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意志消沉,就看《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在1921年四册定本的《序》中写道:“在此大难未已的混乱时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
傅雷在《译者献辞》中写道:“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
◆罗曼·罗兰1921年亲定四册本,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约翰· 克利斯朵夫》1904年开始陆续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以后又出十卷本的单行本,又合成三册本与五册本的两种版本。1921年罗曼·罗兰“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将整个作品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此四册本的版本,作者称之为定本(édition définitive)。
第1册 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
第2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的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
第3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4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罗曼·罗兰写了20年,傅雷译了2遍改了6次耗费十几年
罗曼·罗兰一生中有二十余年都在酝酿《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第1个念头产生于1890年春天在罗马的时候,1903年正式开始动笔写第1卷《黎明》,直到1912年才刊行zui后一卷《新生》。
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zui早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年第1册刊印,后三册直到1941才年陆续出齐。此后译者认为初译“风格未尽浑成”,很不满意,因而决定重译全书。这次重译,几经修改,于1952年由平明出版社刊印第1册,至1953年四册出齐。
◆傅雷翻译基本法门:
1.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2.译文力求达到“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3.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
4.力倡在翻译之前“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忠实于原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分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全书最初于巴黎《半月刊》上发表,以后又出了十卷本的单行本,又合成三册本与五册本的两种版本。1921年罗曼·罗兰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将整个作品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此四册本的版本,作者称之为定本(édition définitive)。
傅雷翻译所用的底本即是四册定本。初译本于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译者认为初译“风格未尽浑成”,决定重译全书。重译本于1952年由平明出版社出版。本书即以此重译本为底本,依据此后各年代版本精校而成。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欧洲的良心”。出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镇。在获得罗马法国文学院艺术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音乐史,同时开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早期的创作以剧本为主,但因题材广泛涉及政治而无法发表,他也因此而离婚。从1903年开始,罗曼?罗兰连续创作了英雄三部曲:《贝多芬传》(1903年)、《弥盖朗琪罗传》(1906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合称《名人传》;从1890年开始,罗曼?罗兰穷二十年之功,创作了被誉为“20世纪zui伟大的小说”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他获得法兰西学院zui高文学奖;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法语翻译界泰斗、文艺评论家。
傅雷于1928年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除主修文艺理论外,常到博物馆、艺术馆揣摩艺术大师们的不朽名作。1929年夏,完成第一篇译作《圣扬乔而夫的传说》。1931年回国任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1933年9月母亲病故,他辞去教职,专心翻译。自此日积月累,译作等身,成为一代法语翻译巨擘。1966年9月,由于受到诬陷和迫害,傅雷与夫人自杀离世。
傅雷一生译著宏富,他的译文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他500多万字的译作均为精品,把中文翻译法语作品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他倾力译介巴尔扎克的作品,为后人誉为“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所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至今仍是公认的推荐译本。
我从开始学翻译,就特别崇拜傅译。
——钱锺书
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要求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杨绛
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可以说是我的励志书。
——严歌苓
傅译的罗曼·罗兰作品当中,我zui喜欢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在此书中融进了自己的朝气与生命激情,自己的顽强与精神力量。《约翰·克里斯朵夫》前后翻译了6次,是zui值得推敲的书。傅先生的成功在于传神,他曾说的“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手,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理想的译文仿佛原作者的中文写作”,“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等都对我影响很大。
——罗新璋
他的译笔不仅流利畅达,并且带着火一样的热情,能够深深地打动中国的读者。
——黄苗子
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楼适夷
大学时候我特别苦闷,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始终处于一种“无处可寻”的情绪中。大二的寒假,我没回老家,在宿舍里读完了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翻译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心灵《圣经》一样,它把我从一个灰暗的时期带出来。在大学期间,zui好能找到一本能够影响你心灵,或者能够促进你理性成长的书,这是非常幸运的事。”
——熊培云
年轻的时候,他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慑了他的心灵:“人从出生到他变成成年的时候,被灌满了各种谎言,到了成年的第1件事是呕吐,把这些谎言吐出来,自己思考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
——秦晓(招商集团原董事长)
有一位教历史的陆老师,特别爱买书。有一天我去他家,他给我拿出来一套书,说你必须读这书。那是四卷本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第1次见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厚的书!我一翻开这套书就再也放不下去了,心咚咚咚地跳个不停。那是上高中以后真正废寝忘食连续读完的一部书。傅雷的译笔把罗曼·罗兰的诗性、富于哲学蕴味的描述、生命般搏动的语言节奏传达得恰如其分。
——王强(新东方创始人)
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1册
译者献辞(傅雷)
原序(罗曼·罗兰)
卷一 黎明
卷二 清晨
卷三 少年
第2册
译者弁言(傅雷)
卷四 反抗
卷五 节场
第3册
卷六 安多纳德
卷七 户内
卷八 女朋友们
第4册
卷九 燃烧的荆棘
卷十 复旦
初翻开这套精装的四册本,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便让人心生敬意,这无疑是献给经典的一份厚礼。我尤其欣赏罗曼·罗兰对时代背景的铺陈。约翰·克利斯朵夫成长的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碰撞的十字路口。小说并非孤立地展现一个天才的私生活,而是巧妙地将他置于德法冲突、社会思潮涌动的大背景下。每当他遭受挫折或迎来顿悟时,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那股时代的大潮在背后推涌或阻碍着他。读到他流亡瑞士,与各种流派的知识分子辩论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些沙龙之中,感受着理性与感性的激烈交锋。这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远超一般的传记文学,它成为了观察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绝佳切片。
评分这套书的结构之宏大,结构之精密,读完后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重读,去发掘那些初读时可能忽略的细节。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成长,更像是作者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构建与探讨。从早期的叛逆与自我中心,到中期的社会责任感的觉醒,再到最后对“超人”境界的初步理解,约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痛苦的抉择。特别是他后期与格雷夫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那种超越肉体的情感升华,处理得极为高妙,既保留了强烈的激情,又上升到了精神共鸣的高度。全书的收束,虽然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但那种“将生命融入更宏大的整体”的理念,却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力量感,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久久无法从那种史诗般的氛围中抽离出来。
评分老实说,初接触《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我有些被其体量吓到,但一旦进入状态,便发现自己完全被其内在的节奏所掌控了。这套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内在的矛盾与张力。主人公的性格是如此复杂,他既有德国人的严谨和对技艺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又流淌着法国人浪漫、热烈的情感血液。这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特质,导致了他永无止境的痛苦和探索。他时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对庸俗的社会不屑一顾,对虚假的同情嗤之以鼻。每一次的失败,都像是为他下一次的飞跃积蓄能量。这种真实到近乎残酷的描摹,远比那些脸谱化的“英雄传记”更具感染力。我敬佩作者敢于展现一个不完美、充满挣扎的“巨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颂歌。
评分阅读傅雷先生翻译的这四卷本,就像是进行一场缓慢而深入的哲学沉思。我不是一个音乐专业人士,但通过文字,我能体会到那种超越语言的、纯粹的艺术追求。罗曼·罗兰对“真诚”的执着,贯穿了约翰一生的所有选择——对待爱情、对待友谊、对待政治立场,乃至对待他自己的音乐创作。他拒绝成为任何流派的傀儡,拒绝被既得利益收买,宁愿在孤独中忍受饥饿,也要捍卫内心的声音。这种对艺术纯粹性的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快速消费和标签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振聋发聩。每一次读到约翰在困境中拒绝妥协的那一刻,都让我对自己生活中的那些小小的“将就”产生强烈的反思。
评分这套《约翰·克利斯朵夫》初读之下,我立刻被它宏大的叙事结构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所震撼。罗曼·罗兰这位巨匠,着实拥有洞察人性的非凡能力。每一卷书都像是一部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交响乐章,从主人公少年时代那股不驯的激情,到他如何在欧洲文化的洪流中挣扎、探索,直至最终找到自我和艺术的真谛,整个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傅雷先生的译笔,更是功不可没。那份对原文精神的精准把握,以及那种沉郁而富有力量的中文表达,使得这位法兰西音乐天才的生命轨迹,如同昨日发生在我眼前一般真实可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关于艺术、自由与责任的哲思,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一场精神上的朝圣之旅。对于任何一个对艺术史、对人性深度探索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四册书提供的精神食粮是无可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的成长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的宣言。
评分与巨人相会
评分收到宝贝,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我在京东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收到宝贝我只想说,老板,你实在是太好了。 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本人对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 收到货后,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
评分罗曼罗兰的著傅雷译。经典的书,可看可收藏。书中自有黄金屋!
评分真的不错,质量超好啊,下次还买
评分原以为是厚厚的四本。结果是薄薄的四本。塑封不错。平装非硬壳。
评分四册书,特别好,会细细品读的,傅雷翻译的书必看。
评分真的是物超所值,书本本就无价。这本书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买书找京东就对了,快递五星好评,当天的当天的晚上就到了是真的快。这些书都是经典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图书,能堆书的地方已经堆满了。
评分印制的挺好的,拿着手感也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