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当前在美国备受质疑和争议的前沿性话题“高校是否应该承担本科学生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教育”展开讨论,汇集了美国德育教育方面的专业学者。学者们就“为什么要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以及“怎样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不乏思想的碰撞与交锋。诸如,有的学者认为,在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将背离高校的根本性使命——知识传授;有的学者认为,如果不进行道德教育,高校只能获得一批有知识而没有道德文化的“野蛮人”;有学者认为,强力推动道德教育,则有可能消除掉文化多元主义;有学者认为,鼓吹道德教育,可能会使得学生丧失思想的独立性;亦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在高校中的道德教育存在重视元伦理学,而轻视伦理实践的倾向;等等。本书以开放的方式、包容的态度,整理出美国当代大学在道德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困境,对问题的澄清、理论的深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为何要进行伦理复归?
为何是现在?
第一章 关于道德教育争论的梳理
第二章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之变革
殖民地时期的大学
泛新教主义的胜利
自由时代的道德教育
民主的危机与公民教育的复兴
倒退与复兴
未来何去何从?
第二部分 大学何为?
第三章 追求卓越:回应斯坦利·费希
第四章 眼见为实:回应基斯与尤本
第五章 大学的困扰:以斯坦利·费希为例
做好准备
费希对大学的辩护
费希关于大学的论证背景
金钱
为何美德不是其回报?
第六章 道德徽章的分配:几点担忧
第三部分 高等教育中的政治与伦理
第七章 多元主义与精神教育
当代美国的道德教育
美国道德文化的逻辑
当代道德教育的挑战
第八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道德教育
大学中的道德价值观
多元主义:宽容、认同与欣赏
平等:包容与社会公正
共享
第九章 反对学校中的公民教育
教育及学校教育的目标
“9·11”事件对学校的冲击
分析公民教育之构成
学校如何能/不能为公民教育作出贡献
智性美德作为学校教育的道德目标
为何公民教育会侵蚀学校
结论:学校的道德目标
第十章 教育·独立·承认
第十一章 道德的力量
道德与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
道德与政治(一):托克维尔
道德与政治(二):威廉·布莱克
道德与政治(三):詹姆斯·鲍德温
道德、悲剧与(民主)政治
第十二章 饥饿、伦理与大学:关于激进民主
激励的十点断想
第四部分 何种美德?谁的品格?
第十三章 是否存在一位伦理学家?我们该如何辨识?
为何道德偏离了中心舞台?
目前伦理之所在,第一部分:职业与规则
目前伦理之所在,第二部分:咨询专栏作家
目前伦理之所在,第三部分:大学
校园中的伦理:当前的两个谬论
我们可以给予学校中的伦理学家更多空间吗?
第十四章 当今大学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霸权主义(Imperialism)
相对主义
主体能动性(Agency)
民主
第十五章 人文教育是否发挥了教化作用?
我们的学生
智力发展与品格发展
我们自己
结论
第十六章 运动员与观众:美国大学中的体育
运动与道德教育
作者介绍
参考文献
致诩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反思当代大学的德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译丛)(第一辑)》: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对复归现象的解读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可这种质疑。例如,尽管我们认为伦理学的话语体系是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并且承认对道德的过分关注有可能转化成为狭隘的道德主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这样就可以对道德教育全盘否定。首先,并非所有的规范都是平等的。伦理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区分开(甚至伦理另一种同样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允许对这种区分方式展开争论)。而且,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伦理教学都会继续下去,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教授伦理,而在于如何教、何时教以及由谁来教。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团体,包括大学,都可以使用“善”这个概念加以定义。这种“善”体现在团体的人员、行为、成就或活动,以及其最为尊崇的特性和其自我讲述当中。每个社会和组织机构都应有既定的惯例,从而实现社会和组织的再生产,这种行为是“自然”的。同样,完成了这些任务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也应该很“自然”地先去认同这些惯例,随后再进行重新肯定或批评。从这些方面来看,道德教育包括了教育公民参与到塑造那些曾经约束过他们的条件当中。
……
反思当代大学的德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译丛)(第一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