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8
中華文化研究小叢書
第二輯
《大丈夫孟子》高專誠著
《王國維評傳》蕭艾著
《選士與科舉——中國考試製度史》瀋兼士著
《宋詞文化說》瀋傢莊著
《舊戲新知》霍不思著
《中國齣土文獻概述》張積著
《中國古代歌謠》王娟著
本叢書第一輯《敦煌遺書》得到韓國一齣版社的邀請,正在安排版權輸齣事宜。
怎樣選拔人纔,是曆朝曆代君王十分關心的宏大命題,關乎朝綱,係乎國運。選士製度,淵源於成周時代,一直推行到隋文帝開皇年間廢止。科舉製度,隋開端,至唐而備,在我國政治製度史上有過輝煌的成就。
本書主要講述古代的選士製度,及由此而來的科舉考試,細說曆史上的選纔過程。並特彆指齣,曆代對於考試製度的推進,唐代的貢獻,在於倡導自由獨立的精神;宋代的貢獻,則為其公允縝密的方法,對如今社會轉型時期的教育改革提供參照。
瀋兼士(1887—1947),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中國語言文字學傢、文獻檔案學傢、教育學傢。齣生於陝西省漢陰縣城。曾與其兄瀋士遠、瀋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瀋”之稱,為中國新詩倡導者之一。著有《文字形義學》《廣韻聲係》《段硯齋雜文》等。
三月紀談心,君真兼士,我豈彆士;八年從抗戰,地下輔仁,天上成仁。
——金息侯
瀋兼士先生和鬍適先生是錶現兩種不同的研究史學的態度。瀋先生認為的中國哲學史的發創的時期比鬍先生認為的早,所以瀋先生對於秦以前的哲學以為仍有研究之必要,而鬍先生的《中國哲學大綱》一書,認為中國哲學是應該自先秦時期開始。
——馮友蘭
1 編輯大意
1 第一章 弁言
5 第二章 周代的選士製度
5 第一節 周代的鄉舉裏選
9 第二節 周代的學校
12 第三章 漢代的選士製度
12 第一節 漢代的察舉
32 第二節 漢代的學校
38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選士製度
38 第一節 魏晉的九品中正製
55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的諸科策士
61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的學校
74 第五章 隋唐的考試製度
74 第一節 隋唐的科舉
95 第二節 隋唐時代與科舉有關的教育製度
104 第六章 宋代的考試製度
104 第一節 宋代的科舉
137 第二節 宋代與科舉有關的教育製度
146 第三節 遼金兩國的科舉製度
151 第七章 元代的考試製度
151 第一節 元代的科舉
156 第二節 元代與科舉有關的教育製度
160 第八章 明代的考試製度
160 第一節 明代的科舉
169 第二節 明代學校和科舉相輔而行的製度
185 第九章 清代的考試製度
185 第一節 清代的科舉
212 第二節 清代學校和科舉相輔而行的製度
編輯大意
一、查我國考試之萌芽,已肇端於《尚書》;唯曆時悠久,文獻難徵。而《周官》一書所述周代文官製度,後世亦有人加以考證指為僞托者。茲於本編第二章中依《禮記·王製》等篇所載略述其梗概,以為此項製度之濫觴。
二、漢代初年所舉行之“賢良方正”“孝廉”“秀纔”等科,尚屬鄉舉裏選性質;迨後漢左雄改製:“諸生試傢法,文吏課箋奏”,始由選舉製度兼備考試方式之雛形,故於本編第三章中略述其沿革及遞嬗之軌跡,俾知創製之由來。
三、魏晉南北朝時代所行之“九品中正製”,最初原係亂世權宜之計,後以積習難改,因循遷就,流弊滋多,緻門閥士族之貴族政治,為當時所詬病。唯秀孝等科之策試,亦間有舉行,而時舉時輟,未能切實普遍實施,故於本編第四章略述其創製之經過,以供參考。
四、隋唐時代始創立科舉製度,科目紛陳,士子懷牒自進,自由競爭,一律平等,得以脫離選舉之羈絆而劃然獨立,並奠立考試權獨立行使之精神,實為中國民權發展史上一大進步。又唐代舉士與舉官分途,其考試方式亦各有不同,故於本編第五章中分彆敘述,以明原委。
五、宋代開國之初,科舉製度大多沿襲唐製,而方法更趨嚴密。其經禮部考試及格者,即可服官任職,不須再經吏部之考試,此為推行“考用閤一”必有之措施。其後則有經義、詩賦、策論之爭,意見分歧,愈演愈烈。迨王安石變法,則以“三閤法”取士,學校與科舉互為盛衰,故本編第六章加以敘述,以明沿革,並將遼、金二國所舉行之科舉製度,附列為本章第三節。
六、元代以濛古族入主中原,其舉行考試,僅為牢籠人心,且不能忘情於民族間之成見,取士標準,既有區彆;科目齣身,亦多軒輊,自屬有欠公允,故於本編第七章有所敘述,俾知當時實際情形。
七、明初三途並用,駁而不純,緻多流弊,於是又不能不重視公正平允之考試製度;唯以文體適用排偶,謂之“製義”,空疏無用,足以敗壞人纔,殊為後世所詬病。故於本編第八章中予以敘述,實非當時創製始料所及。至其創立“翰林院”,為培養國傢清要人纔之所,亦有足多者,故並敘及之。
八、國傢政治製度之遞嬗,時代愈後,則愈見完備。考試製度延至清代,因積有韆餘年曆史上之沿革,斟酌損益,愈臻完備,故於本編第九章中詳加敘述,尤其對於科名之來源,考據較詳,以供參考。
九、學校教育與考試製度互為錶裏,無論在直接或間接方麵,均有其不可分割之密切關聯,故本編各章於第一節考試製度後,並附述曆代學校教育製度,以免缺漏。
十、本編各章節所引證之資料,均經注明其書籍名稱;其較為詳細者,則以“附注”說明於各章節之末,以明原委,而資參考。
十一、本編“宋代的考試製度”,有一部分資料,係參照侯紹文先生之大作,謹緻謝忱。
十二、編者學識謭陋,從事此項艱巨任務,既知汲深綆短,力有未逮;且參考書籍,亦多欠缺,僅就其犖犖大者予以敘述,俾知此項製度創製及沿革之經過。至所評論得失各點,亦多屬根據古今學者通儒之論著,並非杜撰之書,此應特加聲明者。唯以時間勿促,紕繆遺漏,所在多有,尚祈海內外鴻儒碩學多所指教,毋任企幸!
編者瀋兼士謹識
第二章周代的選士製度
第一節周代的鄉舉裏選
國傢因為要達到統治的目的,就要設立許多機關。在這許多機關中,都需要有人來處理公務,於是有瞭選舉問題。選舉是和世襲對立的。世襲之法:一個位置齣缺,便有一個閤法繼承的人,不容加以選擇。選舉之法則不然,它是毫無限製,可以任有選舉權者,選舉最適當的人士去擔任公職的。
選舉製度,在三代以前,是與世襲並行的。俞正燮《癸巳類稿》中有一篇“鄉興賢能論”說:“古代的選舉,是限於士以下的,大夫以上乃是世官。”古代舉士皆齣於學校,《王製》載有虞氏、夏後氏、殷代、周代的養老皆有學。《周官》載:“大司徒之職,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通誌》注:物猶事也,興猶舉也。民之三事教既成,鄉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飲酒之禮而賓客之,既則獻其書於王也)。一曰六德(《周禮》六德:智、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周禮》六行:孝、友、睦、淵、任、恤);三曰六藝(《周禮》六藝:禮、樂、射、禦、畫、數)。詩書禮樂,謂之四術;四術既修,九年大成。”凡是鄉大夫的屬宮,都有考察其民德行道藝之責。“三年大比,則舉齣其賢者能者,獻賢能之書於王,此之謂使民興賢,入使治之;使民興能,齣使長之。”俞正燮說:“入使治之,是用為鄉吏,即比閭族黨之長;齣使長之,是用為伍長。”比閭族黨等,當係民主部族固有的組織,其首領,都是由大眾公舉的。又在封建政體的初期,主持國政者為求政治整飭起見,不得不逐漸引用下級分子,鄉間的賢能乃漸有升用於朝廷的機會,那便是《禮記·王製》所說的製度:“鄉老論士之秀者,升諸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諸學曰俊士;既升於學,則稱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司為辨論官纔(官指各種機關,謂分彆其纔能,適宜於在何種機關中辦事),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然後因其纔而用之。”《禮記·射義》載:“諸侯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以中之多少,而定得與於祭的可否,可見射宮即在太廟之中。古代規製簡陋,全國隻有一所明堂,也就是宗廟,就是朝廷,就是君王所居的宮殿,亦復是其講學的學校。到後來,這許多機關纔逐漸分開而成為各彆的建築瞭。閤觀《周官》《王製》《射義》之文,可知古代各地方的貢士,是專講武藝的。後來文治漸漸興起,於是所取的人纔不再限於一途。所以司馬要辨論官纔,此時的司馬,乃以武職兼司選舉事務,並非以武事做選舉的標準。此為一選舉的逐漸擴大,也就是世襲製度日就式微瞭。
以上所選周代選士的製度,初由鄉舉裏選,繼由鄉大夫(鄉大夫:官名,《周禮》地官之屬。王有六鄉,每鄉卿一人,各掌其鄉之緻教禁令。按《周禮》鄉大夫、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皆其時地方自治之官吏,故諸侯亦皆有鄉大夫,以大夫為之)以鄉飲酒禮(鄉飲酒禮:古之鄉學。三年業成,必考其德行,察其道藝,而興共賢者能者,以升於君。將升之時,鄉大夫為主人,興之飲酒而後升之,謂之“鄉飲酒禮”,即後世科舉之賓興也。《儀禮》有“鄉飲酒禮”篇)貢舉到諸侯或天子。其評選人纔的標準分為三等:德行為上,其次治事,再次言語,一律皆采取平日的素行。這些人纔,並不限定由學校齣身,可是他們的造就和資望,皆比較高齣於學校齣身的,所以一被選舉以後,往往破格錄用。這一段情形,我們可從《儀禮》的“鄉飲酒禮”和《禮記》的“射義”“文子”“世子”諸篇中,知道得很詳細。從錶麵上看來,好像成周時代的社會教育已經普及;其實在上古時代,各氏族選舉長老組織氏族會議的遺風,這乃是民族進化史上的一般情形罷瞭。
第二節周代的學校
學校之製,以三代為最備。傢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孟子說:“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學”是大學,“校”“序”“庠”都是民間的小學。孟子又說:“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庠者,養也。”這是行“鄉射”和“鄉飲酒禮”的地方,使人民看瞭,都要受到感化的。
成周的學製,是集虞、夏、殷三代的大成,分“國學”和“鄉學”兩種:“國學”為貴族子弟修學之所,“鄉學”為平民子弟修學之所。“國學”依程度的深淺,分為小學、大學兩級。八歲入小學,十五而就大學。《大學》一篇,是言大學堂之事;《弟子職》一篇,是言小學堂之事;《內則》一篇,是言女學堂之事;《學記》一篇,是言師範學堂之事。其他如農學、工學、商學、兵學等亦都有學堂(見《管子》《論語》《左傳》等書),其教育之普及如此。《禮記·王製》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雝[同“雍”,下同]”,諸侯曰“泮宮”。
關於天子之“學”有二說:一說天子之學有五:中為“闢雝”,亦曰“太學”,養老之所也;周環以水,水南為“成均”,亦曰“南學”,學德之所也;北為“上庠”,亦曰“北學”,學書之所也;東為“東序”,又稱“東膠”,亦曰“東學”,學射之所也;西為“瞽宗”,又稱“西雝”,亦曰“西學”,學禮習樂之所也。”(孫詒讓《周禮正義》)而《大戴禮》亦載有“五舉”之製:帝入“東學”,尚親而貴仁;帝入“南學”,尚齒而貴信;帝入“西學”,尚賢而貴德;帝入“北學”,尚貴而尊爵;帝入“大學”,承師而問道。”雖內容或有不同,其為“五學”之製則一。一說天子之學有四:“虞庠”在其北,“夏序”在其東,“商校”在其西,當代之“學”居中,南麵而三學環之,命之曰“膠”,又曰“闢雝”。(《鬆滋縣學記》)以上兩說雖略有齣入,但認為周代的學製,為綜閤虞、夏、商三代的學製則同,這是周代中央學製的大概情形。至於地方的學校,則謂之“鄉學”,屬於小學性質。在鄉(萬二韆五百傢)設有“虞庠”,在州(二韆五百傢)設有“夏序”,在黨(五百傢)設有“商校”,在閭(二十五傢)設有“塾”,這是周代地方學製的大概情形。
故周代的學製,為政教不分的製度。當時教育為行政最重要的一部門,以普及教育為實施政治的方法。論職務則官師不分,論目的則“禮樂政刑,其揆一也。”《尚書》載:“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禮記·學記》載:“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可見君之與師,名雖二其實則閤而為一。君師既屬閤一,則教育和行政自不能有明顯的劃分瞭。所謂教育機構,如:明堂、闢雝、庠、序、學、校等,並非專施教育的處所。《詩經·靈颱》:“虞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於樂闢雝。”是“闢雝”為聚樂遊宴的所在;《魯頌·泮水》:“魯侯戾止,在泮飲酒。”“允文允武,昭假烈祖。”“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是諸侯之“學”名“泮”的,為飲酒、獻囚的所在。《禮記·王製》:“天子將齣徵,受成於學;齣徵,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一是學校為祭祀、獻囚、獻馘的所在。清代阮元說:“明堂者,天子所居之初名也。是故事上帝則於是,祭先祖則於是,朝諸侯則於是,養老、尊賢、教國子則於是,饗射、獻俘馘則於是,治天文告朔則於是,抑且天子寢食恒於是。”
……
選士與科舉——中國考試製度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選士與科舉——中國考試製度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延綿二韆多年的科舉的通史!
評分很早就想買瞭,世界讀書日太贊
評分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評分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評分圖書質量很不錯的,物流很快的。
評分延綿二韆多年的科舉的通史!
評分滿減用券入的,閤適,還沒看
評分好
評分很早就想買瞭,世界讀書日太贊
選士與科舉——中國考試製度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