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你的员工心甘情愿地追随你?这恐怕是许多管理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有人说,只需凭借管理技巧即可;有人说,只要按流程制度管理就行;其实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经研究发现,“魅力型领导者”对下属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所以说,管理者领导能力的提升,必须先从自我修养与提高开始。在做人方面取得成功的管理者,白然会得到下属的追随和爱戴,从而解决企业管理90%以上的难题。
本书在“魅力型领导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了古今中外的案例,对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与魅力提升,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叶舟,心理学博士,中国思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思维战略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被誉为“中国具有使命感的学者”之一,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总裁思维风暴”系列、“国学大智慧”系列等。
第1章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欲治理天下,先修养品行 / 002
成事有三容:“容异”“容过”“容嫌” / 005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 / 008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 / 013
用“个人威信”赢得下属的信赖和忠心 / 017
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承诺了就要兑现 / 027
要明确管理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 031
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 036
第2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
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 / 048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搞活全局 / 053
思路、办法、成绩、经验,都是干出来的 / 056
既要恪尽职守,又不要事必躬亲 / 059
既要“领着做”,又要“往前看” / 065
不四处邀功,要用业绩说话 / 070
在该动脑子时,一动气就输了 / 074
第3章 外圆内方,绵里藏针
情况明了之后,要力排众议果断决策 / 080
没主意的时候,也不可盲从于民意 / 083
用制度管人,才能成全别人解放自己 / 086
对待“刺头”人物,要有分别地处置 / 093
对待害群之马,绝对不可姑息迁就 / 105
“人性化”虽好,但要警惕“人情化” / 109
棘手的事冷处理,能将坏事变好事 / 113
随机应变留有余地,才是圆滑 / 117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聚财更聚 / 123
第4章 知人善任,奖惩有道
用人六诀:爱、识、聚、用、容、育 / 128
识人之道:看出人外,看入人里 / 132
用人之长:发现和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 / 139
人才搭配:各尽所长又互补各自所短 / 143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奖励的八条原则 / 147
点名批评是下策:批评的五种方式 / 152
信任但不放任: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 158
德与才的抉择: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 162
第5章 说话沟通,滴水不漏
团队沟通的力量,连上帝都害怕 / 168
能说会道的领导,未必是称职的 / 173
别怕下属发牢骚,倾听牢骚能提高效率 / 176
认同和赞赏,是员工在金钱之外 想得到的 / 181
批评之道:很严厉但又不让下属反感的方法 / 188
运用三明治法则,让下属接受建议和意见 / 200
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和冷场的局面 / 202
运用雷鲍夫法则,快速建立合作与信任 / 208
服众需要境界,境界来自学习
领导服众,需要高境界,而高境界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因为学习能使人进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专业技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训练思维能力,还能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之,学习是领导者增长学识的一条重要又方便的途径。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30岁时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校长,当时有很多人怀疑他的能力,认为他太年轻,可能胜任不了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表明了他谦虚的态度与学习的决心,这使得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
有个叫尼勃逊的外国社会学家发现,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的人。
公元967年,即宋太祖乾德五年,有一天,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
当时,旁边站起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这人极有学问,而且非常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说完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身为宰相,却不学无术,让自己在大臣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赵匡胤实在压不住心头的怒火,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皆是墨水。一边涂,赵匡胤还一边骂:“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
从此,赵普开始发奋读书。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是不相信的。”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了天下。
读书、学习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对领导者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的求知欲望与勤奋治学。他不爱美人爱读书,五更就起床苦读,夜里读书也常常熬夜。多年的苦读精修,不断完善了康熙的治国思想。
杜鲁门没有读过大学,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多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学习。长年累月的学习让杜鲁门获取了广博的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很快进入战后繁荣时期。杜鲁门认为“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他的信条就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都必须是读书人。”
曾国藩认为学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通过读书来增强学识,获取专长,以便在社会上谋求必要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今天常说的“读书使人进步”;二是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界。曾国藩把读书的这两个功用总结为“进德修业”。
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能让人静心、淡泊、明智。书读多了,知识多了,境界就会相应提高,凡事看得开、想得开,心胸宽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名利观……一句话,读书能让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多学习、多读书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能治病养生。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对于领导者,工作上事无巨细的劳累、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争斗,会让人心理上紧张、精神上压抑,产生沮丧、苦闷、焦躁不安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排解,会影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继而发生各种病变。而读书可以化解抑郁、烦恼和躁怒,恢复恬静乐观的心境,实现防病养生。
古人说:“其身不正,其令不从。”领导者是下属的表率,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不爱学习爱吃喝玩乐的领导周围,一定挤满了众多市侩小人;而一个爱学习的领导周围,一定团结着一群求知上进的下属。要做一个领导,就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终身学习的态度,对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永远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修养品行,这样才能不断夯实自身领导力的根基。有境界,有修养的领导,才能在下属心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行下效: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下属
领导者只有带好头、树好榜样,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追随,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美国西点军校因为培养出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格兰特等优秀人物而被誉为将军和总统的摇篮,成为全球著名的军事院校。除此之外,西点军校还“不务正业”,培养出了先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任职的1000多位董事长、2000多位副董事长和5000多位总经理。
与哈佛、沃顿、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这些全球知名商学院相比,西点军校没有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工商学科,却为何比这些学校牛呢?这主要是因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这就是它能产生那么多将军和总统的原因。这些学生的领导力又来自哪里呢?这主要得益于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有着与众不同的观念。
不少人看来,只要当上了官,特别是当了一把手,自己说的话就成文件了,就自然而然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力。但西点军校对领导力的界定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领导力不是法定权力,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能力、品位、风格必须影响追随者的需求、价值、追求、渴望,这样才能在下级面前塑造形象、树立威信,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出部属的敬佩感、信赖感和服从感,领导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部下,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仿效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这是任何法定权力都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巴顿,作为美军历史上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他如此能打仗的原因成了很多人研究的问题。巴顿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也是对领导力的一种注解。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执行。
正人先正己,这是自古以来为政、为将、为教者的准则及其号召力之所在。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处于下属的关心之中,领导者只有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下属带好头、树好样,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威信,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起码的前提。
玛丽·凯·阿什也许是当今世界上牛的女企业家,她非常重视领导者在员工中的榜样作用。她说:“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的好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他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他从未要求过他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之道正是如此,职权只能使下属服权而不服人,口服而心不服,产生的威信极其脆弱。所谓上行下效,领导者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深,都应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树立起威望,增强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
……
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一口气读下来的。初拿到手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面上关于领导力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大同小异。但《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像其他书那样,上来就给你讲一堆“法则”、“秘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聊起了领导者内心深处的修炼。书名就很有意思,“三分管人,七分做人”,一下子就点出了重点,不是说管人就不重要,而是说,如果连“人”都做不好,那“管人”更是无从谈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情商”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讲要控制情绪,而是更深层次地分析了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来建立更和谐、更高效的团队关系。书中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让我觉得特别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我发现,很多时候,一个领导的个人魅力,他的坦诚、他的担当、他的远见,远比那些花哨的管理技巧来得更有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领导力”的定义,不再是冰冷的管理工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评分我最近在读《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它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领导,不仅仅是会发号施令,更重要的是能够赢得团队的信任和尊重。这本书恰恰就从这个最根本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它并没有回避“管人”的部分,但把重点放在了“七分做人”,这让我觉得非常实在。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培养领导者自身品格的内容,比如如何保持谦逊、如何建立清晰的价值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看似“虚”的东西,但往往是决定一个领导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我喜欢书中的一种论调,就是领导者的个人修养,最终会体现在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激励他人,如何在挑战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书里还提到了“榜样力量”的重要性,说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团队成员看在眼里,所以领导者自身必须以身作则。这让我开始思考,我在工作中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言行一致,是不是真的成为了我希望团队成员成为的那种人。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反思的平台,让我看到了提升领导力的另一个维度。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已经一段时间了,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读。刚开始的时候,我被书名吸引了,总觉得“三分管人,七分做人”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点出了管理者和作为一个人内在的联系。而且“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这个副标题,也很实在,直接告诉你这本书是关于领导者如何修炼自己的,而不是教你一些浮于表面的技巧。我一直觉得,一个真正能带好团队的领导,他首先得是一个“人”,得懂得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去影响别人。这本书似乎就是从这个根源出发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很期待。读下去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管理学书籍那样,上来就讲KPI、讲战略,而是更侧重于领导者自身的内在品质和品格的塑造。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一个领导的个人魅力、他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氛围和文化。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同理心、责任感、诚信的论述,都让我深有感触。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与同事、下属相处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换位思考,是不是真的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是不是一直坚守着诚信的底线。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如何去改进。
评分读《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这本书,真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没有用那些高深的理论术语,也没有给你列出一堆复杂的流程图,而是非常朴实地探讨了“人”这个根本。在领导力这个话题上,很多人习惯性地关注“术”,也就是那些具体的管理技巧和工具,但这本书却强调“道”,也就是领导者内在的品格和修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感受,更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一个有同理心的领导,才能真正理解团队成员的困境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更能赢得支持的决策。书里还讲到了“责任感”,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结果负责,更是对自己行为、对团队成员负责。当领导者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担当,就能给团队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凝聚力。我常常会对照书中的内容,审视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表现。我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关心我的团队成员,我是否真的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我是否真的在用自己的品格去影响他们?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领导力,并指导我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自我提升。
评分最近在读一本叫《三分管人,七分做人:成功领导的自我修养》的书,感觉这本书真是写到了点子上。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领导力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强调方法论,比如如何开会、如何分配任务、如何进行绩效评估等等,这些固然重要,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切入点很不一样,它把“做人”放在了比“管人”更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想想看,一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个人魅力、甚至有些自私自利的领导,即使掌握再多的管理技巧,也很难赢得人心,更别提带领团队取得长久的成功了。书里花了很多篇幅来探讨领导者的品格建设,比如如何培养坚定的信念、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观点,说真正的领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感染和激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一点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过于关注“完成任务”,而忽略了与团队成员的情感连接和精神引导。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做一个优秀的领导,首先得做一个优秀的人。
评分快递相当给力相当给力相当给力
评分漂亮
评分很好
评分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还可以吧。。
评分666666666666
评分写的不错,推荐,书不厚,看着很快
评分质量不错,价格公道,配送真给力!
评分写的不错,推荐,书不厚,看着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