子说起
钱勰的傲骨
苏东坡为什么“里外不是人”
民谣里的宋朝
谣言止于好制度
不爱江山爱动物
弄臣蔡京
北宋最后一位谏官
米芾做官不务正业
童贯的千古骂名
“靖康”士气
宋朝男人也戴花
宋高宗的“最美乞降书”
赵鼎:被秦桧逼死的宰相
张俊:靠贪腐保命的将军
时势造奸臣
禁野史与奏祥瑞
秦桧身边那些精巧的“马屁”
韩世忠因酒失德
因贬官而成名
岳飞案背后的世道人心
太上皇是个什么官
陆游:一生都在做一个梦
怕儿媳的皇帝
叶梦得的器识
韩彦古行雅贿
张栻:南宋反贪第一人
这只“老虎”好厉害
“蟋蟀”玩垮了南宋最后半壁江山
精彩书摘
皇帝为什么给宰相“封口费”
官员追求政绩,或为摆平“劣政”的负面影响,常常不惜血本,通过掏“封口费”来扫清舆论障碍。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年以前的宋真宗搞所谓“封禅泰山”大典,就给自己的宰相王旦掏了一笔不菲的“封口费”。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国二十万大军南下,马不停蹄,攻城略地,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市),直逼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在宰相寇准等人的极力主张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并登上澶州北城督战,顿时士气大振,“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续资治通鉴长编》),人人冲锋陷阵,个个奋勇杀敌,辽军受挫,担心僵持下去于己不利,便与宋朝在澶州签订了停战协定,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缔结后,边境安宁无事,国内一片繁荣,沾沾自喜的宋真宗便飘飘然起来。人一得意就会忘形,就会自我膨胀,就想搞出些大动静,比如搞点政绩工程表表功,搞些大型庆典显显摆等,这是历代帝王的通病,无非是想告诉老百姓,我是普天之下最英明的领袖!而下面那些擅长察言观色的大臣,往往对皇帝的心思洞若观火,像副宰相王钦若,就把宋真宗的想法猜得八九不离十。
辽军攻打澶州时,王钦若是最张皇失措的大臣之一,他建议宋真宗迁都南逃,他算准了宋真宗害怕战争。只是,宋真宗拗不过宰相寇准那刚烈的脾气,硬是被他逼得骑虎难下,最后不得不勉强亲征。如今,王钦若又清楚地知道皇帝想闹大动静,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形式。于是,王钦若在皇帝耳边嘀咕,说“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宋史·王旦传》),动员宋真宗搞“封禅”大典。封禅,是我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大型典礼,然而,表面是祭拜天地,实际上却是夸耀政绩,自吹自擂,搞个人崇拜。试想,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万人空巷,山呼万岁的场面,哪个皇帝不喜欢?尤其是宋真宗这种好大喜功爱搞“花架子”的皇帝。
但让他有一丝犹豫的是,祭拜天地需要天降“祥瑞”,就是要有天意,不符合天意的“封禅”会让人说闲话。王钦若何等精明,立刻说:“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唯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宋史·王旦传》)意思是前代所谓“天瑞”,那都是人造的,让某人从某地拣到一封信、一张符什么的,只不过君主们把它当成真的崇敬起来,昭示天下而已。宋真宗心领神会,正中下怀。尽管如此,宋真宗还是不放心,他担心宰相王旦不同意。虽然口无遮拦的寇准已被王钦若挤走了,但现任宰相王旦那一关也不容易通过。王钦若是宋真宗肚里的“蛔虫”,一看就懂,他说:“我转告王旦,这是陛下的意思,估计不会反对。”王钦若出面做王旦的思想工作,王旦同是同意了,但同意得很勉强,这让宋真宗愁眉不展。
为了彻底封住王旦的口,让他在“封禅”工作中由后进变为先进,由犹豫派变为拥护派,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宋真宗决定亲自出马。他在皇宫里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单独宴请王旦,君臣二人频频举杯,开怀畅饮,让王旦满心温暖。酒足饭饱之际,宋真宗还让侍从抬出一坛酒送给王旦,说:“带回去同家人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一看,哪是什么酒呀,满满一坛全是珠宝。原来,宋真宗为了让王旦支持自己的“封禅”大典,给了他一笔昂贵的“封口费”。
王旦接受了“封口费”后,态度立刻为之一变,不但对“封禅”不再持异议,而且坚决拥护,大力支持,全心投入,他率领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州官县吏、僧人道士、少数民族首领等两万四千三百七十人,连续五次上书请求宋真宗“封禅”,甚至与王钦若一起,伪造所谓“天书”,形成了“封禅”工作强大的舆论氛围。
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王旦亲任“封禅大礼使”,陪同宋真宗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此次“封禅”历时之长,耗资之巨,参与人数之多,堪称前无古人,但宋真宗如此折腾搞庆典,仅仅为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这既是一场精心导演的闹剧,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笑话。而一向头脑清醒的王旦,被皇帝一笔“封口费”就给收买了,最终把这场闹剧推向了高潮,这说明,“封口费”是十分“给力”的。
从此,在宋真宗面前唱赞歌、拍马屁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市场,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曾经辉煌于世的大宋王朝开始迈向了衰败。
……
帝国的慢性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