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3
魏斐德经典代表作之一,历经十年积淀成书。海外汉学界首部系统性研究民国特务组织的学术著作,一经问世便得到海内外学人及读者的高度评价。
本次增订版《间谍王》收入魏斐德访谈陈立夫笔记,属这一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另外,增加了导读文字、精美插图和代后记“讲述中国历史”,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此书与魏斐德的学术特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经典。随着台湾guo防部的档案开放,证明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表的诸多关于戴笠的研究,属魏斐德的著述。
话题历久弥新,不断启发当代人。间谍和特工,因其手段与方式而具有明显的道德争议,属政治与道德的灰色地带,因此它暴露一个政权的真正政治信仰与道德底线。
揭示重现它的历史,是解析一个政权的重要部分。同时,从西方人的角度剖析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反思传统与文化的独特视角。
《间谍王》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zui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他的著作曾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加州大学出版社颁发的1987年度伯克利奖和美国城市历史协会颁发的非北美城市历史*佳书籍奖。由于对中国史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伯克利*高奖章。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曾盛赞魏斐德为当代杰出的中国史学家。
许知远:剧烈变革时代的巨蟒(载《商务周刊》2004年第20期,节选)
当合法性的权力越无法建立时,隐形的、暴力的、不可告人的权力就占据着越大的空间。在混乱中,立场与原则彻底消失了,对权力的攫取变成了wei一的目的。戴笠不断地与共产党、日本斗争,也要与来自国民党内部的挑战者斗争。
在漫长的中国传统中,从来就不缺乏戴笠式的人物,他们从社会边缘出发,试图获得中心位置,与其说他们拥有智慧,不如说他们拥有过人的精明与狡猾。他们心中有理想,但无疑这些理想是狭隘的,所有理想往往转化成毫无顾忌地侵害他人。只不过戴笠恰好赶上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一个面临全面性危机、分裂的社会给他以舞台。他比别人更残酷,更不择手段,而不是他有什么魔力。
胡文辉:本土视野的美国“汉学三杰”(载《南方都市报》2005年5月23日,节选)
(魏斐德)比孔飞力高产,又比史景迁专业,方面既广,质量也高。不过,我认真读过的仅有新近的《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一种。戴笠及其军统局,向来是民国野史的热门题材,却极少成为大陆学院派史学的研讨对象,更没有相关的专业论著。魏裴德此书,相信是至今为止关于戴笠的zui详尽综述,在相当时期内大陆学人都将瞠乎其后。秘密警察实在是蒋介石政权一个关键性的侧面,戴笠在抗战前后更成为蒋政权的第二号实权人物,其隐性影响极大;故此书的价值不在戴笠个人,而在透过戴笠,深入讨论国民党的秘密警察现象。不理解戴笠的军统,就不能真正认识国民党政权;正如不理解盖世太保,也不能真正认识纳粹德国,不理解克格勃,也不能真正认识斯大林主义的苏俄。
更值得留意的,是第五至十章关于蓝衣社的述论。除了易劳逸的《流产的革命: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1927-1937)》以外,这应是此间汉语学界对蓝衣社zui紧密的总结了。所谓“蓝衣社”,其实是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命名,源自外部舆论及民间社会的讹传,真实的组织称作“中华复兴社”,核心组织是“三民主义力行社”,创始于内忧外患的1932年;力行社由蒋介石嫡系的黄埔军校青年军官发动,初始动机是回到黄金时代,恢复失落的革命精神,扫荡官僚政治的腐败,以意大利、德意志法西斯主义为榜样,强化领袖quanwei,倡导民族复兴,对外抗衡日本的侵削,对内消灭中共的威胁。而戴笠的政治起点,正是力行社所属的特务处,魏裴德指出:“如果将力行社会行为在其前沿团体中筑巢的话,那么特务处便是它孵化的产物,尽管这一点使力行社的创建者们非常不快。”等到力行社因国共合作而解散,特务处转型为军统局,戴笠遂独当一面,成为蒋介石zui得力的政治打手。
如果说蓝衣社是国民党的冲锋队,那么军统就相当于后来居上的盖世太保,而戴笠也被称作“中国的希姆莱”。军统势力的迅速崛起,正是蓝衣社运动失败的替代品;戴笠在特务政治上的局部成功,其实也正是蒋介石在总体政治上的失败。一场熬来充满理想主义狂热的青年运动,一种”迷人的法西斯主义“,如此轻易地就蜕化为功利而嗜血的暗杀政治,这是民国史上的悲剧。魏裴德为我们认识这出悲剧,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和历史剖析。
编者说明
增订版序
前 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社”——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战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第十四章 警察学校
第十五章 躺进棺材
第十六章 裙带
第十七章 战争与别动队
第十八章 训练营
第十九章 密码战争
第二十章 戴笠、梅乐斯及中美合作所的成立
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训练营
第二十二章 间谍
第二十三章 战时戴笠的走私网
第二十四章 战时重庆的军统
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
跋 妖魔
附录一 1939年下半年特训总队组织表
附录二 1943—1945年间军统机关组织表
附录三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
附录四 中美合作所训练班
附录五 访谈陈立夫笔记
参考文献
致 谢
代后记 讲述中国历史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我站了起来,凌按惯例做详细的介绍,于是砍手鞠了鞠躬。他穿了件高领的蓝黑色党服,四十岁左右,双目锐利,中等身材,蓬乱的头发剪成西式分向一边。言谈举止,显示出他既大权在握,又能巧妙而毫不留情地使用这种权力。我完全可以相信,他便是中国最令人惧怕的人。
赫博特 · 雅德类:《中国黑室》
中国的希姆莱
一位外国记者后来这么回忆戴笠:一个隐面人,总是藏在房间的暗处,而其他人则处于一览无余之下。然而少数几个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当戴笠处于鼎盛时期见过他的西方人,却对他有强烈而多彩的印象。“从一方面看,二战中没有一个人形象要比他更黑;而从另一方面去看,又没人比他更白。”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锐利的目光所震慑。一个戴笠领导下的在敌后工作的 OSS(美国战略情报局)人员说:“戴笠的身材中等壮实,外表粗犷强硬,有军人的干练。他的脸轮廓分明,尖锐的目光咄咄逼人,还有一张坚毅的嘴。”一个出身于中国传教士家庭的美国军官写道:“他英俊瘦长,有一双纤细优美的手,走起路来像是脊梁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
对于 20 世纪 40 年代在中国的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戴笠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普遍认为“不是中国的卡那瑞斯(Canaris)上将,而是海因里希·希姆莱”。
戴笠给人的印象是聪明而有想象力,残酷而不择手段。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希姆莱。他几乎是所有美国民主理想的敌人。在蒋的统治下,他企图通过铁腕来统一中国。他冷酷、狡猾而残忍。
纳粹冲锋队头子的帽子不是轻易摘得掉的。那些将戴笠简称为 T. L的西方人经常把戴笠称作“中国的希姆莱”。那时在美国政府的情报圈子里,大多数官员都相信“戴笠将军以刽子手闻名;以他为首的‘蓝衣社’,是个类似盖世太保的组织,至少在上海是众所周知的;对政敌他有自己的集中营;他不喜欢外国人,而且很少有外国人见过他”。
戴笠自己知道这个绰号,而且他不止一次试图向他的美国朋友们证实“他支持民主”。1945 年 4 月 3 日,蒋介石检阅了中美合作所的“精锐部队”,即坐落在重庆外的歌乐山的第九部。那天晚上戴笠举行了一场奢华的宴会,耗尽了他从家乡浙江带来的 200 斤珍贵黄酒。歌乐山乐队学会了演奏“扬基歌”和“迪克斯”,而且当人群里的美国人为这些歌曲拍手欢呼时,演员们还准备演中国戏。这时戴笠突然打断了聚会,并坚持要说服美国朋友不要相信关于他的坏话。戴笠通过正式翻译刘镇芳语无伦次地说了半天,无非是想表明“他不是希姆莱”,而只是“总司令的戴笠,仅此而已”。
总司令的戴笠
在戴笠所有的特点中,最突出的也许是他为自己的领袖效劳的意愿。他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戴雨帽”,其象征意思是“一个仆人”,即强调了这种动物般的甘做其主人蒋介石走狗的奴性,同时又代表了封建观念中的相互尊敬。戴笠这么对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诗这么说:‘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沈醉是上海站的站长,戴笠的总务处处长,他指出其上司对蒋介石走狗般的效忠,说他乐意当蒋的“爪牙”。戴笠自己的“犬马之劳” 的说法似乎也透露出他愿意从主子那儿接受这种非人的待遇。然而,作为基于君臣互尊理想上的封建意识,这一说法也显示了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用意。“犬马”一词源于流传百世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卧龙)的隆中对。
公元 207—208 年,衰颓的汉室后代刘备,在其军师单福举荐了诸葛亮,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后,三顾茅庐,拜见这位年仅 27 岁的贤士。17 玄德终于在第三次拜访中见到诸葛亮(孔明)。他对孔明说: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谦逊地否认了自己的才能。但经不住玄德再三恳求,他提出在西川咽喉地带后面(巴蜀,即现在的四川)建立一个基地的卓越战略,刘备可以从那里起家,最终征服北方内地,复兴汉室。当孔明一再自谦地拒绝玄德时,这位汉室宗亲落泪了。他哭道:“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孔明为玄德的诚挚所动,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对诸葛亮来说,玄德的恳请是他决定当军师的原因。对精通《三国演义》并极其仰慕“卧龙”的戴笠来说,蒋介石请他当特务机构的头子,一定在他心里引起了类似的效忠之心。但在沈醉眼里,戴笠甘当总司令的“犬马”则含有自我贬低的成分,而且这一点还影响到他的下属,使人性中本来高贵的品德变为一种对主子的敌人残酷无情的意愿。
戴笠自己为能够“秉承领袖意志,体念领袖苦心”而感到骄傲。而在他的对手们看来,这种自负是戴笠狂热地效忠于蒋介石“有公无我,有我无公”信念的表示。就像所有专制政治的奴仆一样,戴笠是一个强和弱的矛盾结合体。他作为蒋介石内部圈子里的人,大权在握。然而他对蒋的谦卑、对领袖的服从,最终又证明了他个性上的软弱。
戴笠是最受总司令信任的下级和警卫,只听从总司令的命令。他替总司令作内部调查工作,并负责总司令的警卫。戴及其无处不在的特务组织,被认作是中外之间非正式“业务”成交的媒介,而且其效率很高(共产党在重庆的联络人周恩来曾说,戴笠通过他的秘密组织控制着军事通讯、财务及外交事务。)……他的秘密警察组织在当时被用来抗衡“CC”派系控制下的党部警察,具体体现了总司令控制国民党最基本的政策原则之一,即在各势力之间通过制约达到平衡。他是后来国民党专制倾向的具体象征。
作为蒋介石独裁的具体象征,戴笠也代表了国民党政府里最强大的组织之一:军事调查统计局。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管风霜险难阻,惟忧雨雪短长嫌。
评分好书不错,推荐大家一起购买!!!
评分本书选择了明清嬗代过程为论述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诸多方面进行剖析,揭示帝国秩序崩解与重建的过程等。
评分土客大乱斗,中国最能打的人,把民间斗殴升级到战争。精彩,好看。
评分物流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京东小哥服务态度很好,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本次增订版《间谍王》收入魏斐德访谈陈立夫笔记,属这一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另外,增加了导读文字、精美插图和代后记“讲述中国历史”,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此书与魏斐德的学术特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经典。随着台湾国防部的档案开放,证明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表的诸多关于戴笠的研究,属魏斐德的著述。
评分很好送货很快,质量不错,价格便宜很满意
评分挺厚实,但拿着挺轻的,不错,很喜欢
评分魏斐德大作,汉学家眼中的中国间谍王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