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周髀算经·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

李敖精编:周髀算经·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编
图书标签:
  • 古代数学
  • 古代科技
  • 中国古代文化
  • 李敖
  • 周髀算经
  • 梦溪笔谈
  • 植物学
  • 名物图谱
  • 古籍
  • 科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3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6370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2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22”选录了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佚名的《周髀算经》、张衡的《张河间集》、沈括的《梦溪笔谈》、吴其浚的《植物名图实考》。《马氏文通》是我国一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周髀算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很早的数学书,在迷信盛行的时代里,居然能摆脱迷信的污染,只谈天地不谈玄,正是它的伟大之处。《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的一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目录

马氏文通

导读 / 002

序 / 003

后序 / 007

例言 / 010

论句读 / 013

彖一 / 014

彖二 / 024

彖三 / 029

彖四 / 037

彖五 / 042

彖六 / 052

彖七 / 074

周髀算经

导读 / 098

卷上 / 099

勾股圆方图 / 101

日高图 / 116

七衡图 / 126

卷下 / 134

张河间集

导读 / 160

浑天仪 / 161

灵宪 / 168

梦溪笔谈

导读 / 176

自序 / 177

卷一?故事一 / 178

卷二?故事二 / 189

卷三?辩证一 / 193

卷四?辩证二 / 204

卷五?乐律一 / 210

卷六?乐律二 / 226

卷七?象数一 / 229

卷八?象数二 / 247

卷九?人事一 / 251

卷十?人事二 / 269

卷十一?官政一 / 272

卷十二?官政二 / 282

卷十三?权智 / 290

卷十四?艺文一 / 299

卷十五?艺文二 / 307

卷十六?艺文三 / 315

卷十七?书画 / 317

卷十八?技艺 / 326

卷十九?器用 / 338

卷二十?神奇 / 345

卷二十一?异事 / 356

卷二十二 谬误 / 368

卷二十三?讥谑 / 373

卷二十四 杂志一 / 379

卷二十五?杂志二 / 391

卷二十六?药议 / 406

乾道本汤修年跋 / 416

津逮秘书本毛晋跋二篇 / 417

重刻梦溪笔谈序 / 419

重刻梦溪笔谈后序 / 421

补笔谈

重编补笔谈序 / 423

故事 / 425

辩证 / 428

乐律 / 434

象数 / 440

官政 / 449

权智 / 451

艺文 / 455

器用 / 457

异事 / 460

杂志 / 462

药议 / 470

续笔谈

十一篇 / 478

植物名实图考

导读 / 484

卷三十八·木类

野鸦椿 / 485

化香树 / 486

土厚朴 / 487

酒药子树 / 488

苦茶树 / 489

吉利子树 / 490

万年青 / 491

绣花针 / 492

马棘 / 493

赌博赖 / 494

万年红 / 495

野樟树 / 496

赤药子 / 497

闹狗子 / 498

野漆树 / 499

山桂花 / 500

见风消 / 501

紫荆花 / 502

花 / 503

拘那花 / 504

宝碗花 / 505

倒挂金钩 / 506

刺枫 / 507

丫枫小树 / 508

三角枫 / 509

十大功劳 / 510

望水檀 / 511

乌口树 / 512

旱莲 / 513

水杨梅 / 514

香花树 / 515

接骨木 / 516

野红花 / 517

虎刺树 / 518

半边风 / 519

小银茶匙 / 520

田螺虎树 / 521

水蔓子 / 522

白花树 / 523


精彩书摘

野鸦椿

野鸦椿生长沙山阜。丛生,高可盈丈,绿条对节,节上发小枝,对叶密排,似桩而短亦圆,似檀而有尖,细齿疏纹,赭根旁出,略有短须。俚医以为达表之药。秋结红实,壳似赭桐,花而微硬,迸裂时子着壳边,如梧桐子。遥望似花瓣上粘黑子。??按《唐本草》,卖子木形状极肖,亦云子如椒目在花瓣中,则焦红者其花耶?附似备考。

化香树

化香树,湖南处处有之。高丈余,叶微似椿,有圆齿,如橡叶而薄柔。结实如松球刺,扁亦薄。子在刺中,似蜀葵子。破其球,香气芬烈,土人取其实以染黑色。??按《本草拾遗》,必栗香味辛温无毒,主鬼气;煮服之,并烧为香,杀虫鱼。叶捣碎置上流水,鱼悉暴鳃。一名化木香,詹香也。叶如椿,生高山,堪为书轴,白鱼不损书也。又《海药本草》,主鬼疰心气,断一切恶气。叶落水中,鱼当暴死。核其形状,颇相彷佛,名亦近是。惟此树之用在球,染肆浸晒,盈筐累瓮,而《拾遗》不及之,以此为疑。俚医以为顺气、散痰之药。


土厚朴

土厚朴,生建昌,亦大树也。叶对生,粗柄,长几盈尺,面绿背白,颇脆,枝头嫩叶,卷如木笔。味辛气香,土人以代厚朴,亦效。


酒药子树

酒药子树,生湖南冈阜。高丈余,皮紫微似桃树;叶如初生油桐叶而有长尖,面青背白,皆有柔毛;叶心亦白茸茸如灯心草;五月间梢开小黄白花,如粟粒成穗,长五六寸。叶微香,土人以制 酒曲,故名。


苦茶树

苦茶树,生长沙冈阜。高丈余。枝叶蒙密,紫茎细劲多杈枒,附茎生叶,长寸余,微似蜡梅叶,光而皱,面浓绿背淡青,深纹稀齿;叶间附茎;结实圆长,有直纹,大如梧桐子,生青熟黑。叶味苦,回甘生液,土人采以为茗。



《史海拾遗:千年古籍里的智慧与风貌》 在中国浩瀚的书海中,总有一些经典之作,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些古籍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史海拾遗:千年古籍里的智慧与风貌》一书,正是对这些璀璨星辰的精选与解读,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领略古籍的魅力,探寻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智慧与风貌。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书目,而是着力于选取那些在中国思想史、科学史、文化史等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且流传至今的经典文献,并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与解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古籍的价值,感受其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一辑:思维的尺度——宇宙、数理与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以其非凡的智慧和严谨的观察,构建了认识世界的初步框架。《史海拾遗》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奠定中国古代科学基础的著作,它们以朴素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古人对天体运行、几何学、算术等领域的理解。 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璀璨明珠——《九章算术》。这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上早期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它以应用为导向,将数学知识系统化,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多个方面,如“盈不足”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经典的数学难题,无不展现出古人精妙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书将详细介绍《九章算术》的核心概念,解析其中一些著名算法的原理,并探讨其对后世数学发展的深远影响。我们会展示古人如何运用简洁的公式和巧妙的推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农田测量、工程计算、商业贸易等,让读者领略到数学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触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在没有先进观测设备的时代,古人凭借肉眼和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星辰的运行轨迹,编制出精确的日历,预测天象变化。这些成就不仅是科学的伟大进步,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探索精神。我们将选取代表性的天文著作,介绍古人对天体结构的认识,对历法制定的方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天文观测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例如,对黄道十二宫的划分,对二十四节气的精确计算,对日月食的预测等,都将是本书重点阐释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独特体系,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第二辑:技艺的精妙——工艺、器物与匠心 中华文明的伟大,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的深邃,更体现在精湛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器物上。从陶瓷的烧制,到金属的冶炼,再到木工的雕刻,古人的匠心精神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史海拾遗》将带您走进古代的工坊,感受那些令人惊叹的技艺。 本书将重点介绍与古代工艺相关的经典文献。例如,我们会选取关于陶瓷制作的古籍,详细阐述从陶土的选择、器型的设计、釉料的配制到窑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我们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瓷器特点,以及古代工匠在颜色、纹饰、造型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这些内容将让读者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理解为什么中国瓷器能风靡世界。 在金属工艺方面,本书将深入探讨古代金属冶炼和锻造的技术。从青铜器的铸造,到铁器的使用,再到金银首饰的制作,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我们将解析古代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不同的铸造和锻造方法,并展示一些代表性的古代金属器物,如精美的青铜礼器、锋利的兵器、细腻的金银饰品等,让读者领略到古代金属工艺的高超水平。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古代建筑和木工技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精美的彩绘和宏大的规模闻名于世。我们将选取相关文献,解读古代建筑的结构原理,如斗拱的运用,木材的连接方式,以及建筑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同时,我们也介绍古代木工在家具、雕塑等方面的精湛技艺,展示那些流传至今的古代木质艺术品,让读者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致把握。 第三辑:生活的智慧——医药、农事与民俗 民生乃国之本,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日常智慧的积累,构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基。《史海拾遗》将走进古代的寻常百姓家,探寻那些关于健康、农耕和民俗的智慧。 在医学领域,我们不能不提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本书将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医书,介绍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他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将解析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介绍“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以及针灸、草药等传统疗法的原理和应用。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浅显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独特体系,以及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广为流传的养生之道和食疗方,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并探讨古人如何将自然界的规律应用于人体健康的维护。 在农业方面,中国素有“农耕文明”之称。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智慧,历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石。本书将选取与农业相关的古籍,介绍古人关于农时节令、耕作技术、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将探讨古代的农具、灌溉系统以及水利工程,展示古人如何因地制宜,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化土地的产出。这些内容将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以及它如何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和悠久的文明。 同时,本书还将触及中国古代的民俗风情。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蕴含着古人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习俗。我们将通过解读与节庆、婚姻、丧葬、民间信仰等相关的文献,展现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图景。例如,我们将介绍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探讨古代婚姻礼仪的演变,以及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感受那些鲜活而真实的古代生活。 第四辑:精神的家园——哲学、文学与艺术 思想是文明的灵魂,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史海拾遗》将带领读者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辉和艺术魅力。 在哲学思想方面,本书将选取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阐释其核心思想和理论体系。例如,我们将深入探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我们将分析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本书将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概念,让读者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瑰宝。本书将选取一些重要的文学典籍,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介绍其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将赏析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我们也将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探讨其发展脉络和艺术成就。本书将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让读者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结语:穿越古今,智慧永存 《史海拾遗:千年古籍里的智慧与风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邀请您与古人对话,倾听他们的智慧,感受他们的风貌。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唤醒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对知识的渴求,并在古籍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 每一部古籍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都蕴含着前人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洞见。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重温这些经典,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自身精神世界的滋养。它们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应珍视传统,汲取智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厚的底蕴,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解读,都力求真实、准确,并充满对古籍的敬意。我们相信,通过这部书,您将不仅仅读到文字,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领略到那些伟大的灵魂。让我们一起,在《史海拾遗》中,寻找那份穿越古今、永存的智慧与风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确实很有质感,拿到手就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大气,纸张也比我想象中要好,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充满好奇,而这套书集结了《周髀算经》、《梦溪笔谈》和《植物名实图考》这几部经典,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光是目录就让我心潮澎湃,里面涉及到的内容之广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尤其期待的是《周髀算经》里那些精妙绝伦的数学原理,以及《梦溪笔谈》中沈括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大胆推测。至于《植物名实图考》,我希望它能带我认识那些古人眼中神奇的植物,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圣先贤神交,感受他们非凡的智慧和探索精神。这种体验,是任何一本现代的科普读物都无法比拟的。我打算慢慢品读,深入其中,希望能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李敖精编”这几个字吸引来的。李敖先生博学多才,他精选的这些古代典籍,肯定都是经过他独到眼光的审视,意义非凡。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那个时代的原著,而这套书无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尤其《梦溪笔谈》,我听说里面记载了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很多重要的发明,光是想想就觉得震撼。沈括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真是让人佩服。而《周髀算经》更是古代数学的瑰宝,里面关于天文、历法、数学的计算方法,在当时绝对是顶尖水平。还有《植物名实图考》,我猜想里面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植物故事,以及古人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李敖先生的编选,肯定能让这些经典更具可读性,也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我期待在这套书中,不仅能学习到知识,更能感受到李敖先生那份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魅力。这套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

评分

当我翻开这套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和考究的用字。我一直对古代的文献典籍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折射出古代社会智慧和生活方式的书籍。《周髀算经》的严谨数学逻辑,总能让我联想到古代天文学的浩瀚与精确;《梦溪笔谈》中沈括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大胆的推测,简直是那个时代的“科学怪人”,让人赞叹不已;而《植物名实图考》则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古画,将那些我从未见过的植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更让我好奇它们在古代的故事。我非常期待在这套书中,能找到关于古代测量工具的原理,古代医学对植物的运用,以及古代人们对于宇宙的朴素认识。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能够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精神享受。

评分

这套书的选材非常独到,把《周髀算经》、《梦溪笔谈》和《植物名实图考》放在一起,展现了古代中国在数理、自然科学和博物学方面的成就。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明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周髀算经》作为古代数学的经典,其中的算法和天文知识,是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水平的绝佳窗口。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解释,帮助我理解那些古老的数学符号和计算过程。《梦溪笔谈》则更加生动有趣,它像是古代版的“百科全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发现和故事,从军事到艺术,无所不包,这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人的广博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植物名实图考》更是让我对古代中国人的植物学研究充满了期待,了解他们如何命名、描述和利用植物,这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书的组合,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周髀算经》,我一直对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计算方法非常着迷。那些古人如何在没有先进工具的时代,推导出如此精确的数字和天象规律,实在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计算以及天体运动观测的详细阐述。而《梦溪笔谈》则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闪光点,从天文、地理到物理、化学,沈括几乎无所不包,他的观察和实验精神,在那个时代尤为可贵。我很好奇他记录的那些“奇技淫巧”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至于《植物名实图考》,作为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人,我非常想了解古代中国人是如何认识和分类植物的,里面一定有很多关于草药、食用植物以及观赏植物的宝贵信息。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带我们回溯历史,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科技底蕴,并从中汲取灵感。

评分

书不错???为了京东豆,多写几个字。

评分

书很好,价格也实惠,而且选材独特,与一般选本并不重合。购书只选京东

评分

经典国学名著,值得拜读。

评分

绝对的正版图片,内容非常精彩,建议大家购买阅读。纸张也很好很厚。

评分

书不错???为了京东豆,多写几个字。

评分

我对李敖情有独钟,他主编的国学众书是我购书的计划。

评分

不错,值得一看,支持

评分

物流很快,包装完整无缺!质量也非常好,支持

评分

多是选段,一般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